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走的青春
内容
编辑推荐

《行走的青春》这部书稿中,张曼缔用她朴实自然的文笔,记录了她青春岁月的校园生活和工作经历,以及所思所想、所看所感,展现了她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不愧是善于感受人生、领悟人生的年轻人。

青春韶华,充满生命的活力与魅力,也难免人生的惆怅与哀伤。曼缔的青春散文,有现实的绚丽,也有思想的光芒,有迷茫和忧怨,更有理智和勇气。我想,无论如何,这都是人生成长轨迹的一个必经阶段,一种应有探寻。行者无疆,希望曼缔继续带着这种执著的精神,去积淀更多的人生经验,去体会生活中更多的滋味,一路前行,一路前进。

内容推荐

她曾是主持人,懂得画面语言。随手翻来,就会在书中看到这样的境头:岳麓山下,林荫道上,花季少女,且行且读,飘逸的长裙,舒展的秀发,蓦然回首,是那少年书生的沉醉;她曾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懂得结构蒙太奇。书中无论是优美的文字,还是精美的照片抑或是俏皮的插画,都安排得恰到好处,给人以一种疏朗隽秀的结构美。她的语言洒脱清新,不尚雕凿,信手拈来,自然天成,一如她的性格;现在的她,从事节目收视研究。有过一线工作经历的她,研究节目得心应手,成果颇丰,多次走上全国性专业讲坛,侃侃而谈,在同行中小有名气。现在的她,还是在读博士。当然,她正行走,以一种青春的步伐,走得如此坚定,如此执着。

《行走的青春》是一本散文集。

《行走的青春》由张曼缔编著。

目录

序一/001

序二/001

前言 行走的青春,青春在行走/001

一 曾经的菁菁校园

 曾经的心情/003

 我和我的外国学生/oR

 帅哥外教Mclean:我是因他们而来的/012

 Bill给大学生们的一封信/017

 熟能生巧学英语/021

二 在工作中成长

 我在东莞广播电视台的日子/027

 Good Luck,www:dgtoday.com.cn!——“今日东莞”英文网开通记事/046

 澳大利亚老外Shane的东莞生活/050

 澳大利亚摄影师罗文和他的自然之旅/052

 东莞“创花”——我们因你而美丽/056

 最美的时光/064

 缘聚石龙/071

 投入——最好的工作态度/078

 Live a little&Just do it:轻松生活与踏实肯干/081

三 生活偶感

 你比想象中坚强/087

 美学的世界/090

 吴爷谈两点人生经验/093

 远离家园/097

 人生的几个圆/100

 年轻的快乐和不快乐/103

 《木炭与沉香》的启示/105

四 爱之点滴

 爱你卡农/111

 如果没有你/114

 爱上未来的你/116

 挂个“猪脑袋”恋爱/119

 直觉/122

 Bling Bling闪闪爱/125

 爱情是什么?/129

 爹地的小女儿/133

五 行走他乡

 容纳梦想的极限/139

 穿梭在古典与现代之间——英伦之旅/142

 布拉格之秋/150

 莴苣公主VS塘尾村——生活就是一场旅行/154

 杜兰朵——鲜花簇拥添浪漫/157

六 所听所感

 阅读和女人/161

 生命的矛盾与无力:我读村上春树/165

 《麦克白》和《白痴》/169

 小蒂皮和野生动物朋友/173

 《凤凰血》/178

 十年凤凰——十年交心,百年知己/180

七 时尚闲谈

 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187

 与花有缘/190

 纯棉花朵/193

 爱上休闲装/196

 换季shopping,别跟着感觉走/199

 与时尚女士芭芭拉谈香水/203

后记/209

附录:书评/212

试读章节

Bill给大学生们的一封信

Bill原名叫Williarl Adler,是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名外教,2002年至2003年在湖南大学外语学院教英语。来中国之前,他在当地政府的食品安全与监测服务中心工作。

有一次和他一起主持完英语口语比赛之后,我问他为什么来中国,他说他很向往和热爱中国,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他的话。他的一个学生曾告诉我:“Bill给了我们说英语的自信,改变了我们。”在快要离开中国,离开湖南大学的时候,他交给我一封信,要我翻译给所有湖南大学的同学们,信是这样写的:给湖南大学的全体同学:

去年9月,当我开始教口语的时候,我非常惊异于我班同学的素质,他们以前的口语老师在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里说,我接了一个特别聪明的班级。这也许是事实,但自从我去了“英语角”之后,我发现其实整个校园的学生都很聪明。所以,你应该去一去,经常去那里,会使你成为你们村、你们市或者你们省最出色的学生。

上个学期,在“英语角”,我听到很多学生抱怨他们中学的老师太差,甚至教错。他们远远没有学生要求的那般完美。对于这一点,我认为你们应该懂得,通过你们那些老师的努力,加上自己的才智以及家长的付出,还有中国的教育体制,你们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这个很重要,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个机会,能体验大学生活、获得大学的学位。

有一阵子,我上一个专为老师和语言学习者提供教学方法和各种信息的网站,叫“大卫的英语角咖啡屋”。那儿有一个专为大家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的聊天室。如果你想浏览这个网站,可以登录www.daveseslcafe.com。在那里,有人说中国学生不善于“分析数据”。然而,有一次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分析数据的练习,我很高兴地发现网上所写的那些关于中国学生的判断都是错的。我的学生还是很优秀的,事实上,我用这种练习题测试大一、大二或者培训中心的学生,发现他们能胜任数据分析和作出有力的推断。这也许与我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因为学生们的能力很强。

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什么?

教育,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我认为老师们能够也应该向学生们学习,不然,就关闭了一扇深入学习的门。从我的学生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并且多到超过了我的想象。因为在我来中国之前没有一本书让我预知到他们会如此友好。

只有学生们才可以判断老师为他们做了什么。有的老师严厉公平,他们在教师节常被学生想起,是因为他们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搭建了一个平台。有的老师被学生忆起,是因为他们的课上得很有深度,并且教会学生怎么思考。我不知道我给予了我的学生们什么,也许时间会告诉我答案。但我一定会记得我的学生们给予我的,我也会在我的余生想念他们。

作为一个集体,我们从个体中学习,从中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在一个集体当中,我们学会接受差异,这不像分清黑白那么简单,更像界限不明的灰色阴影。作为个体,我们努力探讨对各种问题的深入理解,每个同学都有足够的时间对给出的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在我的课上,我们开放而自由地畅谈。

我们的未来会怎样?  没有人能确定。既然未来不可预料,世事无常,我们便是自己未来的建设者。王胜利教授告诉我,未来口译和笔译的工作都会炙手可热,因为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会进入每个人的生活。所以,那些懂得商务、金融、销售和市场等知识的学生,会有很多就业机会。你的未来决定于你所受的学历教育、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有你自己争取的机会。

写了这些话,我还想告诉大家,在自己的一生中一定要全力以赴。作为大学毕业生,不要被动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国家不可能吸收所有毕业生,直到劳动力市场完全开放,这意味着你们中间的一些人得从事一些较差的工作。如果我是你们,或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我会慎重地选择一门第二学位的专业,使我在未来做的不只是一份讲英语的工作。英语的用处只是让我在未来多一些受聘的概率。因此我想应该把英语看作一块垫脚石或者交流的工具,它应该和别的专业相结合,如新闻、电气、商务、公共关系、金融或旅游等。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学校里的许多老师和我有同感,他们关心将来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请不要误认为我说英语不重要,我相信在国际贸易和教育中,英语的使用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只是我认为那些工作将会同样需要别的技能,而把英语作为一个连接的纽带。P017-019

序言

曼缔曾是我台的一位青春美女主持,现在是我台一位青春貌美的女博士生,她是我台目前唯一一位获过两次“台长嘉奖令”的优秀员工,也是我台一位有传奇色彩的员工。

曼缔嘱我给她的书《行走的青春》写序,虽勉为其难,亦欣然从命。

人生中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味,但很多人要么忘了。要么丢了,殊为可惜。但曼缔却细心收集,精心整理.用心珍藏。这种热爱生活、敬重人生的态度,让人感动。

《行走的青春》是一本散文集。贾平凹曾说:“散文是情种的艺术,纯、痴,一切不需要掩饰,甚至暴露、解剖自己。”曼缔不是专业作家,亦深谙此道。书中无论是小资的低吟,还是青涩的探寻;无论是与圣贤的对话,还是对灵魂的叩问;无论是浪慢的回忆,还是深情的感恩;无论是对爱情的想象,还是对工作的自省;无论是成长中的烦恼,还是行走中的擦痕,都写得真实自然,毫不矫情,十分难得。

她曾是主持人,懂得画面语言。随手翻来,就会在书中看到这样的境头:岳麓山下,林荫道上,花季少女,且行且读,飘逸的长裙,舒展的秀发,蓦然回首,是那少年书生的沉醉。在东莞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中,一位稚气尚存的女主持人,以其充满童心的语言,讲述着孩子们的故事。在东莞石龙,她走过欧仙院,绕过高大的菩提树,踏进古色古香的竹器街,用脚步丈量这座小镇的历史,用眼睛品读这座小镇的文化。在捷克比尔森的国际讲坛上,一位充满东方神韵的美女,以其端庄的形象,流利的英语、准确的表达,征服了苛刻的评委。静静的泰晤士河,古老的温莎城堡,坐在中世纪制成的皮椅上,她想象,当年的莎士比亚很可能就是坐在对面那间看得见河水的房子里,写出了他的名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伦敦古老的街头,一位中国姑娘拿着一幅伦敦地图,向一位老教授请教牛津大学在哪里,老教授笑着说,这好像他当年在中国拿着上海的地图问杭州在哪里。难得的假日,她却把自己关在斗室,伏案苦读,把一位女学者的背影扔给这座喧闹的城市。朦胧的月光照着精致的咖啡小屋,流淌的音乐,倦柔的灯光,妙年女郎,斜依桌旁,偶尔把目光投向窗外,洒下一缕浅浅的孤寂与淡淡的乡愁。本书的许多篇章就是以这样的画面次第展开,使其不仅可读,而且可感。

她曾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懂得结构蒙太奇。书中无论是优美的文字,还是精美的照片抑或是俏皮的插画,都安排得恰到好处,给人以一种疏朗隽秀的结构美。她的语言洒脱清新,不尚雕凿,信手拈来,自然天成,一如她的性格。

现在的她,从事节目收视研究。有过一线工作经历的她,研究节目得心应手,成果颇丰,多次走上全国性专业讲坛,侃侃而谈,在同行中小有名气。现在的她,还是在读博士。与几年前相比,阅人更多,见事更多,读书更多,使她的视野更加开阔,境界更趋高远,对生活的认知多了几份理性,行走的青春多了几份成熟,所有这些在书中时有精彩呈现,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和智慧的愉悦。

诚然,她还年轻。追求完美,几乎是她这个时代所有人的共性。因此,她的书行文自然,真诚质朴,无拘无束,大方可爱。她对自己的要求甚为严格,对世事的看法也常有惊人之语。其实天无完事,世无完人,缺憾也是一种美。

当然,她正行走,以一种青春的步伐,走得如此坚定,如此执着。江山无限,行者无畏,她有的是时间看,有的是时间想。观察多了,就是丰富,体验多了,就是厚重,感悟多了,就是深邃。是所谓青春无敌。

是为序。

黄永贵

2011年元旦于东莞

后记

一直以来,带着一种让心灵安静的方法,读书,写作。在不停的看和写的过程中,我一路走着,学习着,思考着……

准备出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本书,而从小到大,文字似乎并不是我的强项。

有时候我自信满满,因为我的文字都是来自于生活,真诚而流畅;有时候却又不是很有信心,常常会怀疑自己,有些莫名的担心,担心我的东西有点粗糙,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担心自己的思想不够深刻,更担心,从事着多少与文字相关工作的我的第一本书,对自己有着重要意义的第一本书,能否将人生前30年的喜怒哀乐和所看所思尽收其中呢?

30岁是一个分割线,既留恋青春焕发的过去,又期待更加精彩的未来。总该做点总结和展望吧,既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和品味,尝试着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一点点地释放曾纠结的心情,比如初恋,比如初入职场的低落;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规划和酝酿,一点点地迈向成熟,摆脱某些小女孩般的幼稚,以更宽广更深厚的心灵积淀,来体验世界,来拥抱纯真。

写作其实是件了不得的功夫,心思进得去,还要出得来。其实有好几年没有写什么心情文字了,我害怕太敏感、太多思绪的日子带给我太多的困扰。人其实是有些自我暗示的,感怀太多,把持不住的话,便容易陷入情绪出不来,徒添烦恼。因此,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收拢这些游走的情绪,是一个好办法,既生态地放养了,不至于憋闷,又适时地收回来了,整理过了,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带着愉快的心情,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这一年,我忽然觉得自己领悟了很多东西,我相信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决定生活的色彩的,与生活经历的密度和眼前的景色息息相关:但决定生活的质地的,是一个人的眼睛。这看起来有点主观和唯心,但有时候,日子都是平平凡凡的每一天,而不同的是投注在每一天的心情,有时候是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有什么变化。想下去,这也许就是哲学了吧。

回头看自己的经历,那时候的心情,多么微不足道,一个朋友笑言,你写书啊,那肯定很苍白的啦,你又没有遇到过什么大风大浪,你多么幸福多么顺利啊。他不知道,我的顺利中,可以细细品味的细节比比皆是,从我之角度看开去,也许有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幸福法宝吧。也是,任何一段生活,对于善感的人来说,都有心灵的起伏啊。

阅读自己的文字,发现有段时间自己总是焦虑、忧郁、妄想,却要在文字中告诫自己坚强、积极、向上。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本我和一个他我,都有一个自我对话和审视的自知,希望的是得到认可和鼓励,而在这些同行者的认同下,一次次和自己求证,分享那些点滴感悟、快乐和所谓的忧伤,还有所坚持的一份执著。

匆匆写完这些文字,还十分稚嫩,有些不好意思。感谢湖南大学、暨南大学的老师们、同学们;感谢东莞广播电视台的领导们、同事们;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和姐姐,让我在表达感受的同时,在有些莫名恐惧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这些焦虑、忐忑和不安正在化为一种绵绵的动力,也是内心强大的生产力,激励我前行。  也感谢所有认真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走的青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曼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56700
开本 32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8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