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还卿一钵无情泪(苏曼殊诗传)
内容
试读章节

绝句·春雨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接触苏曼殊很偶然,就像那日走过樱花树下,在风吹过的瞬间,他落花飘零一般,悄无声息地落进我的眼帘,没有灯火阑珊的映照,却有着似曾相识的绚烂。

佛说: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种缘分。他却说: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不知百年之前的他是否真的这么洒脱,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沿着时光的河流,逆流而上,穿越到那个分崩离乱的时代,寻觅他的足迹,触摸他的传奇。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他的确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他怪诞,两服洋装却吃斋念佛,袈裟披身却眠花宿柳;他疯癫,可以无端狂笑无端哭,万千衷肠揉做冰;他多情,可以偷尝天女唇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他决绝,可以易水萧萧人去也,任他明月白如霜。进步人士赞扬他,叫他兵火头陀、革命和尚;文学青年追捧他,说他是情怀浪漫的情僧、诗僧;但也有人恶意贬低他、诋毁他,说他是风流和尚、人间祸害、时代怪胎……

然而,无论世人怎样评价,都已与他无关。生前,他不屑于这些评价,死后,若有魂灵,想必也不会计较太多。他只是安静地酣睡在两湖边,断桥畔,孤坟一座,石碑一块,与苏州名妓苏小小的墓穴,两两相望,毗邻而居,共同守望中华神州的百年沧桑。

现代人对于“苏曼殊”这三个字,可能已经生疏了。但是上推到二十世纪初期,这三个字却是一个光闪闪的印记,标志着那个时期义学、绘画、佛学、翻译等几大领域内的卓越成就,苏曼殊就是那个时代的领军人物。他才华横溢不居人后,就连死亡这种大事,他都愿意跑到人家前面,成为天妒英才的另一个注释。  1884年9月28日到1918年5月2日,在历史的记忆中,只是短短一瞬,但对于苏曼殊而言,却已是人生的全部。

纵观苏曼殊三十五年的红尘游历,拨开环绕在他身上的层层光环或迷雾,你会发现后人对他的评价都对,都有道理,但又都不全对。因为他们皆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出于不同的目的与角度,指指点点。可又有谁曾经真正地深入苏曼殊的灵魂,倾听他内心深处的语言?

那个隐匿在内心世界里的苏曼殊,才是最真实的苏曼殊。而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穿越这百年的时光沉疴,涉水彼岸,抵达那个沉寂已久的灵魂深处,将那些不为人知的意念挖掘出来,艺术重现,还原他最初的真实面貌。

哲人周国平说,世问的相遇决定了人的阅历与高度,与一个已故灵魂的相遇,虽然虚幻,但交汇的瞬间,却会进发出光芒。

智慧的交锋,照亮的是两个人的人生,我和他,皆如是。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总是错综复杂的,如同电脑配置里的CPU,高速运转的瞬问,就可以沧桑巨变。因此,要解读另一颗灵魂的生命密码,绝非易事。剖开纷纭的世相,我们总能找到一切存在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并合理阐述。

苏曼殊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很耀眼。世人给予他的种种评价,我不想再罗列。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一个:苏曼殊活着的时候,未必给自己设下过那么多的目标,想着自己有一天,成为世人眼里的“明星”。他也不像现在的孩子,还没出生,父母就已打造好各种头衔,等着他日后一一摘取。

现在的人,大都活得精明而通透,功利而浮躁。当人类的欲望被空前激活,其劣根性也就开始慢慢凸显,如迎风而舞的春草,一丝撼动,便是前赴后继的奔赴,而且不遗余力。

人活于世,名利财富,都是浮云。娇憨痴缠,亦是虚妄。生命的本真,不在于你掠夺了多少外在的物质,而在于自己是否活得真实。苏曼殊,就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他的真实,自由而任性,孤傲也决绝。他从不在意别人的言论,他只做他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们都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就像那随风飘荡的蒲公英种子,无法掌控自己最后落地生根的去处。我们能做的,就是正确地认识和面对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适应它,或者改变它。

苏曼殊生活在清末民国初,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高度集中与激化,稍有触动,便是天崩地裂般地塌陷。那样的社会背景,对民众精神意识的打压与戕害是空前的。苏曼殊的悲苦人生,究其根源,也是旧时知识分子与离乱时代斗争的一个缩影。

弗洛伊德说:性格决定命运。苏曼殊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性格造成的,但这种悲剧性格,却是时代悲剧的产物。如果命运可以选择的话,我想苏曼殊一定不会选择生存在那样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他宁可不要辉煌的成就与名头,而只是~个拥有世俗幸福的普通男子。

他的悲剧,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注定。这要怪他父亲苏杰生的风流多情。1939年,柳亚子编订的《曼殊全集》里,曾对苏曼殊的身世、血统做过周密的考证,后来又被很多传记作者演绎,但意见大体是一致的,那就是苏曼殊的父亲是赴日商人苏杰生,母亲若子是日本人,即苏杰生日本妾氏河合仙之妹。

那个苏杰生,我想应是一个极精明的生意人。他年轻时横渡日本,人又长得英俊潇洒,在横滨开办了万隆茶行,把生意做得水生风起、蒸蒸日上,让苏家的名望日日繁荣。当然,一起繁荣的还有他拈花惹草的习性。尽管他那时已经有了正室黄氏、大陈氏和河合仙一中一日两位妾氏.但是男人对女人的占有欲真应了“欲壑难平”的说法,此说法古今基本一致。

目前的资料无法具体考证苏杰生与若子的这段不伦之恋是怎么开始的,但想来也逃不出通俗爱情段子的翻版。苏杰生在看到年轻貌美的若子后,春心荡漾,于是使劲浑身解数去诱惑她,打动她。年幼的若子,面对苏杰生的火热追求,半推半就之中,被自己的姐夫金屋藏娇,还稀里糊涂地为他生下一子,取名三郎,即后来的苏曼殊。

P2-4

后记

终于在一个午后,如期地上交书稿。那一刻,心里千斤重的石头终于落下,不再沉甸甸。对于曼殊心里甚是喜欢,亦如汤显祖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倘若,有幸生在那个年代,定会不怕千里万里去追寻,只为在人群中多看他一眼。

在和红尘合作的日子里,我们总是怕写不好这本书,曾迷茫过,无助过……最后,重新拾起自信认真地写完了它。不能确定写得有多好,但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了。评价乃是读者的事情,与作者再也无关联。

我与红尘相识在一场花事的倾诉里。那时,她在网络上连载她的长篇小说,而我仅仅是一个读者,她更新我去阅读。你来我往,彼此渐渐地走进内心深处。我们也没想到,有朝一日竞合写一本书。感动、惊奇、喜悦……都爬上彼此的心头。红尘的义字似江南的油纸伞,只有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巷子里才能感知出来,像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那是一种美的境界,走进去别再想走出来,它已经把你吸引到最高处,高处不胜寒,就算胜寒,出来的也是另一种模样。

人生总有那么多逼仄的时光,前前后后数起来总有那么一大串是空白的,没有光芒,只有黑暗。就在这样无法靠近彼岸的时刻,纵身一跃跳进去,水中泛着丝丝的泡泡,而命运也就在那一刻定格了。

曼殊一生崇尚自由,亦如我和红尘我们崇尚文字般,信仰不灭,希望永存。

曼殊一生投入宿命的怀抱,享受着,挣扎着,痛苦着。这如人饮水,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曼殊一生情事富足,他令许多女子痴迷,他也辜负许多女子。终究,明白得不到的东两是一个诗意的伤口。

曼殊是她们的过客,她们又何尝不是曼殊的过客。都是相互牵制,相互吸引而已。

第一次写书,紧张、不满……各式各样的感触萦绕在耳边,罢了,那份感知终究无言陈述。交给叫‘光吧,让时光定夺最后的一切。满目荒愁,内心丰盈,灵魂富足就好。

人生,也总有一些惆怅和惘然挥之不去。我想,在我们风烛残年的时候,仍然记着,曾经我们年轻过,痴迷过,奋斗过……就已足矣。人嘛,有上场,也会有退场。斗转星移后,我们都记着彼此的那一张脸,那一瞥一笑,实在真诚。

却原来,我们都懂得彼此!

感谢本书的编辑胭脂,给我们的机会,也感谢支持我们的读者朋友们!

第二影子于兰州

2011年10月1日

目录

序:花未残时春已空

泅渡时光的河流,我是孤独的过客

黑暗里,我与死亡艰难地对峙

我佛,请接受我悲苦的灵魂

你是我眼里最痛的泪

母亲,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爱是一场飘零的花事

用我一世孤独还你一世情深

我是一颗火种

笔,也是武器

飘零的足迹

那一场相遇只是梦

雪鸿的深情

都是人间多情客

今生最美的相遇

恨不相逢未剃时

兵火头陀泪满樽

换一种方式战斗

且看寒梅未落花

一个人的明月夜

我佛,请让我在你怀里安眠

做自己的英雄

苏曼殊诗年月考

苏曼殊诗集

书札集

苏曼殊年表

后记:关于信仰、宿命、情事、过客……

序言

春未残时花已空

“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残时花已空。自是神仙沦小谪,不须惆怅忆芳容”,这首诗是民国奇僧苏曼殊在乘汽车时听到一位妙龄少女不幸早天时发出的感慨,而如今看来,更像是他自身之诗谶。

宋人周益公在他的《平园续稿》中说:“昔人谓诗能穷人,或谓非止穷人,有时而杀人。盖雕琢肝肠,已乖卫生之术;Ⅱ朝弄万象,亦岂造物之所乐战?唐李贺、本朝邢居实之不寿,殆以此也。”

对此观点,我不尽赞同,白居易号“诗魔”,为唐代诗人中存诗最多者,古稀之年尚存;陆放翁“六十年问万首诗”,耄耋之岁健在。所以,杀人者非诗也,乃情愁耳。

天地之间,自有情痴情种。此类人正如《红楼梦》中所说,是正邪二气所赋就,其聪明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书中曾列过一个长长的名单,囊括了刘希夷。温庭筠、倪云林、唐伯虎,乃至红拂、朝云等至情至性之人,现在看来,我们将苏曼殊这个名字附在其后,也是十分恰当的。

杭州的西湖畔,长眠着一代情僧苏曼殊,而不远处,就是六朝名妓苏小小的坟墓。难道苏曼殊是苏小小转世为人不成?自古以来,名妓闲僧,就是西湖上的景致,宋代时,有高僧佛印、名妓琴操,相伴苏东坡泛舟西湖,明代张岱亦言:“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

苏曼殊是一个颇具传统色彩的人物,他一出生就带着一个大疑问,而他在世的短短三十五年,更给后人留下理不清的疑团。他多情自赏,贪于口腹之欲,似绝不合佛门之冷寂。若以这样的性情还俗尘世,也并无半点阻碍。但他却拒绝走出空门,甘愿为僧。虽然为僧,却依旧混迹于青楼妓馆,大吃牛肉鱼虾等美味,这看似作茧自缚,“左右互博”式的纠结,实在让我等俗人难以参详。

然而,或许正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喝酒吃肉,杀人放火,智真长老却说他是一个真正能成正果的人,正所谓:“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正所谓: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

江湖夜雨虽然读古诗词不少,对苏曼殊的诗文事迹也有所了解,但平时多读道藏,学太上之忘情,纵能穿越到民围相见苏曼殊,也是相敬而远罢了。但网友“逸舟红尘”,心窍玲珑,其诗其义,情根深种,正所谓“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她若能相识于曼殊,必添一段情孽。

“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间鸣”,这是苏曼殊当年写下的诗句,当年的弹筝女子,如今也早已成为昨日的旧影。可是,这位情僧可知道,百年之后,却又有一位名叫“逸舟红尘”的多情女子,十指飞动,将他的情爱煎熬于键盘中敲出,再一次感动天地问的有情之人?

江湖夜雨于2011年10月13日

内容推荐

《还卿一钵无情泪(苏曼殊诗传)》由逸舟红尘、第二影子所著,苏曼殊,一位近代美术开放转型的先驱画家,一位哀婉的诗人,一位末世逸才和勇往直前的勇士,一位袈裟裹体的大和尚,一位以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闻名于世的传奇人物。他的人生镜像多面而分裂,他的文学、绘画及佛学成就斐然,备受世人关注。《还卿一钵无情泪(苏曼殊诗传)》围绕苏曼殊短暂而传奇的一生,旁征博引,行文详实,全面而真实地介绍了苏曼殊的多才多艺、红尘游历、丰富情事,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亦僧亦俗的文化奇人的悲欢一生。

编辑推荐

《还卿一钵无情泪(苏曼殊诗传)》由逸舟红尘、第二影子所著,苏曼殊一生崇尚自由,一生跌进宿命的怀抱。他令许多女子痴迷,也辜负了很多女子,她们相互牵制,相互吸引,最后都成了彼此的过客。除了卓绝的才华、天才的禀赋,“情”字是苏曼殊一生绕不过的坎儿,不知所起,一往而终。后人分析认为:苏曼殊一生都在用审美的理念去接近女子,他的心里始终缺少一份爱。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苏曼殊在所接近的所有女子中寻找着母亲的影子。苏曼殊的一生,是一个意外,因缘所致,他走入人间,又匆匆离去,仿佛上苍和世人开了个玩笑。对于如此不凡的他,我们是时候该了解一下了。另外由于主人公的不凡,要想解析透彻其心路历程,对作者文笔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逸舟红尘的笔触温和、细腻,始终如春风化雨般。可以说,讲述一位诗僧、革命者、迷途的游子的一生,她们做得很好。书本亦制作精良,从容,非常值得品读,收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还卿一钵无情泪(苏曼殊诗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逸舟红尘//第二影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253811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3217887
中图分类号 K825.6=6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