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孙德民最新剧作选
内容
试读章节

春山 你唱那词,是你编的?

赵华 还用编?喊山嘛,心里咋想就咋喊!

春山 我有一个梦……我有一个愿望……我心里也有……

赵华 人心里都有梦,才喊山,是喊给自己听的。你心里有,为什么不喊出来?

春山 我只想把梦变成现实。

赵华 那我替你喊出来。(喊)我有一个梦……我有一个愿望……(突然头晕,险些倒下)

春山 (一惊)赵华!赵华!你怎么啦?赵华!

赵华 (恢复过来,笑了)没事儿!

春山 (将水壶递给赵华)赵华,你这病,一半天,我一定陪你去省城的大医院检查检查。

赵华 (摇摇头)连北京都去过了……没事儿,这些日子,我还真觉得挺好的。(想起地)哎,春山,记住我的话,我的病,一定不能让我哥知道。

春山 他还不知道?

赵华 (点点头)他要是知道我得的……他会受不了,会急死的。春山,我哥对你还那样吗?

春山 (笑了)一直跟我较着劲儿。不过,我想了,你越不理我,我就越贴上你,跟你套近乎……

赵华 (笑了)春山,别怪他!你放心,我一定会说服我哥。我喜欢你,也喜欢我哥,就盼着有一天,你们哥儿俩走在一起。

春山 (感动地)赵华,我知道,这几年,你心里一直都装着这件事儿。

赵华 走,回村吧,太阳都快落山了。

春山 行,来,我扶着你走。

赵华 (笑了)你敢?

春山 咋不敢,咱们就顺着村街走!

赵华 (幸福地靠在春山的肩头)我都不想走了。

春山 走吧,走吧。(扶赵华下)[王明贺走来,望见二人的背影,有些生气,欲返又止。

王明贺 (喊)春山!春山!

[“唉!”随着答应,春山上。

春山 爹,有事儿?

王明贺 你娘来了,想来你爹的坟上坐坐。[王红扶着春山娘走来。

春山 娘!

春山 娘连着几宿,总是梦见你爹。(想起)建板栗园的事儿,定了?

春山 定了,赵华正帮着做规划图呢![春山娘愤怒地把春山推向一旁,坐下,心疼地抓起一把土。

春山娘 (哭)春山啊春山,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板栗园建在这儿呀!这是毁你爹的名声!当初,你爹在县里打腰,连省里都出名挂号,就是为了修眼前这片大寨田。缕缕行行的人参观了几个月,连外省的人都来学咱青云山。你要毁了他呀!

王明贺 就是那年,张松大哥挂上了县领导的头衔。一个土豹子能做上县官,凭啥?就是凭这片大寨田!

春山 娘你爹临死,还没忘了嘱咐,把他的坟地埋在这大寨田的边上。这是他的心肝啊!

王明 贺这是全村人的心肝!你说,咱庄稼人,祖祖辈辈指望啥?就是粮食呀!听祖辈上讲,大清康熙帝一坐朝,开发塞外,跑马占圈,咱青云山就是正黄旗的皇庄。啥是皇庄?就是给皇上种粮食的地方。咱青云山的小米,是远近闻名的贡米。每年秋上,庄头儿带着十几辆大车,一走个把月,把粮食直接送进京城。所以,自古以来,改朝换代,也没改了咱青云山种粮食。春山啊,你信不信,你爹要是知道这大寨田里不种粮食,非从棺材里跳出来跟你算账不可![一束光下,张松出现,坐在老松树下。

春山 娘(点头)只有庄户人,才把粮食当成命。三年困难,吃的瓜菜代,你还小,人们都饿怕了!一提起那工夫,至今我的心还哆嗦。

张松 要不,为啥咱青云山人,苦苦干了三个冬春,腰累弯了,肩上磨出茧子,手上的虎口让铁锤震得哗哗流血?那是用命换来的几百亩地!

春山 娘我记着,每年一到快下霜了,你爹就天天守在地边,看着高粱跑花,高兴得直落泪啊!

春山 娘!可大寨田里种的都是啥?晋杂五号!涩得连牲口都不吃!那个年月,只要填饱肚子,大家伙儿啥念想都没有,可如今,囤里仓里什么粮食没有,就是找不到晋杂五号了。人们的眼睛还盯着城里,想着山外,盼着跟城里人一样,腰包里有钱,柜里有几身像样的衣服,咱深山老峪也能修上柏油路,跑上汽车。人家平川有些地方,乡下人都住上小洋楼了!

张松 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山里还不到节气……

春山 我就是想让青云山的人换个活法!娘,我还有事儿,先走了。(匆匆下)

春山 娘春山!春山!兔崽子,比他爹还犟![春山娘等无奈地望着离去的春山。[张松望着远去的春山,慢慢绕到几人的身后。[雷声。[春山娘默默地坐在张松的坟地旁边,陷入沉思。王红在一边准备着祭品。

王明贺 (盘腿坐下)张松大哥,老嫂子跟我来看你来了。是啊,心里一有为难着窄的,就想跟你念叨念叨。

春山 娘老头子,你活着那工夫,我不跟你念叨这些,怕你心里不宽绰、不痛快。今儿个,好在你也不会生气了,不会再埋怨我了。

王红 娘,要我说,春山的事儿也怪您,就不该答应他当这个村主任。

春山 娘开头我也不乐意,可后来一想,孩子毕竟给老张家,也给他爹争了一张脸,争了一口气。可谁知,他当上村主任,没一件让我顺心的。老头子,昨儿个,让他把我气得,我真的不想活了!你说,他提着礼盒去给韩东做寿去了。王明贺是啊,昨儿个也是我老嫂子的寿日啊,春山硬是把他娘扔到家了。

春山 娘我打发青妹去找他,他到底没回来,把我气得整整哭了一宿啊!

[电闪雷鸣。

张松 快下雨了,你还来?

春山 娘就是下雹子我也得来!

张松 上岁数了,得盛住点事儿。

春山 娘我不信,霜打雹砸,你能盛得住?

张松 春山……去给韩东做寿去了?

春山 娘还替你给人家赔礼道歉,给韩东还鞠了一个躬呢!P30-33

后记

会当凌绝顶(代后记)

贡淑芬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代题记

在燕赵戏剧界,回响着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挺拔的身材,黝黑的面庞,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流露着睿智与谦和的神采。他就是河北省原文化厅副厅长、著名蒙古族剧作家孙德民同志。2007年10月,在纪念中国话剧诞辰一百年的盛大喜庆日子里,他和于是之等三十位全国各地资深的话剧工作者一起,受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并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的光荣称号。金风送爽,姹紫嫣红,那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孙德民同志在欢笑和泪水中,感到无与伦比的欢快鼓舞!

在一个小鸟呜叫、清风徐徐的夏日清晨,我采访了孙德民同志,(那虽然不是我的第一次采访,但却是一次很重要的采访)。于是我知道了孙德民同志不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经历;知道了他在戏剧创作道路上的酸甜苦辣的艰辛;知道了他和所有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在生活和艺术的道路上,不畏劳苦、奋力攀登的过去。哦,攀登者,这大概就是孙德民同志的简笔写意形象吧?我看是。

从1961年,孙德民同志在河北大学读书时,给天津评剧院改编评剧《红旗飘飘》时,至今,他的戏剧作生涯已经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那是将近五十个春秋岁月,无数个雪夜霜晨。五十年来,孙德民同志先后创作了《懿贵妃》、《圣旅》、《女人》等二十多部大型戏剧作品,其中就有十五部分别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省、部级以上的各种奖励。

孙德民同志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开创了富有时代特征和地域色彩的“山庄戏剧”,并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和充实了“山庄戏剧”的系列。他创作的山乡现实题材剧和山庄历史题材剧构成了“山庄戏剧”的两大主体系列,像串串晶莹圆润的珠玉,是作者扎根生活沃土、奋力拼搏写作的丰厚馈赠。

由中国戏剧出版社结集出版的《孙德民创作选》(1—4集);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孙德民新剧作选》(一集);及《戏剧之旅》、《生命情怀》等多部研究和探索孙德民剧作道路的评论集与专著,记录了孙德民同志在戏剧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这厚厚的书稿,这多部屹立在舞台上的威武雄壮的大戏;这一个个红彤彤的剧目获奖证书,无言地诉说着孙德民同志这几十年来,在戏剧艺术的殿堂,深深浅浅不断攀登的足印。他就是这样不断地执著地、刻苦地、学习着、吸纳着、追求着、修改着……,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厚,艺术眼光的提升,艺术技巧的娴熟,他在写了数十部戏剧作品之后,又回过头来,对已有的部分作品,进行重新的审视,又别开生面地进行重大修改和显著提升,于是就有了从《班禅东升》到《圣旅》,从《懿贵妃》到《帘卷西风》和从《十三世达赖喇嘛》到《紫罗兰又盛开了》重新创作,那又是无数个辛劳写作的夜晚,那是严肃刻苦地对艺术典型再创造;那是对精益求精的可贵追求。我耳畔响起了马克思老人说过的话:“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哦,攀登,这的确是孙德民同志戏剧创作的独特之点。这也是贯穿在他漫漫创作道路上的最耀人眼目的风景,他深井打水,不断创新,永不满足;他与时俱进,刻苦钻研,才有了这戏剧创作的累累硕果,春色满园。

收入本书的《喊山》、《女人九香》、《击釜雷鸣》、《这一场大雪来晚了》多管和《石门风萧萧》五部剧稿,是新世纪以来孙德民同志的又一批新作、力作,除革命斗争历史剧《石门风萧萧》外,都是取材于改革开放这个重大的历史时期。不论是表现农村重大变化和崭新风貌的《女人九香》、《喊山》,还是描写矿难和拐卖妇女儿童这种沉重题材的《击釜雷鸣》和《这一场大雪来晚了》,都是作者经过缜密思考,殚精竭虑地结构剧本、塑造人物、撷取情节的呕心沥血的新创造,都表现了作者在写了几十部戏剧作品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在艺术上的炉火纯青。作者那一腔的无私大爱和悲悯情怀都得到了充分的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主题的深化,人物性格的展现,写作的意韵柔美上,都和以往有所不同,特别是《女人九香》等三部戏曲作品的加入,说明了作者在创作的题材的丰富和戏剧品种增加上,又有了新的丰收。

恩格斯指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了之间悲剧性冲突。”《击釜雷鸣》和《这一场大雪来晚了》两部戏,似两幅画卷,为我们次第展现了后沟及中国西部乡镇,写出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灾难——矿难和失女之痛,这都是大山压顶和撕心裂肺的灾祸,这两部作品都没有回避矛盾,也没有简单化、模式化刻画人物,展开故事。而是通过波澜起伏的情节,血肉丰满地塑造了各色人等,作者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写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悸动,呈现出人们在灾祸面前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热爱,让人性和人道主义发出耀人眼目的光辉。这两部作品展示了灾难,描述了痛苦,然而都没有悲悲切切、哭哭啼啼。它们文词优美,细腻生动,好似两首或雄浑或婉约的抒情诗。看过这两部戏的人都被那深沉诗意的主题歌所感染:“大山人就是这样过,大山人就是这么活。爱过、恨过,摔倒坎坷的路上,有你有我……”“一路走着,追寻着心中的踪影,泪水流着,哪是流尽双眼的光明。那年冬天没有雪,北风中留下了一场噩梦……”

凤河边走来了聪明、美丽、泼辣、能干的农家女儿九香。孙德民同志运用喜剧风格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写出了河北梆子现代戏《女人九香》,剧本排演后,在全国地方戏展演、中国戏剧节、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演出后屡屡获奖,而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孙德民同志作为《女人九香》的编剧在奖励的名单上还名列榜首。

《女人九香》是正面描写改革开放的作品,它既没有平铺直叙地表现生产斗争过程,也没有正面训教的絮絮叨叨。围绕九香的所作所为,展示了一幅新时期色彩缤纷农村画面,戏中用了她自己上门找对象,进门以后要自己当家;她自作主张种植蔬菜基地;她用行动温暖了寡妇彩月的心;她为两代三个光棍找到了归宿等等情节来刻画九香,随着剧情的发展,似剥笋、似抽丝,把九香独特性格活泼生动地表现出来。九香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她是改革开放涌现出来的新人物、新形象。《女人九香》全剧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语言生动,性格鲜明,带着强烈的喜剧色彩,是一首田园抒情诗,更是一曲新生活的赞歌,它昂扬向上的格调和浓郁的泥土气息深深叩动着观众的心弦。

女人九香的形象,是女性形象的新拓展,她和50年代李双双形象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而她在女性典型化的塑造上,又比李双双丰满、生动许多。女人九香,不禁又使我想起清代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那个直爽泼辣又质朴可爱的快嘴少女李翠莲,似在九香身上又得到新的传承,可见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下来的。任何时代都要求闪耀光彩的不朽的艺术典型。

扎根生活,深井打水,是孙德民同志戏剧创作的一个显著而重要的特色。他原先生活基地在承德,随着写作题材的拓展,他的生活基地扩展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从青龙的土道河,隆化的洮沟,滦平的金勾屯到西藏的拉萨,扎什伦布及西宁的塔尔寺,内蒙的多伦,呼伦贝尔盟和湖南的临湘五尖山林场都留下他的足印。而《喊山》的创作,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生活变化带给他新的冲击,是他思考、观察后写的又一部新作品,20世纪70年代他曾去过的青龙县沙河村,三十年后他又去那里,他一个重要的感触是:“原以为对农村还算熟悉的我,对当前农村和农民的打量,已经与自己心里的‘定位’大相径庭了,原来心里的一点‘农民情结’和‘感情元素’不再依旧了。我一直在想,当前的农村,特别是农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的命运,生存状态和灵魂,在这急剧变革的年代里,又经历了怎样的碰撞与颠覆?面对新问题,作家孙德民同志以敏税的政治与艺术的嗅觉,深刻思考着今天农村发展变化的新规律,以及各阶层、各种人物新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作者没有回避矛盾,而是深入触摸这种变化,准确提炼,艺术再现这种变化,从而创作出了大型话剧《喊山》,《喊山》是全国话剧界最早出现的反映当代农村重大变化的重大题材作品,在重庆话剧汇演中,获得好评。《喊山》全力以赴塑造了一个原村主任张松的儿子、现村主任张春山的形象,老村主任“晴天一身水,雨天一身泥”,是个好干部的动人形象,但也身不由己地执行了错误的政策和路线,给村民们带来了生活中和心灵上的创伤。《喊山》全神贯注地描写春山上任后,一方面弥补纠正这些错误和缺憾,另一方面带领村民想方设法脱贫致富,表现新一代农村干部的胸襟与气魄。戏就在这波澜起伏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作者通过春山与韩东、赵大有、赵华等不同人物的矛盾冲突中,细腻地展示了这个改革开放新时期新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个性,在委曲求全中,表现了他的原则,在有悖常理的忍辱负重中,表现了他的睿智和理性。在春山身上,表现出来的不是冤冤相报,不是家族间寻隙和争斗。他是个性鲜明,心底无私,充满阳光的新的艺术典型,他既不是高大全,也不是公式化、概念的代表,他浓浓的人情味,他对乡亲真诚的挚爱,他对由于父亲的错误而对乡亲们伤害的深深歉疚,都揭示得深入而鲜明,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动而深刻的艺术典型,是戏剧创作的新收获。《喊山》和张春山的这个人物,是孙德民同志几十年生活积累和一贯执著勤奋写作的必然产物,是对当代中国戏剧又一杰出的新贡献。哦,攀登,是的,他就是在不断攀登中,追求着、发现着,写出了一个又一个新作品、新人物。

革命斗争历史剧《石门风萧萧》是这几部剧作中又一朵沾满生活朝露的奇葩,这是纪念为石家庄解放六十周年而写的。戏把我们带到石家庄解放前夕那血与火的斗争中,表现了在石门(即石家庄)情报站遭重创后,地下党员江弘和陆明在智取“石门城防图”中,为迎接石门解放而表现出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一首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石门风萧萧》格调高扬,而情感深挚,在情节的层层推进的悬念中,腾出笔来,游刃有余地描写人物。戏中,以双方残酷斗争为主线,以江弘与陆明生死命运为副线,写得非常生动与诗意,这里雄浑壮阔与深情柔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照。这是写革命斗争历史题材的成功的范例。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倏忽几十年过去了,孙德民同志也从身强体壮的中年汉子,步入夕阳晚照。但他那长长的戏剧创作之路,如一条奔腾激越的河流,仍在滚滚向前,那戏剧创作犹如一座险峻的山峰,留满了他艰难攀登的足印。

孙德民同志,您还记得承德话剧团那间简陋的办公室吗?多少剧作就是在那里日以继夜完成的,您在那里迎接了一个又一个的黎明!您还记得那辆破旧不堪,零件不全,常常在接北京专家的路上就抛锚的面包车吗?您还记得北京西单头发胡同的那小小招待所吗?到北京拿了多少次国家大奖,你们却每次都住在这闷热、狭小的屋子里。还记得那酸辣土豆丝吗?那是剧目获奖后,最实在的嘉奖了。您坎坷过、困难过,也神气过、舒畅过,只是这几十年啊,生生死死,都为戏剧而活!

我想,本书收入这五部剧稿,不是您的最后一部书,它只是另一部更新的戏剧创作的开始。虽然您年近古稀,霜染鬓发,但那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创作欲望使我们期盼着以后的一部又一部……

我仿佛看见,您紧了紧身上的背包带,又开始攀登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高处的风景,是香特别地煦丽与美好?

目录

喊山

女人九香

石门风萧萧

这一场大雪来晚了

击釜雷鸣

生活的给予

新时期 新形象 新风格

在戏剧中沉醉

闯出大山天地宽

新农村新人物的崭新展示

燕赵风骨 英雄赞歌

深刻揭示人性的美与丑

敲响生命之“釜”

会当凌绝顶(代后记)

附录一 孙德民作品创作年表

附录二 孙德民作品获奖一览表

序言

面对孙德民这本剧作选,我进入到对一个剧作家的沉思,这里的每一个剧本,几乎都有许多难忘的过程,其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剧作家置身于潜心艺术而引起的那种振奋的心境。那是2008年初春,我随同孙德民一行去了河北省青龙县山区,他说他要再写这里的好山好水,因为三十年前,这里战天斗地,一片大寨田,改变了贫困面貌,他以老书记的业绩,写了一部戏《千秋大业》,这里是他熟悉的地方。三十年后,他想再写让他留恋的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乡亲,因为这里的书记,正是当年老书记的儿子。三十年时间,两代人同为改变山乡显然有着巨大的反差,寻找不同情境之间的差异,剧作家显然必须具有乡土先知者的文化自觉,否则他只能停留在两个时代、两代人的行为表层。孙德民在山村同那里的人们交往,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激情和理解,我强烈地意识到,他同那里所发生着的事和创事的人,是同一个天地里的同命人。当他跪在已故书记的坟前,坦述一个剧作家的心境时,我油然而生的是剧作家对自己笔下人物命运的真切理解,因为在他孕育的这部戏里将要展开的是父子两代人的命运交锋,及由此而激起的情感波澜。剧作家同父辈的老书记有过交往,即使是在那个极不正常的岁月里,他们彼此理解,相互也有帮助。剧作家也同新书记有往来,在新的年月里,他们如同亲戚。因此孙德民剧作的生活原型,在进入他的剧作境界时最有说服力的是主人公的生命原动力,上辈人的创事精神留给下辈人的财富,当然是会铭记于世、铭记于心。但是那个“与人斗其乐无穷”留下的遗怨,要抚平它,却比创事更为艰难苦痛。孙德民显然是进入到对历史与现实比照的苦思之中。这正是他在祭坟时所要表达的最深切的心语。我在这次短暂的山村经历,以及一位剧作家在他生活过的地方的那些细节,使我体悟到孙德民这位剧作家是以同命人在反思历史,反思历史带给农民的那些坎坷,又是以同命人的理智与感情,理解现代农民消解积怨所付出的心血。剧作家是历史逻辑的承担者,也是现实境况的体现者,浓烈的感情抒发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状态下造成的遗憾,需要真诚去面对,“低头也是大智慧”,“低头更要大勇气”,它在这里显得那么地真切、那么地深沉。《喊山》喊出的是新农民的心灵生态,用导演的话说,“这个戏从思想审美意义上来讲,是哲思的快感”,我正是接受了哲思的快感进入对“低头文化”的思考,我以为它是《喊山》潜在的文化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在一个特定的生存空间,低头是勇者的思维,不少明智者所付出的正是勇者的大动作,当然会有诸多的艰辛的过程,乃至情感上的自我熬煎,也正是这些过程构成了舞台上这个真实的故事。

《喊山》文本结构的形成,不是在作家的书案上,而是在山村乡亲的炕头上,这也是我亲身经历的。老书记以魂灵出现,既带有沉重的历史印痕,又具有一个亡魂的自辩,与现实生活的碰撞构成一种特殊的舞台语境。现代人的理想与渴望,是与戏剧进展紧紧相扣的另一个舞台空间,历史的合理性和历史人物个性的复杂,让人感到现实生活在这个层面上的沉重,乡亲们心灵上的创伤,让新一代农民经受熬煎,同时也使一个有着时代局限而出现过过失的行魂进入自责。具有虚拟空间因素的结构,以发生在现实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形成一个巧妙的整体。人们常说:“艺术是人类对生活一种审美化的体现,体现者的才情决定了艺术的境界。”《喊山》的舞台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对生活动情的审美境界,这兴许是导演所说哲思快感的另一层寓意。《喊山》是孙德民进入话剧后百年的一个有标志性的作品,它印证了一种说法,那就是,当今话剧创作“需要突破各种旧的和新的模式思维,这种突破时常体现为对创作者的一种考验,它考验我们到底对人深刻而又复杂的情感,对从人生困境中开掘人的生命意义有多少领悟和思考,同时它还考验我们在有了这种领悟思考之后,能否有意识地寻找独特而又恰当的方式进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表达”。《喊山》属于这一类剧作。

在这本选集中有一篇文章《生活的给予》是《喊山》的创作札记,孙德民在这里用有限的文笔,记叙生活给予他的激情,这里既有他对故人的缅怀,又有他对当代农村演变的判断。《喊山》缘起的这片土地给予他的是诗一样的不平凡,历史延续到今天的精神历程,同样也像诗一样的不平凡,这里蕴含着剧作家对生活的苦思。历史的复杂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复杂,当代人是难以回避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篇剧作札记仿佛是剧作家面对生活的一片沉思……

在这本选集中有三个戏曲作品《女人九香》、《石门风萧萧》和《这一场大雪来晚了》,这是孙德民创作实践中一个新的侧面,兴许是因为他在河北省文化厅任职期间接触了大量的戏曲作品和舞台演出,或许是因为职责使他意识到戏曲艺术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同民众对戏曲的渴望,他踏进了戏曲创作这个门槛。从这些剧作可以意识到一个当代话剧作家在驾驭戏曲文本时的谨慎,唯恐无意识地将话剧的创作惯性带进戏曲,好在他曾经有着大型戏曲电视剧《成兆才》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这个剧作家对戏曲文学认知的基础。一个剧作家无论是遇到什么体裁,总是保留着他那份良知,那就是对人,尤其是对人的苦难的真切体验,因为他的文学理想,就是把戏剧视为实现生命意义的途径,注入的是普遍性的正义关怀。《这一场大雪来晚了》,的前身是他的话剧剧本《大风从这里刮过》,那是200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论坛在中国的武汉召开,形成了一个很有影响的国际共识《长江宣言》。在那些大量的论叙中有着一个共同的苦楚,那就是妇女的不幸和悲惨的遭遇是人类的耻辱。孙德民被触动了,他以一种人类共同的激愤写出了一个母亲寻找被拐卖的孩子的苦难经历,如果将这部作品与戏曲剧本《这一场大雪来晚了》作比较,戏曲文本的震撼力超出了原作,凝重的情感抒发,语言的戏曲蕴意,显示出一个话剧剧作家进入戏曲艺术那独有的智慧。兴许是因为他很重视不同剧种之间的文化对照,才使他游刃有余地进入戏曲天地。这在《女人九香》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是一个有个性的女人,营造了一个有个性的生活,虽然是一部轻喜剧,但在细微处又不失一个女人的愁苦。《石门风萧萧》与石家庄这座庄严城市迎接新的生命有关,悲壮的经历,每每让人起敬。如果深究一个剧作家的创作现象,孙德民的作品中有着一种女性主义倾向,他的这三部戏曲剧作,都是以女性为主,我们正是从这些女性的生命状态,增强了对社会文化内涵的理解。

由于病魔缠身,我已多时不曾参加任何活动,辍笔多时。这篇序文我也是苦思多日,生怕拿捏不当。不过有句警世恒言常在心中,那就是“在种种贫困中,我们唯一安慰的是娱乐,而这恰恰又是我们最大的贫困”,孙德民正是在这种困境中,识方向,是个让人尊敬的剧作家,留给我们的是一部可敬的剧作集。

内容推荐

孙德民,国家一级编剧,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协常委,曾任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常务副会长。在中国话剧百年之际,孙德民荣获了“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的称号。本书《孙德民最新剧作选》,顾名思义,收录的就是他的最新戏剧作品,共计13篇,包括:《喊山》、《女人九香》、《石门风萧萧》、《这一场大雪来晚了》等。

编辑推荐

孙德民,1962年从事话剧创作,创作话剧30余部,受到国家级奖励近30项,五部作品获文化部“文华奖”,四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多次在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全国话剧交流等演出中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1995年河北省授予其终身成就奖“关汉卿奖”。这本《孙德民最新剧作选》则收录了其最新创作的戏剧作品13部。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改革开放这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剧本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语言生动,性格鲜明,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孙德民最新剧作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德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50131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3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2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