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正源先秦哲学

先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哲学的萌芽与宗教有很大关联,处于哲学萌芽期的人们,相信灵魂不死并且崇拜自然物。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属诸子前哲学,这个时期出现了无神论倾向,甚至在《诗经》中还出现了疑天和责天的思想。直至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产生,让中国哲学进入了诸子哲学阶段,从此也开启了中国哲学的繁荣时代。

◎孔子的儒家教育面面观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的祖籍其实并不是鲁国,而是宋国,他因为战乱来到鲁国,他的曾祖父孔防叔还曾经担任过鲁国的防邑大夫,孔子的叔父也曾担任过陬邑大夫。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孔子的日子应该过得不错,可是在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突然离世,孔子因此陷人了生活的困境当中。孔子靠自己的毅力刻苦学习,30岁,他就以知礼而出名,从此之后,开始办学。

孔子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但是他在政治方面却一直不得志,他曾在20多岁时当过管仓库和牛马的小吏,50岁之后也曾做过小司空和大司寇等一些高官,但是最终因为与人有矛盾,不得不弃官离开鲁国。孔子弃官之后开始周游列国,一直到14年之后他才再次回到鲁国,此后的他一直从事着教育事业,并且整理文献典籍。

孔子的言论被弟子们整理成集——《论语》,这也成了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孔子的言论有一部分也被收录到《左传》以及《礼记》等其他典籍当中。孔子在我国哲学史上开创了儒家学派以及儒家学说,被称为儒家哲学,也被世人视为人道思想的核心。

孔子继承了周代的天人观念,并且提出了“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的观念,在这句话中,“命”指的是“天命”,天命被视为一种超脱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人所不能改变的,但可以被人们认识。以孔子的才学和经验,他也是到了50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天命,由此可见,想要认识到自己的天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提及自己的老师并不喜欢谈天道,而且也不喜欢讲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并不在意鬼神和人死后的事情,他在乎的是现实的人生。有人曾经问过孔子关于鬼神的问题,可是孔子却说:“现实的事情都没做好,又哪里能关心鬼神的事情?”

虽然孔子不喜欢谈论天道,却是一个敬畏天命的人。孔子认为人的生死、吉凶、穷富以及国家的命运都是人无法掌握的事情,都是由老天来主宰的。孔子还在原有的周代天人观念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建立了新的天命观念。孔子觉得天意是通过自然界变化而来,天命只是赋予了人类某些东西,而不是主宰人生。孔子对于“天”的认识,刷新了人们以往对天的认识观念。过去人们认为自己的人生早已经被天安排好,可是孔子却告诉世人,修行要凭借个人,让人们产生了主观能动性,也为后人行人道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在天命观的基础上,孔子又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人道思想。“仁”的定义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仁有爱的含义,所以人们常常用仁来代表爱的意思,孔子在“仁爱”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人道思想。与春秋时期“仁爱”思想不同的是,孔子更加主张以“仁”为核心。此外,孔子还将“爱人”提升为学道和为政的基本原则。《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有人前来通报,结果孔子却问:“有人受伤了吗?”并没有问马是否有事,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孔子更加重视人的安危,而不是关心自己的损失。另外,孔子还将“仁”作为做人的最高准则,后来孔子的学生曾参将孔子做人之道概括为“忠恕之道”。

孔子将“仁”作为人的一种内在本质以及道德精神,提出了

“修己求仁”的理论。这其中也涉及了礼与仁之间的关系,礼是孔子人道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认为“礼”是治国的根本原则,而且也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人学礼、知礼还不够,如果不能够按礼来行事,说明修己不够,所以求不到仁。此外,孔子还反复强调人要有自律性,并且主张自我反省。蘧伯玉曾经闭门思过,孔子对他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

孔子在修己求仁当中提倡“学”与“思”相结合,学是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思考。只有以“仁”为核心来修己,才能够成为君子,才算“成人”,这一说法进一步说明了孔子崇高的人生境界。

P2-4

书评(媒体评论)

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伯特兰·罗素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作哲学。——胡适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冯友兰

目录

引言

 哲学史,需要极简而畅快的阅读

PART 1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哲学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正源先秦哲学

 第二章 秦汉哲学中的统治与抗争

 第三章 玄学大盛的魏晋南北朝

 第四章 三教并进的隋唐五代哲学

 第五章 新儒家理学的兴盛与衰落

 第六章 清代的近代哲学思潮

PART 2 智慧与真理的火种: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哲学

 第一章 希腊早期的哲学先驱们

 第二章 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

 第三章 争论激烈的晚期希腊哲学

 第四章 经院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五章 解放思想的文艺复兴哲学

PART 3 理性的批判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

 第一章 培根开启的近代哲学革命

 第二章 18世纪的法国启蒙哲学

 第三章 从康德到黑格尔

 第四章 非理性主义的巨大洪流

 第五章 实证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第六章 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

序言

哲学史,需要极简而畅快的阅读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哲学理论。哲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在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每当一位哲学家提出一个答案的时候,总会有人对这个答案提出质疑,并且推翻答案,再修改答案,最终再重写答案。学习哲学并不是为了寻找答案,而是为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到宝贵的知识。当然,真理如果一点不能改变那就不是真理了。探寻真理的哲学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核。哲学的内核在历史流变中不断演进,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让读者更为轻松地获取哲学知识,笔者特意编写了这本《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传统哲学,第二部分为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哲学,第三部分为近现代西方哲学。笔者将中国和西方的哲学理论进行总结,用极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快速了解哲学史的发展。

本书第一部分对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的哲学学派以及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力求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传统哲学思想的意蕴。中国哲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演变的规律。中国哲学重视哲学和伦理之间的联系,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表达方式方面,也具有民族理论思维方式。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不难看出我国历史上的阶级冲突和生产斗争。中国哲学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笔者希望通过展示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潮来弘扬我国的哲学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本书第二、第三部分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史进行讲述,力求能够准确地诠释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西方哲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笔者尽可能采取客观的立场,在写法上借鉴各类哲学史著述方式的长处和特点,希望能做到既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勾勒出西方哲学史的轮廓,又展示出其间思想实质的关联与区别。在这两部分,笔者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力争将哲学史料转化成条理清晰的文字表述,写清楚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及各大流派的传承与发展,说明白西方哲学对现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大格局的深远影响。在此,须特别说明的是,马列哲学在西方乃至世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需要专著进行介绍,因此在这本“小史”中并未涉及。请读者自鉴。

阅读本书,有助于了解中国和西方的哲学思想,扩大自己的视野,并且加深自己对我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认识和了解。由于笔者准备仓促,加之自身的水平有限,所以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漏的地方,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简单好读的哲学入门书!让自我的哲学探索变成轻松的阅读消遣。

在李妍著的《简而美的哲学小史》中,深奥晦涩的哲学史被划分为极易消化的小板块,让读者可以一次啃完,快速读懂哲学3000年发展过程,轻松掌握120位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从更具智慧的视角理解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的力量所在,激发读者进一步学习哲学的欲望,看到不一样的全新自我。

编辑推荐

李妍著的《简而美的哲学小史》:哲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简单好读,可以一次啃完。

不晦涩,不枯燥,激发进一步学习哲学的欲望,让自我的哲学探索变成轻松的阅读消遣看冯版、胡版《中国哲学史》,罗素、梯利《西方哲学史》前,不可不读的哲学入门书。

走进大师们的精神世界,邂逅一场轻松而美妙的思想盛宴。快速读懂哲学3000年发展过程,轻松掌握120位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大师的智慧,已经并正在改变无数人的思维方式。

罗素、胡适、冯友兰等大师推荐阅读哲学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51506
开本 32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2017061561
中图分类号 B1-4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