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望,这套丛书的面世,能给学术界拓展一个窗口,使其更多地了解秦腔戏剧乃至甘肃地方戏曲发展和传播之全貌;能为戏曲界提供一方乐园,使其撷英萃华,创造出优秀的舞台作品,继而为秦腔戏剧的多元化发展开辟蹊径。最重要的是,愿它能给曾经修复、整理该套丛书的作古者一个温情的交代,也能给现今仍然为秦腔发展而孜孜耕耘的人们一个温暖的助推,使我们的文化血脉绵延不绝,生机盎然!顾善忠主编的《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3卷)》是其中一卷。
图书 | 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3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我们期望,这套丛书的面世,能给学术界拓展一个窗口,使其更多地了解秦腔戏剧乃至甘肃地方戏曲发展和传播之全貌;能为戏曲界提供一方乐园,使其撷英萃华,创造出优秀的舞台作品,继而为秦腔戏剧的多元化发展开辟蹊径。最重要的是,愿它能给曾经修复、整理该套丛书的作古者一个温情的交代,也能给现今仍然为秦腔发展而孜孜耕耘的人们一个温暖的助推,使我们的文化血脉绵延不绝,生机盎然!顾善忠主编的《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3卷)》是其中一卷。 内容推荐 本着尊重传统,发掘遗珍的态度,在编选抄本中的曲目时,我们秉持“稀、缺、精”的原则,尽量选取三种抄本上的曲目:一、全国秦腔戏班社捐献的“老箱底”积存;二、政府出资抢录的舞台孤本:三、仅在民间以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并无文本保存,今人重新整理的绝本。由于所选曲目多来自于明、清两代的抄本,经过严谨梳理,成书17卷,是为《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丛书。顾善忠主编的《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3卷)》是其中一卷。 目录 焦赞杀府 铁丘坟 夺三关 钢铃记 天门阵 校勘说明 试读章节 第二场 (孟良、焦赞、陈琳、柴干上) 孟良:(念)身背葫芦口朝天, 焦赞:(念)家住耀州在三原。 陈琳:(念)不听宋王三召宣, 柴干:(念)端等杨家将令传。 孟良:孟伯仓。 焦赞:焦克明。 陈琳:陈琳。 柴干:柴干。 孟良:众家弟兄请了! 焦赞 陈琳:孟三哥请了! 柴干 孟良:今是六哥升帐之期,要与众将比较弓马。兵下校场,众家弟兄,挨班而 站。言还未罢,岳将军来也。 (岳彦平上) 岳彦平:(念)中军帐左右护卫, 众儿郎个个雄威。 姓岳,名胜,字彦平。今是六哥升帐之期,众家弟兄排班。来在前帐,众家 弟兄,请来见礼! 孟良 焦赞:有礼奉还。 柴干 岳彦平:今是六哥升帐之期,众位弟兄排班,定要小心。 (杨延景上) 杨延景:(念)家住磁州在火塘, 金鼎湖来梅花庄。 父为金刀令公首, 母为佘氏老太娘。 八虎称霸幽州闯, 父子二人闯两狼。 父在李陵碑前丧, 闪断国家紫金梁! 本帅姓杨,名延景,与宋台前为臣。思想当年,撇刘投宋,弟兄八人,父子 九名,与宋王保国。南杀北战,东挡西杀,9-Tt一大功劳。北国鞑儿,设下 双龙大会,大兄扮就宋王天子,前去赴宴。大炮一响,将我杨家伤害了大 半!直到如今,只剩下本帅一人保国。北国胡儿屡次猖獗,本帅带定人 马,镇守三关,压定北国,不敢侵犯。今逢霜降,又逢大操,下奔校场与众 将比较弓马。中军!(中军上) 中军:有! 杨延景:命众都司进帐。 中军:元帅令下,众都司进帐! 岳彦平 孟良 焦赞:众都司遵命告进!众弟兄参见元帅! 陈琳 柴干 杨延景:免礼!与众家弟兄看座。 岳孟焦:谢座。动问元帅虎位可安? 杨延景:罢了。宣来众家贤弟,非为别意,兵下校场与众将比较弓马。怎么为兄 今日清晨起来,脸红耳烧,心神不定,不知为何?天色尚早,宝帐且坐片 时,再下校场。中军! 中军:有! 杨延景:营门外嘹望,小事你手开销,大事报与本帅。 中军:遵命。(杨洪上) 杨洪:(念)领了太婆命, 三关下小书。 老奴杨洪。来到营门,下了坐马。中军帐门打坐,待我上前答话。中军请 来见礼了! 中军:老掌家上关来了? 杨洪:老奴来了,莫问总爷可曾升帐? 中军:总爷倒也升帐,待将家与你传禀。 杨洪:有劳了。 中军:禀报元帅! 杨延景:何事? 中军:老掌家杨洪上关。 杨延景:中军来报,掌家杨洪上关,必有什么大事。中军,传话出去,杨洪进帐。 中军:老掌家,总爷命你进帐。 杨洪:报门!杨洪告进!总爷,请了!请了! 杨延景:哼哼哼!太娘将这个老奴才惯成了,来到三关,见了本帅无有一份全 礼,昂然站在一旁,真正的大样! 杨洪:总爷在上,老奴上得关来,本该有一份全礼,只因怀中现有太婆的家书, 不便下拜,总爷莫要见怪。 杨延景:何不早言。将家书放在案上,待本帅拜过。(下拜) 杨洪远道而来,受了鞍马之苦,去到后帐用膳。 中军:老掌家随的我来!(同杨洪下) 杨延景:(念)见书犹如见太娘, 本帅低头两泪汪。(下) 岳彦平:(念)要知书中详和细, 但等元帅说端详。(同众将下)P5-7 序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历经千年风雨的传统艺术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现状堪忧。秦腔传统戏剧也不例外,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演变。由于各种原因,数以万计的传统曲目在流传过程中逸失了。因此,将现今散佚在民间的秦腔曲目抄本进行搜集整理,遴选出一套《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丛书,是一项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工作。 鉴于此,我社立足本土,放眼全国,联合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会同秦腔研究专家和民间秦腔艺术家,经过多次的深入探讨,选取了甘肃省戏剧艺术研究所搜集的秦腔曲目抄本,融合甘肃、陕西等地的民俗风情,将其重置于时代语境中研磨打造,整饬润色,最终策划成“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选题,倾力推出。 本着尊重传统,发掘遗珍的态度,在编选抄本中的曲目时,我们秉持“稀、缺、精”的原则,尽量选取三种抄本上的曲目:一、全国秦腔戏班社捐献的“老箱底”积存;二、政府出资抢录的舞台孤本:三、仅在民间以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并无文本保存,今人重新整理的绝本。由于所选曲目多来自于明、清两代的抄本,经过严谨梳理,成书17卷,是为《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丛书。 由于该套丛书涉及内容复杂,规范性及专业性要求高,且工作周期长、数量大、任务重,需要投入的人力和财力数目庞大,为此,我们特别申请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的基金。幸运的是获得了资助,保证了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此向“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谨表谢意! 我们期望,这套丛书的面世,能给学术界拓展一个窗口,使其更多地了解秦腔戏剧乃至甘肃地方戏曲发展和传播之全貌;能为戏曲界提供一方乐园,使其撷英萃华,创造出优秀的舞台作品,继而为秦腔戏剧的多元化发展开辟蹊径。最重要的是,愿它能给曾经修复、整理该套丛书的作古者一个温情的交代,也能给现今仍然为秦腔发展而孜孜耕耘的人们一个温暖的助推,使我们的文化血脉绵延不绝,生机盎然!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16年3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3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8090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16-03-01 |
首版时间 | 2016-03-01 |
印刷时间 | 2016-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 |
CIP核字 | 2015145752 |
中图分类号 | I236.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甘肃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