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增订版)(精)》的作者徐贲以“群体公共生活的尊严”为价值原则的判断标准,考察了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问题。全球化的新经验前所未有地向人们提出了群体尊严问题。那些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弊病无一不与一些群体损害另一些群体的尊严有关。全球关系中的霸权、强制性渗透、剥削及控制和国家群体内部的压迫、迫害、舆论钳制、经济剥削和政治暴力,都在破坏人的完整性,因而都是不正义的。
图书 | 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增订版)(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增订版)(精)》的作者徐贲以“群体公共生活的尊严”为价值原则的判断标准,考察了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问题。全球化的新经验前所未有地向人们提出了群体尊严问题。那些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弊病无一不与一些群体损害另一些群体的尊严有关。全球关系中的霸权、强制性渗透、剥削及控制和国家群体内部的压迫、迫害、舆论钳制、经济剥削和政治暴力,都在破坏人的完整性,因而都是不正义的。 内容推荐 尊严是一种以它自身为目的的道德价值,它并不为达到任何其他目的服务,更不能为其他目的而被牺牲掉。失去尊严的人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也不能为自己的行为担负责任。如果我们反对将任何人像奴隶或牲口一般地非人化或作非人对待,那么我们就必须维护和捍卫每一个人的尊严,包括那些反对和破坏尊严这一普世价值的人们。唯有如此,尊严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普世价值,一种连它的敌人也不能不自己需要的做人的保障。 比起十年前作者徐贲开始写作这本《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增订版)(精)》的时候,今天正义和尊严问题已经在中国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就作者本人而言,在这十年间基本没有改变的是,作者在思考正义问题时所运用的一个判断价值仍然是尊严:不仅是个人的尊严,而且也是每个公民在群体公共生活的尊严。 目录 增订版序言好社会需要社会正义和人的尊严 前言 绪论 从公共生活看全球正义和公民群体认同 第一部分 全球化和全球正义 第一章 全球化、现代性和民族国家 第二章 从三种公民观看两种全球化 第三章 全球化中的市场和民主 第四章 全球化中的国家合法性和公民权利 第二部分 社会正义和国族认同 第五章 正义和社会之善 第六章 分配正义和群体认可 第七章 从惩罚到权利的法律正义 第八章 正义、非正义战争和群体认同分歧 第三部分 全球化中的公众和公共生活 第九章 传媒公众和公共事件参与 第十章 公民新闻、公众和公共政治 第十一章 承诺、信任和制度秩序 第十二章 保护弱者、道德习俗和公共生活 第十三章 正派社会和学习认同 第四部分 全球化中的群体生活和公民社会 第十四章 博物馆和民族国家 第十五章 物品文化和日常生活秩序 第十六章 文物收藏和怀旧的大众文化 第十七章 公民社会和新全球伦理秩序 第十八章 全球化、公民国家和全球治理 注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增订版)(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72654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1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88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14 |
CIP核字 | 2015100044 |
中图分类号 | D035 |
丛书名 | |
印张 | 17.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8 |
宽 | 155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