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新诗百年志(理论卷上下)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中国新诗百年志》丛书主要内容为汇集1916年至2016年100年间的优秀新诗及诗歌理论,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负责组织业内权威专家学者选拔、组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具有重要社会价值。《中国新诗百年志》丛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组织编选,自2015年7月正式启动。《中国新诗百年志》承担的使命,一是向开创新诗先河的诗歌前辈致敬;二是展示中国百年新诗总体概貌和发展趋势;三是为世界文坛了解中国诗歌提供一个比较权威的读本。中国作家协会对《中国新诗百年志》的编选和出版非常重视并寄予厚望,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担任编委会主任,并郑重聘请当下诗坛令人尊敬的谢冕等16位教授、专家和依然活跃在创作一线的诗人组成编委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吸收各方面研究成果。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的《中国新诗百年志(理论卷上下)》,主要为1917年新诗诞生以来的诗歌创作理论及其代表作品。《中国新诗百年志》专辟了诗歌理论与批评卷,从而将新诗发展过程中新诗理论与批评的建设及其重要性凸显出来。新诗创作和新诗理论是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及时性的总结和梳理一百年新诗和新诗学的得失成败,对于今后中国新诗的实践和诗学发展都将留下重要的参照和启示。本书内容深刻,语言富有感染力,代表了中国新诗诞生、发展一百年间创作的诗歌理论创作最高水平。

目录

胡 适 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

俞平伯 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

宗白华 新诗略谈

康白情 新诗底我见(有引)

西 谛 论散文诗

周作人 论小诗

郭沬若 论节奏

穆木天 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

王独清 再谭诗——寄给木天、伯奇

饶孟侃 新诗的音节

闻一多 诗的格律

沈从文 我们怎么样去读新诗

梁实秋 新诗的格调及其他

梁宗岱 论诗

陈梦家 《新月诗选》序言

戴望舒 望舒诗论

同人等 关于写作新诗歌的一点意见

施蛰存 又关于本刊中的诗

林 庚 诗与自由诗

鲁 迅 781致窦隐夫

朱自清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李金发 是个人灵感的记录表

金克木 论中国新诗的新途径

叶公超 论新诗

艾 青 诗的散文美

徐 迟 抒情的放逐

胡 风 关于人与诗,关于第二义的诗人

废 名 新诗应该是自由诗

高 兰 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

李广田 谈写诗——文艺书简

袁可嘉 新诗戏剧化

唐 浞 论意象的凝定

萧 三 新诗歌的一些问题

臧克家 “五四” 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中国新诗选》代序

何其芳 关于现代格律诗

毛泽东 关于诗的一封信

卞之琳 谈诗歌的格律问题

周 扬 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

叶维廉 论现阶段中国现代诗(1959)

余光中 新诗与传统

洛 夫 诗人之镜——《石室之死》 自序

李英豪 论现代诗之张力

黄维梁 现代诗诗法四变

谢 冕 在新的崛起面前

章 明 令人气闷的“朦胧”

张学梦等 请听听我们的声音——青年诗人笔谈

孙绍振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程代熙 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与孙绍振同志商榷

徐敬亚 崛起的诗群——评中国诗歌的现代倾向

翟永明 黑夜的意识

牛 汉 诗的新生代——读稿随想

金丝燕 诗的禁欲与奴性的放荡

孙玉石 重建中国现代解诗学——中国新诗批评史札记之一

海 子 诗学:一份提纲(节选)

周伦佑 “第三浪潮”与第三代诗人

于 坚 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1998中国新诗年鉴》代序

陈 超 深入当代

李元洛 互利互惠 相辅相成——现代诗与社会谈片

郑 敏 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

欧阳江河 89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士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

西 川 诗歌炼金术

孙基林 中国第三代诗歌后现代倾向的观察

沈 奇 角色意识与女性诗歌

唐晓渡 时间神话的终结

简政珍 当代诗的当代性省思

臧 棣 后朦胧诗: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

程光炜 20世纪90年代诗歌:另一意义的命名

王家新 从一场蒙蒙细雨开始

王光明 在非诗的时代展开诗歌——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诗歌

骆寒超 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形式探求及其经验教训

张桃洲 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论20世纪中国新诗语言问题

吕 进 论中国现代诗学的三大重建

李 怡 关于中国新诗的两种“传统”

李少君 草根性与新诗的转型

洪子诚 当代诗歌史的书写问题——以《持灯的使者》 《沉沦的圣殿》为例

柏 桦 江南诗人的隐逸与漫游

吴思敬 新诗:呼唤自由的精神——对废名 “新诗应该是自由诗”的几点思考

张清华 当代诗歌中的地方美学与地域意识形态——从文化地理视角的观察

朱先树 “朦胧诗”问题讨论及前因后果

郑慧如 论1980年代以降台湾现代诗的现实书写

陈仲义 张力:现代汉语诗学的“轴心”

耿占春 当代诗歌批评:一种别样的写作

姜 涛 “历史想象力”如何可能:几部长诗的阅读札记

叶 橹 艰涩的意味——对一种诗歌倾向的判断

敬文东 诗歌写作在1990年代的伦理任务

罗振亚 21世纪诗歌:“及物”路上的行进与摇摆

杨庆祥 重启一种“对话式”的诗歌写作

霍俊明 为没有“共识”的新诗一辩——应对“新现象”与“老问题”之诘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新诗百年志(理论卷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65957
开本 16开
页数 8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92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352
CIP核字 2017020745
中图分类号 I226.1
丛书名
印张 5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5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