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以欢喜心过生活(手绘彩插珍藏版)/汪曾祺作品精选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以欢喜心过生活(手绘彩插珍藏版)/汪曾祺作品精选集》是汪曾祺作品精选集卷一,为散文卷。选取其散文创作的精华代表之作,尤其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和生命欢悦的作品。分万物有灵且美、行走在美好河山、舌尖韵味、人间送小温四个部分。散文中谈花鸟虫鱼、谈旅行、谈美食、谈人生,渗透着作者丰厚的情感和生活智慧,文笔质朴清简却饱含熨帖人心、真击人性之真善美的魔力。

内容推荐

《以欢喜心过生活(手绘彩插珍藏版)/汪曾祺作品精选集》是汪曾祺作品的精华选本。由专家选编,选目精良。装帧雅致,内插作者手绘彩图,是高性价比的珍藏本。共有四种。

《以欢喜心过生活》《故土·故人·故情》为散文精选本。前者以花草虫鱼、山川风物、美食行走为主题,后者以记事怀人、自报家门、谈文艺、谈人生为主题。囊括了作者散文创作的所有门类和风格。

《受戒·大淖记事》《邂逅·水蛇腰》为小说精选本。前者精选了作者198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后者精选了作者自1940年代到1990年代(不含198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用编年史的形式呈现其小说创作的流变及风格。

目录

一 万物有灵且美

 人间草木

 草木春秋

 云南茶花

 腊梅花

 紫薇

 夏天的昆虫

 花园

 翠湖心影

 昆明的雨

 昆明的花

 关于葡萄

 生机

 淡淡秋光

 北京的秋花

 岁朝清供

 花

 昆虫备忘录

 草木虫鱼鸟兽

 下大雨

 夏天

 冬天的树

二 行走在美好河山

 滇游新记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

 泰山拾零

 钓鱼台

 索溪峪

 皖南一到

 沽源

 初访福建

 旅途杂记

 天山行色

 湘行二记

 泰山片石

 林肯的鼻子

 四川杂忆

 大地

 坝上

三 舌尖上的中国

 昆明菜

 鳜鱼

 故乡的食物

 家常酒菜

 早茶笔记(三则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韭菜花

 四方食事

 故乡的野菜

 五味

 食豆饮水斋闲笔

 豆汁儿

 肉食者不鄙

 手把肉

 鱼我所欲也

 菌小谱

 贴秋膘

 果蔬秋浓

 果园的收获

 果园杂记

四 人间送小温

 吃食和文学

 他乡寄意

 字的灾难

 多此一举

 “无事此静坐”

 艺术和人品

 自得其乐

 随遇而安

 却老

 继母

 彩云聚散

 书到用时

 书画自娱

 岁交春

试读章节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二月里刮春风。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锹一锹挖开。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把葡萄藤拉出来,放在松松的湿土上。

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摽紧。然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面似的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上了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葡萄上大粪,不用稀释,就这样把原汁大粪倒下去。大棵的,得三四桶。小葡萄,一桶也就够了。

四月,浇水。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筑成垄,就成一个池子。池里放满了水。葡萄园里水气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这一点,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了。《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的,葡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浇水了。再浇,果粒就会涨破。“中空相通”却是很准确的。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种什么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工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

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工夫,就抽出好长的一截的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葡萄打条,也用不着什么技巧,是个人就能干,拿起树剪,劈劈啪啪,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就得了。一铰,一地的长着新叶的条。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凡是作物,都是优先把养分输送到顶端,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葡萄的卷须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东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难吃。

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果园,美极了。梨树开花了,苹果树开花了,葡萄也开花了。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钮子。硬的。

葡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但是它不像桃,桃有桃食心虫;梨,梨有梨食心虫。葡萄不用疏虫果。——果园每年疏虫果是要费很多工的。虫果没有用,黑黑的一个半干的球,可是它耗养分呀!所以,要把它“疏”掉。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

P43-45

序言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这是很恰当的评语。

他身上士大夫精神的体现,在于儒道互补,水乳交融。儒家思想,在他那里不是治国平天下的轰轰烈烈,而是对有情人间的拥抱。孔子在他眼里,不是圣,而是“很有人情的人”“一个很有性格活生生的人”。他生活在人间烟火之中,对世俗生活保持浓烈的兴趣。

道家思想,在他是淡泊,是随缘任性,自得其乐。他对物质生活条件不在意,对生活中的坎坷坦然面对。在浮躁的世界里,他淡定得如一面映现万物的镜子。

无论环境怎样,他始终不忘品味生活。

无论世界怎样变迁,他始终怀着一颗温柔敦厚的慈悲之心,用悲悯的情怀观照着大千世界。

其人,其文,都融入了“士大夫”精神。

一、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祖父是清朝末科拔贡,八股文写得特别好,曾教过汪曾祺。若在清朝,依十三岁的汪曾祺的八股水平,是可中秀才的。父亲汪菊生,金石书画皆通,有名士之风。更重要的是,他会带着儿女到麦田里放风筝,捉蟋蟀,还会养鸟,有一颗童心。会和十几岁的汪曾祺对坐饮酒,并说“多年父子成兄弟”,有平等尊重之心。

汪曾祺小学、初中都是在家乡读的。上学放学,一路所见是形形色色的铺子、手艺人、麦田,还有河水。这让他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味道。还有自然的味道。

高中时期,日本人占领了江南,他随祖父在一个村庄的小庵里避难,一待就是半年。此时陪伴他的只有两本书:《猎人笔记》和《沈从文小说选》。这两本书开启了汪曾棋一生的文学道路。

1939年,汪曾祺远离家乡,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他是冲着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的名气去的。西南联大先生们的风度,在他日后的回忆中将一一形诸笔端。在西南联大期间,他开始了文学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汪曾祺在较长时期以当编辑为主,间或写戏,写散文。日子不疾不徐地流过,他却未曾以文闻名于世。

1958年,他被划成右派,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4年。一段时间里,他的任务是画马铃薯图谱,每天一个人独自对着各式各样的马铃薯,画了又画。画完后,他将马铃薯烤熟,吃了。这世界上,恐怕没有谁像他那样。吃了那么多种类的马铃薯。

1962年,汪曾祺调入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指定进行样板戏的创作。

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暗流在地下涌动,终有一天会喷薄而出。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说,他是真正的大器晚成者。

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汪曾祺一生,得益于此。如何在随遇而安中自得其乐呢?汪曾祺的做法是:主业读读杂书、写写杂文;副业写写字、画画画、做做菜。

写作于他,不是苦差,是给人间送一点点小小的温暖。他说,文学应该使人获得生活的信心。关于他读杂书、写杂文,其子汪朗说得甚好:

父亲看杂书的习惯,早在上大学时就有了。他在聊天时说过,当时西南联大中文系开的课,他是喜欢的上,不喜欢的就不怎么上。像闻一多先生、沈从文先生的课,他是听得很认真的。朱自清先生的课,有时就溜号,因为觉得朱先生上课一板一眼的,不太适应。他大学肄业后,生计无着,中文系主任罗常培先生推荐他给朱先生当助教,朱先生不干,说:“这个汪曾祺连我的课都不认真听,怎么给我当助教。”这下他可傻了眼。

老头儿虽然是搞文学创作的,但是家里像样的文学书却很少。“文革”之前,我们家里的书满打满算不到一书柜。别说什么孤本善本,就是人们熟知的中外名著、大师文集,都和他嘴里的牙一样,残缺不全。他曾说过,对他创作影响最大的中国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和废名,外国作家是契诃夫和阿索林。可是家里的《鲁迅全集》只有第一卷,沈从文的书只有1957年出版的一本小说选集,废名的作品集则一本没有。

家里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书,但老头儿书却读了不少。他在剧团的同事说,团里资料室的书都让他翻遍了。他在剧团宿舍的床头有一个凳子,上面摞满了书,睡前总要翻翻。他在1972年底给大学同学朱德熙写信说:“今天我还为剧团买了一套吴其溶的《植物名实图考》及其长编。那里的说明都是一段可读的散文。你说过‘中国人从来最会写文章’,怎么现在这么不行了?对于文章,我寄希望于科学家,不寄希望于文学家。因为文学家大都不学无术。”当时正是“文革”时期,很少有像样的书可看,但老头儿并没有闲着,但凡觉得有些意思的书刊,都要拿来翻翻……

老头儿书看得杂,懂得的东西也多,文章内容自然也杂。

他不是书法家,但是谈过对书法作品的印象。他不是专业画家,也写过关于中国画的文章。

他还写过一本《释迦牟尼传》,里面有大段大段韵文,据他说是参照佛教经典风格写的。父亲去世后,他的小同乡王干对我说,老头

十月,我们有别的农活。我们要去割稻子。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

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啄木乌追逐着雌鸟,红胸脯发出无声的喊叫,它们一翅飞出树林,落在湖边的柳梢。

不知从哪里钻出一个孩子,一声大叫。

啄木鸟吃了一惊,他身边已经没有雌鸟。不一会树林里传出啄木的声音,他已经忘记了刚才的烦恼。

很难想象这般如水样温软干净、天真隽永的文字是怎样写出来的,什么样的人才写得出。

他说:“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

汪曾祺的语言,独具韵味。“其文字比他的老师沈从文公更白,更现代,更畅达,但同样的,有着从几千年传统和从自己个性里生发出来的文字神韵。汪先生的文字魅力,于当时,于现在,我以为尚无出其右者。他的白话之白,是非常讲究的白,行云流水的白,有着真正的文字的贵气,常人可追他的白,却追不及他的贵气。”有人说他的语言,拆开来每一句话都是平平常常的,放在一起,就有了味道。

他说:“我曾戏称自已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

这种抒情性让他的散文和小说,没有苦心经营的叙事结构,没有玄奥宏大的题旨。一切,根据自己的情感意绪和行文内在的节奏和气韵所需,自然成文。

他的散文,结构如行云流水,深得自然之旨。虽无意求工却有一种天然的关。苏东坡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汪文类似。他记人事,写风景,述掌故,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一切虚饰、造作、矫情,都是他所摒弃的。

他的小说,带有浓浓的散文化特色。不注重情节,不注重故事,注重意境,注重情感和意绪,注重内在的气韵,结构自然得没有丝毫人为的章法与痕迹。有人曾说,他的小说就是一篇篇抻长了的散文,是诗化小说,有一定的道理。

后记

《汪曾祺作品精选集》(全四卷)在编校上,以尊重作者原文原貌为基本原则,对作者在文章中(尤其是1966年以前的作品)使用的一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用法,原则上不作改动。比如“的”、“地”、“得”的区分,“支”与“枝”的区分,“胡涂”与“糊涂”的区分等等。

书评(媒体评论)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 “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贾平凹)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最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黄永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以欢喜心过生活(手绘彩插珍藏版)/汪曾祺作品精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曾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83317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2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201520693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5
16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