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设计在童年,父母教育决定孩子未来。

本书应广大父母的需求,帮助父母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让父母做到先改变自己再改变孩子。其中着重介绍了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内容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图书。它还可以帮助父母牢牢地抓住孩子的心理,通过一些教育技巧改变孩子将来的命运。

内容推荐

父母对于孩子多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都于儿童有害。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

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

并非“要钱就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才是爱,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就会堕落,成为不知进取、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

目录

第1章 不做“懒”父母

 老师替代不了家庭教育/2

 过早地把孩子送入“培训班”/4

 孩子“笨”多因为父母“懒”/7

 用“心”来对话/10

 多抽些时间来陪孩子/13

第2章 做孩子人生的范本

 孩子是一张白纸/18

 父母要取得教育的资格证/20

 小心!孩子其实是你的“监督员”/23

 以身作则:父母是最佳的教育范本/25

 父母说脏话,孩子抛弃文明/28

 父母尊老,孩子礼貌孝顺/30

 父母怨天尤人,孩子消极处世/32

 父母积极进取,孩子则乐于竞争/34

第3章 合格的父母“不生气”

 父母发怒一时,影响孩子一生/38

 别让担心和爱转化为生气/40

 绝对不当“压力锅”/42

 失望时,想想自己小时候吧/44

 成绩不代表全部/47

 耐心对待孩子的错误/49

第4章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和孩子保持朋友一样的距离/54

 有空间,孩子才能成熟/56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58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60

 尊重孩子的兴趣/62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65

 别害怕孩子的“贪玩”/67

 给孩子发挥特长的余地/70

第5章 不要将孩子“棒杀”

 打骂教不出好孩子/74

 责骂和棍棒催生“逆反”与“懦弱”/76

 不尊重使教育打折扣/79

 “监管式”教育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82

 沟通要“以听代说”/86

 善用惩罚的艺术/89

 引导才是教子的最佳方式/92

第6章 相信自己的孩子

 用多把尺子量孩子/98

 不信任孩子是中国父母的通病/101

 在不信任中生活,孩子也会质疑自己/103

 父母失望时,孩子会绝望/106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最大的动力/108

 父母的信任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110

 信任孩子不等于忽略孩子/112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仍要信任孩子/114

 信任孩子,孩子才能学会信任/117

第7章 不能缺失的父爱

 教育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120

 父亲缺席,但形象不能缺席/122

 父亲不要只唱“黑脸”/124

 父亲是孩子性别定位的指南针/126

 父亲是男孩的榜样/129

 女孩的自信心来自父亲/131

第8章 充分利用鼓励的力量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136

 在错误中赏识孩子的优点/138

 善用鼓励的力量引导孩子学习/141

 上帝咬过的苹果/143

 面对失败怎么办/145

 鼓励也要讲科学/148

 鼓励孩子与对手交朋友/151

第9章 学习可以很好玩

 换一种模式读“课文”/156

 锻炼孩子的表述能力/160

 识字其实很简单/162

 活学活用新知识/166

 “不管”是最好的“管”/169

第10章 聪明的父母会去“爱”

 溺爱会断送孩子的未来/174

 理智地“爱”孩子/177

 不要把孩子养在“玻璃樽”里/181

 让孩子学会感恩/185

 社会不欢迎“婴儿”和“公主”/188

 “约法三章 ”与“毫不妥协”/191

 锻炼挫折承受力/194

第11章 品格养成在童年

 携手勇敢,对胆怯说“拜拜”/198

 自信的孩子有力量/201

 理性思维终生受益/203

 远离暴力动画片/206

 自卑不可要,自强不可缺/210

第12章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钱”是怎么回事/216

 “钱”是怎么来的/218

 让孩子自己管理零花钱/221

 女孩也要“穷”着养/224

 有些东西无法用金钱衡量/226

 让孩子坦然地做一个穷人/229

第13章 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学会做一个倾听者/234

 鼓励孩子发表意见/238

 满足孩子的发言欲望/241

 让孩子给父母打“分”/244

第14章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戒律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248

 戒律二:不能生气了就教育/250

 戒律三:不要当众教育孩子/252

 戒律四:不要把交谈变成说教/254

 戒律五:尽量避免消极教育/257

 戒律六:教育要善于选择时机/260

 戒律七:避免盲目进行对比教育/263

 戒律八:不要“数罪并罚”/266

试读章节

有些父母因为忙于事业,索性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就不管了。这些父母往往认为学校就是教育孩子的地方,老师有教育孩子的责任,而且他们也十分信任老师。当然,父母和老师之间有这种信任是好事,但如果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到老师身上,往往会使孩子因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导致心理不健全。父母应该意识到,虽然学校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洋洋是个上三年级的孩子,很聪明,但也很懒惰。班主任李老师觉得洋洋缺乏自制力,因为他不喜欢写作业,哪怕只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习题他也不愿意做,而宁愿第二天挨罚。

这还不算什么,李老师还发现洋洋很喜欢撒谎。有一次,洋洋告诉李老师练习册忘带了,还发誓说他绝对写完了,第二天就会带过来。但是到了第二天他又说练习册丢了,还说一家人都帮他找,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的也没找到,后来奶奶说可能是在给他洗书包的时候弄丢了。李老师看到洋洋诚恳的表情,觉得孩子没有说谎,就告诉他让妈妈再给他买本练习册。

第三天早晨,李老师正好在路上遇见了洋洋的妈妈,便顺便问了一句:“洋洋的练习册买到了吗?”洋洋的妈妈听了感觉莫名其妙,原来洋洋的练习册并没有丢,他这两天晚上都在“开夜车”补作业。李老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洋洋把所有人都骗了。

李老师知道洋洋是个叛逆的孩子,批评只会让他更加叛逆,只有把他说谎的根源找出来,才能帮助他改掉说谎的习惯。于是李老师经常在课间和洋洋谈话,在交谈中李老师了解到,洋洋的家境十分富裕,爸爸妈妈是开饭店的,爷爷是做其他生意的。可能是由于父母很少陪伴洋洋,觉得对他有所亏欠,所以平时他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即使有时不写作业,父母也舍不得责骂,时间长了,洋洋就养成了不写作业的坏习惯。至于他说谎的毛病则是爸爸“教”的,洋洋的爸爸有时会因为一些原因在家里撒一些小谎,这在无形中影响了洋洋。

李老师犯难了,该怎么教育孩子不要学习爸爸的不良习惯呢?从洋洋说话的口气中可以听出,他完全以爸爸为傲,甚至想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如果李老师批评洋洋的爸爸,对洋洋而言就是一种伤害,而且作为老师无权批评孩子的亲人。

于是李老师抽时间找到洋洋的爸爸,并和他认真地进行了一次谈话,其中隐约提到了一些父母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问题,并告诉洋洋的爸爸要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如果把教育孩子完全推给学校,那么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也不利于亲子关系,只有学校、家庭相结合才能让孩子受到完整的教育。洋洋的爸爸其实也意识到了洋洋的问题,他也发现洋洋越来越难管了,于是同意了老师的建议,并动员全家关注洋洋的问题,经常和孩子沟通。自从那次谈话后,洋洋的爸爸还会时不时地打电话向李老师询问洋洋在学校的情况,在辅导上遇到难题时也会向李老师咨询。

没过多长时间,洋洋就有了转变。他开始按时写作业,也很少撒谎了,虽然偶尔有些小毛病,但是一经爸爸妈妈提醒,他就会马上改正。

很多父母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发展空间,然而又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孩子,所以父母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找了大量有关学校的资料,精心地为孩子挑选了“适合”他们的学校。在完成这个任务后,父母便以为万事大吉,从此可以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然而事实上,学校虽然可以教育孩子,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让孩子得到一定的满足,但是缺乏父母关心的孩子却往往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有一项调查显示,被父母忽视的孩子更富有攻击性,且多数比较叛逆,尤其是那些很早就被父母送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日后的人际关系也不会很融洽。即使是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也不能满足孩子对父母之爱的需求。

所以作为父母,必须要对家庭教育重视起来,在配合老师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行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能放弃教育孩子的责任和权利,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正确地引导孩子。

教子箴言:

孩子对老师的感情可能出于尊重或畏惧,而对父母则是信任。所以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虽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庭教育代替不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同样也替代不了家庭教育,老师更代替不了父母,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P2-4

序言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同样有着不可推卸且非常重要的责任,因为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所以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好的父母和好的家庭氛围其实就是一所好学校,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终身的。不要把孩子完全推给学校、培训或早教机构,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最好的“礼物”,这件“礼物”蕴涵着神秘性和不可预知性,仅靠学校教育并不足以发现他们的全部优点,只有好的家庭教育才可以发掘出这件“礼物”最美丽的地方。

有个孩子妈妈的朋友对她说:“你的孩子都7岁了,可以找个家教或上培训班了,这样可以增长知识,你也不用那么累了。”

可是这位妈妈微笑着反驳朋友的观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差,没必要让他上培训班。而且他对环保很感兴趣,会自己动手做一些环保物品,像环保餐具之类的。”原来这位妈妈就是位环保人士,在她的影响下,全家人都很少使用一次性的东西,更不要说是对环境有害的东西了。

朋友很好奇,一个小孩子能对环保有什么概念呢?于是提了几个关于环保的问题,出乎意料,孩子对答如流,还动手做了一些环保包装袋送给妈妈的朋友。

以身作则的家庭教育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教育方法,父母想教育好孩子,就应该给孩子一种好的家庭氛围,改善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也能一点点地进步。

如今,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的物质生活十分重视,过分溺爱孩子,还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成才,对孩子过分严厉,却忽视了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重要性,于是许多孩子变得骄纵、自卑,甚至出现其他一些问题。不得不说,这其实是父母的疏忽造成的。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期盼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想实现这个愿望,家庭教育就是不可忽视的一课。

本书应广大父母的需求,帮助父母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让父母做到先改变自己再改变孩子。其中着重介绍了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内容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图书。它还可以帮助父母牢牢地抓住孩子的心理,通过一些教育技巧改变孩子将来的命运。

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田伟、许亭、马剑涛、卢莉丽等人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虽然本书在创作过程中,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但仍可能会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7724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