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娜·米尔纳编著的《大河》与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共同入围“小诺贝尔奖文学奖”——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入围作品。
《大河》一举攻占12个国家和地区小说畅销榜的经典之作。
《大河》深入爱与宽恕等主题,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一个特殊人群——到加拿大避难的美国反越战者。
广阔山林,越橘飘香,《大河》以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加拿大边陲小镇的独特风貌,以及小镇居民的道德观念与社会风气在20世纪60年代末发生巨变的过程。
图书 | 大河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多娜·米尔纳编著的《大河》与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共同入围“小诺贝尔奖文学奖”——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入围作品。 《大河》一举攻占12个国家和地区小说畅销榜的经典之作。 《大河》深入爱与宽恕等主题,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一个特殊人群——到加拿大避难的美国反越战者。 广阔山林,越橘飘香,《大河》以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加拿大边陲小镇的独特风貌,以及小镇居民的道德观念与社会风气在20世纪60年代末发生巨变的过程。 内容推荐 多娜·米尔纳编著的《大河》讲述:有时, 那些颠覆我们生活的事件并非一开始就如大难降临, 相反,它们让人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美加边境的一处农场,狭长的山谷和宁静的小镇,曾经是加拿大15岁女孩娜塔莉的完美生活背景。那时,她对家人会永远生活在一起的信念坚定不移,但是一场战乱,一个美国男子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难以遏制的改变…… 一个悲凉不安的家族秘密,爱恨纠葛,《大河》中的故事如此残酷而又充满柔情,作者诉说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试读章节 仿佛热浪中蒸腾而起的一个幻象,他沿着我家门外那条蜿蜒的土路,徒步而来。我在门廊背阴的地方注视着。 一九六六年七月那个炎热的夏日,我十四岁,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十五岁了。身后绞衣机里的水就快排完了,我倚在门廊边上,在太阳下眯缝着双眼。外面院子里,刚洗好的衣物纹丝不动地耷拉在横跨整个院子的三条晒衣绳上。床单在强烈的太阳光下白得刺眼,倒给我家一溜儿整齐晾挂在那儿的各色衣物当了背景。妈妈嘴里满是衣夹,背对门口站在木制的防水台上。她俯身从柳条洗衣篮里拉出一件斜纹粗布衬衫,哗的一声,用力将湿漉漉的衣服抖开,然后夹在晒衣绳上。 那天,妈妈看起来与往常不太一样。在洗衣日里,她通常是用一块方巾拢住头发,然后在额头处打个结。那天下午,她却用发卡和梳子绾住秀发,顽皮的金色发卷和细碎的发丝散落在脸庞和颈项上。当然还不止这些。她那天看起来心神不宁,甚至脸颊绯红。我肯定她在脸上抹了些雅芳胭脂。早些时候,她把哥哥们的牛仔裤丢进绞衣机里洗时,发现我在偷偷打量她。 “唉,这天真够热的。”她说道,接着向后拢了拢头发,并夹在耳后。 妈妈正忙着把最后一批洗好的衣物晾起来,无暇顾及外面路上的情况,所以是我先看到了他。他从牧场边的弯道上绕出来,跨过护牛栏,穿过影影绰绰的白杨林荫,然后又走到白花花的日光下。他一边肩上挎着粗呢大包,另一边挂着个黑色的东西。等他走近了,我才看清那是个吉他盒。随着他不紧不慢的步伐,盒子在他身后晃荡着。 “嬉皮士”在我的词汇表里可是个新词,一个外国词。它指的是那群奇装异服、高举“做爱不作战”和平标语游行的美国人;一群把花朵插在防暴警察枪管里的反越战示威者;它还意味着一群逃兵役的家伙。我们农场南边是绵延一英里半的边境线。有传言说,他们中有些人从那儿越境跑到加拿大来。谣传而已。于我来说,除了这些谣传,他们不过是山谷地区信号时断时续的电视里出现的模糊图像。现实生活中,我还从未见过一个真的嬉皮士,直到此时此刻。 “怎么了?”妈妈的声音将我从恍惚中惊醒。她从洗衣台那边走进来,把空的洗衣篮递给我。我还没吭声,她就转身看向大路。这时,我们的牧犬巴迪昂着头,嗖地一下从平时午后打盹的门廊台阶下冲了出去,宛如一团模糊不清、黑白相间的影子。这只边境牧犬越过尖桩篱笆,飞奔至牲口棚那边,发出一声已然迟了的警告。 “巴迪!”妈妈冲着它喊了一声。而那个长发的陌生人已经屈膝跪在路边,轻声地安抚着对他咆哮的牧犬。不一会儿,他站起身,跟巴迪一起继续往院子这边走来。他在围栏外对我们微笑,任由我们的狗舔他的手掌。妈妈也对他笑了笑,抚平有些潮湿的围裙,下台阶朝他走去。我迟疑了一下,放下洗衣篮,也跟了上去。我在门口见到了他。 妈妈在等他。 她没料到的是,她等来的是如冷风般的一段辛酸。 P1-2 书评(媒体评论) 令人无法释卷。这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段讲述了战乱是如何摧毁几代人生活的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家族记录。 ——英国《出版新闻周刊》 这本小说在作者清晰思路的掌控下摄人心魄——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救赎、悲剧和秘密的故事。米尔纳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悲情的美感,这本小说以其戏剧性的优美笔触和精准的地域感将会成为经典。 ——澳大利亚《独立周报》 《大河》是一本饱含真情实感的作品,它敏锐的捕捉到了时代特征以及这个时代中令人揪心的两难境地。 ——美国《丹佛邮报》 米尔纳对于语言有着准确的把握,对营造悬疑气氛也有极高的天赋,这二者结合就《大河》这部作品精彩绝伦。 ——英国《泰晤士报》 一部融合温情与智慧的处女作……催人泪下、意蕴悠远,作者时而简略时而敏感细腻的讲述了娜塔莉和她的家人拼凑回忆碎片的故事。 ——美国《科克斯书评》 《大河》将一部感人至深的家族传奇以细腻抒情的笔触向我们娓娓道来。 ——佩蒂·荷西,畅销书Waterstone’s Kensington的作者 米尔纳的故事令你陶醉其中,故事中充斥着太多的爱情和心碎,以至于最终破裂。米尔纳的故事叙述着眼于细节,令人对每个场景、每个人物的经历感同身受。小说值得读者反复品读。 ——《书袋》(The Bookbag) 在这本笔触优美的多视角处女作中,多娜·米尔纳向我们证明“过去”无从选择,人们只能带着过往经历继续生活,也可以将“过去”埋葬……米尔纳时而平铺直叙时而言辞激烈,严谨的故事结构展现出她的作家天赋。 ——美国亚马逊资深书评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河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加拿大)多娜·米尔纳 |
译者 | 王文捷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3219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711.45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5 |
宽 | 15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0-2011-692 |
版权提供者 | Quercus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