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商界精英(长江流域的金融与巨家)/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朱志先所著的《商界精英(长江流域的金融与巨家)》为《中华长江文化大系》系列丛书的一本,自古以来,长江流域以其发达的经济文化著称于世。不同历史时期,发达的金融业为长江流域的众多商界精英提供了平台。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分朝代介绍了长江流域各个时期的金融状况及其中涌现出的金融巨家们,反映了长江流域金融业之发达,人才辈出之状况,是一本全面反映长江流域金融商业的发展历程的学术专著。

内容推荐

在这本《商界精英(长江流域的金融与巨家)》中,作者朱志先以书写依商而成为业界名流的巨家为主,主要展现商业精英们的营商活动、成就及其社会贡献,在选择写作对象上,尽量从微观方面关照各个时代、各个区域的业界精英,借以彰显长江流域商界巨子们的风采,进而上升到从宏观方面把握这些精英们的经营文化理念;作者以勾勒商业活动的媒介(诸如货币、钱庄、票号、银行等)为辅,主要展现货币、钱庄、票号及银行在商业活动中的连接器或助燃剂作用。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话说“金融”与“巨家”

一 长江流域的金融

二 长江流域的巨家及相关金融理念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信用媒介

一 蜀交汉钞:长江流域的信用货币

二 商海桥梁:长江流域的金融机构

第二章 长江流域上古中古时期的金融与巨家

 第一节 先秦两汉的金融与巨家

一 名显天下——巴寡妇清

二 富侔人主——邓通

 第二节 隋唐宋元的金融与巨家

一 便利商贸,孕育重镇

二 国家四民,同为一等

三 传奇小说,分列巨贾

第三章 长江流域明清时期的金融与巨家

 第一节 明代长江流域的金融与巨家

一 富甲一方——西门汪氏

二 锡山三富——邹望、安国、华麟祥

三 浙商奇才——孙春明

 第二节 清代长江流域的金融与巨家

一 江南巨商——胡贯三

二 富比王侯——临川李氏

三 徽商巨富——江春

第四章 长江流域晚清时期的金融与巨家

 第一节 源头活水:长江上游的金融与巨家

一 扬名边陲的滇商巨贾

二 名显天下的巴蜀巨富

 第二节 中流激荡:长江中游的金融与巨家

一 寒微拔起的湖湘巨家

二 富比王侯的江右巨家

 第三节 蔚为壮观:长江下游的金融与巨家

一 精英荟萃的苏沪巨家

二 寒微出身的浙商巨家

第五章 长江流域民国时期的金融与巨家

 第一节 巴蜀之域的金融与巨家

一 川商奇才——杨粲三

二 美丰之父——康心如

 第二节 汉镇之界的金融与巨家

一 汉镇巨贾——宋炜臣

二 汉商巨擘——蔡辅卿

 第三节 吴越之区的金融与巨家

一 金融巨子——胡笔江

二 商界奇才——虞洽卿

 第四节 风雨飘摇:长江流域的金融与巨家

一 混乱中的四川

二 震荡中的汉口

三 危机中的上海

第六章 信义兼程:长江流域金融巨家的文化审视

 第一节 求信守诚:长江流域金融巨家的生存准则

一 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二 规范管理,以诚为重

三 不为投机,坚守信用

 第二节 家国同构:长江流域金融巨家的经营理念

一 注重地缘,泽及乡梓

二 支持工商,实业救国

三 金融为主,直陈时弊

四 关乎国运,时穷节见

 第三节 好善乐施:长江流域金融巨家的魅力人格

一 赈灾救济,视如己事

二 育材崇教,捐资兴学

三 同心好义,共扶善举

四 以义为先,战事救护

参考文献

后记

总后记

试读章节

一 长江流域的金融

具有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的长江流域,其支流四通八达,天然形成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网络。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理区域,经济活动的媒介——货币,呈现出质地、形态各异的情况,诚如司马迁所言“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春秋战国时期,在南方颇为流行楚国的“蚁鼻钱”;汉代时随着国家的统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富商大贾到全国各地经营的现象逐渐增多,于是吴越及蜀地的吴、邓“半两”钱遍天下;三国两晋时期,“五铢”、“货泉”、“直百五铢”、“太平百钱”等行于吴越、巴蜀之地;刘宋时期,在“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的“元嘉之治”盛世局面下,“四铢”钱在江南广为接受;繁荣的盛唐,“开元通宝”通行各地,江南产生了“扬一益二”之类的商业城市,具有早期金融机构性质的质库、柜坊、金银店林立西市;宋代蜀地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达65斤,折成大钱,一贯有12斤,进行集市买卖,倘若用三五贯钱,便很难携带,更别提数额巨大的贸易往来,严重影响了商品交流,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了。

明代初年,铸造铜钱费用很高,周转不易,且盗铸难禁,遂发行大明宝钞。由于政府对宝钞的回收力度太小,导致宝钞不断贬值,社会认可度变低。宣德年间,户部曾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明英宗以后,明代进入以白银为主、银钱兼用的时代;清代仍是银钱兼用的货币政策,后因白银大量外流及制钱质量下降,导致银贵钱贱,铜钱的社会信誉度急剧下降。

明清时期一直存在钱钞、银钱、银钞兼行的货币政策,这就需要相互间的兑换。尤其长江中下游的荆楚、吴越、淞沪一带,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汉口、沙市、鄂州、苏州、扬州、南京、松江等地,出现了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钱肆、钱桌。如《东华录》卷十五载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副都御史许三礼弹劾徐乾学发本银十万两,利息是每月三分,让盐商项景元在扬州做生意。布商陈天石从徐乾学处领本银十万两,在“大蒋家胡同开张当铺,其余银号、钱桌,发本放债,违禁取利”。

近代以来。随着大宗贸易、埠际问交易的进行,现金往来的弊端愈发突出,这样便出现了钱店、钱铺、钱庄以及票号。

苏州系江南货物大集散市场,南北往来的货物多集中于此。清光绪初年,苏州的钱庄便有很细致的分类,规模大的钱庄负责交易饷需钱粮及往来汇票:其次是在大街闹市收兑宝银或与其他店作兑换银钱交易,资本一般不大;规模最小的是给过往客商兑换银钱或兑换外国银元。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贸易中心,货物吞吐量巨大,每天都有大笔交易进行。据黄鉴晖《中国钱庄史》所统计,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上海城区和租界内的钱庄共有120家,规模大的每家资本有3万~5万两,规模小的资本有500~1000两。

九省通衢的汉口。便捷的水运交通使其成为沟通长江中下游的纽带,商贸往来频繁,需要大量的融通资金。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湖广总督赵尔巽奏疏称以前汉口各银号,每家都必须储钱万串或数千串,以便应付兑换之需。从有铜币以来,“皆赴官钱局随领随销,无需多储,虚耗息金。以武汉大小银号一百四十余家”。

西南商业重镇成都,作为西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在清末有票号10多家,钱庄100余家。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各地开埠通商和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以及外来近代银行的示范效应,长江流域的银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中国通商银行、大清银行、中央银行先后在上海成立。20世纪20年代,不仅中国、交通、中南、大陆、金城、盐业、中国实业、四明、浙江兴业、中华懋业和农商银行等落户汉口,外资银行如汇丰、花旗、华比、横滨正金等也皆在汉建立银行或设置分行。位于上游的四川,则兴起中国银行、裕通银行、美丰银行、聚兴诚银行、重庆银行、川康银行等,可见长江流域金融业的发展之迅猛。

P2-3

序言

长江一唱几千秋,入海出山气韵悠。

浩淼沧茫歌万里,经天纬地润神州。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与黄河一道哺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长江从远古走来,从雪域启程,越高原、穿峡谷、走盆地、过平原、入东海,一路阅尽沧桑,一路创造奇迹。她挥洒出雄奇秀美的山峰、高峻深切的峡谷、连绵不绝的丘陵、坦荡如砥的沃野、一辉煌灿烂的文明。长江之水,如诗如画,至柔至刚,激荡中华大地;长江之歌,荡气回肠,响彻天外,激励炎黄子孙。

长江滚滚东流,气势恢宏,神韵悠长。奔涌不息的既是滋润万物的生命之水,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在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区域不同形态的文化竞放异彩。工业、农业、商贸、交通、水利、林业、渔牧等业态文化薪火相传;青藏、巴蜀、湖湘、荆楚、皖赣、吴越和沪上等区域文化争奇斗艳;巴人歌舞、夔州竹枝、秭归龙舟、昆曲越剧等非物质文化各领风骚。此外,还滋生了其他各类丰富的文化形态。长江文化依水而生、以通为本、以江为魂、因博而兴,采古今众长,纳中外精华,逐步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水和谐、同舟奋进的文化特质,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二)》是一套全面介绍长江文化的系列读本。在《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一)》的基础上,本丛书力求更全面、更系统地展示长江文化,更加注重长江文化底蕴挖掘和特质提炼,并着力把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作为国家级大百科历史文化重点出版工程,本丛书按照文化百科全书整体构架,分为浩淼沧茫、金粉烽烟、千秋吏法、商贾兴衰、伦理传承、语言文化、天堑通途、山水传奇等8编64卷。《大江经纬》开篇来,《北纬绿斑》放异彩,全套丛书包括2000多万文字和近万幅图片,时间跨度五千年,地域涵盖全流域。它以人文历史的宏大视野,用生动的史话语言和精炼的叙述文字,全方位展示多彩的长江文化,为读者提供完整准确的长江印象。

值此举国上下推进文化强国战略之际,适逢长江航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时,长江儿女秉持“中国黄金水道、世界内河一流”的美好愿景,同舟共济谋跨越,文化为先促发展,长江涌动文化建设的热潮。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举长江航运业之力,集社会各界之智,聚长江情结、国家意识、世界眼光为一体,以一流组织,一流编著,一流出版,一流成果为目标,担纲编著《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二)》。各位同仁全力以赴、一披肝沥胆、广征博引,又好又快完成了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精品力作,向长江和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二)》立足大长江、大流域、大文化,融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为一炉,博大精深、雅俗共赏,适合全民阅读。走进丛书,您将饱览一条奔腾不息的万古长江,品味一部千秋弥香的人文历史,获得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拥有一册在手走长江的愉悦享受。本丛书的出版,对于提升长江文化影响力,推进中华文化大发展,促进流域经济新跨越,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后记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二)》是一套全面介绍长江文化的系列读本。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举长江航运之力,集社会各界之智,担纲编撰本套丛书,全力以赴、又好又快完成了这一精品之作。三年磨一剑、易稿十多遍,旨在打造赏心悦目、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爱不释手的读者体验。本丛书时间跨度五千年,地域涵盖全流域,力求以人文历史的宏大视角,生动精炼的史话语言,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全方位展示多彩的长江文化,为读者提供完整准确的长江印象。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二)》是讫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流域文化丛书,堪称自然长江与人文长江水乳交融之作。在本丛书正式出版之际,我们对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生前对长江文化的关爱和厚望,表示深切怀念和衷心感谢;对李学勤、汤一介、杨叔子、乐黛云、程裕祯、解波等专家学者给予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对刘玉堂、李强、熊学斌、李伟红、周祥恕、曹成、孙新华、马之林、施华、张正柱、刘锋、周家华、别道玉、赵冕、钟小珍、肖德才、萧洪恩、李励生、孙君恒、武乾、王玉德、何晓明、郭康松、席龙飞、胡利民、田友国、彭东方等同志付出的心血、提供的帮助,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长江文化博大精深,限于认识和水平,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黄强唐 冠军

2013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商界精英(长江流域的金融与巨家)/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志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224845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8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2014037913
中图分类号 F832.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