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增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雍正,在传统的史学论著往往是以“政治运物、政务以外,别无所好、节俭”等形象出现的。杨启樵编著的《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增订本)》一改以往的这一定位。作者依据新的材料——“活计档”,展示雍正鲜为人知的一面:重视生活情趣、收罗文物珍玩、扮洋人、戴假发。同时,从此书中亦可窥见作者对雍正继位、红学与雍正史、小说与雍正史及原始档案的新见解。这是一本多角度多层次揭示雍正其人其事的研究专著。

内容推荐

杨启樵编著的《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增订本)》是一部研究雍正其人其事的学术专著,内容分为继位、私生活、红学与雍正史、小说与雍正史和原始档案五个部分。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杨启樵先生的新作,是继20年前作者所撰写的《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之后的又一部雍正研究的扛鼎之作!

目录

文贵独抒胸臆(代序一增订最新版)

增订新版序

前言

一 康熙朝皇储角逐及雍正秋后算账

二 雍正缵承帝位新探

三 脍炙人口的雍正篡位说驳论

四 康熙遗诏与雍正践祚

五 雍正继统与玉牒易名

六 论康熙传位雍正遗诏

七 溥杰先生“雍正杀弟口碑”质疑

八 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

九 雍正侧影——私生活奢侈豪华的一面

十 故宫密档暴露康、雍、乾三朝秘辛

十一 雍正与郎世宁

十二 雍正朝御用作坊的秘闻奇谭

十三 再论雍正暴亡与方士丹药

十四 圆明园匾额中的雍正宸翰

十五 雍正墨迹及文房四宝

十六 周汝昌先生《曹雪芹》传中有关雍正史的问题点

十七 旷世奇闻:曹雪芹毒杀雍正帝——评霍国玲等著《红楼解梦》

十八 美人像误作雍正后——再评霍国玲等著《红楼解梦》

十九 瀛海奇谭:雍正有个竺皇后——三评霍国玲等著《红楼解梦》

二十 乾隆篡改朝鲜史笑谈——四评霍国玲等著《红楼解梦》

二十一 关于雍正帝的历史小说——评二月河《雍正皇帝》

二十二 小说、电影与历史——评《雍正王朝》的谬言妄语

二十三 北京与台北珍藏“殊批谕旨”原稿的异同

二十四 慎防档案作伪——以康、雍朝文献为例

二十五 雍正宠臣鄂尔泰

后语

雍正年表

试读章节

“雍正夺嫡”是清代历史上一大事件,与“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合称三大公案。所谓“夺嫡”指雍正帝胤稹非法夺得皇位。其实有语病,“嫡”是康熙的嫡长子胤初,曾册立为太子,但他早于雍正登基前十年被康熙废立,一直在监禁中,也就是说皇储久已悬空,且按照满洲习俗,嗣君系公选,并无嫡庶之分,因此“夺嫡”两字不甚适宜。

雍正是否篡位,难以遽下结论,因留下史料过少,只能当作千古疑案,正如绍兴师爷的两句公文套语——“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也就是说骤看可疑,却缺乏确凿证据。

此一公案,十余年前梓行的拙作雍正帝研究中,曾用五万字篇幅讨论过,主要批评篡立说的若干矛盾。因当时此说虽占绝对优势,但立论不无牵强附会,因此撰文反驳。我认为这和打官司一样,法官须平心静气听取两造申诉,不能单凭片面之词。这篇文章则从另一角度来观察,即将康熙朝众皇子角逐皇储局面,及雍正继统后对政敌采取的措置,加以阐明、剖析,至于雍正篡位与否,由读者作明智的判断。

人题以前,先将康熙朝太子旋废旋立、既立复废的经纬作一交代。

康熙有子三十五,女二十一,子长大成人者二十四,女八。康熙四十七年(1708)第一次废太子时,二十岁以上的儿子只有十四名。

康熙第一个儿子生于六年九月,取名承瑞,接着两个都以承字排行。这三名先后夭折,第四个索性取满洲名赛音察浑,不久还是病死。稍后生的取名保清,总算平安无事,成为长子,按满族习俗称为大阿哥。此后相继出生的是胤礽、长华、长生和万黻,生存下来仅胤礽一名。

胤礽虽是第六子,但五个兄长四个夭亡,他排行提前到第二,称为二阿哥。而且从此以后皇子名作了统一:上一字“胤”,下一字“示”字旁,只有大阿哥未改,但在康熙二十七年,他也由保清改为胤裎。

按照封建惯例,新君御极,兄弟们必须避讳,因此雍正上台后,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众兄弟上一字的“胤”均改为“允”,如大阿哥允裎、二阿哥允初等。近人撰文,诸皇子都用原名“胤”,或康熙朝用“胤”,雍正朝用“允”,这也合理,但一人两名容易混淆,本书除特殊需要外,都统一作“允”。

允初生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母系孝诚仁皇后,未满两周岁就被册立为太子。大阿哥虽年长,但其母惠妃为侧室,不得立。满洲原无指定储贰惯例,且继承者不必是嫡子,康熙忽而改变传统册封储君,是一种创举。康熙之前,君位递嬗已有三次,都是前主崩由王公大臣公推选出嗣主。

康熙缘何如此迫切册立太子?原因有四:

一、入汉从俗。满洲既入主中原,已非隅处一方的政权,建立皇储乃汉族传统政治中的要务。

P1-2

序言

本书梓行不久,香港及内地繁简版本次第问世,这是第五版,且在卷头抒发心声,代序。

本文主旨有二:一、阐明拙作“雍正研究”特色。①二、声明保留知识产权。其实,两者原属同一问题。因特色即个人创见。既为创见,自拥有知识产权,故学者有所称引,须详述出处,乃理所当然。愚意学术著作贵在独抒己见,樵不敏,有所议论,皆出诸胸臆,往往异于时贤。今抉择一二,述其要旨,或有助于阅读。倘有谬误,务请不吝赐教。

一雍正暴亡

雍正十三年阴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暴亡于离宫圆明园。世传遇狙丧身,樵则推定伊服饵丹药致命。此前,已有学者主此说:一为金梁先生,于《清帝外纪》中道:“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饵丹所致,或出有因。”②仅十余字。另一为萧一山先生,于《清代通史》中约略一提:“直至金石燥烈,鼎湖龙升,储君嗣位,始尽逐西苑供奉诸方士还故里。”①亦点到即止,未进一步发挥。且萧先生未作定轮,又谓:或为吕留良女孙刺死。笔者主丹药中毒说,提出个人独创之见,主要论证如下:

(一)一夕暴亡。官书谓雍正寿终正寝,其实乃猝毙,股肱大臣张廷玉、鄂尔泰述之颇详。②

(二)暗杀说难信。野史盛传:吕留良女孙四娘潜入离宫,伺机行刺。拙见以为不可信。一则宫禁戒备森严,非如稗史所传,刺客能轻易混入。二则吕案发生后,罪犯扫数发配宁古塔。其时浙督李卫主其事,尝密折奏闻:吕氏一门尽皆拘禁,无一名漏网。伊受雍正非常之知,以擅长侦缉著名,当不至搪塞了事。③

(三)乾隆之异常处置。雍正龙驭上宾后,嗣君乾隆即发谕旨两道:一为驱逐炼丹道士出宫。二为禁止宫女以“外间闲话”妄传人宫。所谓“闲话”,当指大行死于非命一事。④

(四)遇刺说来源。圆明园确有皇帝遇刺事。时在嘉庆八年闰二月二十日,帝自圆明园返大内,于顺贞门遇刺,幸化险为夷,刺客当场就擒。后人误雍正为嘉庆不无可能。⑤另有一则误传:雍正九年夏,宫婢与内监等谋逆,以绳缢死雍正,幸得救云云。语出柴萼《梵天庐丛录》,纯属不经之谈,乃误明世宗为清世宗故。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增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启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02900
开本 32开
页数 4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9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