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独向白云归(黄君璧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鲁大铮所著的《独向白云归(黄君璧传)》,作者没有采用一般以时间为序的传记写法,而是以黄君璧先生生平中的几个主要历史阶段和其一生中的突出事件、成就为纲目展开。这种谋篇布局,不但能突出黄君璧历史特征,也符合作者个人的写作风格和习惯。黄君璧先生是一位集诗书画于一身的绘画巨匠,而且是一位有着经典画论和“富可敌国”的收藏大家。根据这种种特征,《独向白云归》一书的结构布局便运用而生:九个篇章的开篇,便是展示他的经典画作,他收藏的印章和他的画论,每个篇章展示的印章,画论和画作,均与该篇章所述故事息息相关、丝丝相扣,使每个篇章的主题和内容更加突出、鲜活、生动。

内容推荐

《独向白云归(黄君璧传)》是作家鲁大铮为中国画坛四大名家之一黄君璧撰写的传记。黄君璧,广东省南海西樵山人。20世纪中国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传承和发掘了中国画的传统艺术,并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上实现了诸多方面的突破和创新。他一生丰富的收藏和对国家博物院、美术馆的捐赠,保护了中国的古画珍品。在20世纪的前半叶,中国画坛出现了“东徐北溥西张南黄”四大名家——徐悲鸿、溥心畲、张大千、黄君璧。而后,张大千、黄君璧、溥心畲去了台湾,画界称其为“渡海三家”。黄君璧在台湾任职台师大艺术系教授兼主任,心无旁骛地向学生及在台北、香港“白云堂”的弟子传授中国画的传统理念和技法,薪火相传,桃李满天下,被台湾文艺界尊称为“画坛宗师”。

目录

第一章 天生爱画涂抹成癖

第二章 临摹画技无出其右

第三章 名川大河摹山范水

第四章 东西南北四大名家

第五章 终生育教薪火相传

第六章 云游世界弘扬国粹

第七章 慧眼识宝收藏巨匠

第八章 恬静从善颐养天年

第九章 白云飞瀑山高水长

附录 黄君璧画论四篇

试读章节

黄君璧先生于1898年11月12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戊戌年九月二十八日)出生在广东广州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祖籍是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的西樵镇。

在黄君璧诞生的西樵山麓的绿舟村,还诞生了另一个人——黄飞鸿。黄君璧、黄飞鸿这两个名扬天下的人物,一个是国画大师,一个是武术大师,为这个普通的小山村增添了神秘璀璨的光环。

黄君璧起名韫之,又名允碹。1922年春始以字“君璧”代名行世。君翁,是1939年在四川峨眉山张大千为黄君璧治印的称谓,也便成了黄君璧的号。

黄君璧的家族从祖上便经商,祖父、父母都喜欢古董字画.而且收藏甚丰,因此,黄君璧从小就有接触和浏览古董字画的机会,每每此时,黄君璧都会萌生画画的冲动。

其父黄仰荀是个读书人,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起初对电灯、收音机、各式电器这些新鲜玩意极有兴趣,索性就在自家开了一问百货店,兼卖各式电器,生意兴隆,赚了不少钱。有了钱后,他便偏重于对古董字画的收集,每次买到字画,都会叫儿子黄君璧帮助展开画卷,边看边加评论。虽然这都是发生在黄君璧4岁以前的事,黄君璧无法记得和懂得父亲当时的评论,但父亲陶醉于字画的神情以及父子那份殷殷亲情,都铭刻在了幼小的君璧心上。在这个家族中,黄君璧的叔叔和表哥也都喜欢绘画,年幼的黄君璧经常静静地看着他们绘画,在这样一种喜欢古董字画和绘画的家庭氛围中,潜移默化,对绘画满心喜爱。当别家的小孩还混混沌沌满大街疯跑时,黄君璧却能安安静静地观字赏画,如饥似渴地画画,甚至涂抹成癖,见纸便画,表现出了与其他小孩不同的兴趣和天分。

命途多舛,黄君璧4岁那一年,父亲去世,从此失去了父亲的疼爱和培养,黄君璧悲痛欲绝,不知所从。少年丧父的阴影伴随着黄君璧的一生。黄君璧后来每每回忆其父,总是伤感不已。他曾著文说:“幼年失怙乃人生一大痛事,人皆有父,唯我独无,每逢年节,更感寂寞,白云亲舍,哀哀此心,我的生平便是与忧患相接的。”

年幼的黄君璧从此便由伯父和舅父照料。黄君璧6岁时人了胡子晋私塾,开始读四书五经。他仍时刻不忘画画,伯父并不反对他学画,舅父却坚决反对,认为绘画“非置业活命之道”。

一日,黄君璧放学回家,正在自得其乐地绘画,舅舅发现后厉声训斥道:“怎么不去学做生意呢?画画怎么能当饭吃?”小君璧只好马上收起画笔、画纸,但他心里还是一门心思地想着画画的事。

黄君璧常常偷着画画,因为画画实在是他最大兴趣所在。每当有人前来,他就将画纸藏起来。堂哥见他爱涂抹,便暗地里从香港带来水彩画谱和颜料给他。堂哥不但成了黄君璧的知音,而且为他的学画提供了条件。

黄君璧后来在回想这段往事时说:“如果当年听信舅舅的话,改变初衷,那就不知道要落得个怎样的结果?说不定自己会成为最差劲的小商人。从这件事我深深体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决不可离开兴趣,兴趣所在就必须坚持到底。”

1907年,10岁的黄君璧入了“意养轩”,由二伯父黄问涯亲自授课。过了两年,又请了易老师教学西洋画。1911年,14岁的黄君璧人了陈贯之私塾,在家另请冯子煜教授英文和数学。当时的广州已成为中国对外通商的南方重要口岸,学习英文和数学不但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而且已经成为了学校新的知识和课程。在此期间,黄君璧对绘画的兴趣有增无减,有空就画。1914年,黄君璧17岁时考进广东公学。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私立大学在帝制末年孕育产生,在军阀混战中获得生长机遇,在抗战前的十年取得长足进步,在抗战之后继续发展。在此期间的中国私立大学,形成了具有自己基本的办学特点,如办学类型的多元化,筹措经费的多渠道,精神立于物质之上的思想,严格教育教学的管理等。它们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雏形和前身,广东公学就是属于此类的学校。

黄君璧在广东公学求学期间,仍然痴迷于绘画。当时在广东公学有一位美术老师李瑶屏,教授西洋画和国画,他的国画比西洋画画得更好。

P2-4

序言

序一

作为一位艺术家,其最终的历史定位,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他在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而不是其他。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什么疑问。事实上,纵观一部艺术史,那些被后人记得住的名字,若探究起各人的生平经历,不用说必然是贵贱殊出,顺逆异途,性情各别,不一而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都并列于艺术殿堂的重要位置上。

既然如此,那么对于他们,是否就只需评论其艺术成就,而不必理会他们曾经走过一条怎样的人生道路呢?是又不然。因为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功者,他们所留给后人的,除了艺术作品之外,无疑还有为实现其人生目标时所遭遇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及如何加以克服,为此付出过什么超常的努力,出现过什么曲折和变化,有过什么喜怒哀乐等等。恐怕正是由于不同的艺术家所经历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其中所包含的经验甚或教训就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而这,无疑是世人和后来者同样希望追索了解,以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汲取前行力量的。

正因如此,所以,最近当鲁大铮君出示他的新著《独向白云归——黄君璧传》时,就理所当然引起我浓厚的兴趣。这无疑首先是因为黄君璧先生作为活跃于20世纪的一位的画家兼美术教育家,对于我来说,是一位同省籍的前辈乡贤,他的名字,在广东可以说是闻之已久。其次,黄君璧先生饮誉中外的山水画创作,我虽然不敢说拜观过很多,但起码也有所了解。而对于其深厚的传统功力、不守一隅的创新精神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有着深刻的印象。其三,我还多少听说过黄君璧先生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他作为一位平民出身的画家,由于时势推移的种种机缘际遇而从广州走向全国,然后又去了台湾,最终成为宋关龄女士的私人美术老师。以上这些,都使我觉得他颇不寻常,有异于普通画家,因此也时时存着一份别样的关注。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君璧先生之于我,却始终只停留在十分表面的了解上。这固然首先要归咎于我缺乏着力探求的虔诚。另外,长期以来美术史界对于黄君璧先生的关注与研究十分不足,无疑也是重要原因。事实上,当今艺坛,宣传炒作之风正愈演愈烈,各种巧言夸饰的吹捧泛滥成灾,“巨匠”、“大师”的廉价帽子满天飞,而像黄君璧先生这样真正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艺术家却遭到冷落,这无疑是很不正常的。现在,《独向白云归——黄君璧传》的问世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长期的空白,也是对上述不良风气的一种抗争。

作者鲁大铮君穷三年之力著成此书,其态度无疑是十分严肃而且认真的。事实上,他为此往返于海峡两岸,深入采访了包括黄君璧先生的亲属、学生、朋友以及专家学者在内的众多人士,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发隐抉微,力图详尽而真实地把黄君璧先生颇富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揭示出来。不仅如此,作者还下了相当工夫对黄君璧先生绘画艺术进行认真研究,对其杰出成就进行了深度解读。正由于作者既具备一位资深传媒工作者的丰富经验和锐利眼光,又具备美术研究的专业素养,因此使得作为岭南乃至中国画坛代表人物之一的黄君璧先生的形象,得以立体地、全面地、丰富地,当然也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对此期待久矣的我读来兴味盎然,感受一新,获益良多。当然,也相信鲁大铮君继《马思聪回响曲》之后的这又一部新著,同样会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2015年5月于羊城蝠堂

后记

2012年,我在出版《马思聪回响曲》一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当历史与我擦肩而过,良知和责任告诉我: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今天,在出版《独向白云归——黄君璧传》一书时,我还是用了这句话,因为,写这本书时的境遇和心态也和那时一样,就算是“当历史与我擦肩而过”丛书之二吧。

2008年的一天,老朋友、中国新闻社驻纽约高级记者麦子约我去广州荔湾酒家与黄君璧先生的后人会面,见到了黄君璧先生在广州的儿女黄功森、黄功伟、黄少琼,还有关心黄君璧先生的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大家都期盼能给黄君璧先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给予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应有的地位。

在日后与黄君璧先生后人的接触中,他们向我叙述了其父黄君璧的故事:一个绘画神童;曾与徐悲鸿、张大千、溥心畲齐名;国际社会名流陈香梅、宋关龄的绘画老师;培养了赖少其、黄笃维、刘仑、刘国松、傅申、黄光男、张福英、江明贤、姜一涵等著名画家的导师;跟国民党去了台湾,披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神秘面纱;渐渐被内地的民众遗忘……

黄君璧的儿女们期待能还以父亲真实的历史面目,摆脱埋在儿女心中那沉重的十字架,让九泉之下的父亲、母亲和活着的儿女都能舒心坦然。他们向我提供了有关他们父亲的各种文字资料、书信、照片、影碟和数本海外出版的书籍——《黄君璧的艺术生涯》《黄君璧——白云横贯两岸》《飞瀑烟云黄君璧》《黄君璧纪念集》和《黄君璧画册》等。

其实,在内地关心黄君璧的人有很多,2004年就有几十名政治家和海峡两岸的艺术家、知名人士联名发起倡议成立了“黄君璧艺术研究会”筹委会,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欧初、美国知名华人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出任名誉会长,著名作家、诗人向明担任会长;2009年,著名收藏家、两届世界杰出华人奖获得者赵泰来先生继任该会会长。

赵泰来也是黄君璧先生的弟子。他志存高远,热心仗义,敢于担当。他继任黄君璧艺术研究会会长后,由于对我的了解和信任,期冀我也能为宣传介绍黄君璧做点事。我根据自己的所长提出可以做两件事:其一,为黄君璧拍摄一部电视专题片;其二,为黄君璧写两本传记——《黄君璧》和《独向白云归》。《黄君璧》归入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独向白云归》则是一部长篇的人物传记。电视专题片《黄君璧》于2009年在广东电视台播出,五万字的《黄君璧》已于2015年9月出版发行,二十万字的《独向白云归》也即将付梓出版。

本书的写作,我没有采用一般以时间为序的传记写法,而是以黄君璧先生生平中的几个主要历史阶段和其一生中的突出事件、成就为纲目展开。这种谋篇布局,不但能突出黄君璧历史特征,也符合我个人的写作风格和习惯。黄君璧先生是一位集诗书画于一身的绘画巨匠,而且是一位有着经典画论和“富可敌国”的收藏大家。根据这种种特征,《独向白云归》一书的结构布局便运用而生:九个篇章的开篇,便是展示他的经典画作,他收藏的印章和他的画论,每个篇章展示的印章,画论和画作,均与该篇章所述故事息息相关、丝丝相扣,使每个篇章的主题和内容更加突出、鲜活、生动。

在写作过程中,除了黄君璧子女的口述和他们提供的资料外,我还采访了黄君璧先生在广州的弟子赖少其、刘仑、郭巧文的家人,在英国的弟子赵泰来,在关国的弟子周敏华、虞兰因,也专程飞抵台湾与欧豪年、刘国松、黄光男、傅申、张福英、江明贤、韩锦田、姜一涵等十数位台湾书画界的知名人士进行了访问和交流,他们大多又是黄君璧的弟子,他们从各个不同角度和层面为我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非神话的黄君璧。

姜一涵是黄君璧白云堂的弟子,他听说我正在写黄君璧传,急忙起立向我鞠躬说:“黄君璧是我的老师,本来他的传记应该由我们弟子来写,现在却由大陆的鲁先生写了,我给你鞠躬!我给你鞠躬!”

一位德高望重的书画家,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因我写黄君璧传而向我鞠躬,表现了他对老师黄君璧的感情和对内地记者的敬重。姜一涵除了讲述黄君璧的故事外,还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一是不要用“黄君璧传”之类的书名,太呆板,没味道,要用有创意的、灵性的书名;二是要“上天言好事”,即使写黄君璧的缺点也要加以“美化”。临别时,姜一涵老先生还书写了“风雨瞬间江山万年”的条幅相赠。

在我回到广州继续写书时,一度苦苦为黄君璧传选择书名而迷茫,一日,在黄君璧收藏的印章中,一方闲章进入了我的眼帘——“独向白云归”,令我眼前一亮,茅塞顿开,这真是神来之笔。

黄君璧生于白云缥缈的广东西樵山,寿终于白云缭绕的台湾阿里山,他的画作是以白云为特征,他的堂号、寓所都是以白云为名,他的一生就是从白云走向白云,白云寄托了黄君璧一生的快乐、成就和思念。冥冥之中,我仿佛感到黄君璧早就为后人写他的传记准备好了书名——《独向白云归》。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天助我也!应验了青山不老仙姜一涵先生的吉言。

采访黄君璧弟子黄光男和傅中是在黄光男家里进行的,他们对黄君璧先生作了很多的评论,提供了许多有关黄君璧先生的资料和线索。另外,我还有幸目睹了黄君璧的两个大弟子合作完成的鸿篇巨制《荷塘趣》。

这天,黄光男约了傅申到他家为他的新作题款,厚厚的一卷画作在黄光男手中慢慢展开,满塘荷叶、荷花、莲蓬、鸟虫之类,画幅长45米,宽60厘米,已经完成,只待傅申挥毫题款。题款是黄光男事先准备好了的,又是诗,又是词,又是记,林林总总不下数百字。傅申又是篆书,又是行书,又是隶书,一站两个多小时,这对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来说实属不易。我见到当傅申停下笔时,他握笔的手就会一直在抖动,而当他书写时,那支笔在他手中便挥洒自如、行云流水,自始至终无一点错漏瑕疵。在最后落款时,傅申大笔一挥:“甲午战后二甲午,日寇如故。”

“完了!”傅申说。

“完了,完了!”黄光男也大叫:“这幅画日本人是不会买的了!”于是,在场的人大家笑成了一团。

我不知傅申的落款是即兴发挥还是有备而来,但从傅申的落款和大家的笑谈,我认识了傅申、黄光男,看到了台湾人对日本鬼子的憎恶。

在台湾被誉为画坛一哥的欧豪年是广东吴川人,2013年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赴京与习近平总书记会晤时带去的见面礼就是欧豪年的画作《河清图》。

在欧豪年老师的书房,我递上名片,送上拙著《马思聪回响曲》。等我们采访完告别他时,欧豪年挥笔赠诗一首:“气宇张风度,铮嵘却羡君;著书论时辈,俊逸感人文。”旁提是:“大铮道盟以所著马思聪回响曲及对时人论述文章见示。诗以记。”

欧豪年老师能为我留下墨宝已使我喜出望外,万万没想到他能在如此仓促的时间里翻阅了我的书,还以书为据写出掷地有声的律诗,诚令我感动和敬佩,被誉为“集诗书画于一身的大家”果然名不虚传。欧豪年说:“我最希望的是能在我的家乡广东建一个我的艺术馆,拜托你们了。”我和陪我同去的台湾朋友吕祥雄先生表示一定尽力促成。

张大千的弟子韩锦田在他那用盆景园林围绕的书房里,向我展示了张大千和黄君璧在他的画作《孝中馗图》题写的楹联作品,讲述了黄君璧的轶事趣闻;江明贤向我介绍了黄君璧在教学上的特点和他出国前后在眼界上和对学生要求上的变化;张福英更是竹筒倒豆子般地将自己为捍卫老师黄君璧的荣誉,收集和打击黄君璧赝品所作的种种努力,以及在长达三十余年间在黄君璧身边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并赠送了一本硕大的由台湾“国立国父纪念馆”和黄君璧美术奖助基金会出版的《黄君璧一百一十五岁诞辰纪念画集》。她说:“你出黄君璧传就用这本画册中的画。都是老师最有代表性的画,而且全部都是我自己的藏品,不会有人找你麻烦。”刘国松在电话中向我讲述了那场20世纪50年代在台湾发生的有关“正本清源”的论战和黄君璧先生的轶事。

此次我赴台湾采访的效率之高,收获之大、见识之广,得益于台湾吕=洋雄夫妇的精心策划和安排。在此,对他们夫妇表示真诚的感谢。

在写作的过程中,两届世界杰出华人奖获得者、中国华文教百基金会顾问赵泰来先生,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广东省文联原主席刘斯奋先生,广东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岑桑先生,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方电视台台长蔡照波先生,广东人民出版社编审、广州《诗词》报原总编辑梁鉴江先生,广州艺术博物院原书记陈夏女士,中国新闻社驻纽约高级记者麦子先生,《珠江环境报》总编辑卢柳明先生,画家品牌策划设计师彭浩先生,著名画家林墉、陈永锵、孙戈、苏华、黄棠、李醒滔、苏小华、陈兆康、何晓庄都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很好的建议和指点,青年画家、美术老师官玉中,在我初稿完成后,从国画专业的角度,对全书作了认真的阅读和修改。

刘斯奋先生、赵泰来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蔡照波先生为本书治《独向白云归》篆印一枚,西泠印社篆刻研究室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余正为本书题写书名,广州篆刻世家第三代传人项颂秋先生为本书治《独向白云归》篆印二枚。各路名家的鼎力支持,令本书“蓬荜生辉”。

赵泰来先生还是本书的参与者,从策划到出版都给予了很好的意见和坚定的支持。在上网查询甄别信息、整理书刊报纸资料、查字典、打字、校对等浩繁的工作中,我的家人,从太太到女儿、女婿,更是全家总动员,齐上阵,几年来围着《独向白云归》团团转,不得安宁。黄君璧先生的儿女们不但多次向我口述黄君璧的故事和历史,而且提供了大量的有关黄君璧先生的照片、书信、文字、多媒体资料和多种图书,为我完成本书的写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本书出版之际,谨向海内外关心、支持、帮助过本书写作、出版的朋友(包括我参阅过的有关黄君璧论著的未曾某面的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鲁大铮

2016年5月于广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独向白云归(黄君璧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大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11421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28
CIP核字 2016190390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5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