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中国三千年诗学文论发展历程的别样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
内容
目录

序——从中外古今的大视野看中国文论

前言

第一编 “诗文评”论

第一章 论“诗文评”及中西诗学文论的根本差别

 第一节 “诗文评”由来

 第二节 “诗文评”作为中国古代评文说诗的特殊学问

 第三节 中国“诗文评”不是西方“文学批评”:二者似是而非

 第四节 略窥“诗文评”之民族徽章和印记

 第五节 透过“诗文评”的外在风貌往里瞧,还能窥见什么

 思考题

第二编 “诗文评”史论

第二章 中华审美文化和审美心理结构之雏形

 第一节 早期中华审美文化掠影

 第二节 抒情传统

 第三节 质朴而隽永的审美风格

 第四节 温柔中和的审美心态

 第五节 美善合一的审美趋向

 第六节 “赋比兴”的审美旨趣

 思考题

第三章 周秦两汉:“诗文评”之孕育

 第一节 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片言只语

 第二节 萌芽期的“三个代表”

《尚书》之“诗言志”:“开山纲领”

孔子诗论:儒家诗学元点

“季札观乐”:开多派诗评之先河

 第三节 “爱”与“恨”和“贬”的尖锐对立

——儒、墨、法、道对“诗”的不同态度

儒家爱“诗”

墨家法家“恨”诗

老庄“贬”诗

 第四节 娘胎里定尊位

——汉代独尊儒术与主流诗学文论思想的确立

由“独尊”现象引发的思考

“独尊”的形成和根据

汉代儒家诗学文论渐成主流

 思考题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诗文评”学科之辉煌登场

——中国古代诗学文论学科的诞生

 第一节 “诗文评”学科诞生的标志

独立的论著和专门的论家

独立的对象和特定的内容

特定的范畴、术语和语码系统

足够量的实践和成果

 第二节 审美的自觉和“文的自觉”

维持“诗文评”生命存活的空气和水

魏晋:审美自觉和“文的自觉”时代到来了

“文的自觉”——对诗文认识发生质的变化

 第三节 “诗文评”学科诞生和繁荣的特殊历史机缘

社会动荡而精神宽松

玄学兴盛及精神解放

佛学东来的催生作用

 第四节 伟大的形式运动

形式问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的形式自觉

“四声”的发现

伟大的形式运动

 思考题

第五章 唐宋金元:并非“衰落”,而是“隆起”

 第一节 从“唐宋变革”论说起

“唐宋变革”论

概说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铃木虎雄的论断与史实不符

 第二节 对偶说之创立及律诗之形成:形式运动的延续

两股强大的传统

“对偶说”的创立以及由此直接促成律诗的形成

律诗与“唯美派”杜甫及其他

 第三节 “诗有三境”说:“意境”理论的起始

王昌龄的“诗有三境”

意境说的发展

“意境”之我见

 第四节 诗话时代来了

诗话时代略窥

欧阳修和《六一诗话》

张戒和严羽

 第五节 评点源始

说“评点”

吕祖谦《古文关键》

吕祖谦之后“评点”的发展

 思考题

第六章 明清:“集大成”·走向“终结”·酝酿“新生”

 第一节 明代的贡献

“诗文评”在明代正式得名

鸟瞰全貌

阳明心学和王门后学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 清代“诗文评”之“集大成”:略述几个代表

小序

清代诗学一般情况掠影

叶燮

小说评点:金圣叹

曲论:李渔

 第三节 “地火在运行”

“地”火从“天”来

对于中华帝国,这是些“要命”的观念

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学术必然随之变革

 思考题

第三编 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之蜕变论

第七章 从“诗文评”向“文艺学”的转化

 第一节 起点:梁启超、王国维和他们的同道

梁启超

王国维

梁、王的同道

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第二节 五四时期:雏形

在激烈批判中塑形

“文学概论”

 第三节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型

大批论著标志着现代文艺学基本成型

苏俄和西方论著的译介

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件事情

 第四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定格

“文艺学”术语的出现

理论的“定格”

 第五节 新时期:突破

突破,或者叫“反叛”

“文学理论”或“文学原理”

 第六节 转化中的种种问题思考

“混血儿”再思考

学术范型的变换

转化中的“批判继承”和“抽象继承”

站在社会历史文化的维度上看待“文艺学”

启示录

 思考题

附录一 从石器上看审美的胚芽

附录二 面对传统:继承与超越

附录三 伟大的学界“革命”家梁启超——漫议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梁启超的巨大贡献(在中山大学的演讲)

内容推荐

《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中国三千年诗学文论发展历程的别样解读》简介:中国的诗学文论源远流长,其起点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在绵长的历史长河中,它逐渐形成一门特殊学问和独立学科,这就是萌芽于先秦、成立于魏晋、命名于明清的古典形态的“诗文评”,而发展到二十世纪又成为现代形态的“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杜书瀛所著的《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中国三千年诗学文论发展历程的别样解读》从中国“诗文评”与西方“文学批评”的根本差别说起,对中国三千年诗学文论之演化轨迹进行了别样解读,看它如何携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吸收外来优秀学术思想从“古典”走进“现代”,从“诗文评”演化为“文艺学”,并以新面貌迈向二十一世纪。

编辑推荐

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五千年以上的灿烂文明,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多彩的审美文化,包括中华诗文。从中华诗文产生之日起,几乎就有了人们对诗文的思考和评说,它绵延数千年,闪耀着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特殊光芒,并且逐渐形成一种独立学问或学科,这就是萌芽于先秦、成立于魏晋、命名于明清的古典形态的“诗文评”,而发展到二十世纪又成为现代形态的“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杜书瀛所著的《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中国三千年诗学文论发展历程的别样解读》的宗旨,就是考察中国三千年诗学文论之演化轨迹,看它如何既携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又吸收外来优秀学术思想从“古典”走进“现代”,并以新面貌迈向二十一世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诗文评到文艺学--中国三千年诗学文论发展历程的别样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书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30032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5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
CIP核字 2013162783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9: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