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是心的倒影
内容
编辑推荐

雪漠著的《世界是心的倒影》含有一种智慧的见解和感悟,直指人心。让许多看不清世间真相、认假成真的人,能够正确对待世界和生命。

雪漠以浅显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帮助人们检视生活中常见的负面思维。当用智慧将外界的诱惑拒于心灵之外的时候,心的大海就平静下来了。

如果想要了解世界,便要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让心不再被无常左右。心明了,路就开了。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灵性作家雪漠专门针对现代人而写的心灵随笔集。雪漠的观点源于传统的大手印智慧,同时对这一古老智慧做了通俗化的表述和阐发,直指人心,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雪漠在书中为现代人提供了许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生活方法,这些方法既能改变我们的“心”,也能改变我们的“行”,进而改变我们的“命”。对于那些时时为痛苦所困,以及陷入热恼和焦虑的人,雪漠著的《世界是心的倒影》无疑是一剂智慧的良药。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不变的真相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

 无常无法抗拒,但它并不可怕

 流转的因缘,是变化的母亲

 生命是一个巨大的梦境

 “我”是一个巨大的幻觉

 人为什么活着?

第二辑 发现生命本具的宝藏

 生命的宝藏,每个人都拥有

 真正的快乐,是心中的一点光

 再大的事情,也不过是记忆

 人生是不断与“自己”交战

 有多少人能清醒地作出选择?

 真正的自由,是智慧的觉醒

 自由在于“心心相印”

 朗然真心,与你常在

 把握机缘,迎接灵性的觉醒

 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没有问题

第三辑 找到你真正的敌人

 对世界和生命,我们有太多的误解

 别落入欲望与贪婪的蛛网

 分别心是万恶之源

 从妄念的幻觉中醒来

 疑是快乐的大敌

 愤怒与傲慢是自由的绊脚石

 擦亮双眼,远离恶友

第四辑 生命因智慧而改变

 出离心不是一时的情绪

 善知识是灵魂的灯塔

 让善行改变你的心灵

 真正的成长,是心灵的成长

 修炼的对象,应该是你的心

 生命因智慧而改变

 保持清醒,倾听内心的声音

 无念中保持一点灵动的觉知

 明白人生如梦,善待自己与他人

 自主命运的清醒与力量来自真心

 在虚幻中建立相对的永恒

第五辑 将大爱种入心田

 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做好当下,是最好的终极关怀

 信仰与现实本无冲突

 恶学说是滋生罪恶的土壤

 善与恶,如光明总与黑暗相伴

 将大爱种入心田

 不要指望自己能握住流水

后记 怎样才是真正的“弟子”?——谈谈学习与实践

试读章节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着。有些变化会影响事物的表面,你看得见,但有些变化却非常细微,而且发生在事物的内部,它们就像人群中的伪君子一样,编织着人们喜闻乐见的谎言,甚至将许多聪明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美丽的女孩欣赏自己的美,男孩们也大多会被她的美貌俘虏,但这美貌不会永恒。女孩总会长出白发、皱纹,总会显出老态,更别提她身上那些细微变化,细胞的忽生忽灭,想法的瞬息万变……而且,她跟长相平凡的女子一样,体内有污血,皮肤上沾满了细菌,躯体也由白骨支撑。但女孩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花了大量金钱和时间,买了大量的护肤品,去了许多次美容院。为啥?因为她不想变老,也不想变丑。男孩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为美丽的女孩争风吃醋,斗得你死我活,可他们不明白,苦心霸占的美丽,总还是会被时光抢走的。

事实上,美丽也罢,丑陋也罢,拥有也罢,失去也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存在,更没有一种状态能够永恒存在。世界就是这样,世上一切都是巨大的假象。为啥说它们是假象?因为它们不会永恒,却让你以为它们永远都会这样。这个错误,我们称之为“认假成真”。

万物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是无我的,是无常的,但因缘聚合之后,就会示现出各种现象。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便是因缘聚合的,当然也归于空性,是无常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事物的真实面目,只是自心的显现。万法唯心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对寒风中的乞丐来说,有衣服穿,有饭吃,这就是天堂。假如有一天,这个乞丐变成了富翁,那么他的天堂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就是这样。

那么到底有没有真实存在的东西?还是有的,不过,它们的有仅仅是“缘起的有”。比如说我们喝水用的杯子,它也没有一个能够永恒不变的本体,我们故名之为“空”,并不是说没有这个杯子。到目前为止,杯子还是存在的,但它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体。它们既是真实的存在,又是短暂的现象。因为,下一个瞬间,情况或许就会变得不太一样。变化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不管你如何排斥它,总还是会不断与它狭路相逢。

一个年轻的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她曾经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害怕未知,总想控制身边的一切。有一天,她年轻的丈夫突然去世了。丈夫去世的三个小时之前,两人还通过电话。经历了这件事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真正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她对我说,她和丈夫本来商量好,下个月要去补度蜜月、补拍婚纱照,再下个月要孩子,两年后回丈夫的老家发展,但这一切都变成了一场梦。

一切本就是一场梦。她老公的存在是一场梦,若干年后,她的存在也会变成一场梦。还有什么需要计较,又有什么是计较得来的?当你真正明白世间的无常,你就会理解这句话。幸好,变化带来的并不都是痛苦和无奈,它也意味着一切痛苦和无奈都会过去。

那朋友还告诉我,丈夫死去的第一个月当中,她就像活在(P4-5)

序言

“世界是心的倒影”是一种智慧见地。在传统的修炼中,只有修证到很高层次者,才会有这种智慧和见地。只有真正明白此理者,才容易契入离戏瑜伽,实现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

本书对于那些时时为痛苦所困的人,有着别的书不能替代的妙用。在我们整个群体都陷入热恼和焦虑的当下,它无疑是一剂智慧的良药。

佛经有偈如是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便是本书智慧的最初源头。但说归说,做归做,有时“理”上的明白,并不能代表“事”上的把握。于是,本书就有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本书就是对佛教出世间智慧的最形象的一种世间法表述,它既是智慧的眼光和角度,也有许多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方法。它既能改变我们的“心”,也能改变我们的“行”,进而能改变我们的“命”。许多人,就是因为“心”的无明,才有了“行”的愚痴,终而有了“命”的多难和夭折。正如我的长篇小说《猎原》中说的那样:“心明了,路就开了。”也正是由于心的升华和智慧的显发,许多原本陷入困厄的人,才实现了超越,成为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我们可以从许多响亮的名字中找到这类的启发,如乔布斯的成功,就得益于禅。而禅,就是大手印体系中的实相大手印。在禅的观照下,连那死亡的阴影,也没能罩住乔布斯的创造力和智慧,我们才有了在当下欣赏苹果系列的那份快:乐。

所以,我常说:“命由心造。”你的命,是你心的倒影;你眼中的世界,也是你心的倒影。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命;你有什么样的心,也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当你的心由小变大时,你的世界才会由小变大。没有心的改变,决不会有命的改变。所以,你也可以将本书称为“造命之方”。

在我的身边,依本书智慧而改变命运者,有很多。其中有患绝症者,有重度抑郁者,有亲人死后痛不欲生者,有对现实绝望而厌世者……他们大多在接触了我的作品后,由心的改变,从而实现了命的升华。于是,有朋友希望我能够将那种能变心变命的智慧通俗化、非宗教化,专门出这样一本能够让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能离苦得乐的书。

本书的智慧源于传统的大手印,笔者是香巴噶举大手印的传承者。在《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中央编译出版社)中,我专门介绍过香巴噶举奶格五金法。其圆满次第中,有一种“三支法”,它表达的就是本书的智慧:“上师道胜解一切显现即是上师,于此得决定见;胜解上师即是自心,于此得决定见:胜解自心性即是空性,于此得决定见。”“本尊道胜解一切显现都是本尊佛父佛母,显而无自性。”“胜解一切所显、所闻都是自心,而自心性即是空性,得决定见。”“如幻道决知一切显念皆是自心,决知自心即是幻化。推究六根与其所对六尘之自性,则见其自性空,空而能显,显不异空,显无自性,即如幻化。断除执著分别,于显空无执中入深禅定。”

本书的内容是对这一古老智慧的通俗化表述和阐发,它远离名相,直指人心,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要知道,执著是痛苦的来源,没有执著便没有痛苦。但许多时候,我们执著的其实仅仅是一个概念和幻影。

要知道,我们眼前的一切,终究会消失。无数的物质、无数的财富、无数的人、无数的纠葛,都会随着岁月之水的冲刷消失于无迹,都会像破灭的水泡那样消失于亘古的暗夜。

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的将来,都会成为记忆。而我们的记忆,也正被一种叫遗忘的大口吞噬着。我们能勉强留下来的,是相似于梦幻的那点儿记忆。

许多时候,我们的记忆和当下对那记忆的解读,决定着我们的当下和未来。

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心。我们的心,决定着当下。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

因为岁月和万物的变化本质,我们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所以,世界的本质是苦的,这便是佛教“有漏皆苦”的含义。也正因为人生是苦的,我们才需要一种能让我们“乐”的精神,这便是佛教的世间法意义。当我们实现了这一点时,我们就能从苦中解脱出来,进入清净之乐,从而实现出世间意义上的自由。世间法的乐是有条件的,出世间的乐是无条件的。后者的乐,其实只是发现真相后的破执和超越。

那真相,便是本书的内容,本书的书名概括了它:世界是心的倒影。关于它,在我的《无死的金刚心》中,也有非常形象的表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阅。

当我们真正读懂了此书,并能生起妙用时,就真的能“离苦得乐”了。

后记

怎样才是真正的“弟子”?——谈谈学习与实践

《世界是心的倒影》、《让心属于你自己》这两本书,是我倡导的大手印哲学的一个普及版。本来,我没打算出这样的书,原因是我怕浪费大家的时间,有许多观点,其实我已经说过了。但因为我以前写的那些书,多宗教名相,一般的朋友不一定欢喜,陈彦瑾于是建议,要我为那些不一定有宗教信仰的人写一本书。这,便是本书的缘起。

我的观点,已尽数写在书中了,这里不再重复。在这里,我只想谈谈学习和实践的关系。

克里希那穆提在晚年有过失落,他发现他虽然传播了几十年的真理,却没有一位照着他的教义去做的实践者。就是说,他有许多读者和学生,却没有弟子。这当然也跟克氏的大“破”有关,他“破相”过了点,把自己和师承也破了。他在泼洗孩子的脏水的同时,也将孩子泼了出去。宗教中虽然提倡破相,但还是得有一种需要坚守的东西,没有坚守,就没有宗教。就像我在《无死的金刚心》中讲过的那样:“信仰的本质是向往。能让你向往的对象,必须是不可亵玩的存在。”克氏的“破”,虽光彩四射,但过犹不及,把自己和传承也破了,这是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弟子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位佛教文化大师,也承认自己有学生,没有弟子。

于是,有人问我学生和弟子有何不同?我回答,学生重于学习知识,弟子重于行为实践。前者是学者,后者既是学者,更是行者。

在香巴噶举传统说法中,弟子有多种:结缘弟子、皈依弟子、如法弟子、登堂弟子、入室弟子、心传弟子等等。其实,结缘弟子和皈依弟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弟子,而“如法弟子”后面的弟子,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弟子。就是说,弟子跟上师之间,除了必要的仪式之外,最主要的,其实是行为。释迦牟尼在每次讲经之后,众弟子都会“信受奉行”。只有那“信受奉行”的,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弟子。

弟子跟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重知识,弟子重智慧。智慧能生起妙用,而那妙用,要体现在行为上。没有行为,就没有智慧。若是有许多人,只是跟随某大师学习、听课,而不在行为上用功,当然就不是弟子了。传统意义上的弟子,有学习,有传承,有实践,有敬畏,有智慧的承接,更有行为上对上师的“依止”,缺一不可。而学生,只要能读书和学习,也就算不错了。

以是原因,传统的香巴文化中,对于“如法弟子”,是有具体要求的。用当代的语言来表述,约有九个“一”:

1.一门深入(即传统的“一师一法一本尊”);

2.每日至少一座瑜伽禅修(闭关时一天四座瑜伽);

3.每周至少一次法布施(如读书会,或是其他形式的传播);

4.每月一次会供礼仪(农历25日,是金刚亥母的生日);

5.每半年参与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6.每年至少一次修行实践总结;

7.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论坛或禅坛,学习知识;

8.建立属于自己的一种传播方式;

9.恒常参与一种集体公益文化传播项目。

以上九个“一”,是我对传统的香巴噶举学派传统实践与时俱进的当代性表述,其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到的知识,真正化为自己的智慧。任何学习,要是不能反映在行为和生活方式上,其作用就很有限。我见过一位老是讲佛道文化的大师,虽著作很多,但目光阴沉,一脸烦恼,言语之间,斗气十足,司见,他那佛道修养,并没有改变他的心。我不知道这样的学问,对于他的人生,有何意义?要是学习连自己都救不了,又如何去救世?所以,传统文化中,对于弟子,是有具体要求的。有兴趣者,可以去看看那《上师法五十颂》

因此,我若是有弟子,也不是只是跟我“学习”知识的人,而是跟我参与“实践”的人,这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智慧的修证、人格的修炼、文化的传播、传承的延续、真理的弘扬、行为的利众等等。所有只是从我书本上得到一点知识或是学到一点观修者,若没有行为实践上的“共修”者,都不是我的弟子。所以,学生易得,弟子难求。达摩面壁九年,也才等来了一个二祖。这世上,不乏夸夸其谈者,我们更需要默默无闻地做事的人。

我这里强调“实践”的原因,目前就是要让我们读到的书,能够改变我们的行为。我同样希望能读到我的书的人,能将书中的知识用于实践,用行为来完成自己真正的阅读,让大手印智慧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的阅读,才有意义。

这也是我的“大手印瑜伽”系列区别于一般快餐读物的所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是心的倒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雪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366465
开本 32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6155118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09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