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俄苏广场文化谈片/纸阅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笔者高莽选择了近二百年来二十几位伫立在俄罗斯广场上的人物雕像,试以随笔的形式记述俄罗斯广场文化,广场上的那些雕像纪念碑,礼赞逝去的英雄人物,他们艰苦奋斗的生平,他们和城市的关系,以及雕塑家们在创雕像时的追求和碑主与我国的关系。《俄苏广场文化谈片》在介绍俄罗斯广场上的雕像时,附有多个相关图片,图文并茂地说明了这些雕像纪念碑。

内容推荐

俄罗斯毕竟是人才荟萃的民族,各种杰出人物群星璀璨,特别是文学界、艺术界和科学界的大师们在不同的时代仍然闪烁着光彩。城市里不仅保留了他们的雕像,而且不断地竖立起新的纪念碑。

《帕斯捷尔纳柯》试以随笔的形式记述俄罗斯与苏联广场上的文化,广场上的那些雕像纪念碑,礼赞逝去的英雄人物,他们艰苦奋斗的生平,他们和城市的关系,以及雕塑家们在创作雕像时的追求和碑主与我国的关系。

《帕斯捷尔纳柯》由高莽编写。

目录

开篇的几句话

俄国第一座雕像纪念碑

历史女神——克利俄

夏花园里的老爷爷

受难的钟声

贫穷的作曲家

泪痕悲色 振其邦人

雄鹰

辛酸的人生

美是生活

迁碑琐记

天鹅之歌

时代的歌手

卢比扬卡广场上的风波

怀疑一切

飞天之歌——宇宙英雄林荫路

寻找生活的真理

元帅的荣辱

新婚纪念碑

流氓者的归来

弹唱歌手

顿河之子

后记

试读章节

俄国第一座雕像纪念碑

二百多年前,一七八二年八月,在涅瓦河畔,在彼得堡参议院广场上,为彼得一世雕像纪念碑举行了揭幕仪式。

彼得堡是彼得一世当了皇帝后,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路,于一七。三年在涅瓦河三角洲新兴建的一座城市。一七一二年成为俄国的新首都。

彼得一世,又称彼得大帝,他的雕像是俄罗斯境内建立的第一座雕像纪念碑。它的出现使彼得堡市更富有政治意义、艺术色彩,并表明崛起的俄国新的走向。

但,这座雕像纪念碑的作者不是俄国人,而是法国人埃蒂内·马里克·法尔康涅和他的女弟子马丽·安·科洛。

彼得一世(一六七二至一七二五)十岁继承皇位,一六八九年亲政,很早就显示出他非凡的精力与智慧。从一七二一年起他成为俄国第一位皇帝。他在俄国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学习西方,设立参议院、国家高级监察和侦查机构;使教会隶属国家管辖;将全国分为许多省份;建立了海军和正规陆军。他几次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他改变了俄国落后于西欧先进国家的状况。他是一位专制制度最大思想家,巩固了贵族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根据他的创议开办了许多学校、建立了科学院。彼得一世的改革是靠最大限度集中物力和人力、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压迫来实现的,因此激起了人民的几次起义。

同代人回忆中说他善于学习、不耻下问、意志坚定、雷厉风行、独断专行、性格暴躁。

彼得一世正当盛年时(五十三岁)不幸逝世。

彼得一世的孙媳妇叶卡捷琳娜二世成为女皇时,也是一位有魄力的人物。为了纪念先人,她接受了法国哲学家、作家、彼得堡科学院名誉院士狄德罗(一七一三至一七八四)的建议,决定在彼得堡为彼得一世建造一座雕像纪念碑。

叶卡捷琳娜二世邀请法国雕塑家法尔康涅(一七一六至一七九一)来完成这一空前的任务。

法尔康涅的父亲是位木匠。他自幼随父学习木工雕艺。一七三四至一七四四年他跟雕塑家勒莫安学徒十年,后以制造精致优雅的陶器闻名。他的作品绝大部分是以神话为题材的小型装饰品,如《浴女》(一七五七)、《淡淡的忧伤》(一七六三)等。

一七六六年法尔康涅被邀请到彼得堡创作雄伟的《彼得一世骑马铜像》。

创作这样一座雕像有很多困难。

皇宫派最杰出的驯马师和最彪悍的骏马任法尔康涅使用。法尔康涅一天又一天画出骏马的各种姿势。

彼得一世的头像久久不能达到理想的神采。这时,他的女弟子科洛为他出了大力。她最后完成了彼得一世头像,充分揭示了彼得一世的顽强意志和智慧。

一七六八至一七七。年法尔康涅完成纪念碑的大型模型。雕像高五点三公尺,碑座高五点一公尺。

在当时来说,这座纪念碑无论是其思想的深刻性、形象的伟岸性,还是设计的大胆性和技术处理的精致性都堪称为杰作。

法尔康涅按其启蒙观念,把彼得一世表现成“国家的开拓者、立法者、造福者”的形象。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与美术院院长别茨基的意见常常冲突。

我们现在看见的碑座是一块岩石。  其实当年为了寻找这块岩石,搬运这块岩石,花费的人力精力是今天的人所难以想象的。

法尔康涅要求用一块山岩而不是一块巨石作纪念碑的碑座。到哪里去找呢?

别茨基认为这么大的岩石难以寻找,即使找到了,搬运也是问题。

一七六七年六月,为寻找岩石组成了一个勘探组。他们没能发现雕塑家所需要的岩石,准备放弃这一工作,改用几块大石头拼成一个岩石底座。

这时,有位姓维什尼亚科夫的农民来到美术院,说他知道有一块大岩石,在拉赫塔村,离彼得堡十二俄里的地方,也许可以作纪念碑的底座。早年,一阵急风暴雨中,一声雷击,劈开了一座山,留下这么一块山岩,村民把它叫做“雷石”。

法尔康涅亲自去勘察这块“雷石”,超乎他的想象。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已长满青苔,裂缝中积满了泥土,长出了小白桦树。老一辈乡民们传说彼得一世不止一次登上这块“雷石”环视周围地形。

大家动手用锹挖空了周边,测量了一下,据法尔康涅说,这一块“雷石”长四十四英尺,宽二十二英尺,高二十七英尺(一英尺等于三十点五厘米)。重量约一千六百吨。要想把这个大家伙抬出来,谈何容易?!

“雷石”终于被挖了出来。搬运又成了问题。先在陆地上靠滚木移动,然后又专门为它制作了一艘船舶,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运到彼得堡。

一七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几千名彼得堡人聚集在涅瓦河畔,观看如何把“雷石”搬上岸。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也站在冬宫阳台上观望这一场面。

运到指定的地点后,经过测量与研究,认为只需要“雷石”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遗弃在现场旁。

庞大的雕像模型完成了,需要铜水浇注。法尔康涅对浇注专业不甚精通,他开始细心研读有关铸造著作,与此同时派人到欧洲许多国家招聘铸造专家。

P1-4

序言

俄罗斯是个幅员辽阔、历史多变的国家。

俄罗斯各地城市建筑和纪念碑保留了祖国的文化痕迹和民族的审美观念。

仅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座城市就有上千座为不同历史人物、不同事件、外国人士、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以及其他方面建造的雕塑纪念碑。

雕像纪念碑立于街头广场始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由于人文思想的传播,雕像开始从宗教神话、帝王将相逐渐转向贤哲、科学家、文化界人士。

这种以人物雕像纪念碑宣扬先进理想的作法很快传到了俄罗斯。俄罗斯第一座人物纪念碑是彼得大帝。不过,它的作者不是俄罗斯人,而是叶卡捷琳娜女皇聘请法国雕塑家来到圣彼得堡创造的。后来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出现了大学者罗蒙诺索夫纪念碑(一八三二,雕刻家马尔托斯)、在辛比尔斯克市出现了历史学家卡拉姆金雕像纪念碑(一八四四,哈尔贝格雕)、在喀山出现了诗人杰尔查文雕像纪念碑(一八四七,佚名雕塑家)、在彼得堡出现了克雷洛夫雕像纪念碑(一八五五,克洛德雕)、在莫斯科出现了普希金雕像纪念碑(一八八○,奥别库申雕)和果戈理雕像纪念碑(一九○九,安德烈耶夫雕)等。

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撤除为沙皇及其奴仆建立的纪念碑,代之以社会主义革命纪念碑,加强先进思想宣传活动。这是对革命逝者的缅怀和颂扬,于是苏联各大城市不断出现各种名人纪念碑。这种雕像纪念碑肩负起了发扬民族精神、传播历史成就、为人民作典范的使命,同时也起到了普及教育、美化环境的作用。列宁、斯大林以及他们的战友们的雕像纪念碑应运而生。

二次大战之后,苏联在街头广场,在林荫路上,或在宽敞的院落里兴建人物纪念碑之风强劲。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上掀起“反对个人崇拜”运动。斯大林的雕像几乎全部遭到破坏。

一九九七年,苏联国家解体,苏联共产党土崩瓦解,社会上又一次掀起推翻苏维埃时代历史政治人物纪念碑的活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仁斯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等人的纪念碑纷纷都被推翻,代之而起的是沙皇和沙皇时代某些将领的雕像。

俄罗斯毕竟是人才荟萃的民族,各种杰出人物群星璀璨,特别是文学界、艺术界和科学界的大师们在不同的时代仍然闪烁着光彩。城市里不仅保留了他们的雕像,而且不断地竖立起新的纪念碑。

笔者选择了近二百年来二十几位伫立在俄罗斯广场上的人物雕像作为描写的对象。这些人物在推动俄罗斯社会的发展上,在反对异民族入侵的历史上,在发扬俄罗斯科学艺术和文学上都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试以随笔的形式记述俄罗斯与苏联广场上的文化,广场上的那些雕像纪念碑,礼赞逝去的英雄人物,他们艰苦奋斗的生平,他们和城市的关系,以及雕塑家们在创作雕像时的追求和碑主与我国的关系。

后记

我出版过两本有关俄罗斯和苏联墓园文化的书——《灵魂的归宿》(二○○○)和《墓碑·天堂》(二○○九),试图通过墓碑来审视俄罗斯杰出人物的生平和社会的变迁。如今,这本新书想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俄罗斯历史,从俄罗斯广场文化观察俄罗斯社会生活。

几年以来,我零零星星地写过一些有关广场文化的小文章,黄妙轩先生听说后,热情要我将它们辑成集子。

我写的都是俄罗斯城市广场和街心公园里的一些文化名人的纪念碑。张阿泉先生建议我把范围扩大一些。于是我增写了其他方面的人物,读起来不那么单调了。

现在这本书中不止有文艺界人士,还有革命导师、沙皇将领、科学家及航天英雄们。从有关这些人物的纪念碑上和创作的演变中,不难看出俄罗斯社会的嬗变和意识形态走向。

有的纪念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的比较差些。我选写的当然有我个人的倾向、爱好和想法。文章次序的排列是按纪念碑建立的年份为先后,而不是按人物的生卒年代。

我还得感谢乌兰女士对书稿作了仔细的编辑工作。

我国似乎还没有这方面的专著。我只是试探性地编成这个集子。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高 莽

二○○九年五月八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俄苏广场文化谈片/纸阅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181132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内蒙古
230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