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之前,我国古人不论男尊女卑。他们的服饰都分为上下两截,穿在上身的叫“衣”,穿在下身的叫“裳”。衣裳分穿不仅麻烦,而且,由于那时的裤没有裤裆,只能套在两腿之上。而裳又是由前后两片布片形成,稍有不慎就有暴露下体之虞。因此,当上衣下裳连缀,又加缀衣襟蔽体的深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时候,就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并从此传袭了几千年。深衣虽是衣裳连缀的,但在制作的过程中却是衣裳分裁的,然后将裁剪好的衣裳再缝缀成一整体,在腰部的右侧用绳带系结,穿着的时候还要在腰部加系一条腰带。
最初的深衣都是曲裙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裳的右侧增加了一块布,使其绕着腰身几圈,这样,就能够将下体遮盖得十分严密。深衣之名也来源于“被体深邃”(《礼记集解·深衣第三十九》)这一特点。从战国时期的壁画和出土衣物,我们可以得知,那时候的深衣,基本上是交领、右衽,衣袖和裳的下摆十分宽大,这种衣服既穿着方便,又便于活动,士大夫们在朝廷之外都爱将其作为便装穿着,而普通百姓则把它当做礼服来用。
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结构和剪裁方法深合儒家的礼仪思想,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朝服也就采用深衣了。而为了显示儒家的礼仪制度,深衣的制作也有了确定的制度。对各个部位的剪裁都有了一定的尺度,要求“续衽,钩边。要缝半下。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拙之及肘……袂圆以应规,曲夹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礼记·深衣》)从此.深衣就成为汉族男女通用的礼服和便装一直延续了下来。
在从汉代到民国这个漫长的时期中,深衣也经历了多次的变化。首先是在裤有了裤裆之后,不存在暴露下体的危险了,就出现了直裾深衣。直裾深衣就是在曲裾深衣的基础上。省去了裳的右侧增加的那块衣襟,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垂直而下,不必绕腰身几周。这样既节省布料。穿着起来又更加轻便。后来,在直裾深衣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种直裾的短深衣——檐榆,这种短深衣只用作平时的便服。再后来,檐榆和原本用作内衣的袍被融合成一体,统称为“袍”。深衣发展成袍以后。变化就不大了,各朝的官吏都采用袍制,寻常百姓也可以穿袍,只是在材质和工艺上有所区别。
民国以后,衣裳连缀的深衣几乎从寻常百姓的生活中绝迹了。北京奥运会前夕,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些爱好国学的人士曾呼吁将传统的深衣作为礼服运用于奥运会之中。深衣一下子又回到了现代人的视线之中,一时间对于深衣(有的媒体称之为汉服)的讨论在网上热闹起来,而一些爱好传统文化的服装设计师也从中寻到灵感,设计出既时尚又具中国韵味的服装。
P13-14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中华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在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下,服饰还承载着环境、生理和群体心态特征等千差万别的信息。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民族服饰因接受了这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便促使其生成了多种特色服饰语言文化。因此,民族服饰具有区域性和标志性的特性,并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构成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确证。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有其文化、风俗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及风貌。56个民族服饰艺术彰显了民族服饰细节的魅力,我国有历史悠久的侗族服饰、清秀淡雅的傣族服饰、粗犷的藏族服饰、热情的景颇族服饰、古雅淳朴的纳西族服饰、素雅轻盈的朝鲜族服饰、华美的汉服……各民族的服饰特点鲜明各异,象征华夏悠久的文明,也体现了民族艺术的魅力。中华民族服饰是各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记载下了一部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
中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在其传统服饰上得到了直观的体现。它像无声的旋律,传递着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等多方面的信息,似一部多媒体的书,记载着各民族的生息繁衍和变迁的历史。人们的爱好、追求,人们的审美情趣,尽可以在服饰中得到应有的展现。服饰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它的形成、演变标志着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逐步提高,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征的集中表现。各民族服饰都有其独特之处,它给后人了解各民族的概况提供了资料,也给各民族进一步发展服饰文化提供了条件。
中华服饰文化博大精深,传递的信息丰富多彩,本书只能为您撷取几朵小小的浪花,以窥见其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五十六个民族,五千年丈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文化丰富多彩,民俗异彩纷呈。本书冠名中华,为弘扬我华夏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精华,传承我华夏民族的文化传统。但实难在一本书中穷尽所有民族、所有地域、所有风俗、所有……故只能撷取沧海之一粟.将我们所亲身感受过的、研究过的收录其中。在此,没有对任何未述之族、之地、之俗有所忽视。
我们希冀在续集中尽其所能尽收我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中华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本书通过图文的方式全面的展示了中华服饰文化,全书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民史中的民众精华,讲我民风,扬我民德,全景展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