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晴雪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晴雪文集》以散文的形式叙述了作者李欣荣从懵懂少女到军营、警营,三十五载的欢乐、泪水、梦想和追求,记录、分享了每一个时期值得回味的故事。作者现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文联会员,北京市政法委通讯报道员,北京市老公安通讯报道员,北京市公安局老干部通讯报道员。

内容推荐

《晴雪文集》以散文的形式记录、分享了作者李欣荣的心路历程。从懵懂少女到军营、警营,三十五载弹指一挥间,有欢乐,有泪水,有梦想,有追求,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值得回味的故事。

本书编入的50余篇作品,大多数来自作者各个时期对生活的感悟和随笔,还有很多都是各个时期与时俱进的主题征文及获奖文章。

目录

1 童年追忆

 寻找童年的记忆

 我的少年时代

 昔日发小,如今摄影家

 没有“围墙”的幸福家园

 我心爱的衣架

 滑冰

2 军旅生涯

 军营历练

 三十年后再聚首

 大山里走出的战友情

 狼牙山下的军营

 “八一”感言

 蓝天畅想

 练字感悟

3 女警情怀

 从警生涯二三事

 新时期提高警察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骑单车快乐地奔跑

 海淀信息网建立五周年随感

 香山——最亮丽的风景

 摔伤后的思考

 女儿的生日

 一次难忘的出警经历

 元宵之夜

 我的休闲生活

 《民意如天》观后感

 调研文章(2007—2008年)

4 警营佳话

 红叶映衬下的香山干警

 乐于助人的好民警

 我和我的搭档

 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她——成功的转行

 一位老人的情怀

 老局长在西山的日子

 铁骨柔肠传佳话

 一盏台灯,照亮了他的人生

 首都警察的奥运情怀

 奥运志愿者专栏

5 夕阳序曲

 我的退休生活

 云雾茶,庐山的味道

 耄耋老人,鹤发童心

 以身作则树楷模

 “颜老师”的家风

 京北重镇——古北口

 登古长城,缅怀先烈,重温历史,展望未来

 我最贴心的老干部工作者

6 生活随笔

 再别古北御道

 家中的小院

 生活就像品茶

 写作的乐趣

 华东三省漫游随笔

 “重阳节”你尽孝了吗?

 雪花飘洒的爱

 2016年

后记

试读章节

没有“围墙”的幸福家园

噢,怎么又回归了?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就是政府现在要改进的生活环境!

关于小区围墙是否要拆除的问题,这两天无论是国家住建部、电视台,还是老百姓都在关注、讨论着。最可笑的是,今天电视台里讲到国外没有围墙的好处,我听着怎么那么不舒服。

在此,我想告诉大家,我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就是政府现在要改进的环境。我小时候生活在北京石景山区古城大楼,大楼外墙是红色的,四层高,一栋楼四个单元,1958年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亲自批示下,首钢总公司广大的干部职工家属们,陆续入住这片红色的楼区。这片楼房有二十几幢,当年是非常壮观的建筑群了(因为那个年代到处都是破旧的平房,灰色矮小的房子)。20世纪50至80年代,我们楼区就没有“围墙”,楼区的旁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首钢医院门诊部,都是政府为首钢总公司的职工子女配置的,想到哪里都是很方便的,也没有什么不安全的。楼群周边有宽敞的大马路(很长),每年正月十五都挂满了首钢各个公司、厂矿制作的大红灯笼,造型各异的灯笼满满地挂在道路两旁,让职工家属们享受盛大节日的灯会,大人小孩猜灯谜有奖活动,场面气氛非常热闹。

那时生活在这片楼房的孩子们都有一点优越感(当年这是石景山区第一批楼房,整个北京市的住宅楼都很少,并且在50年代入住时,楼房就配有煤气、暖气),那个年代,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楼区外边的小孩或大人,因为本楼群的住户彼此都认识,眼熟,见面打招呼,像个大家庭。我们住的楼旁边就是幼儿园,我们上学路过幼儿园时,总是趴在大玻璃窗往里看,因为里面有很多非常可爱的印尼小朋友,还有其他国家的小朋友,他们的父母都是来首钢工作的外国专家。

那个年代我们生活得很幸福,记得父母每天回来都很晚,我困了就在邻居家的床上睡了(当年七、八岁),等父母回来再把我接走。家家户户只要有人,从不锁门,邻里关系和睦,互帮互助。就连我上学都是哥哥给我报的名。父母都上班,学校到楼里来招生,哥哥看到和我一样大该上学的孩子都在报名,他顺便也给我报了名,就这么简单。哪像现在的孩子,先花几百万元买个学区房再上学,一个月各种费用几百、几千元。

我想说的是:没有围墙的楼区真的很方便,楼区四通八达,到哪里都很近。上小学很方便,几分钟就到,并且都是自己或和同学一起溜溜达达就到了,哪像现在的孩子,又是专车接送又是公交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也给交通带来不便,学生上下学时间的堵车已成为常态和城市病。

顺便说说:我小时候的幼儿园、小学、首钢医院门诊部都是用建造人民大会堂剩下的材料建成的,小学(古城中心小学)校园是一幢二层白色小楼(就像琼瑶小说里的小洋楼一样,有宽敞明亮的琴房和教室,让人浮想联翩),这些都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建成的。我想说的是:“那个年代工人老大哥最光荣!”他们的子女都跟着光荣与自豪。

我心爱的衣架

衣服是越新越漂亮,古董是越旧越有价值,酒是越陈越醇香,人与人是越走动越亲近。下面我讲的是一个衣架的故事。可能人们不能理解,但我必须把心里话讲出来,才能释放这份感情。

我有一个衣架,它伴随我走过了三十三个春秋,无论我走到那里,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我都会随身带上它,因为它可以折叠、随身携带方便,适合出差、外出、学习、工作、旅游等,并且实用、方便,可以放大、缩小。它是一个多功能的,颜色为绿色的硬塑料衣架。

三十多年前,我14岁当兵时,妈妈给我买了两个折叠衣架,让我带在身边,谁知这一带,就是整整三十三年。在部队十七年里,无论是当兵住宿舍,还是成家后我都没有丢弃过它,一直小心翼翼地使用它。1993年我转业到北京市公安局后,先是到警校培训半年,我继续把它带到身边使用,培训结束后,我就一直把它放在单位的宿舍里经常使用它,这一用又是十六个年头。最近有一天,我在晾衣服时,不小心把心爱的衣架掉在了地上,当时就断了(由于衣架年久,塑料老化,终于经不住时间的磨损),当我看到心爱的衣架断裂的一刹那,我的心也瞬间咯噔了一下,人们常说:“女人的心是玻璃制作的、易碎”,当时我真正体会到了,我的心有了一丝丝破碎,不知为什么?也许我老了。这个衣架和我的感情至深,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接下来几天,我的心里挺不舒服,甚至有一些难受,好几次我都想把它扔掉,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直都舍不得把它扔掉。最后经过思虑,我决定把它用胶粘好,当我拿给朋友,请他把衣架粘好时,他说:“粘好了可以,但是不能用力使用了,你那么有钱,还在乎这么一个破衣架”。我说:“这不是钱不钱的事,现在我花多少钱也买不到这么精致、实用的折叠衣架了”。这三十多年,我无论到哪里都随身带着它,使用它,总是有人夸这个衣架的精美绝伦,它的确是很精致、很灵巧、很实用、很美观,就像是一件旧了的工艺品。其实在这十几年里,我一直寻找和我的衣架相同的款式,一直都没有遇到,随着岁月的逝去,市场上早已找不到这样的衣架了,哪怕是款式接近的都难找。所以我决定把它永远地收藏在我的身旁,不会丢弃它,因为它见证了我的青春年华,它陪伴我三十多年洗洗刷刷,就像母亲的爱时刻陪伴在我的身旁。人生又有几个三十年啊?三十年峥嵘岁月,有它陪伴,它为了我默默的奉献了三十多年,我再保留它三十多年又有何妨?  通过我对衣架的感情,使我也越来越明白了那些老人们,他们不愿意扔掉那些旧家具、旧衣物也是一个道理。我不知道是我老了,还是太重感情了。总之,我太爱这个衣架了。衣架的故事又让我有了新的感悟!它又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当健在、健康时,我们往往忽略了老人的存在,我们都不会有意去关心老人,当突然有一天老人不在了,人们才会惋惜,才想起关心老人、关注老人、爱护老人不够,陪伴老人的时间太少了,这时才会想到老人的健在是多么的重要!

P9-13

序言

经三个月时间的收集整理,成稿待印,欣荣问书名于我,一时难以为答。欣荣是非常勤奋的人,关心时事,热爱生活,时常写出弘扬正能量的作品、文章与评论,其中有些曾在一些刊物上发表并获奖。由于刊载媒体比较分散,时间跨度大;有些发表在微信朋友圈,保留时间短。为了便于阅读,我建议她汇集成册,她人如自己的笔名“西山晴雪”,思想活跃,给些阳光就灿烂,遂以“晴雪文集”相荐。

欣荣从懵懂少女到军营、警营,三十五年弹指一挥间,有欢乐,有泪水;有梦想,有追求。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值得回味的故事。

1976年底,只有14岁的欣荣穿上了军装,脸上挂满稚嫩的笑容。从军十七载,经过军旅生活的洗礼和锤炼,使她从一个单纯幼稚的军中小丫成长为两“杠”一“星”的军官和技术干部。用精密的立体仪器测绘祖国大地,在绘图桌上刻画崇山峻岭,用不同色彩绘出万水千山。十七年的军旅生涯铸造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培养了她良好的军人素质。1993年,脱下绿色的军装,穿上蓝色的警服,续写蓝色的梦想。从警十八年,工作上扎实肯干,熟练掌握各种技能,驾驶警车、摩托车穿梭在辖区,保一方平安,有警情或突发事件,反应灵敏,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

2007年始,已步入中年的她,才开始从事写作,仅用9年的时间,创作了大量文章,其中还不乏清新动人的诗文篇章,实属不易,其精神可嘉,其行动可赞。她始终保持着军人的素质,活跃在警营之中,以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文学创作是极其费心费力的事情,天分、勤奋与激情、热情缺一不可,创作需要阅历和沉淀,如果没有生活的历练与素材积累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本书编入的50余篇作品大多来自于欣荣各个时期对生活的感悟和随笔,还有很多都是各个时期与时俱进的主题征文及获奖文章,这些文章虽体裁、主题各异,文章各有千秋,但文字背后的深思冥想与推敲斟酌却是她的心路历程。过程虽然辛苦,但她乐在其中。

2012年春,十七年从军,十八年从警,工作的脚步从此戛然而止,生命的脚步还将继续,她退休后的生活一定更加精彩。冬去春来,杨柳吐绿,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欣荣完成了三十五年的职场使命,从军营、警营回归到温暖的家庭,从此开始了一个女军人、女警察向温柔贤惠的女主人角色的转变。今天,她把以往所经历的、感悟的所思所想整理出版,当看着她埋头整理一摞一摞的文稿,一起追忆往事时,我也情不自禁地被她感动了。我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成功的秘密,根本不是秘密,那就是不停地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如果真的努力了,态度端正了,找对位置了,目标明确了,心胸豁达了,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的更优秀。  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人生需要积累,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华。向前看是梦想、是目标;向后看是因果、是修行,关键在于练就一颗淡定从容的心。为丰富退休生活,今后,她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她爱好广泛,如书法、摄影、旅游、游泳、登山、在散步中思考等,当然还有更钟爱的写作,有时她席地而坐就地动笔,很多文章都是在登山散步中构思起草的。她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笑着面对每一天,继续用笔书写人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李欣荣是她们同代人中佼佼者之一,和其他优秀者一样,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诚挚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也希望欣荣成书以后广泛听取同僚、战友、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理论造诣,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愿共为弘扬中国文化、建设美丽中国效力。

清风慕竹

二○一六年六月十六日

于北京古北口长城脚下篁隐苑,

后记

回顾在军营、警营耕耘的三十五载,苦甜交织。

甜者,文章获奖,作品问世,薄誉所及,倍感欣慰。莎士比亚曾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从喜欢读书到喜欢写作,从古人圣贤、仁人志士那里吸取丰富的知识和思想营养,从实践中感悟人生,从万物中再次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我把这些营养转化成思想的火花和文字的灵感,悦人悦己,对岁月予以深情的回赠。

苦者,写作需要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本身就是个苦差事。自开始写作,我就没休过完整的假期,更没看过完整的电视剧,有时夜间睡觉有了灵感,也会毫不犹豫地起床记录。特别是狂补各方面的知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只要爱好,我是能苦中作乐的人。

《晴雪文集》一书从组稿、编排、校对,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出50余篇文章。本人是从2蝴年开始写作,当时已45岁了,历时9年的时间畅游在文字的海洋,随时捡拾生活中的美好碎片,袖手于前,疾书于后,凝练成带有情感的文字,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也在写作中享受了快乐。

首先,我要感谢本书的策划主编清风慕竹老师,在成书过程中他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给予我难能可贵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平时的写作、创作之中,清风慕竹老师经常给予我好的建议,让我的创作思路清晰,下笔方能流畅。写作促使我养成了良好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让我的视野更加宽广,创作领域不断地延伸和拓展,特别是开始练习书法、摄影时,感谢清风慕竹老师给予我的莫大帮助和支持。

感谢责任编辑章曲老师,从整理书稿、编排、校对到成书,倾注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与精力,付出了心血与智慧,令我感动,特此表示感谢。

感谢战友肖晨莲女士,一路相伴,我们从战友情到姐妹情,她给予我亲人一样的关心、帮助、鼓励和支持,是她影响了我,并带动我走上写作之路。

感谢马述宽老师(北京军区原政治部副主任、少将,现北京军区老干部大学副校长,我们的书法授课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题写书名,并题字激励我的人生。感谢山野老师、战友赵沙和著名书法家刘玉声老师在百忙中为我的文集题词添彩。

我更要感谢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的领导及阴志明同志,感谢北京市公安局老干部处的领导和同志们,是他们在我退休后给了我一次次参与创作的机会,并在这几年中多次获奖,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是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和收获的。在《晴雪文集》付梓之际,一并表示感谢。

此书作为个人文集,是我人生中给出的第一份答卷。本人今后将继续努力、笔耕不辍,弘扬中国文化,传播正能量。然成书仓促,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如有瑕疵纰漏之处,还望朋友们给予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关心和爱护我的亲人、朋友们!

西山晴雪

2016年6月18日于香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晴雪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欣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015117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
CIP核字 2016130883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