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路走来
内容
编辑推荐

曹洪济编著的《一路走来》由衷地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热情地讴歌了党和政府改革开放以来的英明决策。此外,由于本书稿中的部分章节实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给胶东半岛的社会、经济、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山东、上海两地的中小学教育状况,因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曹洪济编著的《一路走来》是一个老年知识份子的回忆录,也是一部时间跨度长达七十余年社会纪实文学。书稿以个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对国家兴衰、社会变迁、家庭聚散、工作遭遇等内容的描写,既体现了一个爱国知识份子的赤子情怀,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

目录

一个普通家庭的百年之变(代序)

第一章 难忘我那美丽的故乡

第二章 少年眼中的社会变迁

第三章 背井离乡寻找求学路

第四章 饱受磨砺的大学生涯

第五章 走向社会与回报社会

第六章 苦中有乐的持家之道

第七章 沂水河畔走出的妹子

第八章 历尽劫波的百岁寿星

第九章 沉痛悼念亲爱的母亲

第十章 石榴树是怎样结果的

第十一章 喜看幼苗成为参天树

后记

试读章节

难忘我那美丽的故乡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胶东半岛的中部地区。胶东半岛的脊梁西起乳山向东延伸经昆嵛山、福山,至成山头伸人大海,成为渤海、黄海、东海的分界线。我出生在文登县葛家镇葛家集村,它坐落在被誉为“海上仙山之祖”的昆嵛山南麓,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沃土平原,再往前便是辽阔的大海。

在风水先生的眼里,葛家集村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村东两公里处有一条河,村西两公里处也有一条河,流经村东的叫岔河,流经村西的叫西沙河,它们都发源于昆嵛山脉,葛家集村,便被这两条母亲河流环绕着,呈现出二龙捧珠的地貌。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这样的风水宝地迟早是要出大人物的。可从我有记忆开始,却没听说故乡的历史上出过什么了不得的人物,甚至连秀才、举人也很少听说有人中过。

虽然葛家集村只是徒有虚名的“风水宝地”,但它却是我儿时的乐园。西沙河、岔河都是四季长流的清水白沙河。这里的河床覆盖着雪白的粗砂,因而河水清澈透底。炎炎夏日,我总会随着小伙伴们来到河里戏耍,那时的生态环境好,常见一群群小鱼在水中逛来逛去。在我童稚的记忆中,它们鬼得像精灵一样,东躲西藏地逃避孩子们的捕捉,只要是听到脚步声,扑啦一下就不见了……河流是乡下人的天然浴场,夏天在田间劳作的男人们傍晚收工时,总会去清凉的河水中扑腾几下,洗个凉水澡以解除一天的疲劳,然后清清爽爽地回家吃晚饭。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每年冬末春初,妈妈都要带着我去西沙河洗刷一冬攒下的衣被。此时正是“五九六九,顺河看柳”的时节,经过一冬冰雪的磨难后,在春天到来之时,河岸的柳树枝条迫不及待地开始返青。这时柳枝的皮是脆的,其枝干萌芽尚处于黎明前的熟睡中,折断一小截柳枝用手指轻轻扭转皮壳,即可抽出裸体支干,对皮壳进行简单加工后就变成一支吹得呜呜响的小喇叭,这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的玩意。

沿河岸的裂缝多,常常可见一股股泉水涌出坡面,形成一道道美丽的小水湾。比较起河水来,泉水更为清凉可口,是乡亲们消夏解暑的“神水”。妈妈曾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少年去泉眼提水回家饮用,结果空手而归。其父问他怎么没找到泉眼,少年答道:泉Hinge有一个白胖白胖的娃娃正在泡澡。他父亲兴奋地说:“‘傻小子,什么胖娃娃,那是只人参精啊!’等小孩再次回到泉眼时,参娃娃早已不知去向。”

在我的家乡,人人都听过说昆嵛山有人参,可是谁也未亲眼见到过。此外,葛家集村还有两件极富传奇色彩的事儿:村西北角有一口水井,每当下大雨时,水从井口溢出;然而不管怎么干旱,井里的水却一点也不见少;村北4公里有一座山,叫迎山,是进入昆嵛山的门槛。此山不太高,但颇有名气。半山腰上有一个岩洞,人们都叫它“金牛硐”。当烈日高照时,金牛硐周边便会金光闪闪。据老人讲:‘从前洞内有一只金牛,后来被南蛮子发现了,他们企图偷偷把金牛赶回南方,金牛不肯,纵身跃人海中。”据后来的人说,附近的山系确实有金矿,可能是含金量较低,开发价值不高,所以一直无人问津。

历史上的葛家集村是一个有2000多户人家的大集镇,相当多的居民过着半耕半工的生活,在正常年份他们的日子一般都比较丰裕。因为有一技之长的人家会充分利用邻近集镇的市场优势和自家的土地资源,农忙时种粮种菜,农闲时利用一技之长搞家庭手工业,手里总会有点流动资金的,日子自然比普通农户过得舒坦。我就出生在一个小农手工业家庭,家里的日子原本过得不错的,后来由于日寇的入侵而彻底陷入了贫困。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饥寒交迫的乡亲们整天东躲西藏,无论基础的好坏,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十分艰难啊。

家乡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傍海。每日清晨,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时,一团团漂浮的白云刹那间变成火红的朝霞,烘托着一轮红日由东山头冉冉升起;而每当夜幕快要降临时,落日牵扯着灿烂的晚霞,依依不舍地隐藏在西山背后。入夜时分,西方的天空闪烁着一颗亮得发红的星斗;到了子夜时分,你会看到有一颗亮度与众不同的星星在天空中一闪一闪地向你微笑;当天要破晓时,东山头的上空又会新增一颗闪闪耀眼的星星,农人称这种天相为“大猫跑,二猫颠,三猫出来就亮天”,是农民半夜起床给牲口加草加料的时钟。P1-3

序言

这是一部记叙我父亲生平的书,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家族繁衍昌盛的书,也是一幅近80年来中国历史社会变化的缩影。

父亲出生于胶东半岛昆仑山南麓葛家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兄弟二人,他的哥哥夭折,他是次子,成为曹家唯一的男孩,而曹家又是葛家集村单家独户。父亲出生前后,曹家靠祖父开鞋铺维持生计,后来曾祖父改行做医生,堂祖父与祖父仍操旧业,一家人逐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如果时光能够平平淡淡地流逝,父亲的经历肯定会是另一种模式,整个家族的命运也会是另一种完美结局。但是,人生没有“如果”,随着“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的相继到来,家庭变故频生,生活日益艰苦……历经种种磨难后,新中国终于诞生了,因为家庭的原因,奶奶带着父亲远赴上海定居,父亲在人民政府的资助下得以求学上进。

在这本书中,父亲用他那平实的口吻向我们娓娓倾诉他所经历的点滴,而这些故事,有不少是我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这和读别人的回忆录的感觉是不太一样的。阅读书中的许多细节,多少次将已为人父的我拉回到活泼好动、天真顽皮的童年,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也许是从小独自和奶奶漂泊的原因,父亲受奶奶的影响至深,对于我们这代人的教育极为重视。当年,奶奶独自带着父亲背井离乡,生活是那样的艰难和无奈,但她仍然坚持送父亲上学,没有文化的她深知唯有读书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在学习和教育上对我们异常严厉,他认为,在任何时候孩子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影响。此外,书中涉及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许多旧人旧事,我虽在茶余饭后听父亲和妈妈讲过很多次,但远没有书中所记叙的系统和完整。或许是因为写实的缘故吧,这本书中民风古朴的葛家集村、智慧过人的爷爷、饱受艰辛的奶奶、历经风雨无怨无悔的妈妈以及心胸宽广的姨妈,都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父亲自退休后就养成了写点回忆小文的爱好,日积月累便慢慢凑成了这本书。父亲写作的初衷只是将生平往事录下来留作后辈纪念,后来在我们的劝说下才答应出版,毕竟,书中所涉及的人和事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在这里,我要感谢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使古老的中国进入了文明昌盛的时代,从而也让我们的家庭欣欣向荣;我要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们,在父亲的创作过程中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从而使得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所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族从衰微走向兴旺的故事,更是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上,从困境走向复兴的故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在事业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与父亲长年累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如今父亲的书要出版了,我高兴之余写出上述感想,以作为本书的序。

曹骋

后记

文章写完了,要写一个后记。后记怎么写,写了几次都不甚满意。但总要有一个交代。

有时我在想,一个农村少年,背井离乡,白手起家,是如何带领全家走上了富裕的小康之路。是内在的原因,还是外来运气?

从幼年到少年的15年,虽然生活在美丽、富饶的农村,却饱受了战争、饥荒和病魔的折磨,在恐惧与饥饿中度日。新中国诞生后,1950年跟着一位文盲母亲来到中国最繁华的大上海,从此走上了求学之路。在母亲的鼓励下,在政府的关怀下,历经10年艰辛,读完了中学和大学。1962年走向社会回报社会,开始了艰难却是苦中有乐的美好人生。

我的几个儿子和儿媳,包括我老两口,全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我家是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知识就是生产力,就是财富。我想,这就是我家由贫穷到富裕,走上小康道路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我一直在想另一个问题:生活在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国度的中国农民,为什么世代总是在贫穷落后的漩涡里打转?历史的前进、朝代的更迭都依赖于农民。然而,到头来,农民总是生活在最底层。难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吗!只要农民不能从漩涡里解放出来,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强盛。如果我还是像我的父辈那样,依然生活在农村,一定与中国大多数农民一样,过着仅仅有饭吃有衣穿!的“丰衣足食”的日子。

我以为,任何家庭的发展都无法脱离社会的支持。但是,有了理想的社会背景,家庭不见得都会有理想的发展。它还取决于家庭成员素质、道德标准和有无奋斗、牺牲精神。而要具备这一切,首先要从家庭的主人开始,也就是从恋爱开始,因为构成家庭的基本要素,是夫妻和子女。而“爱”则是维持家庭和睦共处的基础与力量。无独有偶,西方文化也是如此。英语“家庭”Family单词也是由爸爸(F-father)、妈妈(M-mother)和“我”(I-i)组合成的,充满了爱(1-love)的家庭(family),其结尾的y是英语单词的后缀,以表示该单词为由(什么什么)构成的,具有牢不可破的永恒的性质。

我也问过自己,你是怎样恋爱的,你爱她吗?

我在文章中曾表明了自己的恋爱观:我追求的理想的对象一是有孝心,二是有相同的恋爱观和世界观。乍一听起来,冠冕堂皇,细思量,其中隐藏着一种自私的诉求——从自身方面考量,要求别人无私地奉献。不是吗?孤儿寡母,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什么也没有能给对方的,不明摆着是要求对方来做贡献的吗?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我也是一位十分坦率的人,不会骗人的人,事先向对方交代清楚,以免她上当受骗、结婚后再后悔;同时,也是一位十分精明的人。因为,一心一意地想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一起白手起家,始终能共同奋斗,共同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巢的人。因此,我对对方的要求,从不贪图物质的、名利的什么,只求有相同的恋爱观,仅此而已。我们成功了,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志同道合的东西。我们成功就在于双方是“志同道合”的伴侣。所以,我们的婚姻不是从爱开始,而是从信任开始的。爱,是婚后逐步培养起来的,这样的爱是牢固的,永恒的。

“爱”是怎么回事,不是人人都真正明白的。真正的“爱”,不仅仅意味着“喜欢”。“喜欢”不是爱,仅仅因喜欢而建立的家庭.是不牢固的,不长久的。只有在对她(他)有了深刻了解之后,愿意为她(他)奉献一切,才能称之为爱。所以,爱是一种付出,官才是构筑和睦幸福家庭的基石。它是奉献而不是索取。要爱,就得为所爱的人奉献一切,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某种需求。

我俩有着相似的家庭环境,接受了相似的家庭教育,有相似的为人准则,这些成了铸造幸福家庭的基础。一个从沂水河畔走出来的少女,一个由大山海边进入大都市的少年,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接受了相同的高等教育,这些都是我俩起家的宝贵财富。

在经济方面,我们是贫穷的,但是,在精神上我们是富有的。因而,我们给孩子们的少年留下的是有意义的回忆,是快乐,使他们有了信心和乐观,有了追求未来的勇气。在20世纪后期的那个年代,如何教育好子女,确实是个大问题。我已经介绍过,有一家弟兄三人,依次进班房的例子;另有一位学生,弟兄五人,老大老二劳改,他是老四,外号“半边人”。爬火车偷苹果,被火车碾断了右臂和右大腿。许多先例,使我们战战兢兢,不敢掉以轻心,一种无形的压力,驱使我们严格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们从未在孩子面前吵架、斗嘴,有事背后商量。我总是在孩子面前夸妈妈是我们家最聪明的人,最能干的人;妈妈则总是说:爸爸最好。所以,孩子们既尊敬妈妈,又尊敬爸爸。我们特别注意重点教育好老大,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大比弟弟大七岁。10岁以前严加管理,10岁以后,主要靠他们自己。

我们从不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上大学不是唯一的追求,最大的希望是,他们个个都是有文化,有礼貌,爱生活,尊敬长辈的人。他们学习努力,没有任何压力,不但学习好,体育也好。他们在校运动会和音乐会得到的纪念品,我们保留至今。受妈妈影响,他们个个会弹能唱。非常有益于他们的发展。

我多次提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是祖辈留下的遗训。孩子的将来是他们自己造就的,我们所做的,只是为他们铺路而已。踩着前人的肩膀往上爬,而不是躺在前人的车里往前奔。这个“天”不是别的,就是社会,是政府,是机会。

我俩都是农民的后代,我们富裕了,就是因为我俩走出了农村,受到了科学文化教育,遇到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有了支点和杠杆,就有了我们的今天。

任何家庭的发展,除了自身努力外,无法脱离社会的支持,国家的支持。有国才有家没有社会与国家的支持,个人努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人人都要为保障社会稳定做贡献。

过去有一句铭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破不立”。我却认为:国家的发展与壮大,不是砸乱旧的,建新的,而是在改革中前进,在前进中完美。美国独立,建国200多年,在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中建国,和平地发展到现在,才有了现在的模样,虽然不是尽善尽美,却也令世人羡慕;而我们从秦始皇统一中国2000多年以来,朝代更迭了数十次,老百姓却始终过穷日子。因此,只要中国和平地,稳健地继续改革开放,不需200年,甚至不需100年,中国就一定会成为令世人向往的国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路走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洪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81024
开本 32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2014003655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6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9: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