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共产党石嘴山历史大事记(1921-2010)
内容
编辑推荐

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党建研究室主持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石嘴山历史大事记(1921~2010)》(中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中共石嘴山市委党史党建研究室编写)正式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石嘴山历史大事记(1921~2010)》以时间为序,史料翔实,内容丰富,记述准确,真实地反映了90年来中共石嘴山市地方党组织及广大回汉各族人民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开拓进取的精神,是石嘴山市共产党组织历史的浓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区情教育的一本好教材,也是献给建党90周年的一份厚礼。

内容推荐

《中国共产党石嘴山历史大事记(1921-2010)》由作中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中共石嘴山市委党史党建研究室编写。

《中国共产党石嘴山历史大事记(1921-2010)》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洪流中(1925年7月一1937年6月);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49年10月~1956年12月);拨乱反正改革开放(1978年12月~1991年12月)等内容。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节 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洪流中(1925年7月一1937年6月)

第二节 抗日救亡(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三节 迎接解放(1945年8月~1949年9月)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7年1月~1966年4月)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三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第二节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1978年12月~1991年12月)

第三节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月~2002年11月)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2002年11月~2010年12月)

试读章节

1925年

7月五卅运动波及宁北石嘴山、平罗等地,一些进步教师组织集会游行,积极开展活动,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爱国主义斗争。

9月23日为了减少西北军进军甘肃的阻力,西北军总政治部宣讲所派宣讲员冯静山、王辅臣两人由包头到宁夏,沿途大力宣传国内外革命形势和西北军人甘宗旨,并对沿途重要村镇进行社会调查。其宣讲活动于9月23日开始,召开大小会19场次,境内主要在上营子和平罗两地开展活动,使偏远闭塞的宁北城乡人民第一次了解到许多国内外大事和反帝、反军阀的革命道理,在宁夏境内的宣传活动到10月底告一段落,它给第二师刘郁芬部的西进兰州奠定了基础。

9月30日西北军第八混成旅旅长石友三于夏秋问率部从包头沿五原、磴口、石嘴山至银川,将原大车道整修成简易公路。9月暂编第二师师长刘郁芬、热河都督府参谋长蒋鸿遇即率大队由此道顺利通过,本日抵达宁夏城。刘郁芬总部驻于原余鼎铭公馆内(原银川一中北院),并代冯玉祥通电宣告就任甘肃督办。

10月冯玉祥派国民军第二师刘郁芬部经宁夏进入甘肃途经宁北时,受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委派,在该部做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宣侠父、钱清泉等人,在石嘴山、平罗等地向群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对军阀,打倒土豪劣绅。宣侠父、钱清泉等人的宣传活动是马列主义在宁北的首次传播,对于启迪宁北民众革命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926年

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后,率国民军联军途经宁夏人甘援陕,中共北方区委派到冯玉祥部队做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刘伯坚等人,在石嘴山、平罗等地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11月24日冯玉祥率国民军联军总部离开五原,向宁夏进发。27日下午3时到达石嘴山境内;28日上午通过平罗县城,当天下午到达银川。

12月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在宁夏城(今银川市)举办马列主义训练班,在宁夏城读书的石嘴山籍学生阎廷栋、叶松龄、征克非等人参加了训练班学习。刘伯坚亲自给学员们讲授《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社会主义概论》等著作,宣传马列主义理论知识。

是月石嘴山高林、新泰兴、聚立、隆茂、明义、兴隆六大洋行撤回天津。至此,外国在石嘴山设立的洋行全部撤走。

1927年

春一批青年积极分子先后分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入党组织的共产党员有白虹剑、征克非等人,加入团组织的共青团员有王绪祥(张子华)、孙殿才(赵忠国)、王子端、李天才、潘钟林等人。

4月石嘴山籍学生叶松龄由中共宁夏特别支部书记李临铭、共产党员白虹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因蒋介石背叛革命,冯玉祥驱逐在国民军联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李临铭等人被迫离开宁夏,中共宁夏特别支部被迫停止活动。叶松龄化名为宁固知,回到石嘴山家中以打麻绳为业维持生活;征克非继续在五中八师读书,在校协助开展青年工作。后来他们两人均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8月因一些地主豪绅向农民高价出售米麦引起公愤,共产党员叶松龄和进步学生雷启霖,在惠农县尾闸乡组织召开了农民大会,发动农民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9月国民党在宁夏地区开展“清党”活动。经宁北民主进步人士刘堂琛介绍,共产党员马云□在叶松龄掩护下,到宝丰小学任教。

1 928年

4月在宝丰小学任教的共产党员马云□,离开宁夏返回北京。

11月甘肃分治,宁夏、青海分别建省,平罗归宁夏省管辖。  是年西北军骑兵师师长苏雨生部驻屯平罗县时,谢子长、刘志丹来到苏部秘密领导兵运活动,不久又离去。在西安中山大学读书的宁北籍学生雷启霖等人因参加学潮被宋哲元当局开除学籍。

1929年

6月26日马仲英部在黄渠桥誓师,准备再次攻打宁夏省城,并与驻平罗县之苏雨生部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解除了苏部抄袭其后路之忧。

是月马仲英在宁夏战败后,仍退据石嘴山、陶乐一带。

8月宁夏赴北平上学的30多名进步青年,在王绪祥(张子华)、孙殿才(赵忠国)等共产党人影响和组织下,成立了“宁夏旅平学生会”,并制定了会章,其宗旨是“联络同学,增进感情,宣传社会科学,反对宁夏的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推动宁夏的社会进步”。参加宁夏旅平学生会的宁北籍学生有高立天(高尚信)、雷启霖、阎廷栋、殷占雄、谈尚彦等10多人。学生会创办了《银光》月刊,曾在石嘴山、平罗等地散发,对唤起宁北民众觉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宁夏旅平学生会的活动一直延续到1932年才停止。

10月苏雨生从平罗奉调驻防省城。

11月共产党员许可由北平来到石嘴山、平罗、贺兰等地,了解宁夏的经济和民族情况,年底回到北平。

1930年

3月国民革命军骑兵第四师师长苏雨生驻防平罗姚伏,中共陕北特委指派刘志丹、谢子长、张东皎等人与苏雨生部队进行联络,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因此进入苏雨生部队做兵运工作,并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张东皎任支部书记、高岗任副书记,有共产党员30多人。中共特别支部直属陕北特委领导。同年5月,苏雨生部队奉命到甘肃接防,共产党员张东皎等人随军前往。

1931年

是年在宁夏旅平学生会中的宁北籍学生高尚信、阎廷栋、征克非加入了由张子华、孙殿才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对外称“读书会”),学习《资本论》《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辩证唯物论入门》等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此时,经孙殿才介绍,阎廷栋在北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

是年征克非接受中共党员张子华、孙殿才的介绍,在北平先后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和“反帝大同盟”组织,他们根据地下党组织和反帝大同盟的指示,发动宁夏旅平学生会数十人,参加所在学校的抗日救亡运动,征克非、阎廷栋和潘钟林等人还参加了当时的北平学生南下请愿团,参加卧轨、绝食等斗争,要求南京政府出兵抗日。P5-7

序言

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党建研究室主持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石嘴山历史大事记(1921~2010)》正式出版了。《大事记》以时间为序,史料翔实,内容丰富,记述准确,真实地反映了90年来中共石嘴山市地方党组织及广大回汉各族人民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开拓进取的精神,是石嘴山市共产党组织历史的浓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区情教育的一本好教材,也是献给建党90周年的一份厚礼。

石嘴山市历史久远,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宁夏共产党较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之一。1938年8月,中共党员杨一木在黄渠桥北校(黄二完小)建立了宁北第一个党支部——黄渠桥党支部,直属中共宁夏工委领导。随后,宝丰小学、石嘴山小学的中共党员也合并成立了宝丰党支部,李平山任党支部书记。此后,中国共产党石嘴山市的地方组织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成为领导当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自1960年石嘴山市成立以来,石嘴山市历届党委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地区的领导,坚持不懈地抓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与党中央、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经过五湖四海建设者的艰苦奋斗,石嘴山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的戈壁滩上崛起了一座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把握一个主题、围绕两大目标、落实三项要求、推进四项战略重点、建设五个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始终牢记自治区党委重托、始终牢记全市人民重托、始终牢记历史重托,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倾力打造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今日的石嘴山市呈现跨越式发展的态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历史是一面镜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新的事业、开创新的局面,更需要总结、研究历史经验,做好以史鉴今、以史育人工作。”书中所述大事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犹如石火电光,但亦如吉光片羽,映照无声的历史,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本书的编辑出版,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清楚了解90年来石嘴山市党的历史脉络,汲取党的历史经验,提供了翔实的史料,对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石嘴山。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工作大局,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按照市委八届八次全委会提出的“一个主题、三个转变、五个加快”的总体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努力为实现“十二五”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起好步、开好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石嘴山市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011年3月

后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石嘴山历史大事记(1921~2010)》出版了。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市委的领导下,由中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党史党建研究室组织编写的。

《中国共产党石嘴山历史大事记(1921一'2010)》所用史料,主要来源于石嘴山市档案馆、《石嘴山日报》《宁夏日报》、石嘴山市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领导讲话等。同时还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宁夏历史大事记》《宁夏党史》以及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编写的组织史、地方史志、大事记中的有关材料和个别条目。对提供材料的单位,特别是石嘴山市委办公室、市档案馆、市志办、石嘴山日报社、市统计局等单位的领导和同志对我们编写工作给予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自2006年初启动以来,先后六易其稿,查阅、补充、修正了大量史料。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分送自治区党史研究室、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及党史专家、学者征询意见,他们提出了一些书面或口头具体修改意见,对本书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对征求来的意见,编辑组集中时间进行了讨论审定、增删,核查了部分历史事实。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也参与了书稿的研究、修改和审定工作,这里也一并表示感谢。

市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百忙中抽出时间审稿,并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对支持和帮助的同仁深表敬意和感谢!同时,向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宁夏报业传媒印刷有限公司及所有关心、支持本书编写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1

1921年至2010年石嘴山市的党吏,时间跨度较长,历史比较复杂,编写难度很大,由于思想理论水平和史学修养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共产党石嘴山历史大事记(1921-2010)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中共石嘴山市委党史党建研究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47346
开本 16开
页数 4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7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235.433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60
18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