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恐怖的,不仅现在,过去和将来都是如此。
恐怖不仅来自与人类,同样来自于自然界和宇宙空间。
若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类往何处去……
人类应该树立起一种大平等观和大分享观:不仅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种族与种族都是平等,都是国际大家庭的成员,而且人与生物也是平等,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和谐的地球。
人类文明需要创新,科学技术需要创新,中国文学需要创新,中国科普需要创新。作者位梦华1次去南极,9次进北极,集一生之体验,经几十年深入思考,在九年期间反复修改,倾全部心血凝炼而成的这部《北极天书(科学家探险传奇巨怪追踪1)》,就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即所谓科学文学创作的实践与探索。
位梦华,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他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科学家。
他,也是第一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中国人;第一个携夫人两次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第一个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国人;第一个作为总领队,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也是对北极考察次数最多(九次)、在北极居住时间最长(总共三年多)的人。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极、北极的科普文章(数百篇)和科学专著(50余部)最多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度与浙江电视台合作,分别拍摄南极、北极记录片的人。
《北极天书(科学家探险传奇巨怪追踪1)》就是根据他的亲身经历撰写而成的传奇故事:9·11恐怖袭击之后,全世界都笼罩在恐惧的气氛之中,美国更如惊弓之鸟,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胆战心惊。就在这时侯,“我”和夫人一起,八进北极考察,意外地遇到朗格博士,给了“我”一部“天书”,讲述了发生在北冰洋里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案子。这些案子引发了美国、加拿大等有关各方的关注。
时空链接
1991年,我第一次进入阿拉斯加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在一个爱斯基摩人聚居的小镇——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首府巴罗,意外地遇到了唐三发和他的情人金惠子。通过一夜长谈,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1993年,我第二次进入阿拉斯加北极,来到巴罗,唐三发却突然失踪,惠子也去了夏威夷。我在北极科学考察站认识了性学专家朗格博士,成了好朋友。就在那一年,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的边远小村卡克特维克的捕鲸队员,在这村子以北、北冰洋沿岸的波弗特海域,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奇异生物,当时称之为“海怪”。这件事情引起了朗格博士极大的兴趣。
1995年,我在北极点上,意外地遇到了朗格博士,当时她正在调查加拿大爱斯基摩人的疯狂探险队神秘失踪案。朗格博士以1993年在北冰洋里发现了“海怪”为依据,提出了一个《北冰洋奇异生物追踪和研究》项目,获得了LTO组织的大力资助。
从北极点回到加拿大的雷索鲁特机场,朗格博士把我“劫持”,一同飞往夏威夷的无名岛,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约翰逊博士。
约翰逊博士是社会生物学的鼻祖,曾经是唐三发的导师。他出经费资助,邀请我到无名岛,一是想让我换换脑子,从复杂纷纭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好好休息休息。二是想让我参加他在无名岛上的实验模拟,以便我深入地了解社会生物学,将来也许可以介绍到中国去。他非常希望,中国也能有人研究社会生物学。
但是,后来我渐渐意识到,约翰逊博士和朗格博士,之所以邀请我到无名岛,似乎还有更加深远的目的。他们把我带入无名岛上一个极其隐秘的地下室,而且告诉我,那里就是LTO组织的总部。
更加蹊跷的是,回到火奴鲁鲁,我又阴差阳错,在一个叫做“唐家凹”的中餐馆里,遇到了金惠子。惠子告诉我,唐三发并没有死,而是加入了LTO组织,进了那个诡异的地下室。而且,唐三发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与他早年来到美国的二伯父唐嵩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回到北京以后,我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医生称之为“恐人症”,成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见了人就害怕,惶惶不可终日,陷入了极端的痛苦和彷徨之中,甚至觉得生不如死。而且无医无药,是一种绝症,只能默默忍受,听天由命。
然而,曲折的经历,使我养成了一种倔脾气,决心奋起抗争,不想坐以待毙,也就是所谓的困兽犹斗,置之死地而后生。我又想起了唐三发,想起了人性生物学,想起了他对人性的研究和追踪。于是忽然灵机一动,心想:我为什么不转变一下思维方式,从对大自然的探索,转到对人性的追踪,就像唐三发那样,躲到北极,远离人间,去思考和研究一下人性呢?就这样,我的人生轨迹又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折。
2001年4月,我已是第七次进人北极,第六次来到巴罗,想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为什么爱斯基摩人的社会,要比外部世界友好而且和谐得多。在这期间,我曾多方打听,希望能找到朗格博士,看看她的《北冰洋奇异生物追踪和研究》项目进展如何。但是,我却处处碰壁,毫无线索,就像唐三发当年失踪一样,没有人知道朗格博士的下落。
我也曾按照惠子留下的号码,打电话到夏威夷,想了解一下她和孩子的状况,以及唐三发现在究竟如何。但却一无所获,对方回答说,惠子带着孩子已经离开了火奴鲁鲁,而且是神不知鬼不觉,对于她和孩子的去向,任何人都不知道。
2001年7月17日,我黯然神伤地离开了巴罗。9月11日,纽约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这一灾难性的事件,不仅是对美国的沉重一击,而且在人类历史上,也将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记。自从这天开始,在全世界各种语言里,有两个字眼突然跃居最突出的位置,一个是“9·11”,一个是“恐怖袭击”。
“9·11”不仅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处世哲学,而且也改变了世人的思维方式。实际上,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这个多灾多难的星球,本来就是非常恐怖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还会是如此。P6-8
人生苦短,是一个过程,起点是呱呱坠地,终点是寿终正寝,其间所持续的时间,就是所谓的寿命。寿命有长有短,从几天,几个月到几十年,最多也就是一百多年。然而,生命的起点却要更早,应该从受孕算起。只因十月怀胎,身在母体,尚未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算是真正的人生,也许可以叫做“生前预备班”。所以,我们的祖先,在年龄中加上一个虚岁,是很有道理的。
人生第一步是家庭,第二步是学校,第三步是社会,即所谓的“人生三部曲”。无论走到哪一步,都会遇到一些人,发生一些事,到过一些地方,这就是机遇。所有机遇叠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命运。而其生活的时代,活动的地点,遇到的人物,发生的事件,则是他的“命运四要素”。由此可见,人类是社会动物,又是环境的产物。
社会千变万化,环境千差万别,造成了人类的多样性。虽然世界的人口大约60亿,中国的人口将近14亿,但无论是长相和品行,还是基因和心理,没有两个人会是完全一样的。从帝王将相,到平头百姓;从明星巨贾,到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一串独特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部专有的历史。如果写出来,可能就是一部情节曲折,内容丰富,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书。
下面要说的故事,只是我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如果某些事件或情节,与别人雷同或相似,那纯属是偶然。
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一栋摇摇欲坠的小茅屋,一个哇哇啼哭的小婴儿,降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里。本来应是大喜,但却生不逢讨,日寇烧杀抢掠,土匪横行无忌。百姓水深火热,生命朝不保夕。而又祸不单行,婴儿出生不久,又被恶狗咬了屁股,皮开肉绽,血流如注。感染溃烂,露出白骨。兵荒马乱,无医无药,只能听天由命,任其自生自灭。眼看奄奄一息,却又逢凶化吉。死神知难而退,让出了一条生路。奶奶烧香祈祷:“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父母暗暗叹息:“这孩子多灾多难,命运多舛,之所以活了下来,可能还有更多的罪要遭!更多的苦要吃!”果然不幸言中。知子女者,莫过于父母。
孩子渐渐长大,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无论碰到什么事,总要问个为什么。得到的回答却很简单,而且千篇一律:“天灾人祸,无能为力”,“命中注定,没有法子”,“世世代代,都是这个样子的”。
孩子弄不明白,而且也不服气,总是想入非非,不肯安分守己,希望远走高飞,寻找一方新的天地。他曾经朝思暮想,一个人跑到长白山上去,躲进深山老林里,修建一个小小的窝铺,开辟一片肥沃的土地。夏天种地,冬天打猎;自由自在,远离人世。
他常常一个人,独立在田野之上,想入非非,极目远望。只见天连着地,地连着天,只隔着一条缝隙,像是一条细细的线,围成了一个圆圈,自己则站在圆圈中心的位置。他觉得,天像是一口大锅,扣在地上,构成一个巨大的笼子。自己就像是一只小鸟,被关笼子里。他向往着外部世界,幻想着能冲破牢笼,飞越天边,到天边以外去看看,那里会有什么东西:是田野?还是村庄?是大海?还是高山?是乐园?还是苦海?是地狱?还是人间?
可是他发现,夹在天地之间的那条缝隙,也就是所谓的地平线,总是跟随着自己而移动,和自己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而且自己到天边的距离,也随着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处愈低,看得愈近;站得越高,望得越远。忽然,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站得足够高远,整个地球就会尽收眼底。
于是,他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居无定所、食无定时、风餐露宿、四海为家的地质专业,遍访名山大川,饱览大千世界。因有:
人生能有几次搏? 甘抛头颅洒热血。
潇洒人间走一回,
方知世上你我他。
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以至死不渝的决心,赴汤蹈火的毅力,百折不挠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踏上了艰难曲折,山穷水尽,危机四伏的人生征途,走南闯北,颠沛流离,九死一生,走遍了大江南北,奔波于黄河上下,穿越青藏高原,驰骋天山东西,从东半球走到西半球,从南半球走到北半球,从高空潜入地下,从南极走到了北极。竭尽全力,倾其毕生,不断地超越地平线,‘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和理想美好的梦幻世界之间来回漫游,在奥妙无穷的自然王国和变幻莫测的人性碰撞之中反复追索。
那么,他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他想到了一些什么问题?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体验?他获得了怎样的人性见地?他对未来有什么看法?他对人类有什么建议?他在追求什么?他的目标在哪里?他要走向何方?哪里才是他最终的归宿?正是:
问君能有几多梦,
地球村民兄弟情。
遥想人类何处去?
宇宙茫茫一星空。
位梦华 2011年5月3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