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被战火灼伤的女人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人类历史中最丑陋、最肮脏、最黑暗的一页,日军犯下的不可抹杀的反人道罪行!

约40万中国、日本、朝鲜等地女性的血泪记忆,一段埋葬了她们青春年华的惨痛记录。

廉振华、黄斌著的《被战火灼伤的女人》由张正隆、石钟山倾情推荐!

但愿这个故事,落在读者们的心田里,成为一颗洁美的莲花:让人类远离战争、远离浩劫。

内容推荐

廉振华、黄斌著的《被战火灼伤的女人》讲述的是中、日、韩三国慰安妇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到战争结束后的坎坷人生故事。故事女主人公是日本一个显赫家族的大小姐,结婚当天丈夫应征来到中国的东北参军,一心寻夫的她误信了日本军方在国内征召未婚少女参加花嫁团的宣传,与仆人一道踏上了异国寻夫之路。来到东北后,沦为慰安妇,姐妹们在日本战败后遭到日军的屠杀与遗弃,活下来的她们开始了在中国艰辛的生活。她们被善良的中国人接纳,成为了中国人,并在此成家落户,在中日建交后,她毅然选择留在中国的土地上……

目录

第一章 新婚离别,踏上异国寻夫路

 1/婚礼上的征兵

 2/花嫁团里的寻夫者

 3/码头之约

 4/杨家店的汉奸

 5/错失良机

 6/静子的秘密

 7/施种“伤寒疫苗”

 8/非同寻常的“疫苗”

第二章 战争结束,沦为难民

 1/战争结束了

 2/逃亡路上

 3/临终托孤

 4/隔离区来的婴儿

 5/乱葬岗获救

 6/真是一个日本人

 7/回不去的祖国

 8/中国式生活

第三章 患难夫妻,情深缘浅

 1/告密者

 2/太平的杨家店

 3/长春围城

 4/相依为命

 5/满囤惨死

 6/家破人亡,亲人离散

 7/地窖里的罪恶

 8/一个叫刘思田的难民

第四章 落户杨家店

 1/红蜻蜓之歌

 2/定亲

 3/暴露身份

 4/认作干女儿

 5/揪查汉奸

 6/逃荒来的“表妹”

 7/拒绝包办婚姻

 8/离家出走

第五章 善良的中国人接纳了她们

 1/母子的争执

 2/有情人终成眷属

 3/恩儿心切

 4/王寡妇的心计

 5/成姬获救

 6/两个外国女人的合作

 7/她是日本人吗?

 8/“我的名字叫根岸静子”

第六章 真正的中国人

 1/大嫂的要求

 2/正式加入中国籍

 3/“疯妈妈”

 4/孩子的口粮

 5/晴天霹雳

 6/小争执

 7/照片上的日本人

 8/衣冠禽兽的前夫

第七章 久别重逢,岁月静好

 1/有家难归

 2/“疯妈妈”的心思

 3/大食堂关闭

 4/杨大娘离世

 5/盛开的油菜花

 6/烈士的孩子

 7/真正的汉奸

 8/杨长水溺亡

 9/痛失亲人

 10/故土探亲

后记 战争是什么

试读章节

1/婚礼上的征兵

皎洁的月光从窗外探进来,在窗帘上留下一片惨白,房内的一切也被照得一览无余。墙上挂着一幅结婚照,照片上一对新人甜蜜地依偎在一起。房内的陈设透着新婚的气息,但在这夜光下似乎泛出几分凄冷。榻榻米上还留有几块未吃完的寿司,散发出一丝腥甜……

“三郎,三郎……”

宽大的双人床上,静子翻了个身,微锁的眉头暴露在月光之下,被子从肩上滑到了胸口。房间又归于沉静,但这份沉静很快又被呓语打破。

“三郎,三郎,抱着我。”她潜意识地伸手探向双人床的一侧。冰冷的床铺惊得她立刻缩回手,意志也瞬间清醒。

“三郎!”

她大喊一声,倏地坐直了身子。她环顾四周,空空如也的房间让她有些难受,手指不知不觉紧紧抓着手里的被子。看到榻榻米上的寿司,她怔了怔,取了件外衣披上,踏着木屐走到窗前,月华照在她温文如玉的脸上。她倚着墙壁,脑海里不知不觉回顾起她与三郎结婚那天的情形。

那是静子最幸福的一天,她身着象征纯洁无暇的白无垢,三郎穿着黛色条纹的传统和服裙裤。他们在所有的亲友见证下,满脸幸福地牵手走向礼台,然后在绵延不断的掌声里齐声宣读婚誓:

“我根岸静子,我松田三郎……我们自愿共结连理,在有限的人生中,我们将始终相爱,白头偕老……”

三郎幸福地看着静子,手里的力道也不知不觉加大。感受到他的情深意重与喜悦,静子抿唇微笑。

突然,有一名身着日本军装的士兵闯了进来,台下的亲友们面面相觑。那士兵一路穿过亲友直接走到松田三郎面前,表情异常严肃。

静子慢慢失了笑容,她紧张地握着丈夫的手,心里突突地往上撞。

那士兵对她的丈夫深深鞠了一躬后,问道:“请问是松田三郎先生吗?”

“是的。”松田面对军人,收起了脸上的笑,变得严肃起来。

士兵迅速从背包里掏出一份文件,双手递出:“松田先生你好,你已经被征调入伍,恭喜你!”

松田震惊地双手接过入伍通知单。稍事镇定后,他便毫不犹豫地松开了静子的手,与士兵寒暄起来。

静子的心仿佛被狠狠地撞击了一下,看着丈夫手里拿着的文件,眼神迷蒙。

台下的亲朋好友们小声议论起来……

静子回头看了一眼孤单的双人床和墙上那幅结婚照,不由地苦笑了一下,又转身望向窗外。

“亲爱的三郎,此刻你们驻满洲第100部队驻地上空的月亮也和我看到的一样吧,你有没有想念我呢?”

静子双眸噙着泪水,在窗前站了很久。直到月亮被乌云遮住了光芒,才关上窗户,重新躺回已经没有温度的床上。朦朦胧胧睡着的时候,天边已经开始泛着鱼肚白。

寒风凛冽,夜幕低垂,一片青砖砌成的营房突兀地耸立在广袤的田野上,高高的围墙上架着密密实实的电网,显得格外阴森。偶尔,围墙里还会传出几声似人似鬼的惨叫,在这静谧的夜里显得更为可怖。

大门开了,从里面走出几名持枪荷弹、牵着大狼狗的日本宪兵。他们沉默不语、表情严肃地在大门前来回巡逻,厚厚的积雪在他们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回荡在沉沉的黑夜里。

电网最高处的探照灯来回映射,光束偶尔从营地标牌上滑过——驻满洲第100部队实验所。

宿舍区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一个男人正在昏黄的台灯下看书,这正是新婚第二天便被征调入伍的松田三郎。他放下手里关于人体解剖学的日文书籍,取下眼镜,按了按疲惫的眼周穴位。顺手拿起放在右手边的一张照片。照片上,静子身穿和服,面容娇媚,微笑着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松田深情地亲吻了一下照片中的静子,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放回原处,打开抽屉拿出纸笔:

“亲爱的静子,我和我的部队已经安全到达满洲,现在驻扎在新京附近的范家屯。满洲不愧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生命线,一切都是那么的富饶和辽阔。亲爱的,虽然对于在新婚第二天就离开你,我感到万分不舍。但作为一名大日本帝国的军人,我感到无上的光荣……”

松田正认真地写着,门外突然传来仓促的脚步声。脚步声在他的门前停下,门被人从外面推开。

一个面色蜡黄的宪兵向他敬礼:“报告,松田先生,实验室请你现在过去一下。”

松田慢条斯理地在信纸上署上名字和日期,又把信拿起来看了看,再装进信封里,这才幽幽地说道:“我知道了。”

这不是一间普通的实验室,靠墙两侧狭窄的铁笼里关押着十几名赤身裸体的中国男子,他们年岁都不大,全都瘦骨嶙岣的,双眼里满是惊恐。房间中央的解剖床上,一个被捆绑的中国男子正在挣扎嚎叫,几个穿着白大褂的日本兵围在四周,正用破布堵住他的嘴,按住他的手腕,给他注射实验药剂。

铁笼里的男人们突然吵闹起来,可能是为同胞遭到如此对待而感到愤恨,更可能是源于下一个躺在上面的人可能就是自己的恐惧。

松田沿着阴暗的走廊走进实验室。他摸了摸解剖床上那个濒死的“试验品”的脉搏,然后像刚碰了非常肮脏的东西似的在衣服上擦了擦那只手,转过身,冷漠地吩咐那几个穿白大褂的日本兵:“先给他注射麻醉剂。”  一个日本兵阴笑两声,扬手猛地一针扎在“试验品”的胳膊上,“试验品”顿时昏死了过去。

松田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指示:“再注射碳蛆菌。”

他没再关注“试验品”的反应,转身走到一名站岗的宪兵面前,从口袋里掏出还没有封口的信:“这是我的家信,转交山本小队长审查后,立刻帮我寄出去。”

宪兵恭敬地拿着他的信出了实验室。

松田扫了几眼铁笼里备用的“试验品”,离开了实验室。

另一间屋子里,山本一郎坐在黑色的皮质沙发上看着松田的信哈哈大笑:“松田研究员居然说他正在进行环境改良实验,哈哈!没问题,寄出去吧。”山本一郎把信装进信封后,递给了站在一旁候着的宪兵。

P1-3

后记

后记 战争是什么

战争到底是什么?这个古老的话题,很难让人说清楚。一部人类文明史,包含了太多的战争内容,只有喘息的时候才叫和平。与战争的时间比起来,和平时间很短暂,于是显得弥足珍贵。

老辈子人讲起战争故事来有鼻子有眼的。比如,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亲母亲、我的舅姥爷舅奶,他们把自己的战争记忆不经意地播种在我童年的印象里,这远远比课本里“小二牛放羊”的故事复杂得多。

我的老家在东北的公主岭。上世纪初,日本关东军在公主岭驻扎,他们盖了很多“日本房子”。关东军来这里干什么?他们说是“保卫关东洲及在满洲之铁路”,实是为了永久占领东北这片富饶的土地而屯兵。据记载参与“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的日军中,就有来自公主岭的守备队。我奶奶的弟弟娶日本女人是后来的事,但与日本侵华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住的就是日本人住过的—那种红砖墙、铁皮顶的房子。

在我刚懂事的时候,就常听奶奶常讲舅奶的事,听着像在讲笑话。许多事我也听不明白,但有一件事我记得十分清楚,那就是——你舅奶不是中国人,她是个日本人,真实名字叫根岸静子。

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在公主岭糖厂读小学的时候,舅奶经常约一些女人到我们家聚会,她们一会儿讲流利的日语,一会儿又讲生硬的汉语,一会儿哭得泪流满面,一会儿又捧怀哈哈大笑。到了“文革”初期,这种聚会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一切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在东北老百姓中,提起日本鬼子都是咬牙切齿的,而我对舅奶却恨不起来。她是一个被绑在日本战车上的女人。

战争啊,到底是什么东西?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脑海里常会出现很多问号:“为什么这帮日本女人会到中国来?到中国来干什么?为什么都是一些女人?为什么她们都和中国人结了婚?为什么她们不回自己的国家?她们在日本有没有亲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中日战争的了解,很多疑问也就被解开了,因为该死的战争,因为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还因为日本失败后把这些女人给抛弃了,像我舅奶这样的女人在东北有很多。

1980年我调到北京,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国际合作部从事制片行业。说来也巧,1989年我协助日本NHK电视台在我国东北拍摄一部电视剧《大地之子》。剧中的主场景就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剧中男主角讲的就是我念书的那所中学的故事。据我了解,剧中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剧中表现的地理环境和事件与我们就读过的学校许多相似之处。后来我才知道,编剧是个日本人,他曾经在这一带生活过。日方还带来了一位老者作为他们的艺术顾问。这位老者来到公主岭,心情显得格外激动,他在这个不到五平方公里的小镇上,不停地走着、看着、嘴里叨咕着。我判断此人肯定曾在公主岭一带生活过。

有一天,我出于好奇,在当地找了一位曾在日伪时期做过伪满警察的老者,让他偷偷地在远处认认那位“艺术顾问”,看看是不是曾经见过他。这位老者端详一番,脱口而出:“是他,就是他,没错,当年他牵着一条大狼狗,满街转悠,威风得很……”

当时有几场戏,选在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吉林省公安厅院里拍摄。在户籍处拍摄内景时,户籍处处长无意地说,“日本战败后遗留下来的孤儿和侨民在这里都有登记”,这让我很吃惊,我突然想到了我的舅奶。我请处长帮办一件事:查找根岸静子的资料。

处长问我:根岸静子是你怎么人?

我说:她是我的舅奶。

处长感到不解。

看了很多档案,但遍寻无果。但我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知道一组数字,仅在吉林省像我舅奶这样因日本战败后而被遗弃的女人就有一千多人。

《大地之子》拍完之后,我产生一种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那些被日本军国主义抛弃的妇女和儿童,被抛弃在这块本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留在了中国,留在了东北。在陌生的土地上,有的被中国家庭抚养长大成人,有的嫁给了中国人,生儿育女。他们当中有的留在了中国,再也没回到自己的故乡,有的在多年后又回到了日本,我舅奶属于后者。

历史就是一部教科书,让我对那场战争有着更多的反思:战争的大恶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大难,有大难必有大悲,有大悲必有大善,有大善必有大喜,而我舅奶的故事不就是一部生动的小说吗?如果拍成电视剧,会引起更多的人的共鸣。

1972年中日建交;我舅奶多次往返中日两国,都是我接送她。也直接聊了一些她年轻时的情况。她的记忆很好,很多过去的事情她都记得很清楚,甚至我们兄弟几个的生日她都记得。我出生的准确时辰她甚至记得比我母亲还清楚。

舅奶90多岁的时候,我家跟她还有过电话联系,后来她老了,难已在电话里交流了。我曾想去日本探望、采访她,再听她讲讲过去的经历,但一直没有抽出身来。现在没有她的音信了……

我能做的,在小说中思念她,表现她,让她在小说中复活,去演绎藏在或葬在她心里的凄婉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和我舅奶一样——被战争灼伤的女人的故事。

小说中所提到的一些人物,都是真实原型,小说中所提到的事件,都有生活影子,而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故事。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创作,小说《被战火灼伤的女人》就要和读者见面了,我自然想起我的舅奶——这位不幸的女性。这部作品是我与舅奶说的悄悄话,也是追问历史、与历史神交的过程。但愿这个故事,落在读者们的心田里,成为一颗洁美的莲花:让人类远离战争、远离浩劫。

这部小说首先献给她,献给与她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们,献给所有的读者。

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是相同的,除了海洋再就是心灵。我对舅奶命运的思索,与朋友黄斌对战争的思索有着相同和默契。《被战火灼伤的女人》亦有他的情思和心血。由于他的改编,使文学作品转变成影视剧,人物从文字中站起来,走进千家万户。为此,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黄斌先生。

在这里还要感谢军旅作家姜宝才及辽宁作家李晓鹰、李晓鸢姐妹为这部小说出版给予的策划和帮助。

廉振华

2014年10月30日于辽宁葫芦岛兴城市拍摄地

书评(媒体评论)

战争将兽性推向极致,也使人性爆发出灼眼的光芒,而战争离女人最远也最近。

战火中的女人,承受了更多的屈辱与片难,她们的血泪拷问着每个侵略者的良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被战火灼伤的女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廉振华//黄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26557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4113058
中图分类号 K313.46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6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5: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