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奇葩(井陉拉花)》(作者蔡玉霞)主要介绍井陉拉花的产生背景、年代、发展现状及保护传承工作的进展情况。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产生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源远流长。它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该项目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所以该书出版意义重大。
图书 | 太行奇葩(井陉拉花)/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太行奇葩(井陉拉花)》(作者蔡玉霞)主要介绍井陉拉花的产生背景、年代、发展现状及保护传承工作的进展情况。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产生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源远流长。它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该项目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所以该书出版意义重大。 内容推荐 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形成并流传于峰峦叠嶂、雄浑巍峨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它以古朴苍劲、豪迈典雅、悠远苍凉的独特艺术风格广受赞誉、屡获殊荣。井陉拉花曾多次赴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进行对外文化交流,足迹遍布海内外多个城市,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行奇葩(井陉拉花)》将井陉拉花的历史渊源、传承分布、发展变迁进行了详尽的整理和研究,引领读者走进这历经岁月沧桑洗礼、愈加绽放时代风采的民间奇葩,去探寻、研究、品味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太行奇葩(井陉拉花)》的作者是蔡玉霞。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井陉拉花文化形式概说 第一节 井陉拉花的载体、分布、民族、性质、价值 第二节 井陉拉花的历史、发展、象征、功能 第三节 井陉拉花的艺术风格详解 第二章 井陉拉花代表性传承人 第三章 井陉拉花文化形式推介的达标程度评估 第一节 井陉拉花的发展成果 第二节 天才代表作价值评估 第三节 技术与技巧的精湛程度评估 第四节 文化传承发展的必要性和独特性评估 第四章 濒危报告 第一节 井陉拉花文化形式濒危的现状与危机 第二节 井陉拉花文化形式的濒危原因 第三节 井陉拉花文化形式濒危的结果 第五章 保护、利用、发展计划 第一节 保护的现状 第二节 建议性保护规划 第三节 保护、利用、发展的目标 第八章 国际与国内著名专家对井陉拉花文化形式的专题评价与权威研究文章精选 第七章 井陉拉花文化传承群体中代表人物自述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太行奇葩(井陉拉花)/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蔡玉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70979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0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4 |
CIP核字 | 2013191084 |
中图分类号 | J722.211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46 |
宽 | 182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