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听盐生长的声音
内容
试读章节

现在,小汀要来看我了。他略带兴奋地说,想看看传说中的盐湖。我看了看白花花的四周,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好看的。当然,这么多年了,能再次见到小汀,我还是很高兴的。小汀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俩的学习成绩一个比一个差,被班主任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我们上课的时候龟缩着脖子,属于永远被遗忘的那几位。说起来,我的驼背就是那时落下的。小汀的性格比我好,他从不自卑,对待冷落也不以为意,上课的时候不是发呆就是画画。记得他把一位女生的侧脸画得栩栩如生,可惜,我忘记那位女生的名字了,小汀应该是暗恋过她的。就在小汀画画的时候,我躲在一边构思着我的歌词。我略懂一点儿简谱,心里哼哼着旋律,然后寻找着合适的词句。经常才写了一两句就下课了,这时大家跑来跑去,吵吵嚷嚷,我的构思只得停止了。因此,我对安静的课堂充满了向往。

多年以后,我对着空旷的盐碱地,有了整天整夜的寂静,却写不出一句歌词来。我的悲剧就是这样注定的。当我发现内心连一点儿旋律都没有的时候,我就开始了酗酒。老赵就是那个带我入门的人,只要他敲敲我家的窗户,不管多晚,我都会穿上衣服和他跑出去。我们喝十元一瓶的青稞酒,经常也没什么下酒菜,一人一瓶就那么碰着喝着,一瓶喝完,基本上就失去意识了。第二天我发现自己躺在家里床上的时候,我总感到很惊奇。我不记得自己怎么走回来的,但我的一双鞋整整齐齐地放在床下,鞋尖对外,像是在港湾整装待发的军舰编队。刚开始我以为是夏玲帮我整理的,但后来我发现即便夏玲回了娘家,我的鞋依然如此整齐,我这才信了别人说我喝不醉的话。其实,我早已喝醉,只是别人和自己都分辨不出罢了。有时想想这样也很恐怖,好像自己的体内还有另外一个人,自己只是代替那个人活着,当这个自己丧失意识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就出来掌控生命了。

我不再喝酒,但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有什么好转,我和夏玲的冷战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我们常常半躺在卧室的床上,瞪眼,拌嘴,然后各自发呆,客厅里电视兀自响着,那声音空荡荡的,和我的生活一样。我们在客厅里倒是很少吵架,因为大家都在看电视。以前喝酒,我从不用担心睡眠的问题,我最长一次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可停酒后我竟然会失眠,不管白天怎么劳累,晚上躺在床上,非得翻来覆去几个小时才能睡去。有一晚我熬不住了,去厕所撒完尿后,走进厨房把一整瓶料酒灌了下去,然后躺在床上昏昏睡去。早上的时候我就被噩梦给惊醒了,我梦见老赵站在盐碱地上,空中还飘着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透着刺骨的寒意。老赵说:“兄弟,干杯!”白色的盐碱或是雪花从他的脸上剥落,露出里边腐烂的黑色。整整一周我都吃不下饭,脑袋的深处有种撕裂的疼痛。我宁愿失眠,也不想再做噩梦了。

再说一遍,小汀来看我,我还是高兴的。而且,我越想越高兴。我决定请几天假,一直呆在城里,和他好好玩几天。小汀让我帮他买后天去拉萨的车票,我站在火车站的售票窗口,迟疑了一下,买了五天后的车票。我打电话告诉小汀:“后天的车票卖完了,你得在我这儿多住几天了。”小汀倒也干脆,说:“那也好,我们兄弟正好多聚聚。”我把家里清扫了一遍,腾出了客房,准备好了卧具。小汀说他们两个人,我听得出来,另外一个是女人,就没再多问。

夏玲对我的表现感到好奇,她问了我好几次:“小汀是你很好的朋友吗?怎么以前没听你提起过呢?”我说:“你也没听我提起过其他人吧,除了那些同事?”夏玲点点头,脸上又不高兴了,说:“你什么时候才能把什么都告诉我呢?你一点也不信任我。”我说:“这和信任有什么关系啊?我自己都很少想起他。”夏玲摇摇头,说:“你这个人真是无情无义。”我没再吭声。我知道自己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人。

“这个小汀是干什么的?”夏玲突然警觉起来。P3-5

后记

从小我就喜欢听故事,也许,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我很幸运,我的祖父就是一个满肚子都是故事的人。曾经我以为,只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阅历多了,自然故事就多了,但事实上并非这么回事。像我的父亲,至今仍然不会讲故事,或说没有讲故事的热情。现在,他对待我的小外甥,就像对待小时候的我一样,用“从前”打头,然后拖长音调,讲述着一件就连他自己都不确定的事情。他的目的从来都不在故事上,而在于要将孩子哄瞌睡。而这招总是奏效,因为没有孩子能忍受一个枯燥无味的故事。

我的祖父讲述两种故事,一种是书里边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听的是春秋义士的故事;还有一种是他亲身经历的故事,这里边让我难忘的就很多了,抗日的故事、青海剿匪的故事、右派的故事等等,常常都会让我想起,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想象。我能够写作,与经常听祖父讲故事很有关系。作为孩子的我,已经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人的生活是丰富无边的,而且还可以用语言保存下来,让另外的人也能去体验。这对我来说,是个极为重要的发现。这是我生命经验的最初觉醒。

但这是一个讲究经世致用的世界。我和其他人一样.从小到大都努力适应着教育的规则,以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立足之地。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写作不是我的梦想,因为我不敢有那样奢侈的梦想,我的梦想仅限于阅读,那种可以置身事外、不管不问的阅读。但这种梦想依然堪称奢侈:人作为一株会行走的树,世上的风何曾使其停歇过?有发芽抽枝的欣喜,有开花结果的满足,更有枝叶折断的疼痛,这时候,我便重新想起了祖父的故事。

我喜欢听祖父的故事,因为那些故事充满了传奇。自从我写作以来,我就不止一次问自己:那么又有谁会喜欢听我的故事呢,我的没有传奇的故事?甚至,不妨说,我是个没有故事的人。但尽管如此,没有故事的我依然有着讲述的渴念,依然希望有人通过我的讲述,激活他自身的生命体验。在这种困境中,我只能虚构起来了。后来,当我读到本雅明所说的“小说的诞生地是孤独的个人”,我深感自己被理解了,我再也不为那些从自己的孤独中凝聚起来的想象而惶恐不安了。我愈发觉得,写作是一桩孤独无望的事业,同时,也是充满了无限希望的事业。

小说的事业,便是生命的事业。小说与生命最相近的地方,在于它们既客观又主观的时间属性。一方面,无限的过去、无限的未来都必须交汇在活着的此刻、写作的此刻、阅读的此刻,然后,随着时间的自然流逝,意义的空间得以产生,人类丰厚的精神属性得以重申。另一方面,小说和生命又可以打破“此刻”的藩篱,无限的过去、无限的未来像种子那样,能够从当下的瞬间中生长并延伸出去。

这意味着什么?我想说,这意味着人的自由。

就人的本质而言,自由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正是人的自由,让小说成为一门关乎想象的语言艺术。小说不仅能用语言保存生活,而且还能用语言创造生活。在这个创造过程中,生命的另一个空间被打开了,生命的可能性也借此而得到充分显现。小说的艺术让我们发现,人的生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圈定之物,而是可以去塑造、改变与辨析的源头活水。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却并非是语言的空中楼阁,小说与文化的关系远远超过我们脑海中的一般印象。我读的小说越多,就越是惊讶于人类所有成熟的文明发展到后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小说这种艺术来阐述自身。像以诗歌为文学正宗的中华文明,不也在明清时代诞生出了那么多的伟大小说吗?我们清楚,在中国古代,小说不但不被视为高雅之辞,还被当成街谈巷议的淫邪末流,却依然取得了那样辉煌的高度,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不单单是社会、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客观因素,还有那种人心的诉求、尤其是文明的动机更加值得考量。

今天这个时代,真正的传奇已经消亡,因为传奇都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上,传奇的奥秘已经被消耗殆尽。我敬重的作家莫言先生以“讲故事的人”来定义自己,因为他有讲不完的故事,光一个高密东北乡,就足以让他讲述一生。可现在,他所隶属的“传奇时代”正在以摧枯拉朽的方式走向消亡。诗人叶芝早在一百年前,就写出了直到今天还让我们惴惴不安的诗句:“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一百年后,不仅仅是西方,而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生活都在驶进一个加速变化的深海漩涡,没有人知道这场旋转的终点会在何方。

既然传奇已经消亡,那么从隐喻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变成了没有故事的人。没有故事的人,并非不会讲故事,而是会以更高的效率,像流水线那样来生产故事。也许,随着技术时代的进一步来临,用机器软件来“制作”故事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但这些像可口可乐的秘方一般大批量定制的故事,却离人的内心、‘灵魂甚至生活本身,都愈加遥远。我们该如何讲述自身?我们能否将那些松散的时代沙粒团聚成一个人的形象?我们能否听到那声来自文明深处的召唤?

这些追问,正是当代小说所面临着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不知道这些追问的答案,我只知道加缪的一段话长久地打动着我: “二十多年荒唐的历史进程中,我茫然无助,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在时代的剧烈动荡中,仅靠一种情感模模糊糊地支撑自己:写作的光荣。写作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它有所承担,它承担的不仅仅是写作。它迫使我以自己的方式、凭自己的力量、和这个时代所有的人一起,承担我们共有的不幸和希望。”

今天的写作,依然需要承担起我们共有的不幸和希望。今天的作家,依然需要接过那盏从历史的晦暗中递过来的灯,并继续传递下去,直到写作的光荣照亮即将来临的时代。

王威廉

2015.5.25

目录

听盐生长的声音

书鱼

父亲的报复

绊脚石 

北京一夜

后记:没有故事的人

内容推荐

《听盐生长的声音》收录了“80后”著名作家王威廉的最新小说,这些小说曾发表在《收获》《十月》等刊上,被多家选刊转载。其中《听盐生长的声音》写了西部盐湖的故事,神秘诱人;《书鱼》则是传奇的中国历史寓言;《父亲的报复》是作家对于他生活的广州这座城市的深入思考;《绊脚石》表达了作家对历史苦难的深刻认知;《北京一夜》是作家迄今唯一写青春与爱情的中篇小说。

编辑推荐

王威廉的小说代表了智性与诗性写作的路径,在当下活跃的青年作家群中独树一帜。

《书鱼》、《父亲的报复》、《绊脚石》、《北京一夜》……《听盐生长的声音》收录了“80后”著名作家王威廉的最新小说,这些小说曾发表在《收获》《十月》等刊上,被多家选刊转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听盐生长的声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威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6129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5166393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8
14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