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资源阴谋
内容
编辑推荐

金融危机的硝烟还未散去,国际上又开始弥漫着一股新的火药味——资源争夺战此起彼伏。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都是一场“资源争夺战”,争夺人口资源,争夺土地资源……人类数千年的进化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厚厚的资源争夺战争史。只是当21世纪悄然来临之时当今世界也悄无声息地进入了竞争更为激烈的资源战争时代——谁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谁就是整个时代的王者。

《资源阴谋》由柳润墨编著。

内容推荐

《资源阴谋》由柳润墨编著。

《资源阴谋》讲述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我们能够让同样多的水资源发出更多的电量时,当我们能够将一桶石油的利用率提升好多倍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人类的生产资源利用率虽在不断提高,可是可供人类生息繁衍的生产资源却在迅速减少,因而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当前这个“资源为王”的年代,人们最希望得到的资源并不是石油,也不是煤炭等紧缺资源,而是杜绝资源阴谋,可以保护世界和平与保障社会公平的“条件资源”,因为缺少和平与公平的生存环境注定是一块生长不出幸福的贫瘠土壤。

目录

第一章 资源争夺战:世界进入资源战争时代

1.资源争夺战迫在眉睫,资源为王时代迅速来临/3

2.世界进入从“现金为王”到“资源为王”的过渡时代/9

3.资源争夺战是中国输不起的“最后战争”/14

4.大国崛起最需要的不是现金,而是战略资源的储备/20

5.中国为什么要抓住靠得住、货真价实的“货币”——资源/24

第二章 大国博弈战:谁控制了资源。谁就主宰了世界

1.冰雪覆盖的北极成为大国争夺的新战场/31

2.美俄在伊朗较量为的是国家战略资源/35

3.欧美强国加紧争夺非洲石油资源/41

4.南极注定是一个让大国为之争吵不休的地方/45

5.日本挑战海洋,努力加强海洋资源大国的规模/53

第三章 资源优胜者:世界大战都是为石油而谋,为石油而战

1.石油驱动下的战争机器/61

2.黑黄金的疯狂——中东战争背后的资源掠夺/66

3.美国为什么攻占伊拉克/75

4.阿富汗战争——醉翁之意不在酒/82

第四章 铁矿石之争:储备资源就是储备财富

1.铁矿石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性战略资源/91

2.铁矿石价格谈判让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96

3.日本大财团在铁矿石谈判中怎样布局/104

4.全球矿业巨头在西非上演争夺战/112

第五章 水资源争夺战: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1.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21世纪是水的世纪/121

2.水将比金子还贵,比石油更具有战略意义/127

3.未来许多战争可能因水而起/133

4.全球正面临“水破产”危机/142

第六章 金融资源战:在经济的核心位置插把尖刀

1.东南亚金融危机宣告:全球金融资源战已成为各国主要的“战争模式”/151

2.次贷危机后,美国的金融业让全世界为之买单/159

3.世界金融发展模式:由“一极化”向“多极化”转变/164

4.透析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金融货币侵略/168

5.保卫金融资源的安全,就是保卫国家的最根本利益/176

6.干掉欧元不是目的,目的是掠夺欧洲的金融资源/185

第七章 人才资源战:人才是经济强国的核武器

1.美国正因为是一个移民国家,才成为最富有的国家/197

2.中国,当今人才资源流失最严重的国家/201

3.人才资源,发达国家发达起来的最主要推动力/205

4.人才比科技更重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210

5.加拿大:现在的“枫叶之国”比美国更会掠夺人才资源/214

第八章 稀土角逐战:谁来保卫中国的稀土资源

1.稀土:引爆世界新纷争的导火索/22l

2.抢夺稀土就是抢夺国家竞争力/227

3.稀土是阻碍中国崛起的最大绊脚石/231

4.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稀土掠夺/239

第九章 资源瓜分的困境:资源瓜分之后,再瓜分什么

1.哥本哈根博弈:气候背后的利益角逐/253

2.保卫信息资源和捍卫领土安全同等重要/260

3.静寂的太空——未来的红海/265

4.资源瓜分狂潮引发全球粮食危机/273

试读章节

4.大国崛起最需要的不是现金,而是战略资源的储备

在当前这个“资源为王”的年代,现金已经不再成为各个国家作为储备的主要资源,因为日益稀缺的资源已经完全脱离了货币的载体。而作为当前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要想实现高度崛起,就必须储备战略资源而不是货币。

不论一个国家的面积多么广阔,实力多么雄厚,它所拥有的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战略资源的最大消耗不外乎“内斗”和“外争”两方面的损耗。中国要想在21世纪中叶实现自己的大国崛起梦想,就必须向美国人学习——美国在“内斗”和“外争”两个方面都是最节省的,大大地降低了资源的消耗,从而节省出了大量的战略储备资源,并使其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有一位欧洲政治家曾经说过:“在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的中前期的60年中,欧洲的所有民族繁荣不是被对外战争破坏,就是被各国之问的内讧而搞得失去了本身应有的华丽色泽。在这60年中,只有美国人既很少参与战争也不闹内讧,所以他们获得了快速而又高质量的发展。我很痛恨整个欧洲都被所谓的革命弄得翻天覆地,使得欧洲丧失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对于战争和内讧所带来的危害,很多国家都深有感触。比如,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后的日本,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并且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唯一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大和民族性格中的不安分因子使其成为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邪恶分子之一,其结果不但造成了其他国家血流满地,经济文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它自己也成为了战败国,其经济文化损失比被入侵国家还要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人吸取了教训,团结一心大力发展经济,既不闹“内讧”,也不再存发战争财之想,结果是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早崛起的亚洲国家,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之后的日本又开始闹内讧,日本的独特景象就是日本的首相几乎年年换,内讧严重。而内讧的加剧化最终导致日本的经济发展开始陷入滞胀,而且失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0多年中,再也没有对美国的经济龙头老大的地位发起过冲击——一切都是内讧惹的祸。

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老牌大国相比较,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是发动战争最少的国家,其享受的有利于国家资源储备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和平时期是最长的,。比如与老牌强国英国相比较:在1688—1763年这75年之中,“日不落帝国”几乎每一天都处在战争当中,而这段时间正是资本主义国家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在这个时期,英国的对外战争掠夺了足够多的土地与资源,但是却影响了让自己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自1776年在费城通过《独立宣言》之后,美国人很快就让自己独立了起来,并开始为自己营造和平发展的环境。可以说,美国在为自己营造和平发展的环境时是非常幸运的,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美国处在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区域,使其能够不受外界打扰安心地发展自己的实力。而另一方面就得益于美国人的“不掺和”精神,美国在独立自主之后一直都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因此在欧洲各国闹得天翻地覆、血流成河之际,美国人却独处一隅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其结果就是,欧洲国家和美国之间的这一个明显的反差,使得欧洲国家的地位开始逐渐下降而美国的地位逐渐上升,并最终超过了欧洲国家。由此可见,不起内讧不发动战争就能够使得一个国家迅速崛起,因为它在别的国家纷纷“忙碌”之际,坐在一边当“渔翁”,等到时机成熟便伺机取利——拿走大把的资源。

1941年,当战争狂人希特勒命令自己的纳粹军团开始对苏联发起进攻的时候,美国人却在大洋彼岸韬光养晦。当时,时任密苏里州参议员的杜鲁门就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美国对待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战争策略就是,如果我们发现希特勒的字旗插上了斯大林的卧室之时,那么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支持斯大林,而当斯大林的军队开进慕尼黑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对苏联人发起攻击。这样的策略能够使得欧洲人不停地自相残杀,而我们却能够获得不错的发展前景,并获得更多的战略性资源。”美国人的这一方法太过卑劣,不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中国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少掺和,多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像美国一样,获得大量的战略资源,从而实现自己的崛起梦想。

美国的一位政治家在总结自己的大国崛起经验时指出:在世界政治橄榄球赛场上,美国最开始只是一名很难获得上场时间的替补球员,它总是坐在板凳席上,等到赛场上的主力队员们都拼杀得筋疲力尽之时它才出场收拾残局,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最后时刻才上场的,他只贡献了最后一根稻草的力量,但是美国获得的战利品却是最丰厚的,因为美国的战利品是整个骆驼。现在看来,发生在20世纪前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好像都是为了美国人开打的。从表面上看,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对当时的世界霸主发起的冲击,是英国为了捍卫自己的霸主地位而发起了两场保卫战。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战胜者却不是表面获得胜利的英国,英国同德国一样都是这两场世界大战的“陪葬品”。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是最终的胜利者,但却是一个衰败的胜利者,是以牺牲自己的繁荣来换取的胜利,只能说是渗胜。而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美国依靠欧洲等国家的力量打败了欧洲人——英国击败德国,德国消耗掉英国。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英联盟的格局取代了英国一家独大的格局。英国人仅仅赢得一场战争,却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宝座,更失去了维持其继续强大的战略资源储备。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在历史上我们一直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后,中国就开始变成了一个“伪大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储量,却总是拱手让自己的资源成为别人口袋里的存款。但是,现在的中国已经一改往日的颓废,开始昂首阔步地向前发展。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我们更应该学习美国在崛起之路上的成功方法——低廉的崛起代价,高额的收获。美国人在崛起过程中的每一个招数都值得中国借鉴。

P20-23

序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伴随着21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资源利用率较高的时代,不再像19世纪或20世纪那样以资源的高消耗推动社会繁荣,因而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可是,当我们能够让同样多的水资源发出更多的电量时,当我们能够将一桶石油的利用率提升好多倍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人类的生产资源利用率虽在不断提高,可是可供人类生息繁衍的生产资源却在迅速减少,因而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化的信息传播将我们生活的空间变得狭小,同时也让你我他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所以,在这个信息无限传播的年代,一些此前根本不为人知的词语或者社会热门话题开始大量映人我们的眼帘——金融超限战、货币战争、贸易争端等“热得发烫”的词汇开始改变我们的视野,让我们重新打量这个时代,更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世界。那么在这么多的“战争”与“争端”的背后,我们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答案是资源的日益紧缺已经让这个曾经安静了亿万年的世界充满一片喧嚣声——大国们抢夺资源时发出的恐吓声,小国保卫资源的奋起反抗声,富人们通过货币掠夺更多的社会资源时的欢笑声,穷人们依靠出卖自己的生存资源延续卑微的生命时发出的低泣声……

在这喧嚣声充斥的年代,谁说的话能够响彻寰宇,能够让别人听得见,那么他就必须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实力的人,而不是嗓门最大的人,因为一个人的话要让别人听得见不是嗓门大小的问题,而是一个实力强不强、受不受关注的问题。同理,在当前这个资源抢夺激烈的年代,哪个国家说话能够让其他国家听见并得到关注与尊重,那么哪个国家就必须掌握足够引起其他国家“眼馋”的资源,毕竟这是一个资源为王的年代。事实上,资源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每一次血雨腥风的战争背后都有一个黑色的身影,那就是资源。

从2001—2010年,在这十年中有两年可以用“黑暗”来形容,那就是发生美伊战争的2003年和发生自1929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的2008年。发生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的借口是布什觉得萨达姆在偷着制造威胁国际稳定格局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布什强行出兵海湾的真正目的却是为了石油,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幌子是骗不了世界的,因为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早已吸引了足够多的目光,就算布什不出兵还有下一个“布什”会出兵——战争的目的就是争夺利益,而利益往往是用资源来兑换的。发生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则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滥用资源所造成的恶果——美国人滥用“信用资源”,疯狂地印制全世界都认为比黄金还要坚挺的美元,当美国人开始拿着全世界人的存款大肆挥霍的时候,金融危机便不可避免地降临了。可以说,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一个被美国人绑架的十年,因为美国就是当今世界上的“资源之王”。换句话说,谁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谁就是世界上的“资源之王”。

资源越来越紧缺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但是围绕着这一事实所带来的各种作用与影响更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因为我们生活得幸福不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储备的多少。但是,战争与不公平贸易绝对不是获取更多资源的最好方式,因为这会让世界失去和平与公平,当世界缺少了和平与公平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就会变成一个遥远的童话,我们只能从书本里读到,却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所以,在当前这个“资源为王”的年代,人们最希望得到的资源并不是石油,也不是煤炭等紧缺资源,而是可以保护世界和平与保障社会公平的“条件资源”。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不论资源多么紧缺,人们总能够找到让自己感受到幸福的理由,可是缺少和平与公平的生存环境注定是一块生长不出幸福的贫瘠土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资源阴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柳润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298874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62.1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