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石勒故里在和顺
内容
试读章节

后赵皇帝石勒是和顺人

在我国历史上,石勒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是西晋后期十六国时后赵的开国君主,是山西古乐平郡地区唯一当过皇帝的人。

石勒(274—333)字世龙,羯人,父祖都是部落领袖。小时候,家境贫寒,他曾“行贩洛阳”,为人“力耕”,二十多岁时被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耕奴。后来,他乘西晋大乱,以十八骑起兵,并与汲桑等聚众起义。再后来,他投靠刘渊为大将,并重用汉族失意官员张宾,继而联合汉族的一些统治阶级,发展成为称雄北方的割据势力。在历次争战中,他凭着自己的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发迹河朔,席卷兖豫,饮马江淮,折冲汉沔”,使“南至盟津,西达龙门,东至于河,北至于塞垣”的淮河以北的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置于他的统治之下。公元312年,他驻镇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319年,他称赵王,建都襄国;330年,他称皇帝,于次年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西南)。

然而,对这样一位显赫一时的历史人物的故里、墓葬等历史遗迹,史学界却多有分歧。本文即是笔者经多年考察和反复学习历史资料后写作而成。

一 石勒故里疑云种种

前段时间,笔者受托审读了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长治市乡土教材历史地理》清样稿,书稿中有后赵王石勒和后赵建立的故事,称“石勒是今武乡故县人”等。

此即引起笔者的疑惑。笔者原籍山西省和顺县李阳镇三奇村,在三奇村的周围即和顺县城北十公里处也有石勒故里,称上石勒、下石勒村;相隔不远处有石勒同乡李阳故里,李阳镇镇政府便设在这里。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历史记载的错误,还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同名同姓人物?为此,笔者和有关同志对此历史疑云进行了一段紧张的考察工作。

二 和顺县确有石勒、李阳故里

和顺县李阳镇所辖的李阳村(分南李阳、北李阳)、石勒村(分上石勒、下石勒)并非现代命名。据和顺县志编辑委员会1993年10月重印的《和顺县志·里甲》[此志创修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继修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康熙十四年(1675)、乾隆三十三年(1768)、光绪五年(1879)至十一年(1885),最后一次续修是民国3年(1914)]记载:“北区……下石勒三十里(距县城,下同,笔者注),上石勒三十三里……南李阳二十五里,北李阳二十八里……”李阳镇又被历代列为“市集”和“铺递”之一,是当地有名的集镇。

《和顺县志·人物》记载:“石勒本羯奴,少游洛阳,倚上东门长啸。王衍惊云,此雏有异志。勒遂遁去。来寓和之北乡,以农为业,史称勒耕于野。耳中时闻战鼓声,盖在此中乎!勒与李阳住处隔五里,因沤麻争池时相格斗,二人勇力盖不相下也。及勒据邺践赵大夫王位,遣使召阳,人咸为阳危。阳至,勒引阳臂云:‘昔者孤厌卿之老拳,卿亦饱孤毒手。’授阳为将军,人咸服其量焉。至今以石勒、李阳名其村。勒尝有言日:‘大丈夫当磊磊落落,绝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也。’呜呼!勒人杰也哉!”

从县志这段文字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石勒村、李阳村(镇)名称由来已久。在县志这段记载中,还提及石勒、李阳因沤麻争池而格斗的故事,其情节与《晋书》相符。“来寓和之北乡,以农为业,史称勒耕于野”,“勒与李阳住处隔五里,因沤麻争池时相格斗……”等语则明确地指出了石勒、李阳的故里所在及来历。

县志是史之遗补,正如清康熙年间修《和顺县志》的王协庆在跋中写道:“凡篇先列旧序,存文献也;次列己言,表变异也。凡事之有者,必明其所以有之自,事之无者,必辨其所以无之原。以见可信而可传也。”并言《和顺县志》“其事真而实,其文核而典”。这段话足见其所说历史事实的真实可信程度。

最近笔者还和有关同志前往和顺下石勒村与南李阳村进行了走访,并对有关文物拍照。

P1-3

后记

《石勒故里在和顺》一书即将付梓,这是我们经过几年考证的成果,现把一些散见在报刊上发表的考证文章汇集成册,用它表达我们几位游子的一份心意,并以此献给和顺父老乡亲,以当对生我养我的故土的赤诚回报。

石勒皇帝、李阳将军的故里就在和顺,这是不用争论的千年史实。本书用大量的史料和图片,对后赵皇帝石勒故里“上党武乡(今榆社北)”的准确地理位置作了进一步的考证,证实了这一史实。

本书还选录了山西几位专家对石勒故里的考察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从侧面支持了本书作者的一些观点,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学者马晓东先生在其大作《山西县名史话》中,对武乡县的历史与和顺县名称的来历都做了详尽的论述,他认为“汉代涅氏县的范围包括今武乡、榆社、左权全境以及和顺县中南部与沁县北部,地域广袤,横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东汉以后,涅氏县更名为‘涅县’,县城也被分割。首先是在东汉末划出今左权县一带置辕阳县;西晋初再划出今榆社县一带置武乡县。应当辨明的是,西晋所置的武乡县在今榆社县境,与今武乡县无关,因为今武乡县境在当时还属涅县”。此论清楚地表明今日的武乡县绝不是石勒故里。

《山西日报》专栏《专家榆社论石勒》中发表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乔新华、山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降大任等专家的考证成果。他们认为:“石勒是古上党武乡(今榆社北)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当时的武乡(治所)就在如今的榆社境内,现在武乡县当时叫涅县,和古武乡是两个地域。”这些论点和我们的考证是一致的。

一些专家认为,故里之争有一定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因为和顺就在后赵时代石勒所治武乡郡范围之内,和顺北乡现在确有千年古迹石勒村和李阳村。这一点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山西历史地图集》中的《东晋十六国后赵代地图》标的非常一致。而现在的石勒村和李阳村仍有不少文物古迹可证可考。

学者马晓东在《山西县名史话》中有专篇专讲和顺的来历:“和顺县境自西汉后隶属沾县。首次置县是在北齐。当时以境内有梁榆城,故名梁榆县。县治在今县城北关附近的古城。隋开皇十年(590),改梁榆县为和顺县。此后1000多年来,和顺县名没有变更,只是在元至正十四年(1354)县城向南迁约0.5公里,形成今天的和顺县城。”

《元和郡县志》称:“因县东北和顺故城为名。”《太平寰宇记》亦云:“因县界内东北古和顺城以为名。”清《和顺县志》认为:“和顺古城‘或云石勒时所建’。”如果我们能综合以上文献信息,再联系当地古迹加以分析,我想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和顺故城应在县东北的李阳镇一带。‘和顺’的名源来自于石勒与李阳争沤麻池后又和解的历史故事。”以上所引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石勒、李阳故里就在和顺北乡的历史事实。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大同附属中学的教师王丽娜写的《后赵石勒研究综述》一文,对石勒故里的研究认为:比较“武乡说”“榆社说”“和顺说”之论点、论据,笔者认为“和顺说”更为合理。正如李廷芝、谢占杰两位先生所说,从地理位置上看,西晋之武乡在今榆社县西北部社城镇附近,而和顺县就在榆社县的西北部;从行政区划上看,历史上和顺、榆社二县管辖区域时有交叉,且在西晋,今和顺县的一部分就在古武乡县管辖之内;从历史遗迹上看,和顺县也确有石勒遗迹。种种迹象都表明后赵皇帝石勒故里应在今和顺县。王丽娜同时对石勒的姓名、“胡汉分治”政策和对石勒的评价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

本书能够结集出版,得到了中共和顺县委、和顺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书记孙永胜为本书作序;县长马海军多次过问;分管史志工作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海荣,副县长韩亮指导把关;和顺县老促会的老同志们也关心此书的出版,原县级老领导郭满栋满腔热忱给予帮助;县委办公室主任袁瑞军、县政府办主任冯乐天、县史志办主任魏爱军认真负责,审改了书稿,令我们十分感动,在此表示谢意!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主席、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主席、山西省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山西傅山书法研究会常务会长刘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题写书名和题词,为此表示特别感谢!

本书的一些资料,得到了《山西农民报》原社长杜桃荣,和顺县委办公室原主任巩海湛,和顺县检察院原检察长焦文葵,李阳中学原校长李廷茂,和顺县科协原副主席、农业技术站站长李廷芳,李阳镇原副镇长、三奇村原党支部书记于海云,县教育局档案员何彦兰,以及张玉文、郑永旺等乡亲的大力支持,在此也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时,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领导给予的支持和责任编辑薛正存等同志所付出的努力。

作者

2014年11月13日

目录

后赵皇帝石勒是和顺人

再说后赵皇帝石勒是和顺人

实事求是看待石勒故里——三说后赵皇帝石勒是和顺人

石勒始筑和顺城——四说后赵皇帝石勒是和顺人

从区划沿革知石勒故里——五说后赵皇帝石勒是和顺人

和顺县与邻县历史沿革诠释

石勒故事

后赵石勒研究综述

附录

 和顺县——和顺于德泯恩仇

 武乡县——涅水溟蒙问他乡

 有关史料摘编

 山西和顺有座赵简子城——赵氏遗迹山西行之四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孙永胜

对于历史人物石勒,我过去是从史书上了解到的,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毛泽东对石勒是这样评价的:“石勒是乱世英雄,败后汉,灭前赵,擒刘曜,是个厉害的角色,很有军事才能……少数民族里,历史上也有了不起的人物呢,石勒算一个。”

2011年,我调任和顺工作。在一次到李阳镇的调研中,我不仅了解到李阳镇是以后赵将军李阳的名字命名的,更为惊喜的是石勒村是以后赵皇帝石勒的名字命名的。另外,我还目睹了“李防故里”“麻池勝迹”“石勒故里”的古迹及残碑。至此,我才了解到,这位奴隶出身、曾、经叱咤风云的古代帝王——石勒,竟然和和顺有着如此深的渊源。出于对历史文化与和顺的热爱,我开始关注和支持对石勒文化的研究。当看到李廷芝、谢占杰两位同志撰写的《石勒故里在和顺》一书时,我感到很有意义,并深感欣慰。

其一,“后赵皇帝石勒故里在和顺”的研究令人信服。两位作者参阅了大量的史料记载,不仅从和顺、武乡、榆社的历史沿革中,从历史地图的考证中,解开了不少历史尘封的谜团,还原了历史真相,还从现存的“李防故里”“麻池腾躜”“石勒故里”“石勒旧都”等文物古迹得到佐证。他们在发表《后赵皇帝石勒是和顺人》一文而引发石勒故里的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仅先后多次公开发表石勒是和顺人的文章,还从多角度论证了后赵皇帝石勒就是和顺人。在整理撰写的《石勒故里在和顺》一书中,不仅有忠于史实的文字叙述,还配以多幅图片印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其二,作者对石勒故里孜孜不倦的研究态度令人敬佩。从作品看,两位作者对石勒故里的研究从2001年便开始了,一直到2013年,历时13年。他们不辞劳苦、不厌其烦地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和现代研究石勒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书中见到的,如《晋书》《前赵录》《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稀见地方志提要》《和顺县志》《魏书》《榆社县志》《武乡县志》等史料,还有马晓东著《山西县名史话》,石旭昊著《石勒皇帝与羯胡人之谜》《东晋十六国后赵代地图》,等等,旁征博引,正之经典,反映出他们孜孜以求、严谨扎实的作风,令人敬佩。

其三,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令人感动。两位作者可以说是石勒的同乡人,一位是三奇村人,一位是马圈沟村人,离石勒村只有五六里地。他们很早就离开故乡,未在和顺县工作过,是久别故乡的游子。但是,在他们的骨子里存的是和顺人的“基因”。他们热爱故乡,情深意切;关心故乡,尽心竭力。无论是在对和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在《和顺当代人物志》的编撰、和顺牛郎织女之乡的申报、高速公路建设等方面,他们都做过力所能及的贡献,特别是在石勒故里的研究方面十分执着,令人感动。

其四,和顺优秀灿烂的历史文化令人敬仰。和顺县春秋时期叫“盖与”,战国、秦时期为“阏与”,东晋、十六国时期叫“沾县”(石勒时期属武乡郡辖),北魏时期称“乐平”,北齐时期置“梁榆县”,隋开皇十年(590)更名为“和顺县”,自此县名再未改变。和顺古城“或云石勒时所建”,“和顺”之名来自于石勒与李阳争沤麻池后又和解的历史故事,也正合《易经》“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之意,同时也是对石勒治国方略的高度评价。和顺县从春秋至今2780多年来,涌现出后赵石勒、李阳,宋代薛超,明代邢朗、王佐、王云凤、药济众,清代杨晓昀等将相贤达,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涌现出王愣孩、翟文田、王荣芝、刘守昌等革命烈士,孕育了红色文化。改革开放直到近年来,和顺被命名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许村艺术公社成为国际艺术乡村的典范,“石拐会议”红色文化得到大力弘扬,使和顺文化增添了光彩。总的来看,和顺的历史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不仅有其特殊的影响和地位,也有着很大的挖掘和传承价值。正如《礼记·乐记》称:“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又如明邑令张翼所言:“邑名和顺,当日之名有义存焉,盖以人心即天地,人心和即天地之心亦和,人心顺即天地之心亦顺,和以招和,顺以来顺,斯万物成若,而岁其稔好!”纵观和顺历史,源远流长,光彩夺目,令人敬仰。

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和孕育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不仅构成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也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软实力。作者对石勒文化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石勒时期胡汉民族的融合发展,石勒的称王不受、自知之明、智勇双全、不计前嫌、扶助孤老、盛待乡亲、兴学重教、丧事从简等史迹,无不折射出“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和顺于德泯恩仇”“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之光辉,揭示出“和顺”文化之精髓。

鉴于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牢固树立“和民心、顺民意”的理念,以石勒文化研究为突破,深入开展县域文化研究,概括、总结、提炼博大精深的“和顺”文化,宣传弘扬好“和顺”文化,提高县域文化的软实力,努力展示“和顺”文化的独特魅力,带社风,淳民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朝着文化强县的目标不断前进,把和顺县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者系中共和顺县委书记

2014年11月

内容推荐

石勒皇帝、李阳将军的故里就在和顺,这是不用争论的千年史实。李廷芝、谢占杰、王丽娜编著的《石勒故里在和顺》用大量的史料和图片,对后赵皇帝石勒故里“上党武乡(今榆社北)”的准确地理位置作了进一步的考证,证实了这一史实。

本书不仅先后多次公开发表石勒是和顺人的文章,还从多角度论证了后赵皇帝石勒就是和顺人,还选录了山西几位专家对石勒故里的考察研究成果。

编辑推荐

和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上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石勒就是其中之一。关于石勒故里的研究,近年来有榆社说、武乡说、和顺说之争。《石勒故里在和顺》作者李廷芝、谢占杰、王丽娜从历史地图的考证中,解除了不少历史尘封的谜团,还原了历史真实,还从现存的文物古迹中得到佐证,论证了后赵皇帝石勒是和顺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石勒故里在和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廷芝//谢占杰//王丽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89162
开本 16开
页数 1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2015025837
中图分类号 K827=38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1
16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