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中国现代文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何研究社团?如何研究文学研究会?传统的研究方法或者是从作家作品、创作实践的角度去研究,或者是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去研究,而李秀萍的这部著作,则继承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把它运用到文学研究会的研究中,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文学制度研究提供了一个普遍参照意义的个案分析。

本书在充分关注文学研究会建设文学制度所秉承的文化启蒙宗旨的前提下,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

 第一节 强烈的全局意识:建设文化中心机构,行使文化启蒙职责

 第二节 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与规范化

一、前期筹备的周密

二、组织机构的社会化与规范化

 第三节 组织运作的规范化努力

一、会刊的设置与发行

二、组织内部信息畅通的保障

三、多项规划的制订及实施

 第四节 松散而有序的群体聚合状态

一、地缘纽带

二、刊物纽带

 小结

第二章 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第一节 职业作家的出现

一、职业作家的出现及影响

二、文学研究会推进作家职业化的努力

三、稿酬制度的推动

 第二节 中国文学稿酬的变迁

一、一例一法的出台

二、稿酬制度上的反复:“新青年同人”取消稿酬的举措

三、文学研究会的作用

 第三节 队伍建设:文学新人的发现与培养

一、郑振铎的努力

二、叶圣陶对文学新人的扶植

三、茅盾的影响

 第四节 理论指导创作:对文学社会文化功能的强调

 小结

第三章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报刊:现代传媒对文学生产、传播与接受的参与

一、编辑主体的影响:参与文学的生产与传播

二、媒体对作家的宣传策划:参与文学的接受

 第二节 文学研究会丛书:现代文学与出版制度的结盟

一、丛书的编选宗旨:展示新文学发展实绩,深化思想启蒙

二、丛书的构成、宣传策略、出版实况及其影响

 第三节 传播的基本机制保障:发达的出版发行网络

一、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发行网络

二、《文学旬刊》的发行策略

第四章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

 第一节 文学论争机制

一、与创造性的论争

二、与鸳鸯蝴蝶派的论争

三、与学衡派的论争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约束引导机制

一、文学研究会对文学批评的格外关注

二、矛盾与文学批评体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中国现代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秀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79054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9.6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5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