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志宇所著的《方言的历史--四川方言叙事图读》将历史文献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特别是将历史文献与民间习俗、民间生活、民间艺术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值得充分肯定。该书谈十七个方言词语的来源和演变历史,不仅借助于大量历史文献,还通过文学作品、民间习俗、生活、艺术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量,其结论是经过认真研讨而获得的。
图书 | 方言的历史--四川方言叙事图读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且志宇所著的《方言的历史--四川方言叙事图读》将历史文献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特别是将历史文献与民间习俗、民间生活、民间艺术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值得充分肯定。该书谈十七个方言词语的来源和演变历史,不仅借助于大量历史文献,还通过文学作品、民间习俗、生活、艺术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量,其结论是经过认真研讨而获得的。 内容推荐 正如载承《史记》的主体是百余篇人物传记一样,且志宇所著的《方言的历史--四川方言叙事图读》用十七个词汇来承载四川方言中沉淀的蜀地历史与文化。这每一个方言词汇的后边,都有着一个微观世界。它们诉说着蜀地的民族(如“蛮丫头”)、蜀地的物产(如“金包卵”)。蜀人的性格(如“川耗子”)、蜀人的生活(如“火巷子”)等等。本书将历史文献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富有知识性、趣味性。作家何大革先生称本书作者:“他旁征博引,采纳权威的观点为自己的证据链服务,但同时,他又对权威,提出了质疑.或补充、完善。像一个重证据的侦探、律师,细心梳理,在蛛丝马迹中探寻真相。这使他的推导和阐述,有了严密的逻辑。同时,他又像小说家,有娓娓讲述的本领,把证据链写成了情节链,让这本学术著作颇有可读性。” 目录 序一 序二:且说乡音染乡愁 自叙 打乡谈 川耗子 老水子 摸青羊 鬼头子 瓜娃子 颤翎子 火巷子 黄师傅 茶博士 粉脸子 弸洋盘 野舅子 格老子 金包卵 蛮丫头 烫毛子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方言的历史--四川方言叙事图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且志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71121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6 |
出版时间 | 2015-06-01 |
首版时间 | 2015-06-01 |
印刷时间 | 201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 |
CIP核字 | 2015060198 |
中图分类号 | H1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