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娜·卡列尼娜(全译本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安娜·卡列尼娜(全译本上下)》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之一,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小说主要讲述了安娜与贵族青年伏伦斯基的爱情悲剧故事。安娜·卡列尼娜出身于贵族家庭,按照贵族和教会的婚姻制度嫁给了卡列宁。卡列宁年长安娜二十岁,他官运亨通,年轻时即成为当时显贵。他非常虚伪冷酷,醉心于仕途生涯。而安娜与其相反,她热情又善良,活力充足,生气蓬勃,但与卡列宁结婚后,她的精神与心灵都被压抑了。即使如此,她对生活还是充满了热爱,对爱情更是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后来,她偶尔结识了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贵族青年伏伦斯基,他们堕入了情网,不可自拔,最后在种种世俗的嘲讽和自己精神上的痛苦与折磨的双重压力下,安娜卧轨自杀,演出了一幕大悲剧。

内容推荐

《安娜·卡列尼娜(全译本上下)》是列夫·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安娜,是一位上流社会的贵妇,不仅年轻漂亮,而且有独特的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位性情孤傲、冷漠的官场上的“机器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安娜在火车站邂逅了年轻军官伏伦斯基,自此两人坠入爱河,于是,安娜离开了丈夫、孩子与心上人生活在了一起。但对孩子的思念及环境的压力,给她带来了痛苦和不安,而且她越发发现伏伦斯基并不是长情之人。在相继经历了失去儿子和情变等一系列打击后,安娜发现自己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继续生活下去,因此,她毅然选择了了结自己的余生。《安娜·卡列尼娜(全译本上下)》深刻揭露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虚伪与丑恶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道德和思想探索。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八部

试读章节

“陶丽!”他声音有些颤抖,竟然哭了起来,“看在上帝面子上,考虑考虑孩子们吧,孩子们是无辜的。我有罪,你就惩罚我吧,让我自己赎罪吧!凡我能做到的,我都愿意去做!我有罪,而且没法说清。可是,陶丽,你能原谅我吗?”

她坐了下来。他听见了她沉重的呼吸声,心里说不出有多么地可怜她。她几次想开口说话,可是说不出。他等着她。

“你想到孩子们,就去跟他们玩玩,可是我想到孩子们,就知道他们的一切都完了。”她重复着三天以来自己多次说给自己听的话。

她对他称“你”,他有些感动。他想去拉她的手,可是她拒绝了他。

“我想着孩子们,所以为了救救孩子们,人世间什么事我都可以干;但是我不知道该如何拯救他们:是把他们带走,离开他们的父亲呢,还是把他们留给色鬼爸爸,是的,就是色鬼爸爸……哎,你说呀,这事发生以后,我们还能在一块儿相处吗?难道这可能吗?你说呀,难道这可能吗?”她提高了嗓门,“在我的丈夫,孩子们的爸爸和自己的家庭女教师有了私情以后……”

“那该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他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调说话,他自己也不明白在说些什么,头垂得更低了。

“真可恶,我讨厌您,”她大声吵闹,火气越来越大,“您的眼泪一文不值!你从来就没有爱过我,你这狼心狗肺的家伙,卑鄙虚伪!我恨你,我和你不是一家人,完全不是!”她的声音痛苦绝望,连自己也不能明白为了泄怒竟然说出了像这样绝情的话。

她脸上的愤恨神情令他害怕、吃惊。他纳闷,他对她的怜悯居然惹怒了她。她看出来了,他只是可怜她,而不是爱她。“不,她恨透我了,她是无法原谅我的。”他这样想。

这时,在另一个房间里,可能是孩子摔倒了,有哭声传了过来,陶丽仔细听了听,脸色变得温和了。

她定了定神,好像不知自己置身何处,她也不知该怎么办,便迈开大步朝门外走去。

“看来,她还是心疼孩子们的。”他心里这样想,因为他注意到当孩子们哭叫时她脸色都变了。“既然心疼孩子们,她又怎么会恨我呢?”

“陶丽,有一句话我能不能说。”他跟在她后面。

“如果你还跟着,我就要喊人了,喊孩子们!让他们知道有一个下流爸爸!我今天就走,你让你的情妇住在这儿吧!”

她走出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奥布朗斯基叹了口气,摸了摸脸,慢慢地朝门口走去。“马特维还说问题会解决的,可怎么解决我连影子都抓不着。唉!真是不得了,她叫得多难听!”他想起了她刚才说的“下流”“情妇”字眼可能让女仆人们听到了,“真难听!”奥布朗斯基擦了擦眼睛,叹了一口气,挺起胸,从房间走出去了。

这天是礼拜五,钟表匠正在餐厅里给钟上发条。奥布朗斯基喜欢和这个严肃秃顶的钟表匠开玩笑。他记得以前说过,这个德国人为了给钟表上发条,结果一辈子都在上发条。他想起了这个玩笑,笑了。他很喜欢说俏皮话!“也许问题真的会解决的!这话说得好,会解决的。”他心里想,“应该老说这句话。”

“马特维,”他叫道,“你和玛丽娅把休息室收拾一下,让安娜·阿尔卡迪耶芙娜住吧!”他对应声而来的马特维说。

“好的,老爷。”

奥布朗斯基穿上了皮大衣,走到了台阶上。

“您还回来用餐吗?”马特维送他到门口,问道。

“到时候再看,你先拿去花销吧,”他从皮夹子里掏出一张面值为十卢布的钞票,问了问,“够不够用?”

P13-14

序言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之一,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列夫·托尔斯泰(1828一1910),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是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界中最后一位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位作家。他的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也最为崇高。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地主家庭,但他的一生都在反对专制统治,对于下层人民他寄予深切的同情,宣扬人道主义,提倡真、善、美。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艺术性极高,被公认为十九世纪世界文学的高峰。

他一生著作颇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尤其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他还著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青年》和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如《哥萨克》、《伊凡·伊里奇的死》等。还写有剧本《活尸》、《黑暗的势力》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政论、艺术评论、书信和日记。

写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安娜·卡列尼娜》主要讲述了安娜与贵族青年伏伦斯基的爱情悲剧故事。安娜·卡列尼娜出身于贵族家庭,按照贵族和教会的婚姻制度嫁给了卡列宁。卡列宁年长安娜二十岁,他官运亨通,年轻时即成为当时显贵。他非常虚伪冷酷,醉心于仕途生涯。而安娜与其相反,她热情又善良,活力充足,生气蓬勃,但与卡列宁结婚后,她的精神与心灵都被压抑了。即使如此,她对生活还是充满了热爱,对爱情更是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后来,她偶尔结识了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贵族青年伏伦斯基,他们堕入了情网,不可自拔,最后在种种世俗的嘲讽和自己精神上的痛苦与折磨的双重压力下,安娜卧轨自杀,演出了一幕大悲剧。

与此并行的还有一条线索,就是关于列文和吉娣的线索。作者详细讲述了列文和他一家的生活情况,但更多的是对列文的思想的讲述。列文为人坦直真诚,他勤劳、朴素、有理想、有追求,他力图达到自己个人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和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发生着冲突。这个人物形象带有浓厚的作者自画像的色彩,反映出作者对那个资本主义刚刚在俄国兴起的时代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深切的关注和自觉的责任心。

二○一四年二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作品可以和它相比!”

——陀思妥耶夫斯基(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

“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

——列宁

“托尔斯泰是最具洞察力的作家,他的目光十分锐利,能够穿透生活的壁垒而发现隐含其中的真实。”

——马丁·杜伽尔(法国当代小说家、戏剧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娜·卡列尼娜(全译本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楚珂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4740
开本 16开
页数 9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66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54
CIP核字 2014028732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57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5
165
4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