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雨霖霖(精)/小说家的散文
内容
试读章节

城市与孩子

我离开故乡贵阳,来到这远远的梨花屯乡场,已经十七年了。十七年的光阴虽不能说很长,但也足以洗去许多的旧迹。不知从多久起,对那个生我养我的城市,我已经不再痛苦地怀念,留在心里的,只是一种明净的、乡土的呼唤。许多在离别时是那样缤纷的、尖锐的印象,已变得像游丝一样似有若无;好些在当年渲染过的人和事,也一一地剥落了斑斓的颜色,似曾相识而已,再不能牵引人的心绪;倒是一些原来似乎不曾收入心底的细枝末节,日久却反而显得明晰,仿佛纷纷的尘埃落定,才愈来愈清楚地现出它的面影,那样如水的淡泊,却又刻骨而铭心。这之中,时时在我的心头浮现出来的,是街头一个静静的早晨。对于故乡的城市来说,这肯定是不倦的岁月中的一个寻常的时刻,既无修饰,又无遮掩,并不曾要把什么格外的东西昭示于往来的儿女们;但后来却化为一缕悠悠的乡情,遥遥地滋养着我,频频地给我以指引,相助我急行慢行……

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正在小学里念书。为了一个人的长长的一生,这是必须的,也应该说,是故乡的日子给一个孩子严肃而慈祥的赐予。但孩子总归是孩子,怎么说好呢,也许是朝朝暮暮的功课,终于使我有些怠倦?又也许是日复一日的忙碌,终于使我有些摇曳?总之,不知道怎样一来,那一个早晨,当我又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时候,我动了逃学的念头,似乎想撇开那艰难的日程,去寻觅一种轻易而甜蜜的人生……

开始,我只是有一点念头,还不敢、也没有贸然地改变自己的脚步,还顺着那条叫正谊巷的小巷,往深处走;我家住在小巷口,走下去,在小巷的另一处尽头,就有敞开的校门,是我每天的归依。那时,我们的小巷还不像现在这样嘈杂和斑驳,它洁净而安详,日子在那儿显得格外悠长,像一个青色的梦。我沿着那些年深月久的、长长的砖墙走过去,经过一个个门户深掩着的院落,只是步子有一点游移,仿佛我累了,病了,行迈迟迟的。……一个人要游移,当然尽可以游移,但时光,连同整个的日子,却依然是一刻不停地流驶和前行的,待到后来,你就只有拾起零落下来的残页,不再有选择的余地。不久,在一个浅浅的拐角那儿,我听见了隐隐地响起来的钟声。我心里猛一震,回醒过来,立即握紧书包的带子,忙慌慌地往前跑。但是来不及了,已经来不及了。钟声虽然一如往常,是从从容容地响着的,但它一下跟着一下,却又是那样执着,很快就终止了。我仿佛看见学校的大院、上院和小院,那是由原来的寺院改过来的,在一阵匆忙之后全都肃静下来,好像一艘张开了风帆的大船已经起航,它没有等我,我和它之间已隔着一道长长的波浪……迟到,是要受斥责的。我心里一阵着急,更生出了畏惧。我停下来,时间为我做出了选择,那一个早上我不到学校里去了。

这样,我就像没舵之舟一样,落在了漫无依泊之中。

我急急忙忙地退回来,折进与正谊巷相连的一个岔巷,那是双井巷,谜一般的萦回,也是我儿时嬉戏追逐的地方。我心跳着,在那些深深的、窄窄的石板路上踟蹰,又故意做出匆匆的模样,回避着一些什么,仿佛有人在追逐我。我害怕遇见长辈和老师,也害怕碰到熟识的人。但是没有,黎明过后的那一阵匆忙已经过去,像鸟儿飞离了枝、r深处的鸟巢一样,人们也出走了,要到歇息时分才回来,巷子里空荡荡的。只有一辆丁零零地响着铃子的清道车在那里踯躅,迟缓地,摇摇晃晃地。

我比较地安心了。推车子的是一位老人家,这是不要紧的。仿佛自有日子的那一天起,这位老人家和他的车子,就在我们的小巷里踽踽而行。他佝偻了,步履蹒跚,一头短短的白发,圆圆的脸上满是皱纹。他的那辆胶轮车旧了,带着一个敞开的木箱。铃声呢,尽管春秋代序,却总是不紧不慢地,永久地相伴着小巷的日子,散着撩人的、不绝如缕的情思。……我迎着他走过去,心里并不十分怯惧。那时,他正好在一处题有“古庐寄吾”的宅第旁停下来,掇拾着什么;看见了我,就眨起眼来,朝我点点头,并嘿然一笑,眼角的皱纹聚在一起,像一朵龙菊花。他那样和蔼,仿佛说:娃娃,上学去?哪家的呢?

他平日里很是喜欢小孩子,那天也不过是像往常那样,给我一个早晨的祝福,既没有看出我是在逃学,也完全没有揶揄我的意思。但不知为什么,那时我却慌张了,一下子就慌张了。真的,只是到了后来我才觉得,一个人纵有勤勤恳恳叙心腹的千言万语,也难和这寻常的默默一笑相比。我走过去,觉得这静静的小巷并不是我的容身之地;要是再回过来,第二次碰见他,是不成的。我得赶快离开,走出去。

要走出一条小巷当然很容易。不一会儿,我就到了巷口。一时间我急急忙忙地奔赴,等到了巷口那儿,我才明白了,不,没有什么地方让我好去。我不去学校,也就不能回家——怎么能回家呢?不到正午,我是断乎不能回去的,妈妈不会允许。……眼前横着一条大街,不宽,但是很长。这是富水南路,往南北两个方向伸延。时令正是暮春三月,街的上面是一片静静的蓝天,一朵接一朵的白云,轻盈地、无声无息地浮过去。对面一间间紧紧相连的房子,正被宽阔的阳光照耀,低矮,参差,容颜那样古老,神情又那样执着,也默不作声。街上只有不多的行人,或者像妈妈那样,挎着买菜的竹篮;或者像爷爷那样,蹒跚地、一本正经地迈步。……那么,我到哪里去呢?怎样吩咐这整整的一个上午呢?

我的手伸进衣袋,一下子想起来,我带着一张五百元的纸币——就是现今的五分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时已是一笔称心的财富。我十分高兴,心也顿时舒展了。我可以用三百元去买一块烧饼,不是那种硬壳儿的,而是那种松软的,敷着密匝的芝麻、夹着厚厚的糖馅的。我终于有了一件让我立即着手来做的事情。在靠近茴香坡的街口那儿,有一间临着街的、小小的铺子,门前有一个大木桶一样的炉灶,是专卖烧饼的。于是我转过身子,伶伶俐俐地往北走了。

依旧是一会儿就到了。从双井巷口沿富水南路到茴香坡,一段路本来不长。五百元很快交出去,两百元也很快找补回来,师傅用眼光亲切地示意我,要我在案头的一堆饼子里随意挑选。他四十多岁了吧,胖胖的,脑袋很大;头发有些发红,正中很稀薄,两旁的则浓密;眉毛很长,很多,并往外平伸出来,压住时时眯起来的、褐色的眼睛。乍一看,他好像粗鲁、凶狠;但我早就知道,他其实是很和气的,那眯着的眼里,就有许多让人觉得亲热的笑意。他让我挑选的时候,神情愉快而自信,仿佛他深知自己的生意无可挑剔,每一块糖饼都足以让人们满意,他这爿小店会和这街头一样长久的……

P3-7

目录

上卷

 城市与孩子

 雨霖霖

 我和女儿

 日子

 日子(续篇)

 踪迹

 死者长已矣——怀念克芹

 访正白旗村三十九号

 田野、瓦檐和雨

 文字是一种般若——《蒿里行》自序

下卷

 今生——经受与寻找

内容推荐

这本《雨霖霖》是作家何士光的散文集。在散文里,小说家们是藏不住的。在这里,他们把自已和盘托出,与最真实的灵魂照面。

“哦,结局就这样到来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结局呢?……小时候在我们的小巷里,我回过身去,便看见她正走在我的身后,我等她从我的身旁过去了,再跟着她往前走;我们那样地朝日子里走过去的时候,不知道前面会有些什么在等待着我们,我就那样为她猜测着,觉得她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总之会很美好。现在呢,在我们的一生都过去之后,时间把一切都揭示出来了,就没有什么可猜测的了,也没有什么可等待的了。”——何士光

编辑推荐

《雨霖霖》为作家何世光的最新散文集,分为上下卷。作为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人物,何士光的创作独具风格。上卷收录了作家描写亲情和友情、感悟生活的哲理美文,下卷《今生》则记录了作家多年来茫然而又执着的心路历程,讲述生命的真谛,通过闪烁着智慧光泽的语言,把东方的佛学文化重新诠释,帮自己和读者找到“回家的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雨霖霖(精)/小说家的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士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900405
开本 32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71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201412476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192
13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8: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