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早恋(青春三部曲)
内容
编辑推荐

肖复兴所著的《早恋》是我国第一本触及中学生男女感情问题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几对中学生早恋的故事和风波,进而向读者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内容涉猎了一个重大的、敏感的、牵动千家万户神经的社会热点问题。作者新颖的视角与尖锐的矛盾冲突,使人感到了小说巨大的张力,引发有责任感的人对新时期的青少年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人有手不释卷的阅读快感。

内容推荐

《早恋》是肖复兴所著的一部青春小说。

人的感情真是复杂,要是对谁有感情,总想变着法儿表达表达,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总想钻出来飞飞。

这就是她的初恋?像一幅破碎的抽象派的图画。中学生的早恋,应该说有许多是纯真的、可爱的。但它又是幼稚的,常常摇摆不定。它就如同轻飘飘的蒲公英,不知会随风飘向何方。当然,它有可能会发展为真正的爱情。但是,大多恐怕会半途夭折,成为“无花果”。

起初,他们那纯真的交往,被同学们起哄、被老师斥责,一下子过渡到相爱的阶段,其实是带有盲目性的。那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爱,或者是赌气的爱。那种爱,与其说是为了自己,不如说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当过一段时间心态平衡了,彼此之间真正萌发了爱意,一步一步想向内心深处走去时,他们也许会发现彼此要走向的路途与原先设想的并不一样。他们会感到骤然而至的痛苦……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早恋》创作琐记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

上课前三分钟的预备铃声响过了,高二(5)班教室门口空荡荡的。

第一节是语文课。班主任容桂棠老师的课。她没有来。

班上的同学都知道她为什么没有来。昨天,她就没有来。她的肚子一天比一天显山显水。本来,个子就不高,这一下,越发显得矮,凸突的肚子,滚圆滚圆的,走起路来像企鹅,一摆一摆的,煞是费劲。要生孩子了吧?准是!备不住,昨夜里就熬不住,麻利儿地往医院里赶哩……

班上,起码有一半同学这样想。这一半同学恨他们的这位班主任。她不来上课,少听她唠叨,少见她脸色,更好,更自由。有的同学已经拿出其他课本或者作业本,有的同学拿出了《大众电影》、《健康顾问》之类的小册子,有的女同学索性拿出了钩针和毛线活……教室里,一下子热闹得像集市。

上课铃声响了。

容老师还没有来。没准就在这时候,她的小宝宝降生了呢!哈哈!看看她以后怎么教育她自己的孩子吧!她有的是法子!

这时候,坐在后排的游晓辉,从座位上跳了出来,噌噌几步,双手扶着两旁的桌子,荡着秋千一样跑到前面,几步就蹿到门口,“砰”地一下,把门推开了。

班长覃峻站了起来,问道:“游晓辉,你干什么去?”

“我?”游晓辉回过头,伸长了脖子,拧着眉头,故意做了一个鬼脸,“我去看看我老婆给我把儿子生出来没有!……”

全班哄堂大笑。

游晓辉很得意。他回身刚要往外走,教室门外已经走来一排老师,为首的是教导处邱老师,紧接着是石老师,后面跟着许多老师。游晓辉的笑纹凝固在脸上了。他知道大事不好。只要是邱老师或者石老师一来教室,保证没好事。

“游晓辉,又是你!上课时间怎么往外跑?”邱老师厉声问道。脸绷得紧紧的,像刷上了糨糊。

“我看看容老师来没来,都上课半天了……”

“算了吧,你是要饭的打官司——没的吃,老有的说!”石老师打断了他的话。一把把他推进了教室。他故意一摇三晃,像个醉汉一样回到自己的座位。

邱老师站在讲台桌前,石老师站在他的身旁,像个护兵。其他老师站在门口。邱老师人瘦个高,脖子又细又长,五十多岁,是学校的元老。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长脖鹿”,或索性简称“老长”。别看他手无缚鸡之力,风一吹能把他单薄的身子摇三晃,说话可损得厉害。动不动,就把他认为不顺眼的同学叫到他的教导处,数落一溜够。他痛快了,你蔫巴了,算了事。

“他来,不知谁又要遭难。”同学们没敢言声儿,心里都这么想。

那位石老师,刚过四十岁,胖乎乎的,和邱老师站在一起,像是一对说相声的。他脸皮白白净净的,保养得极好。说话笑模滋滋,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同学们称他是笑面虎,谁都清楚,他和邱老师不过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来对付学生罢了。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石头”。石头一来,不是把你砸破,就是把你砸起个大包。

同学们都眼睁睁望向前面站着的这些老师。最近一个阶段,教导处对高二(5)班格外“关心”。不用说,这都是班主任容老师汇报的功劳。看样子,要重点抓抓哩。

其他老师都认识,唯独一个男老师没见过。他三十岁左右。兴许还不到三十岁,但面相显得老,头发蓬松,显然没经过梳理。胡子刚刚刮过,不过下巴青青的,显得格外愣,愣得刺眼。他的眼神略显疲惫,似乎昨天熬了半夜,精气神儿蔫蔫的,眯缝着一双细细的眼睛,不知是在发困,还是以一种瞧不起的藐视的样子,在看着这些陌生学生的脸。

老长伸长了脖子。脖子像按上了转轴,迅速地转了一个扇面形的弧度,把教室扫了一遍。他立刻发现有两个座位空着。

“怎么有两个人没来?是谁?”

班长覃峻站起来回答:“苑静和梁燕燕。”

“又是她们俩。请假了没有?”

班长没有回答。

老长问苑静座位旁边的同学:“你知道她们为什么没来吗?”

那个同学站起来,摇摇头,低下头,又坐了下来。

“游晓辉,你知道梁燕燕为什么没来吗?”

老长又在大吼。

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游晓辉。游晓辉和梁燕燕并不是同桌,但他们两人的关系,全学校都清楚。不仅上学、放学常常一起来,一起去,就是看电影,也要千方百计地把票换成挨在一起的座位。那热乎劲儿,真比大街上搞对象的还要厉害。自然,大家明白老长为什么要这样严厉地问游晓辉。游晓辉,没少被老长提拉到教导处去“过堂”。他尝过老长的厉害,自然,老长也尝过他的厉害。他不是盏省油灯。

他连站都没有站起来,歪着脑袋,撇撇嘴,说道:“我怎么知道她为什么没来!她又不是我媳妇!”

P1-3

序言

肖复兴

20世纪80年代初,我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留校任教。说心里话,我心不在课堂,而在写作。那时候,对文学充满情感,非常投入,也自以为是。1984年,我执意离开了校园,换了一家新的单位,目的就是可以不用坐班,而有了充分的时间写东西。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准备开始写《早恋》。这是我计划写作的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

我把笔集中在当代中学生。这是因为我刚刚离开校园,校园的余温尚在心中未退,而那些学生也还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自己当时开玩笑说:除了幼儿园没有教过,大中小学我都教过。生活的经历,从来都是一个人写作的种子,两者相互循环并互为镜像。更重要的是,十年教师生涯,我所教过的学生,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而进入新时期这样变革的时代节点上,可谓前所未有,也可以说是以前所有青春文学或成长小说中未曾涉及过的。它的崭新意义,不仅在于勾勒一代人青春的脉动,更在于可以留存时代的剪影。那么,便可以扩大青春文学与成长小说的内涵与外延。

我意识到,这是我一直没有动用过的写作财富。即便我的笔力是微弱的,局限的,毕竟可以先行一步,蹚出新路来。而且,在当时,书写校园真实的面貌,尤其是学生真实的情感,特别是所谓“早恋”现象,还是一个禁区。虽然,不过是雪上偶然留指爪的一点痕迹,浅显而歪歪扭扭,却是属于自己的印记。

这便有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早恋》。

想想,非常有意思,那时候,单位正在搞一项活动,谁也不准请假,天天坐在办公室里读文件或开会讨论。我是坐在办公室的角落里,伏在桌子上开始写这部《早恋》的第一页。那时候,还没有电脑,用三百字一张的稿纸,用鸵鸟牌的墨水,用英雄牌的钢笔,那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写作冲动,让我情不自禁,不可抑制。第二年的开春,整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学习结束了,小说终于写完了。上千页的稿纸,厚厚一摞,小山一样,堆放在北京出版社的编辑吴光华的面前。

在《早恋》开机印刷的时候,我开始动手写作第二部《青春梦幻曲——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书名现改为《女生日记》——编者注)。在写作之前,我以小说主人公路天琳的身份替她记了一年的日记。然后,我按照日记的思路和时间顺序开始写作。所以,有细心读者发现,小说里面每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甚至天气都和当时准确无误。以致事到如今,已经是近三十年过去了,还有当年的读者以为路天琳真有其人,向我打听现在路天琳在哪里生活工作,有没有孩子,一切如何,真让我感慨那个时代的文学和那个时代的读者,是多么的真诚可爱。

那时候,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余小惠来到北京,亲自取走了稿子。两部长篇小说写得几乎都是一气呵成,似乎过于轻车熟路,顺风顺水。我知道,它们已经动用了我十年教师生涯的基本库存,我像一只秋后干瘪的蝉蜕,需要重新检点过去的生活,也需要新的生活的补养,更需要新的思考。

我想把第三部小说放在现在进行时态中的中学生和他们的师长身上,而且,不再把主角仅仅设置在中学生身上,而设置在孩子和父母双向度上,亦即在双方都曾经共有的青春维度上,和如今的青春期与更年期的落差斜坡上。或许,会有点儿新意,有点儿意思。最后一部《青春奏鸣曲》,是在五年之后的1992年写出的。如果不是当时辽宁少儿社的王瑞起的催促,或许,我还想再沉淀一下。对于我的“青春三部曲”,接近尾声之时,我真有些怅惘而恋恋不舍,不敢轻易下笔。我知道,以后,我再不会写这样的小说了。我也知道,这是我和青春做真正最后告别的时候了。

我应该感谢这三部长篇小说的编辑吴光华、余小惠和王瑞起三位先生。他们给予我的鼓励支持与帮助,让我难以忘怀,并让我感怀那时候的文学以及作者与编辑之间的感情,清淡如水,却也清纯如水。

我也要感谢此次将这三部曲集中出版的编辑杨磊和新世界出版社。尽管这三部曲离初版已经近三十年,但这么多年以来,承蒙读者和出版社的厚爱,三部曲不断再版,遗憾的只是一本本的单独出版。我一直希望能够将这三部曲集中出版。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可以让读者集中读到那个时代的青春文学或者成长小说的样子,也可以留给我一份难得的青春记忆与纪念。有意思的是,在这三十年的过程中,不仅演绎了我们所共生共存的时代的春秋变化,更将当时还是被称为一名“青年作家”的我,演变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老作家了。这三部曲明年年初出版的时候,我将步入七十初度之年。

最后,我要尤其感谢读者朋友。感谢你们陪伴我这么多年,看着我一天天变老。唯独不变的是,文学和青春。青春让文学有了支撑,文学让青春有了生命。前两年,为《早恋》再版序言中,我曾经引用陆游的诗: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我喜欢这句诗,因为青春就是一首永恒的诗,是文学中的长青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文学,如诗充满韵味,如花永不凋谢。

2015年12月1日于布鲁明顿

后记

《早恋》这部长篇小说,终于要付印出版了。成书之前,除了将以前写的这一篇小说的创作琐记附录于后外,我还想向读者再说几句。

《早恋》是我计划中创作的“中学生三部曲”的第一部。校点这部书稿小样同时,我正在动笔写第二部《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重新翻看这部小说,许多地方让我涌出种种遗憾。尤其是结尾几章,都显得过于匆忙。几个人物,让我感到对不住他们,似乎有许许多多还未写出来,依然藏在我的心底。比如钟林老师、乔安娜老师,他们各自感情上的痛苦和工作上的矛盾,都显得淡了。邱老师,我本意要写出他在家、在校两重性格,描摹出他内心的深一层次,不仅可以看出人的复杂性,而且看出某些教育的虚伪性。方校长,最后是在学生毕业的联欢会前,病故在她的岗位上的。其他几位学生如章薇,我是很想写出她对钟老师更深切、微妙的感情波澜的。那个梁燕燕,我想写她堕落深渊,无法拔身,以致最后丧命于流氓的残杀之中。但好心的编辑同志和我自己都不忍心让一个中学生可怜巴巴死去,几经修改,改成现在这般模样。孰为优劣,只好请读者品评了。

长篇小说,在创作之中,同写完之后隔上一段时间再看时的心境是两码子事。现在,我真希望在许多地方重新改写,不仅是来不及,而且也许反倒越改越糟。我深深感到长篇小说创作的特殊性。它不仅需要生活,更需要作者对生活的极大的真诚。如果耍一点花活,或心里某些潜意识作怪,都会在长篇小说中毫不留情地显示出来。因此,我看不大起兑来一些洋货,变换一点儿什么拉美爆炸、西欧荒诞之类手法,装点一下文学的门面以为新潮。那实在有些像“二道贩子”。我更看重倾注在全部文学的真诚。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也许贬了值,在文学中,它依然是活生生的灵魂。《早恋》故事梗概在报上发表后,我及编辑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面对这样众多的信件,我越发感到它的重要。握笔时我常问自己:我能够给予这些中学生一些什么呢?前几天,几位北京海淀、西城的中学生顶着寒风大老远闯到我的家中,和我推心置腹交谈了整整一下午,坦诚谈了他们包括恋爱的生活的一切。送他们走时已是繁星满天,他们相约以后还要接着谈。望着他们一双双真诚期待的眼睛,我感到我的小说远远赶不上他们本身生活的丰富。想想下面两部,心和笔都沉甸甸的。我也就越发感到这第一部小说中种种无法弥补的先天不足。我企望将这种种遗憾和不足,能在下面的两部小说中得到弥补。但愿我能够有所长进,不辜负全国五千万中学生。

肖复兴

1986年12月17日于北京和平西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早恋(青春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复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55551
开本 16开
页数 3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9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8
CIP核字 2015317307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