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兴建于1478年的教堂是法国在罗马的国家教堂,它在16世纪时被改建成为具有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建筑风格的教堂。在结构清晰的三堂内室中坐落着许多著名的法国人物的墓碑,比如画家克劳德·洛兰。在左数第五间的Contarelli祈祷处悬挂着卡拉瓦乔在1597—1602年创作的三幅杰出的写实画:Matthaus und der Engel、Berufung des Matthgius以及Martyrium des Matthaius。在这三幅记录主教马太生平的绘画中,这位艺术家创新地采用了高光技法,使人物的容貌和服饰都显得很明亮,而且所述事件极为接近当时的现实。几乎产生于同时代的(1616—1617)艺术品还有Domenichino的壁画。这幅与传统的绘画艺术有着很大不同的作品现在就收藏在右数第二间圣塞西利亚(hl.Cacilia)小教堂内。
城墙外的圣保罗大教堂
67年,耶稣使徒保罗在罗马被斩首。公元1世纪时,人们在其位于奥斯蒂亚路的坟墓上修建了一座神殿。后来,君士坦丁大帝又将它改建成了一座小教堂。教皇希洛克斯(Siricus)在390年首次使用了与如今规模相当的圣保罗大教堂。这座继圣彼得大教堂之后罗马城内第二大教堂长132米,宽65米,高30米。在上百年的历史中,无数件艺术品装饰着这座教堂,然而它却在1823年7月被一场可怕的大火摧毁了。1854年,在庇护九世的主持下,人们对圣保罗大教堂进行了全面的、忠实于原建筑的修复工作并将其投入使用。80根巨大的支撑柱构成了中堂的框架,中堂和厢堂的墙壁上雕刻着从圣彼得到约翰尼斯·保罗二世所有教皇的马赛克肖像。
在那场灾难性的火灾之中尚有几件珍贵的艺术品幸存了下来,比如神殿拱门上的马赛克装饰、阿诺尔弗·迪坎比奥1285年设计的著名的哥特式圣体盒、罗马城内最高的被装饰得非常漂亮的高达5米的复活节烛台以及产生于教皇霍诺里乌斯三世(Honorius Ⅲ,1216—1227)时期教堂后殿中巨大的马赛克,使我们还能有幸一饱眼福。穿过十字形耳堂后,就可以来到装饰华美的十字形回廊了。
圣彼得大教堂
这座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督教教堂是在耶稣使徒圣彼得的墓穴之上建立起来的,其入口廊柱长219米,十字形耳堂长155米,房屋立面47米,穹顶到十字架高137米。君士坦丁大帝在320年命人在其坟墓之上修建一座教堂,该工程在349年得以完成。经过1000多年风雨洗礼,老的圣彼得大教堂年久失修,因此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决定在前人几经修复的基础上重新修建这座教堂。意大利米兰画派画家布拉曼特于1506年开始拆除旧的圣彼得大教堂,他想将一个巨大的穹顶置于一个希腊式的十字架结构上。除了拉斐尔外,其他接任他工作的建筑师都采用了一种拉丁式的十字架结构。1546年,米开朗基罗重新采用布拉曼特的主意并开始修建圣彼得大教堂的巨大穹顶,最终是由贾克莫·德拉·波尔塔(Giacomo Della Porta,1572年开始接任这项工作)和杜米尼柯·封塔纳(DomenicoFontana,1585年开始接任这项工作)按照他的设计方案完成了修建工作。在规模上,新建的圣彼得大教堂与万神殿大体相当,而且还包含一座地下建筑。新的圣彼得大教堂和老的君士坦丁教堂大小差不多,所以当保罗五世要求将教堂再次改成意大利式十字架结构的时候,原本应该有的宏伟气势被大打折扣。按照保罗五世的要求,卡罗·马德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个祈祷室并拓宽了教堂巴洛克风格的房屋立面。
站在入口的柱廊之下,向右可以看到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的骑马像(贝尔尼尼作品);向左可以看到卡尔大帝的雕像,卡尔大帝是第一位在圣彼得大教堂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人,加冕仪式是在800年圣诞节这一天举行的。教堂入口的大门就已经使人们对教堂不同寻常的华丽装饰有了非同寻常的第一印象。中间的门是费拉雷特(Filarete)受欧根四世(Eugens Ⅳ)的委托于1439—1445年为老圣彼得大教堂修建的;最右侧的门是只有在圣年才会开启的圣门(Porta Santa),下一次开启圣门的时间是2025年;最左边的门是死亡之门,这是象征派雕塑家杰阿柯莫·曼祖在第二次梵蒂冈宗教会议上受约翰尼斯二十三世(Johannes ⅩⅩⅢ)的委托修建的。教堂内部空间极大,站在这里你会感到自己是如此渺小。堂内矗立着许多高大的雕塑形象,大部分的天使形象都高居2米高之处!教堂中堂的地板上还镌刻有教堂的名字。
在无数珍贵的艺术收藏中,有几件艺术品格外突出。一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边米开朗基罗于1498—1499年完成的杰作《圣母怜子像》,当时他才23岁,雕像所用的石块是大师亲自在卡拉拉市挑选出来的。可惜的是这尊雕像曾被人破坏过,其中圣母玛利亚的鼻子被击碎,从那以后,这尊雕像就被罩上了玻璃,不让人们触摸了。
在穹顶右前方的柱子上坐落着出自雕刻家阿诺尔夫·迪·坎比奥之手的圣彼得的青铜像。现在,这尊青铜像的脚部几乎已经被前来参观的信徒亲没了。四根异常华丽的螺旋铰链形金青铜色圆柱支撑着巨大的青铜镀金华盖(Baldachin)。青铜华盖覆盖着教皇的大祭台,这也是贝尔尼尼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件作品,贝尔尼尼直到1633年才将其完成。大祭台之下,99盏长明灯照亮着殉道纪念间(Confessio),这是殉道者安息的地方。贝尔尼尼的另外两处杰作装饰着教堂的后殿:华丽的圣彼得宝座通体为金黄色;象征着圣灵的鸽子镶嵌在一块圆形彩色玻璃之上,许多小天使围绕在这个椭圆形玻璃的光晕周围。
众多的教皇墓碑也是圣彼得大教堂中了不起的杰作,每一座墓碑都值得你细细地观赏。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在法尔内塞·保罗三世的墓穴中还有许多漂亮的女士、教堂里唯一的一部新教作品、出自丹麦雕塑家伯特尔·图瓦尔森(BertelThorvaldsen)之手的庇护七世那冷清的坟墓。庇护八世坟墓下方的左厢堂内是一间法衣室,经过法衣室你就会来到非常值得一看的珍宝馆(Tesoro)。教堂的下方,梵蒂冈圣石窟和圣彼得之墓也是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教堂的右侧有电梯通往教堂的圆形穹顶,从这里俯瞰罗马景色极佳,就连远处的阿巴尼山和萨宾山都可以看得很清楚。P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