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听雨(徐好雨诗文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徐好雨,1990年生于浙江乐清,长于温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她从小爱好文学艺术,勤于阅读写作、绘画、书法、摄影与古筝。她的散文《大山里的学童》、《少年笛声拂春柳》与诗歌《骑行畅想》、《你的微笑是海上的日出》等多篇发表在《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钱江晚报》、《广州文艺》等报刊上,可如今“家乡的莺莺燕燕,梅红柳绿,也报不来,那不在的,不再的春天”(《春风未度》)。从《听雨(徐好雨诗文选)》中可看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世事的歌颂或鞭挞,尤其对世俗的豁达与人生的透视,用生动的文学语言进行了率真昀表述,令人感动、激动与难以忘怀!

内容推荐

《听雨(徐好雨诗文选)》是90后文艺女青年的散文诗歌集,作者虽然非常年轻,但是有很好的文字功底,平时精于绘画、文学创作、书法,她的作品对生活有独特而细腻的理解,文集中的作品还是很有可读性,根据体裁、内容不同分为5辑,体现了当下青年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作品积极向上,富有朝气。

目录

第一辑 笛声春柳

 红缘

 音乐与我

 眼泪

 做假小子的滋味

 难题难解

 拥抱风雨

 写给太公

 故土·时光

 山的四季

 观潮

 荒芜也美丽

 赏西湖莲叶

 访九寨奇水

 感悟青藏高原

 对于数学C1班的看法

 亲爱的波波丁及其他同学

 企

 品味爱之美

 也谈月

 星星知我心

 我喜欢读书

 《武陵春》与我的解读

 读书心得三则

 色·印象

 梧桐·雨

 《梧桐·雨》补语

 心灵的涛声

 请停下匆匆的脚步

 秋思

 雾中的象山校园

 留白

 油菜花开

 少年笛声拂春柳

 禅的艺术

 在梅边

 青楼遗梦

第二辑 童话世界

 魔豆

 小白兔只爱白萝卜

 白乌的天空

 精灵之舞

第三辑 网上穿梭

 冬天的问候

 我的近况

 我听音乐

 我是出气筒

 吃饭好,吃饭饱

 求下联

 新年

 精神高于物质,还是精神

 建立在物质之上

 南师啊,南师

 你滴小孩滴呦

 中午的梦

 乡下半日游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同桌的你

 笨鸟先肥

 昨日小梦偶遇故人

 下辈子你做我的主人

 关于馒头和包子

 招工启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

 泉州纪行

 童心

 威龙妈妈之独门秘方

 热烈祝贺雨外雨西湖醋鱼

 研制成功

 雨外雨宋嫂鱼羹研制成功

 舅舅

第四辑 隔岸灯火

 最幸福的人

 渔之梦

 父亲

 向日葵太阳花

 夜游江滨

 隔岸灯火

 难为水

 我们的校园

 骑行畅想

 赠归人

 追云朵的孩子

 小雨转晴

 我相信

 贝之赞歌

 你给我的舟山记忆

 无人留意的风景

 第一朵七里香

 你的微笑是海上的日出

 睡莲紫金香

 亲爱的知春鸟,你在哪里?

 你是我心的一颗泪珠

 玉颜

 每当我走过校园的小径

 红绿白——风景

 漫步于仲夏夜的森林

 白鸟的天空

 起航尼亚加拉

 栀子香里栀子乡

 月夜寻涧

 你

 寻影

 苇子的梦

 缘何

 苦与乐的无言歌

 致阿格里巴将军

 感动于生

 灵昆同游

 馥郁天香

 你的爱是金丝的锁链

 梦心

 囚王夜歌

 梅边回首相一默

 鹧鸪重啼当年梦

 隔墙杏舞天飞影

 长亭短亭怨归迟

 意笔

 庄周梦

 几江秋雁留趾痕

 寒江水逝

 碎语

 天空与彼岸

 春风未度

 我拿什么与你交换

 我听见一只巨兽在低吼

 开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

 红妆泪

 李义山诗摘与我的新解

 呐喊

 天童

 空想者

 曲中人

 飘零

 永恒的舞蹈

第五辑 蕉窗夜雨

 秋荷楚人辞意

 蕉窗夜雨

 问道

 归田

 吴山夜雨

 雨后

 品茗

 寻隐者

 早春绝句

 中秋赏月

 题青城壁

 寂园

 待友

 欲画秋荷可采莲

 待月

 引白石句

 李义山诗意

 曹雪芹秋窗诗新解

 题北宋《烟江叠嶂图》

 闲居

 题曹子建《感甄赋》

 未通禅

 幽兰咏

 论诗

 题倪瓒王蒙《松下独坐图》

 初冬夜雨

 落雨惜梅

 流觞

 寻鸿

 中秋

 无寐

 三蝉小景

 幽人未眠

 罗扇

 问琴

 捣练子·书小楷

 相见欢·秋思

 点绛唇·初照人

 蝶恋花·荷雨芭蕉

 如梦令·秋梦

 卜算子·白象塔地宫

 菩萨蛮·山居

 菩萨蛮·望怀

 好雨作词并首唱的三首歌

后记

试读章节

难题难解

为什么大自然造物的时候,非要把同种生物分成雄雌?花有雄蕊、雌蕊之分,动物也有公有母,人也不例外,分男人和女人。这就是所谓阴阳平衡吗?不懂,不理解,两个字“麻烦”。往好处想想,大概是有利于物种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无数的竞争、斗争、战争之后,看看那些单细胞生物依旧活得有滋有味,却不用受此纷纷扰扰,成为滚滚红尘的牺牲品,我不禁有点羡慕了。

幼年时的我就对人一视同仁。模糊的概念中,称呼的区别在于头发,好像头发长的就叫女的,就像妹妹,姐姐,阿姨,阿婆。看着自己头发稀疏的婴儿照,就问妈妈我生出来是不是男的。男孩,女孩,一起玩,一起闹,丝毫没有隔阂。偏偏家族里生出来的大多是男孩,我成了大我好几岁的表哥们的小尾巴,跑得满头大汗,有热闹就凑。打球,玩电脑,我都只有当观众的份,却总是乐此不疲,爬起山来还要争个高低。哥哥们的活动内容比姐姐丰富多了,说话也爽快大方,在这个群体中还会受到照顾,我特别乐意当假小子。一切情感都是那么纯真,简单,无须一丝顾虑和防备,可长大了的世界为什么就不一样呢?

几个童年的玩伴,联系是有,都不怎么说话。我一开始只是简单地理解为长大了,性格变内向,且忙着自己的事情,时间不多,无暇聊下去,玩下去了。我心里也未曾在意,不知不觉好像少了一分轻松,多了一分负担。小学里开始传一些喜欢来喜欢去的东西,怎么就这么无聊呢?原来世界上还有一种感觉叫爱情,印象中,很重大,很遥远,是小时候过家家没有的。身边的男孩比我大的依然叫哥哥,比我小的依然叫弟弟,叫着轻松坦然,似乎还是和以前没什么区别。初中的很多人,很多事,让我措手不及。猛然间一转头,很迷茫。唉……不想长大。轻松的感觉不在,麻烦却无尽滋长。有意无意问的事都足以让人议论纷纷,让人陷入苦恼。对待哥哥弟弟的方式很难行得通,因为大家有心事了,想得多了,变得敏感。一个眼神,一句言语,衣食住行……一切的一切都会扯上关系,无时无刻不得注意,很累。我好像迷失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爱情只比爱多了一个字,习惯去爱的时候,不懂得怎么对待爱情。爱恨悲喜的感觉被成倍放大,有的成了模糊不清的镜像,有的却如刀刻一般割在心上,自己都奇怪眼前的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爱可以是罪过吗?有时候流露过爱情都会被称为罪过。甚至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拥有的,不曾拥有的;得到过的,失去过的分毫都要计较,掂量,人们变得像患得患失的爱情守财奴。(写到这里是觉得这两个字太有来头了,连看着,写着都不自在。)它可以使人颠倒徘徊于神圣和罪恶的两极,可见力量之强大,显得自己很渺小。放学后,满大街的流行歌曲里重复着它,看着路上自己的影子在夕阳里,斜斜的,拉得老长。也难怪,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前些日子看了莎翁的《仲夏夜之梦》,荒诞里不乏现实,恐怕也是青春和爱情一个艺术化的缩影。恍惚间明白了一点,但更多的还是茫然。接下来的事情会怎么样我不知道,对我来说难度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也实在是累。来往于围城内外的我,何尝不想拥有佛家所说的清净?“心远地自偏”,可我笨拙的躯体还遗失在城市的尘事里,隐居的幻想显然不可能。既然不能拥有清净,那就希望自己拥有一分宽大的胸怀,学习如何“容天下难容之事”。

最近老在下雨,就让水把它冲得淡一点,再淡一点。退一步海阔天空,放下杂念,回归本真,不要因个人得失淹没了爱的美好与单纯。如何维持生活中不同人、不同性别之间的平衡,是我未解的谜题。

……

P16-18

序言

李商隐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听雨,自古在诗人笔下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或心静如水,或怀着淡淡的忧愁。在无人的夜晚,倾听着雨点轻轻打在芭蕉上,梧桐上,如沉沉的夜幕后面,有一个半抱琵琶的女子在泣诉,吟唱。

我这里的“听雨”二字除了古人赋予的诗意外,还有另一重含义——“听好雨谈心”。

我叫徐好雨,因为我生在一个雨后的清晨。

用一句诗来形容我的性格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我就像无声的细雨,却能滋润着别人的心田。

  我这个人比较“古典”,也是个“完美主义者”。平日里,我喜欢画画,弹古筝,看些课外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我喜欢看悲剧,喜欢那种“残缺的美”,无论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我认为悲剧是一面镜子,你可以从中看到经验和教训,它让人更加清醒地看世界;悲剧也是一盏苦丁茶,苦中有甜,回味悠长,让人难以忘怀。是悲剧造就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在小学的时候,我迷上了《红楼梦》,不惜在期末考前几天,半夜里偷偷爬起来在卫生问里“挑灯夜读”,一本如此之厚的书竟也这样被我在几天内读完。

除了上面所说的“雅趣”之外,我还有个爱好——饲养小动物。从小到现在,我养过的动物真是数也数不清了。它让我感受了生命的精彩与神奇,也看淡了生老病死的生命轮回。从幼儿园起,我就养过蚂蚱、蟋蟀、知了、螳螂、纺织娘、蜻蜓,等等,都是我和爷爷一起在林间草地捉的。那时的我尤其喜欢会呜叫的小虫子。夜里,听着它们的叫声,好像就能梦见山间青草的芳香。到了小学,我喜欢各种鸟儿。我不但让自家的小鸟当上了爸爸妈妈,还让掉在树下的小麻雀长大,重回蓝天。当小麻雀张着鹅黄的小嘴等我喂食时,我觉得我在成长,心里萌发了一些东西——爱心和责任心。而现在,我家里养了一只仓鼠和一只小狐狸狗——嘀嘀和努努。它们让我感到了无限的轻松和快乐,是我功课之余的玩伴。

自生了病以来,由于疾病的影响和心中的烦闷,我很少提笔,怕勾起那些不堪回首的伤痛记忆。而《听雨》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又拾起笔写文章了!虽然对文字有些生疏,不如以前那么流畅了,但这毕竟是跟疾病作斗争的成果。它是告别黑夜的黎明前的星星,是在夺回的失地上插起的第一面红旗。当然,我进步的阶梯是和大家一起搭就的。我真心地感谢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

希望《听雨》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我和老师沟通心灵的一座桥梁。让它记录下点滴的快乐和感触。我不求文章写得有多华丽精彩,只求句句言语都是发自内心。我也不求进步有多迅速,只求每一篇文章都有一点与以往不同的新意。

这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也许你们更应该看重的不是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是是否有文化修养和一颗善良的心。那就和我交朋友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后记

她是一枚秋叶,在不经意间飘落,揉碎了季节的忧伤;她是一缕月光,在静静的深夜,婆娑着我的心房;她是一粒尘埃,在岁月的深处,涌动着诸多情愫,吟唱着几多诗歌的深藏。

我家爱女徐好雨,1990年生于浙江乐清,长于温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她从小爱好文学艺术,勤于阅读写作、绘画、书法、摄影与古筝。她的散文《大山里的学童》、《少年笛声拂春柳》与诗歌《骑行畅想》、《你的微笑是海上的日出》等多篇发表在《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钱江晚报》、《广州文艺》等报刊上,可如今“家乡的莺莺燕燕,梅红柳绿,也报不来,那不在的,不再的春天”(《春风未度》)。她的作品虽还是“春天的稚柳”,但她说:“从乐府到唐诗再到现代散文,我的舞蹈便在美里隽永,即使是一片叶子,也不该沉浸于浮光掠影,沉沦于尘世的浊泥,这是属于我的生命,这是属于与我相遇的万物的生命,让我告诉你——生之永恒。”(《永恒的舞蹈》)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你是老天最疼爱的孩子,斜阳正好,这山间兰草,在无人的傍晚,吐露它若有若无的情思。”(《李义山诗摘与我的新解》)为了寄托我们对她的思念,特将她遗下的文稿整理编成《听雨》一书,从书中可看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世事的歌颂或鞭挞,尤其对世俗的豁达与人生的透视,用生动的文学语言进行了率真昀表述,令人感动、激动与难以忘怀!

值此《听雨》付梓之际,谨对给予我们鼓励、支持与帮助的亲眷、老师、学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听雨轩主人2014年初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听雨(徐好雨诗文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好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40621
开本 32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9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4244453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