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婷编著的《汉语小句构成原理的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及神经认知语言理论的角度》结合神经认知语言学及系统功能语言学两大语言学理论,模拟大脑神经元的构造,描写、分析语言系统内部“关系”结构,分析汉语语言系统的语义子系统,词汇语法子系统特点,构建汉语语言系统的“关系”网络模型。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内容及理论框架。分析汉语语言系统的主要特征。汉语各类型“过程”的模型构建。汉语中的“模糊”关系。
图书 | 汉语小句构成原理的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及神经认知语言理论的角度/日本语新锐研究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惠婷编著的《汉语小句构成原理的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及神经认知语言理论的角度》结合神经认知语言学及系统功能语言学两大语言学理论,模拟大脑神经元的构造,描写、分析语言系统内部“关系”结构,分析汉语语言系统的语义子系统,词汇语法子系统特点,构建汉语语言系统的“关系”网络模型。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内容及理论框架。分析汉语语言系统的主要特征。汉语各类型“过程”的模型构建。汉语中的“模糊”关系。 内容推荐 惠婷编著的《汉语小句构成原理的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及神经认知语言理论的角度》结合Sydney Lamb的神经认知语言学(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及M.A.K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Theory)两大语言学理论,模拟大脑神经元的构造,描写、分析语言系统内部“关系”结构,分析汉语语言系统的语义子系统、词汇一语法子系统的特点,构建汉语语言系统的“关系”网络模型。并尝试通过模糊集合、分形构造等数学概念描写语言系统网络中的“关系”,以期最终实现该语言系统网络模型的实际可操作性。 《汉语小句构成原理的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及神经认知语言理论的角度》并非某一特定理论框架内的语言研究,而是独创的一种分析模式。由于神经认知语言理论在国际、国内范围内的研究都不甚广泛,且该理论较多被应用于语音学、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程琪龙教授在该领域内笔耕不辍,但是基于该理论的研究依然还只是少数。程教授的研究大多以汉语为目标语言,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分析并构架汉语小句的“关系”。而本书中笔者将神经认知语言理论及系统功能语言理论结合,以汉语语言系统(语义层、语法一词汇层)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在于: 1.首先依据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认为语言的物质基础在于大脑神经元细胞及大脑神经元网络,肯定语言的物质性; 2.以神经认知语言学及系统功能语言学两大理论为基础,确立语言系统的成层结构并构建系统内部的“关系”网络; 3.主要依据系统功能语言理论中提出的三大“纯理功能”,分析语言系统的性质、特点及语言系统操作的动态性,构建各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及关系过程)的“关系”网络模型; 4.同时借鉴数学概念(模糊fuzzy函数、分形fractal构造等)以期将网络内部的“关系”量化并计算,并希望最终通过计算机对该模型的实际操作,模拟或验证语言研究中的各种问题,以及为计算机的自然语言处理提供新的语言理论基础。 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研究目的、内容及理论框架 分析并解释神经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两大理论的共性(承认语言系统内部的成层结构等)及互补性(前者着重描述分析层与层之间的“体现关系”,后者则更着力对同层内“组合关系”的描述分析等)。神经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分析系统内部层问关系,尤其是描述形态与语音之间的体现关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欠缺分析描述语义与语法特征的规则;与此相反,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的研究则更多见于语义层、语法层内部关系的分析描述,对同层内“组合关系”的分析,已具有成体系的分类规则,虽然系统功能理论承认并强调层间关系的存在,但对层间“体现关系”的分析描述显得十分薄弱,欠缺一定的描述方法。基于上述理由,本研究融合该两大理论,使其相互补足欠缺之处,形成较完善的研究分析方法。 第二章:分析汉语语言系统(语义子系统、语法子系统)的主要特征 主要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的三大纯理功能,分析汉语的语义系统的主要特点,确定汉语“过程”构成体系的分类情况;提出“他勤的”与“起勤的”并不仅仅是两种语义解释的角度,而是两种不同的语义构成方式这一观点,并进行论证;在语法系统部分,使用几何学分形fractal这一概念分析汉语的语法一词汇下位层的构成方式及特征。 第三章:汉语各类型“过程”的模型构建 依据上述两章的理论方法构建各个类型的“关系”网络模型;同时关注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存在过程及关系过程间的模糊关系,进一步分析汉语的复杂语义构成方式,并构建“再复合”和“凝缩”这两种复杂语义构成方式的网络模型;提出并定义的概念,分析汉语特有的复杂语义表达方式;选取汉语有代表性的特殊语义结构及句型(动补结构、“把”字句、“被”字句等),基于“他勤的意味构筑”与“起勤的意味构筑”这两种语义构成方式分析特殊句式的语义构成特点并构建相应的模型。 第四章:汉语中的“模糊”关系: 利用模糊集合的概念分析汉语语言系统中的“模糊关系”;并尝试从“关系”的角度分析汉语词汇的词性问题(如动词一名词、动词一介词的兼类词问题)。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语言系统‘关系’网络模型的计算机应用可行性研究”的最终成果。书中有很多不足之处和有待深人研究的问题。衷心希望语言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前辈们给予批评指正。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语小句构成原理的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及神经认知语言理论的角度/日本语新锐研究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惠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18276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6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正文语种 | 日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 |
CIP核字 | 2013238438 |
中图分类号 | H1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37 |
宽 | 17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