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治与他治(澳门的行政司法与社团1553-1999)/全球史与澳门系列/澳门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自治与他治(澳门的行政司法与社团1553-1999)》由娄胜华、潘冠瑾、赵琳琳所著,本书以澳门社会治理史作为研究对象,并非在开拓什么新的研究领域,实际上,社会管治史从来就是澳门史研究的基本主题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可谓量多数丰,即使非治理史专题研究也不可避免地有所涉及,因为一切社会活动必须以社会秩序的存在为前提,社会治理可以没有政府,但是,不能说社会可以没有治理。本书尝试引入新的理论视角与方法观察与分析历史上澳门的社会治理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全球史观,尤其是“互动区”理论视角,来观察为过去研究所忽视或遮蔽的澳门社会内部治理互动的历史细节,从而尝试为过往及现今的澳门社会治理建构一种新的历史解释。

内容推荐

过往澳门治理史研究多以殖民史观切入,关注的是主权、中葡关系等外部议题,较少涉及社会内部互动、民间组织等内容,因此,澳门治理史研究需要内容与方法的双重转换。全球史观的引入疑是寻求突破澳门治理史研究旧格局的新尝试。

《自治与他治(澳门的行政司法与社团1553-1999)》由娄胜华、潘冠瑾、赵琳琳所著,《自治与他治(澳门的行政司法与社团1553-1999)》引入全球史观的“文明互动区”理论视角及方法,观察发生在澳门微型互动区内,却为过往澳门治理史研究所忽略或遮蔽的的中西治理文明之间接触与冲突的生动历史细节,具体分析不同治理文明因互动而生成的一系列独特的制度安排与治理技术成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梳理出澳门社会治理发展的新线索,提示澳门独具的治理文明互动的本质特征,借以重构澳门社会治理史的解释体系。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利玛窦之惑”与澳门史讲述

第二节 澳门治理史研究的主题与特征

第三节 从殖民史观到全球史观

第四节 全球史“互动区”视角与澳门治理史研究探索

第一章 澳门治理变迁主线:自治、分治与他治

第一节 治理环境变迁及历史分期

第二节 分治:外部控制与内部自治(1553-1849)

第三节 他治:总督主导与间接管治(1849-1999)

第二章 行政:复合、多元与冲突

第一节 行政主体:多元、牵制与博弈

第二节 行政权力:复合、模糊与冲突

第三节 行政组织:变通与例外

第四节 管理规章:移植与变异

第五节 行政堂区:起源与“摆设”

第六节 官吏来源:委派与选举

第七节 咨询制度:吸纳与辅助

第三章 司法:纠缠、混合与互动

第一节 司法治理及其发展线索:中外互动与影响

第二节 司法管辖之争

第三节 刑事案件的司法治理

第四节 民商事纠纷治理

第五节 婚姻与遗产继承

第六节 传教事务

第七节 中葡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第四章 社团:庇护、自治与参与

第一节 政府之外的治理主体——民间社团

第二节 移民社会、公益需求与政府缺位

第三节 公共物品供给:慈善公益社团及其他

第四节 社区服务与自治:街坊会等基层社团

第五节 利益代表与政治参与:商会及其他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治与他治(澳门的行政司法与社团1553-1999)/全球史与澳门系列/澳门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娄胜华//潘冠瑾//赵琳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41580
开本 20开
页数 4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1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76.59
丛书名 全球史与澳门系列
印张 20.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