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内容
编辑推荐

经济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从找工作到加薪,从利率调整到股票涨跌,从物价上涨到货币贬值……无不与经济学密切相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规律进行选择和取舍,消费、投资、理财、谈判、营销、管理及至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等,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经济活动,都包含一些经济学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那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关乎我们幸福和成功的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真相,以便让我们在面临某些问题时能够更加睿智、理性地作出决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白岛编著的《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以当前最权威、最专业的经济学著作为蓝本,以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背景,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叙述方式,生动准确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勾勒出经济学的概貌。

内容推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实现了大转型,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主导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经济大势的起伏,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是,经济学在神州大地上迅速流行了起来,经济学家在中国受关注的程度不亚于影视明星。与此同时,经济学术语如“CPI”、“货币政策”、“市场失灵”、“博弈论”等挂在每个人嘴边,人们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学习经济学的紧迫性。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轻松、愉快、高效地了解经济学知识,我们特编写了这本经济学普及读物。白岛编著的《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以当前最权威、最专业的经济学著作为蓝本,以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背景,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叙述方式,生动准确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勾勒出经济学的概貌。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图表和方程式,也没有艰深晦涩的经济学术语,而是以经济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作为血肉,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世界密切相关的经济学常识,为人们在经济学和现实生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全貌,轻轻松松地获得经济学的知识,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读过《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你就会发现,经济学一点也不枯燥难懂,而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如此的有趣,同时又是如此的实用。

目录

第一篇 经济学是什么

第1章 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经济学与中国人的渊源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经济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没有假设,就没有经济学

 小心,经济学也会撒谎

第2章 时代呼唤经济学大师

 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

 大卫·李嘉图——为自由主义加冕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他将政治从经济学中抹除

 萨缪尔森——一本教材影响整整一代人

 艾伦·格林斯潘——他一打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

 格雷戈里·曼昆——他让经济学由高深走向通俗

 保罗·克鲁格曼——“他总是超前别人两步”

第3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原理

 鱼和熊掌之间的权衡取舍:选择

 两堆稻草间饿死的驴子:机会成本

 我们只看最后新增的一个:边际

 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的区别:效用

 猎狗追兔子的启示:激励

 生活中的黄金搭档:帕累托最优

 开放比封闭更美好:贸易

第4章 走进经济学,经济学并不玄妙

 理性开道

 利己不损人是经济学的规则

 推动经济发展的神奇力量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稀缺是时代永恒的主题

 比鹦鹉聪明,你就可以学好经济学

第5章 你未曾体验的经济学世界

 牛奶要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要装在圆瓶子里卖

 为什么美国人爱租房

 AA制在中国很受伤

第二篇 博弈论

第6章 博弈论:经济学的新方法

 认识博弈论

 不可不知的“纳什均衡”

 理性,总是有限的

 人人理性,世界将陷入混乱

 别人知道的,自己必须要知道

 让威胁发挥效力

 理性人的困境

第7章 负和与正和:寻求共赢的博弈之路

 负和博弈让人们两败俱伤

 正和博弈让人们互惠共赢

 竞争还是合作

 博弈次数越多,越不能产生赢家

 从海盗分金看动态博弈

第8章 博弈策略:寻找最佳策略的智慧对抗

 先发优势还是后发优势

 让他三尺又何妨

 善于运用策略博弈

 谈判时的博弈选择

 混沌系统中的策略

第9章 制度与规范:缔造秩序之美

 从拍卖机制看博弈

 制度比策略更重要

 避免集体行动的“偷懒”逻辑

 制度和纪律是不可触摸的热炉

 少数服从多数并不一定合理

 好的制度应顺应人的本性

 法律与规则的力量

第三篇 价格现象

第10章 市场:看不见的手

 分工与交换催生了市场

 不是所有的物品都是商品

 市场的神奇作用

 分工合作带来效率革命

 经济学有只“看不见的手”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

第11章 价值迷思:物以稀为贵

 有用的物品,为什么不值钱

 越稀缺,越珍贵

 钻石为什么比水更有价值

 有了你我之别,商品才有价值

 你认为它贵重,它就是无价之宝

 饭是最后一口才吃饱的

第12章 价格:买卖双方的妥协

 在讨价还价中走向均衡

 价格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价格不能太离谱

 在售价之外,你注意到了什么

第13章 供需:推动价格变化的神奇力量

 生产多少,市场说了算

 价格越高,需求越少

 薄利多销也会出现例外

 能源供给紧张的背后

 躲不开的刚性需求

 丰产不丰收,其实并不奇怪

 真的过剩了吗

第四篇 消费

第14章 消费品:享受有差别的生活

 认识消费品

 即使涨价,也必须购买

 无处不在的替代效应

 买得起车,却用不起油

 不求最好,只求最贵

第15章 消费心理:花钱买满意

 面子很值钱

 价格低于预期的购买喜悦

 满意是可以衡量的

 花钱如流水,都是冲动的错

 不做出头鸟,永远不吃亏

 你对价格敏感吗

 商品必须符合你的档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第16章 消费行为:消费者在为谁买单

 拿瓶矿泉水去麦当劳吃汉堡

 你注意到自己的消费惯性了吗

 物价涨跌中的消费决策

 你被价格歧视了吗

 怎样搭配才能花钱最少

 超前消费,悠着点

 免费的诱惑实在太大

 小心身边的消费陷阱

第五篇 企业

第17章 企业行为:把财富的蛋糕做大

 从业主制到公司制

 承担无限风险的合伙制

 让企业获益的生产者剩余

 一条围裙能创造效益吗

 是生产饼干,还是方便面

 企业追求大规模的内在原因

 土地、劳动和资本的重要作用

 巧妙搭配,不让资源闲置

第18章 生产成本:利润背后的一笔账

 如何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价格高低取决于边际成本

 投人高,收益不一定高

 在亏损中继续经营的理由

 投出去的成本,泼出去的水

 如何确定一笔投资的成本

第19章 经营战略:选对方向赚大钱

 抓住美丽的“长尾”

 产品该怎样定位

 不可忽视的关键少数

 女性消费顶起半边天

 为什么建材城总爱扎堆

 把工作外包出去

 品牌效应带动无限商机

 合理库存其实很重要

第20章 营销:经营的是智慧不是生意

 市场营销观念要与时俱进

 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做引领时尚的弄潮儿

 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花多少钱做广告最合适

 在经营细节上下工夫

第21章 企业制度:优秀的管理就是生产力

 为什么要建立企业制度

 各国企业管理特色

 产权明晰激发企业活力

 员工为自己干活才有干劲

 企业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

第六篇 商品市场

第22章 竞争:生存压力下的商业交锋

 “没有竞争对手的生活是一种幸福”

 竞争是进步之源

 降价是唯一的出路吗

 创新是发展的法宝

 在“红海”中寻找新的出路

 突出产品的差别性

第23章 垄断:唯一的卖主,独占鳌头的诱惑

 不用过分痛恨垄断

 几个人说了算的市场

 企业扩张的快捷方式

 价格协议为什么会成为一纸空文

 垄断竞争市场的竞争与垄断

 与对手竞争不如结盟

第24章 新经济现象:培育财富增长点

 体育的经济效益

 喧嚣的“十一黄金周”背后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会展经济离我们并不遥远

 日新月异的网络经济

第七篇 市场失灵

第25章 信息不对称:没有准确信息,注定是盲人摸象

 真实总是隐藏在我们背后

 知己更要知彼

 从西京到东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从哈雷彗星到哈雷彗星将军

 同样的信息,不同的结果

 甄别信息的大智慧

 提取最有效的信息

第26章 决策:如何才能作出最优决策

 低概率也能改变统计学家的决定

 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

 马屁股与火箭助推器

 不要被假选择所迷惑

第27章 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下的副作用

 一不留神,市场失灵了

 劣币驱逐良币的背后

 保险的道理:委托代理的风险

 身边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市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科斯定理的引入

第八篇 宏观经济学

第28章 总需求:节俭是美德吗

 为什么越节俭反而越萧条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支撑——凯恩斯主义

 为什么要鼓励富裕者消费

 家庭一企业一政府一国外:四部门经济

 衡量经济活动的有效尺度

 国家经济的体温计

第29章 经济周期:选不了的经济波动

 经济发展有高潮也有低谷

 西方国家的“黑色1929”

 经济过热与经济衰退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青山绿水与生活改善同步

 人口红利见证大国崛起

第30章 收入分配:你是否已达到了小康

 做大蛋糕与均分蛋糕有矛盾吗

 从农村走向城市

 把精力放在提高居民收入上

 从柴米油盐看生活水准

 尽力减少贫富差距

 老百姓的幸福是可以衡量的

第31章 经济指数:衡量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消费者物价指数

 我们怎样面对4亿老年人——负担系数

 经济主体的活力指数——企业景气指数

 家电下乡为什么可以拉动经济——零售指数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消费者信心指数

 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道琼斯指数

第九篇 政府干预

第32章 守夜人:管得少就是管得好吗

 “大政府”还是“小政府”

 警惕权力“寻租”

 神奇的“挖坑”理论

 公共物品为什么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公地悲剧是怎样发生的

 什么样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第33章 宏观调控:从“守夜人”到“干预者”

 “看得见的手”在行动

 砸玻璃带来乘数效应

 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稳定物价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之一

 谁能解决中国人的粮食问题

 政府不是万能的

 政府要成为好医生

第34章 就业:政府面临的头等大事

 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就业问题

 人力资本的巨大作用

 工作与休闲的关系

 物价上涨与失业的关系

第十篇 财政与税收

第35章 公共财政:国家的钱要怎么花

 认识政府的钱袋子

 政府的钱应该怎么花

 每年一度的财务规划

 政府也会人不敷出

 财政补贴的双重作用

 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的债券

 政府购买有什么好处

 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

第36章 税收:最正当的“劫富济贫”

 人人都是纳税人

 费与税的区别何在

 好的税收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越富的人交税越多

 里根一年只拍四部电影的背后秘密

 财富分割的利器

 我国第一大税种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第37章 社会福利:从摇篮到摇椅的幸福护照

 高福利养懒汉

 如何让社会福利最大化

 谁来关心弱势群体

 带薪休假去旅游

 每个人都将会老有所养

 安得广厦千万间

 被税收伤害的社会福利

第十一篇 银行与货币

第38章 货币:金钱如粪士吗

 货币是怎么来的

 令人爱恨交织的金钱

 为什么货币可以买到商品

 纸币究竟是什么

 信息时代的新货币

 货币的“规矩”

 “钱”也能惹出大祸

第39章 银行:不可忽视的“身边的钱柜”

 金融家族的“老大哥”

 商业银行的“本钱”

 银行靠什么赢利

 贷款存在信用风险

 减少风险的重要手段

 银行最致命的软肋

 挤兑风潮带来的噩梦

第40章 利率:神奇的魔棒

 利率牵动市场神经

 存钱一贬值?

 千万不要小看复利

 利息税,到底是该去还是该留

 利率风险影响了谁

 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利率的关系

第41章 理财:用今天的钱打理明天的生活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储蓄也有门道

 个人理财,理性第一

 如何才能惬意地生活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合理避税也是一种理财方式

 丰足不奢华,惬意不张扬

 选择最合适的理财计划

第十二篇 货币政策

第42章 通货膨胀:钱是如何不值钱的

 装钱的筐比钱更值钱

 钞票增加,财富缩水

 通货膨胀也有可爱的一面

 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可怕

第43章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独门利器”

 最后的放贷者

 认识宏观经济中的货币——M0、M1、M2

 调整货币,盘活经济

 银行放出贷款对经济的影响

 雪中送炭的温暖助力

 是什么吹大了经济泡沫

 加强管制,预防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第十三篇 特殊市场

第44章 劳动力市场:供给方是劳动者,需求方是企业

 21世纪最珍贵的是人才

 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幕后推手

 同样打工,差别为何那么大

 效率工资的妙处

 学历是一个优先信号

 白领下岗,保姆天价

 你为什么原地踏步

 换工作之前先算一笔账

 补齐个人能力的短板

第45章 证券市场:刨造价值的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是空中楼阁吗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风云变幻的“大舞台”

 成也投资银行,败也投资银行

 认识资本市场的分量

 认识证券经纪人

 不可不知的股票市场

 证券市场的发展新趋势

第46章 证券投资:在风险中淘金

 谁才是更大的笨蛋

 股票,最热门的投资主题

 基金,最省心的投资方式

 期货,创造价值的“买空卖空”

 黄金,保值增值的宝贝

 债券,稳中求“利”

 套汇,真正以钱赚钱的投资

 风险与风险社会下的明智选择

第十四篇 国际贸易

第47章 自由贸易:我们该抵制外国货吗

 贸易因国家而复杂

 世界越来越小

 贸易让各国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好

 渐行渐远的贫富距离

 买进与卖出之间的差额

第48章 贸易保护:开放与保护并存

 中国为什么极力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向国外商品征收重税

 中国遭遇贸易壁垒

 美国农民的生活为什么那么滋润

 倾销究竟是怎样的经济行为

 怎样才能减少进口量

 WTO:贸易争端的解决者

第49章 产业升级: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

 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新形势下加工贸易的新方向

 利用合法途径争取自己的权益

 为什么美国也出口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

 将工厂建到外国去

 合法的垄断权,无形的贸易障碍

 我国企业的“钱学森之问”

第十五篇 国际金融

第50章 汇率:究竟谁说了算

 购买力平价理论

 免费啤酒背后

 不得不说的国际货币体系

 中央银行如何左右汇率升降

 固定与浮动的两难选择

 高顺差孕育“中国神话”

第51章 人民币升值: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汇率就是一场国际博弈

 货币贬值:钱不值钱了

 人民币升值让你更富裕了吗

 升值,看上去很美

 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

 超强破坏力的“金融核弹”

第52章 金融危机:都是贪婪惹的祸

 从次贷说起

 从次贷到次债

 金融危机是如何爆发的

 国家破产:只是一个传说

试读章节

第3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原理

鱼和熊掌之间的权衡取舍:选择

经济学是一门理性选择的学问,它与人自身最根本的利益息息相关,教人从对自己、对社会最有利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理性且有益的帮助,给我们警示,让我们清醒。

“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类的俗语,说明人生总是处在选择中。早上起来要穿哪一套衣服出门,你在选择;中午要去哪里吃饭,你又在选择;女孩子有众多的追求者,在考虑结婚的时候,到底哪一位男士比较适合自己,你要选择;毕业后找工作时,面对多家企业,你也要作出选择。虽然以上的选择有大有小,但每日、每月所有的选择累积起来,就影响了你的人生。

经济学家正在房间里埋头忙着做自己的学问。这时,一个中意他的女子大胆地敲开了他的房门:“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经济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迟迟无法作决定。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于是,经济学家来到女子的家中,对女子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我决定娶她为妻。”老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她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经济学家听了,整个人近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自以为傲的经济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

每个人对同样的问题都有不同的认知,在经济生活中也是如此。面对一件相同的商品,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人作选择是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来看,比如人们选择一项投资,总是选择投人最少、收益最大的。有人作出选择是从物品的使用价值角度来实现的,例如人们在沙漠中对水的珍视就比其他物品要高。还有人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来作出选择的,如有人喜欢集邮,花费千金也要集齐一套完整的邮票。如果非要说谁作出的决策或者选择是最优的,恐怕谁也不能说服谁。

实际上,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追求不尽,每个人的价值观、客观条件各不相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选择。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不少人见到别人作出了某种选择,于是自己也跟着作出同样的选择,全然不顾自身的条件,这种选择和决策往往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其实,无论作出何种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在别人看来并非是最佳选择,但对自己而言是最佳的,这就够了。比如,小李和小黄都拥有100万元资本准备投资,小李对塑料刷颇有研究,小黄对装潢设计十分在行。但是,如果小李将资本投入装潢设计行业,小黄将资本投入塑料刷业,对他们来说恐怕都不是最佳选择。

其实我们在作出选择的时候,都知道要追求最佳,但是自己却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不知道什么才是最佳选择。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作选择时,认真思考之后并不一定能作出最佳选择,在短时间内作出的却往往是现存的最佳选择。

有一个古老的命题:当你的母亲、妻子、孩子都掉进水中时,你先去救谁?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众说纷纭。这一次,一位农民给出了他的答案。他的村庄被洪水冲没,他从水中救出了他的妻子,而孩子和母亲都被洪水冲跑了!事后,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救对了,有的说救错了。当有人问农民当时是怎么想的,农民说:“我什么也没想。洪水来的时候妻子正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高处游,当我返回时,母亲和孩子找不到了。”

如果这个农民在当时还仔细思考哪个选择才是最佳选择,到最后必然是错失了选择的机会。因此,当面对需要付出差不多的机会成本的选择时,我们不用多犹豫,就选择那个离我们最近、最容易实现的目标。

不过,我们在考虑绝大部分问题的时候,理性是作出选择和决策的必要步骤。当我们还在为选择什么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理性思考,从而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以下是一则非常有趣的经济学分析:

一个美女想知道如何才能傍到大款。她在一个大型网站论坛的金融版上发了帖子:“本人24岁,非常漂亮,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就觉得惊艳的漂亮;谈吐高雅,举止端庄,想找个年薪百万的富翁做情侣。可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照理说,如此年轻优秀的美女,即使是百万富翁也会乐意选择她。但是,有个华尔街的生意人给她写了回帖,他说:“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选择你是个很糟糕的决定(至少像我这样的有钱人不会选择你)。

“通过你的描述,我们可以理解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笔简单的‘财’和‘貌’的交易:甲方提供迷人的外表,乙方出钱,交易平等,绝无欺瞒。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你仅仅拥有美貌而已,时间长了,美貌会消逝,我的钱却不会减少。

“更残酷点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是增值资产,你是贬值资产,不但贬值,而且是加速贬值!你现在20多岁,在未来的10年里,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身段,虽然每年可能会略有退步。但美貌消逝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它是你仅有的资产,10年以后你的价值堪忧。所以,你仅仅想靠美貌来完成这个交易,估计是不太现实的,或者交易不会持续太久。与其苦苦寻找有钱人,你为什么不想办法把自己变成有钱人呢?”

这个商人不愧是以经济学理性思考的高手!其实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和决策的问题,大致上会体现如下的规律:每个人都会自然地作出趋利避害的决策,选择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人们会清楚认识到自己面临的选择约束条件,以尽可能实现自己付出的代价最小化。选择的情况越多,意味着人们的选择和自由度越大。

现代社会可供选择的对象太多,我们该如何选择,也是在考验我们“权衡取舍”的智慧。选择与决策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以经济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才能做出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优决策。

P22-23

序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实现了大转型,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主导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经济大势的起伏,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是,经济学在神州大地上迅速流行了起来,经济学家在中国受观注的程度不亚于影视明星。与此同时,经济学术语如“CPI”、“货币政策”、“市场失灵”、“博弈论”等挂在街头巷尾的每个人嘴边。

一门学问之所以流行,大抵和商品畅销一样,皆因需求太大。在现实中,我们的生活时刻被经济学的影子所萦绕,无论做什么都充满着经济的味道。经常关注各大门户网站的人,很容易就会总结出目前中国的热点问题,比如,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物价、腐败、诚信、城建、就业、私有财产等问题,一口气就可以说上十来个,所有这些问题没有一个不与经济学密切相关,也没有一个不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老百姓关注这些经济热点无非是想多积累点经验,以便自己面临利益博弈时,能多得点好处。有心者也许还会注意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与经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商品价格起伏涨跌,口袋里的钞票价值增减,是买房还是炒股……而每个人的成长又何尝不充满了经济上的算计:当我们是学生时,家长要替我们算计是不是应该选择好一点的教育;大学毕业后,我们和家长一块儿算计是继续读研,还是工作;工作后有了收人我们要决定该把多少用于支出,该把多少用于储蓄,该把多少用于投资;有一天有了自己的企业,我们还要算计自己的产品该收取多高的利润;还有我们的终生大事,该娶一个什么样的老婆,该嫁一个什么样的老公,虽然感情很重要,但最终还是要以利益来衡量,感情和面包都需要,或者面包还更重要一点……每一件小事背后其实都有一定的经济学规律和法则可循,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经济学。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反观我们的生活,其实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经济学乐园里,人生时时皆经济,生活处处皆经济。我们天天与经济打交道,唯有了解经济学常识,善于应用一些经济学理论,才能让生活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各种具体活动以及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更宏观的事务,比如国家大事乃至全球经济。它的理想是帮助人们做决定,让人们生活更理性。当人们每作一个决定,先盘算一下这个决定是否会让他获得更多的收益,当然这个收益不仅仅是指物质方面,还包括情感、道德、传统、文化等方面……经济学有解决一切问题的潜质。”经济学所涉及的范畴既包括政策制定者如何“经国济世”的大谋略,也包括一家一户柴米油盐的小计划。所以无论你是鲜衣华盖之辈,还是引车贩浆之人,经济学都与你息息相关。可以说,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你在生活中轻松地作出决策,过上更理性的生活。正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所说的那样:“经济学知识是一门每个做大事或做小事的人都需要懂得一点的学问,只有那些准备上荒岛去开荒且不与外界社会往来的人,学习经济学才会成为多余的事。”

事实上,经济学并不是一门艰涩难懂的学问。在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眼中,“经济学是一门迷人的科学,最令人着迷的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如此简单,只要一张纸就可以写完,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了解”。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曾用一辆汽车解释全部的经济学道理。萨缪尔逊则开玩笑说,如果能教会鹦鹉说“需求”和“供给”这两个词,这只鹦鹉就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学家。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也曾表示:“学经济学不累,用经济学颇爽。”由此看来,经济学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艰深晦涩。经济学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世界,它揭示的是复杂世界背后的简单道理。经济学,其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平台、分析世界的方式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我们今天处在一个扑朔迷离而又快节奏的社会里,用经济学的眼光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让世界真实地呈现在自己面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学的魅力正与日俱增,人们也越来越强烈意识到学习经济学的紧迫性。为了帮助广大中国读者轻松、愉快、高效地了解经济学知识,我们特编写了这本经济学普及读物。本书以当前最权威、最专业的经济学著作为蓝本,以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背景,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叙述方式,生动准确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勾勒出经济学的概貌。本书没有令人费解的图表和方程式,也没有艰深晦涩的经济学术语,而是以经济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作为血肉,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世界密切相关的经济学常识,为人们在经济学和现实生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全貌,轻轻松松地获得经济学的知识,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读过本书,你就会发现,经济学一点也不枯燥难懂,而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如此的有趣,同时又是如此的实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17230
开本 10开
页数 4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3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1.0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49
丛书名
印张 4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84
195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