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案
2 相关理论与研究区概况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与述评
2.3 基础理论及其启示
2.4 研究区域与类型总结
3 居民满意度影响机理模型构建与修正
3.1 基于深度访谈的影响因素与概念模型
3.2 基于理论文献的影响因素与结构模型
4 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影响路径与村寨特征的社区差异
4.1 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的社区差异
4.2 村寨特征对维度性居民满意度感知的社区差异
5 居民满意度影响机理的社区差异
5.1 基于公因子萃取的程度性二维因素分析
5.2 程度性二维因素的社区差异
5.3 影响机理
6 基于程度性二维因素的优化对策
6.1 进一步培育村寨居民地方依恋
6.2 积极引导村寨居民探求与承诺民族认同
6.3 合理设定发展期望
6.4 建立多层次参与途径
6.5 凸显村寨居民主体地位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李瑞、吴殿廷、殷红梅编著的《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影响机理研究》突破以往研究旅游地居民“感知-态度-行为”的传统思路,从关系、付出、期望、回报和公正知觉等满意度发生逻辑的核心要素角度.基于形成过程的内在机理视角,分析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贵州典型民族村寨旅游地为样区,分析区位特征、发展阶段和开发模式存在差异的不同类型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通过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程度性二维因素的显著结构模型,对居民满意度形成机制与影响机理进行系统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的优化对策,为真实反映民族村寨旅游地村寨居民旅游发展获益态势、提升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质量与效果、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李瑞、吴殿廷、殷红梅编著的《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影响机理研究》从理论上系统归纳和提炼区位特征、发展阶段和开发模式等存在差异的贵州典型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因素效应、影响路径和影响机理,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类型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的优化对策。深化我国旅游地理学关于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实践上.也在通过增强村寨居民参与村寨旅游发展的主体有效性,影响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以及旅游者等不同利益群体的发展决策与行为选择,同时也为真实反映民族村寨旅游地村寨居民旅游发展获益态势、提升旅游精准扶贫质量与效果、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