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谁引导了广州的文化潮流?
本丛书不进行理论抽象,而选择一批领潮流之先的“行业”现象作为载体,阐释广州独步时代的必然性——也说明广州的被仿效,实际上是人们对自主、多元、个性化生活方式的选择与尊重。
第五卷《广州的文化与传播》延续了对广州先进一步探索聚焦。
图书 | 广州的文化与传播/广州文化与生活方式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谁引导了广州的文化潮流? 本丛书不进行理论抽象,而选择一批领潮流之先的“行业”现象作为载体,阐释广州独步时代的必然性——也说明广州的被仿效,实际上是人们对自主、多元、个性化生活方式的选择与尊重。 第五卷《广州的文化与传播》延续了对广州先进一步探索聚焦。 目录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代序) 一、“珠江模式”先知先行 孕育于竞争中的“珠江模式” 多种压力一种选择 总体改革新思维 “珠江模式”一石千浪 三大板块锐意创新 活用新闻信息服务市场 个性化主持的出台 热线电话的互动革命 旧平台新功能 功能定位的更新 致力于办看得见的广播 广播创造大众娱乐 二、“广货北伐”的启示 不仅仅是“北伐” “广货”源流观 作为现象的“广货北伐” “广货”引领的观念更新 创新求变为道 求变制胜创造市场 专业创造品牌 “广货”扩张新战略 文化平台的内强策略 文化:既是内核也是外延 文化产业也“北伐” 关于“新粤商”的主题词 三、岭南文化时报:在岭南看中国 上世纪90年代的思考转换 反思、检讨与设计 边缘与批判立场 批判是建设的前提 以小报为大报 担当大报的作为 专版组织中的事事关心 岭南文化的更新视野 价值标尺的检验 阅读:精神高地 参与:面向田野 一个城市与一份报纸 四、先行培育的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的基础 单位的“解构” 公益:互助作为组织资源 民意调查第一步 第三种力量的先知先动 始于身边的社区管理 转变中的行业社团角色 网络平台与网络公民 民主政府的推进与成长 “广东现象”的由来 “家常便饭”听证会 维权意识在苏醒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广州的文化与传播/广州文化与生活方式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大华//周翠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60346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1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127.651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34 |
宽 | 174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