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梦十年(菲茨杰拉德文萃)
内容
试读章节

一场战争打赢了,于是胜利一方的大城市里建起了座座凯旋门,撒满了各种鲜花:白色、红色以及玫瑰色的鲜花。在整个漫长的春季里,归来的士兵跟在咚咚的鼓声和喜庆、嘹亮的铜管乐声之后沿着主干道行进,而商人和职员们则不再口角,停止了算账,齐向窗口涌去,凑成一堆的白脸都在严肃地盯着路过的部队。

这座伟大的城市从未有过如此的辉煌,因为战争的胜利带来了充足的供应,南部和西部的商人拖家带口过来品尝美味佳肴,观看经过精心准备的各种表演——而且要为妻子置办当年冬天穿的皮衣,以及金线包、丝绸拖鞋、银白色和玫瑰色绸缎与金色布料。

即将来临的和平与繁荣是如此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得胜一方的记者和诗人的交口称赞,致使来自各省的财主越聚越多,共同品尝激动之酒。而商人们的小首饰和拖鞋也是越卖越紧俏,最后不得不大量订购更多的小首饰和更多的拖鞋,以满足他们可能以货易货的需要。他们中甚至有人无奈地扬起手臂,高喊着:

“哎呀!我没有更多的拖鞋啦!哎呀!我没有更多的首饰啦!上帝,你帮帮我吧,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啦!”

但是没人听他们的大声呼喊,因为大伙儿简直都太忙了——每天,士兵们都在大路上意气风发地走过,个个兴高采烈,因为归来的年轻人都是既纯洁又勇敢,牙齿健全,面颊红润;而国内的姑娘们则都是处女,不但貌美,身段也好。

因此,这一时期在这座伟大的城市里发生了许多奇事,而其中的几件——或者可能是一件吧——在这儿记录了下来。

1919年5月1日早晨九点钟,一个年轻人在比尔特莫尔酒店向房间登记员询问菲利普·迪恩先生是否住在这儿,如果是的话,他能不能与迪恩先生的房间通个电话。寻访的人身着剪裁得体但有点破旧的服装。他个子矮小,身材瘦削,皮肤黑黑的,但挺英俊。他的眼睛上方是罕见的长长睫毛,下方是半圆形呈蓝色的病态眼睑;后者又在他那张像发着持续低烧而发射出一种病态光泽的脸色的衬托下面愈发突出。

迪恩先生正住在这里。那个年轻人被指引到旁边的一个电话机前。

一秒钟后,电话接通了;睡意朦咙的一声“喂”从楼上的某个地方传了下来。

“迪恩先生吗?”——这一声很热切——“是戈登。菲尔,我是戈登·斯特雷特。我在楼下,听说你在纽约,我就疑心你在这儿。”

那瞌睡的声音逐渐变得热乎起来。唔,戈迪,你好吗,老伙计!嗯,他一定是又惊又喜!看在上帝的份上,戈迪你能立即上来吗?

几分钟之后,菲利普·迪恩,身着蓝色的丝绸睡袍,打开了房门,于是两个年轻人半带着窘态热情地互相问候。他们约摸都是二十四岁,都是战争前一年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不过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相似之处了。迪恩是一头金发,面色红润,单薄的睡衣之下裹着粗壮的身体。他身上的每样东西都发散出健康和舒适的光芒。他经常面带微笑,露出大门牙。

“我正要找你,”他兴致勃勃地嚷道,“我正在休几星期的假。请你坐下来稍等一会儿,我立即就过来陪你。我得先去冲个澡。”

在他进了浴室之后,来访者的黑眼珠急切地环视了一下屋内,眼光一会儿落到角落中的英国大旅行包上,一会儿落到乱扔在椅子上、混杂在显眼的领带和柔软的毛袜之中的一叠厚丝绸衬衫上。

P2-3

目录

菲茨杰拉德:一个时代的桂冠诗人和代言人

译序

五一节

本杰明·巴顿的疑难病

像丽兹酒店那么大的钻石

骰子、指节铜套和吉他

富家子弟

季后赛

被俘获的阴影

酒店孩子

孤立

六少年

一位作家的下午

资助费尼根

迷失的十年

“烧些开水——多烧点”

附录 张爱玲和树上春树评论菲茨杰拉德

序言

美国大作家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近年来随着其《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等作品的中译本的传播,才渐为中国广大读者知悉的。然而,相对于菲茨杰拉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中国对菲茨杰拉德的翻译和评论工作可说是远远不够。因此,《菲茨杰拉德文萃》的出版,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及其创作,同追求时尚的美国东海岸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出生于家境不佳的小商人家庭,上学读书全仰仗亲友们的资助。进人普林斯顿大学以后,他积极参加学校的戏剧团体活动,并同当时著名的诗人毕肖普以及文学评论家威尔逊过从甚密。他这时已经如醉如痴地爱上了文学,他曾对文学评论家威尔逊说过:“我要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你呢?”他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真的成了一名声名赫赫的大作家,偕同美貌的金发女郎,出没于灯红酒绿的场所,过着终日纸醉金迷的生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打破了菲茨杰拉德的美妙幻想。人生价值的丧失,前途理想的渺茫,都给了他沉重的精神打击,致使他对中产阶级的精神价值发生了怀疑,终日迷惘、踯躅在“荒原”上。但他仍未失去当一名作家的信心和决心,他有足够的生活准备和技巧准备的,其中包括生活积累和技巧训练。在战时的军队训练营里,步兵少尉菲茨杰拉德以惊人的毅力奋笔疾书,写下了处女作《此岸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1920)。

《此岸天堂》使菲茨杰拉德一举成名,其重大意义和成就,“证明了菲茨杰拉德有他自己的才能,如流利而富于形象性的叙事风格、喜剧感和天生善于捕捉他人对话语言的听觉本领等等。不过它令人难忘的特色还在于它宣告了标准的变化”,也证明了菲茨杰拉德完全有资格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代言人。今天,在美国各大学的文科,《此岸天堂》连同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被公认为是研究“迷惘的一代”的必读书。当年的穷大兵菲茨杰拉德因为《此岸天堂》的成功,也得以与倾心已久的富家美小姐赛尔妲成婚,金童玉女俨然神仙伴侣,但天意弄人,后来赛尔妲得了精神病,严重地打击了菲茨杰拉德的身体和创作能力。

美国的1920年代,不只是幻想破灭和寻欢作乐的时代,也是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那个时代被称为“爵士时代(爵士乐时代)”,因为菲茨杰拉发表过《爵士时代的故事》 (Tales Of the Jazz,1922)等作品。菲茨杰拉德有“爵士乐时代的优秀编年史家”之称,取得了“作为爵士时代的首领和桂冠诗人”的地位。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创作只持续了十几年时间。我们可从其创作中找出一条发展线索,这就是“幻想一崩溃一毁灭”的过程,而《此岸天堂》是这条线索的开始。其后在短篇小说《戴立林坡错了》(Dalyrimple Goes Wrong)等作品中,菲茨杰拉德对社会的揭露更加深刻,对理想和价值幻灭的表现尤甚。随着创作日臻成熟,菲茨杰拉德对美国社会的厌恶、揭露和批判的程度也愈益强烈。菲茨杰拉德发表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1925)成了“某种悲剧性的田园诗”,通篇弥漫着一种悲剧性的压抑气氛。虽然在一系列描写中仍可看出旧时富于浪漫传奇色彩的痕迹,但整篇作品的基调却是严肃的,该小说“也许是对贵族团伙充斥的那个时代以及产生出这些团伙的社会条件的最深刻的小说式的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般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小说和代表作,体现了菲茨杰拉德精湛的艺术造诣。小说的篇幅不长,但构思巧妙,着意描写了人物的内在感情。菲茨杰拉德以凝炼、精确的风格,细致人微的描写,熟谙自如的象征比喻,以及散文诗一般的优美语言而蜚声美国文坛。我们从中既可见到浓郁的现实主义生活气息,又可感觉出浪漫主义的神秘气氛。著名评论家卡津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写出了“最动人心弦的美国悲剧”,而菲茨杰拉德的名字也和这部小说“永存于世”。人物的悲欢离合体现出作者本人的忧伤心境,含蓄深沉的描写寄予着深刻的主题:上流社会虚伪空虚,必然要走向崩溃的境地。菲茨杰拉德作为“爵士时代”的歌手,为上流社会行将崩溃的命运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继《夜色温柔》之后,菲茨杰拉德又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末代大亨》(The Last Tycoon,1941)在他死后也出版了。虽然这些作品仍不失其往日的艺术特色,但从中能够看出杰出文学家的菲茨杰拉德的创作已陷入了危机。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至少可以把菲茨杰拉德作品的重要意义概括如下: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表明了“美国梦”的幻灭。作为“迷惘的一代”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真实地揭示了一战后西方一代青年的精神危机。虽然他不像海明威那样亲身参加过战争,但是那个时代打在他心灵上的印记却是难以抹去的。正如斯比勒所指出的那样,“比较年轻的这一代作家,大部分出生于19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在国家作为一个世界列强而成熟时成长起来,他们很容易认为自己在成年时就似乎陷入了西方文明的崩溃之中,他们自己也因此处于‘迷惘’的状态。”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是“金钱的罗曼史”,是考察那个时代的重要历史资料,他本人也被恰当地称为“1920年代富人的分析家”。菲茨杰拉德不仅写了青年人对金钱的追求,如《戴立林坡错了》、《富家子弟》(The Rich Boy)等,而且还写了对金钱的幻灭(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因此也带有对拜金主义的鞭挞和批判。作为勇敢地正视现实生活的作家,菲茨杰拉德在自己的小说中为上流社会的必然衰亡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在他的作品中既可见到他对上流社会人士“高雅风度”的追求和向往,又可见到他对这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的赤裸裸的揭露,其后期的作品对资产阶级文明的鞭挞也愈益犀利和深刻。

菲茨杰拉德在美国和世界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已无可非议。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最优秀的美国作家之一”;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学家,并且长时间作为那个时代最突出的代表”。确实,英年早逝的菲茨杰拉德是可以比肩与他同时代的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福克纳的。

但对菲茨杰拉德究竟属于哪种文学传统,人们仍莫衷一是。有人说他属于现代主义中的“迷惘的一代”作家之列,而实际上“迷惘的一代”中大部分作家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也有人说他的创作属于美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理由是他笔下的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富有浪漫传奇色彩,而且他本人也承认受到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影响最大,持这一观点的论者占大多数。  菲茨杰拉德的创作一定程度上受到过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和德莱赛的影响,一些批评家喜欢将《了不起的盖茨比》同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以及德莱赛的《美国的悲剧》相比。菲茨杰拉德缺乏杰克·伦敦那样的愤怒抗议以及德莱赛那样的批判深度,但在菲茨杰拉德的笔下,悲剧性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或者说,更带有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情调。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在文体风格上,深深地受着亨利·詹姆斯的影响,这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也可找到不少印证。因此,艾略特称这部小说是“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所迈出的第一步”,就不足为奇了。一些评论也认为,菲茨杰拉德作品都是写上流社会人士的,他是上流社会的歌手,其创作“属于亨利·詹姆斯传统”,而詹姆斯的作品恰恰是描写资产阶级中上层人士的,属于“高雅的现实主义”。菲茨杰拉德确实也在相当一部分作品中,创造性地继承了亨利·詹姆斯揭露上流社会的虚伪和狡诈这个传统,这在《冰宫》(The Ice Palace)、《夜色温柔》(Tender isthe Night)等作品中尤为突出,并有了更深的意义。如果说《此岸天堂》中阿默瑞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还带有几分喜剧的色彩,《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毁灭仅仅是一出个人悲剧,那么,《夜色温柔》中人物的悲剧则富有更广泛的意义。

但应当看到,菲茨杰拉德的创作有着深刻的矛盾,“菲茨杰拉德并不崇拜财富或富裕人家,他仅仅生活在他们的金黄色眼睛里。他们是‘不同常人的’;青春时代始终生活在这一天地里的这位作家对他们是有着真正了解的;他了解这些富人或财富,就如同海明威了解战争一样……”菲茨杰拉德年轻时曾迷恋过金钱,但成名后又挥霍无度,深受金钱的毒害,因此他对金钱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一部上流社会的“金钱的罗曼史”。

我认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创作是复杂的,他既有着历史学家的那种客观性,试图真实地表现出“爵士时代”的时代精神,又同时具有浪漫主义诗人的气质,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面,塑造出一个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具有艺术真实的人物。同时,20世纪的西方文坛,现代主义各流派纷纷打起“反传统”的旗号,风靡一时的早期存在主义思潮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不能不对菲茨杰拉德产生一定的影响。菲茨杰拉德小说中既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成分,又富有浪漫传奇的色彩,还从现代主义作家那里学习了一些表现技巧。在某种程度上,菲茨杰拉德的创作可以说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境地,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菲茨杰拉德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中产阶级人物。“他写过轻佻的摩登女郎、骗子及缺乏男子气概的人们的行为举止。他对自己的童年进行过动人的描绘。他描写反目夫妻如何重归于好,描绘过北方与南方生活的悬殊差异,描述过美国人在欧洲怎么垮掉,描摹过富有天才的醉鬼们的自我折磨……”

菲茨杰拉德作品的人物既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共性,又有着鲜明迥异的个性,不少人物深深地打动着读者。在这些人物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阿默瑞、盖茨比、戴弗夫妇、罗斯玛丽、汉森、哈珀、戴立林坡、德克斯特等,这些人物构成了“爵士时代”画廊里的人物群像。把他们的特征加在一起,也是菲茨杰拉德本人性格特征和风度气质的最好体现。他们的追求金钱、及时行乐,反映了作者早年的拜金狂热和罗曼蒂克式的个人生活。他们的迷惘虚无则揭示出作者本人对资产阶级价值标准的怀疑。他们对社会的幻灭和反叛也就是作者对美国社会的无声抗议。在这些人物群像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菲茨杰拉德夫妇那令人熟悉的身影和音容笑貌,我们同时也可以在菲茨杰拉德的身上窥见那些人物的个性特征之一斑。因此,菲茨杰拉德在谈到自己和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时承认:“我有时简直弄不清赛尔妲和我究竟是实有其人,还是我的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人物都想往上爬,按照《富家子弟》中汉森的父亲所希望的那样,成为社会上的“成功者”,也就是要成为拜伦式的英雄或杰克·伦敦式的强者。但他们获得成功的道路不尽相同,因而成功后的命运也各有所异。盖茨比获得大量钱财而发迹归来靠的是非法买卖;戴立林坡走上鸿运则靠的是拦路抢劫的拙劣手段;而迪克·戴弗获得年轻姑娘罗斯玛丽的钦慕则既靠了高雅的风度魅力,又靠了那善于诱人的社交手腕……他们中大多数人成功后又遇到各种不同的不幸甚至厄运,只有戴立林坡成为州参议员人选,成了他们中的佼佼者。

菲茨杰拉德的人物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去人物本身的言谈举止和风度魅力外,另一重要之处则在于人物描写上的独特技巧。菲茨杰拉德善于调动各种艺术手法,来刻画他笔下的人物,我这里仅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印象式的肖像描写。这种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尤为突出。菲茨杰拉德描写人物,不以具体、逼真的描绘见长,却善于捕捉人物的精神特征。例如对一些次要人物的描写,作者通过卡罗威的印象来勾勒,而对盖茨比这个主要人物的描写,则通过耳闻的间接印象和目睹的直接印象来完成。在参加酒宴之前,卡罗威就多次听到有关盖茨比的一些逸闻旧事,在他的印象中,这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而在酒席宴上同他偶然相识时,则一下得出了这样的印象:他“不过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汉子,三十一二岁年纪,说起话来文质彬彬,几乎有点可笑”。寥寥数语,就把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印象式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了。

二是细腻微妙的心理分析。菲茨杰拉德的肖像描写尚较简洁,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则相当细腻,有时甚至达到了詹姆斯那样细致入微的程度。在他的几部长篇小说中,这样的例证就屡见不鲜。《戴立林坡错了》这个短篇小说不过一万五千多字,而贯穿其间就有好几段心理分析,特别是对主人公决心不择手段向上爬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更是描写得细腻真实:

走捷径则意味着摒弃早在孩提时代形成的处世哲学:成功来自对义务的忠实,作恶必将受到惩罚,或者行善终将得到好报——诚实的贫困要比堕落的富裕更幸福。

那就意味着要横下一条心。

在我轻信他人的那些年月里——他思考着——他们对我说,恶是一种肮脏的东西,就像弄脏的衣领那样泾渭分明。但在我看来,恶似乎只是一种艰难命运的形式而已……

在同一段心理分析中,菲茨杰拉德就采取了直接和间接两种手法,通过客观的分析和自我意识分析,把主人公犯罪前从犹豫不决直到横下一条心的内心斗争过程表现得细致无遗了。《夜色温柔》里,妮可儿患精神病住院时给迪克的信中,充满了狂乱的、不合语法、不合逻辑的呓语,作者虽未加渲染,但一个精神病人的变态心理和潜意识便跃然纸上了。后来随着妮可儿病情逐步好转,她的语言也就逐渐恢复正常了。

三是对比的描写手法。通过二者或三者以上的依次对比,更加衬托出主要人物的优雅完美,这在《夜色温柔》中用得比较频繁。例如在第一部第六章中,作者站在罗斯玛丽的角度,将宴会上的两个人进行了一番比较:

……厄尔·布雷迪来了,他惊奇地发现罗斯玛丽也在场。他的举止显得比在电影制片厂更加温和,仿佛他的不同性格是在大门口才显出来似的,于是罗斯玛丽当即将他和迪克·戴弗比较,结果毫不含糊地倾向后者。相形之下,厄尔·布雷迪似乎略显臃肿,有点缺乏教养……

通过这番对比,精神病医生戴弗在罗斯玛丽纯洁的心灵里更加高大完美了,而她和布雷迪导演的关系,就如同“电影里男女演员亲吻”那样转瞬即逝。

四是环境描写的烘托。菲茨杰拉德着意描写环境场景,并非为了单纯写景,而是借不同的环境场景来烘托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冰宫》中,菲茨杰拉德描写北方的冰天雪地和严寒气候,借以烘托表现出哈里的冷酷无情的心,最后写他在冰冷阴森的冰宫里突然甩开自己的情人哈珀时,更是显出了他那颗冷酷的心,并暗示着人情的淡薄。虽着墨不多,但通过这一系列环境描写的烘托,一个虚伪自私、缺乏人情味的人物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纯文学处于不大景气的状态,但是我始终坚信,人类总是需要文学存在的空间的。多年来,我努力要编译一部经得起考验的菲茨杰拉德文集;在多位从事文学翻译、教学和研究的同行及崔人元编审的襄助下,现在终于克成其功。东方出版社慧眼识珠,决定出版这套多卷本《菲茨杰拉德文萃》。在此,我要对各位朋友和东方出版社表示感谢!

《菲茨杰拉德文萃》的面世,对热爱文学的读者朋友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特别是对于中产阶级和小资情调的读者朋友来说,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是相当有味道的盛宴;而对于喜欢村上春树和张爱玲作品的读者朋友来说,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更是值得一读。菲茨杰拉德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正是美国高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主要强国的年代,其时的人情世道,跟当下的我们也有较多的契合。

《菲茨杰拉德文萃》荟萃了菲茨杰拉德的全部精品和重要作品,译者也都可说是一时之选。《菲茨杰拉德文萃》分为如下五卷:

《此岸天堂》(第一个中译本),《永恒之恋》(包括《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首次中译《致赛尔妲》),《夜色温柔》,《爵士乐美人迷惘》(中短篇集),《最后的大亨》(首次中译本)。

我拉杂写了这些,充作《菲茨杰拉德文萃》的总译序,更多的评论还是请广大读者朋友去做吧。

王 宁

2010年春于北京清华园

内容推荐

《一梦十年(菲茨杰拉德文萃)》是从菲茨杰拉德的160多篇短篇小说中精选44篇而成的选集,代表了菲氏在短篇小说方面的成就,其中《五一节》《丽兹饭店那样大的钻石》等是广受好评的名篇,多篇作品被好莱坞拍摄成电影,还有多篇是第一次译为中文。著者:S.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20世纪的英语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命名了美国的一个时代,他当年的名声比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更大,他是英年早逝的天才,有“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失落的一代(或译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之称。菲氏的几乎所有作品都被好莱坞拍为电影,其《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兰登书屋评为20世纪小说第一名。

编辑推荐

《爵士乐美人迷惘》精选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分为《风月俏佳人》、《雅阁的天梯》、《一梦十年》三册呈现给读者。这些作品基本涵盖了菲茨杰拉德各个时期创作的精品,代表了他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最高成就。其中有广受好评的众多名篇,有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的佳作,还有多篇首次译为中文。《风月俏佳人》以姿态万千的女性为主题,《雅阁的天梯》关注情侣爱人的二人世界,《一梦十年》则多为奇幻故事,均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观赏娱乐价值。

《一梦十年(菲茨杰拉德文萃)》是“爵士乐美人迷惘”其中一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梦十年(菲茨杰拉德文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菲茨杰拉德
译者 许德金//陆琼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41164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6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