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研究戏曲美学的著作。说得更具体一些,它的研究范围基本是由宏观角度探讨戏曲艺术的特征,尤其是戏曲的“美”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戏曲是属于俗文化的通俗艺术。要是用句接近戏曲台词腔调而缺乏“学术性”的大白话来讲,那本书的任务就是从捉摸捉摸戏曲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入手,再进而捉摸这个样子的东西中有哪些成分是建构美丽的戏曲宫殿的主要支柱。
图书 | 中国戏曲美学/百家艺术课堂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研究戏曲美学的著作。说得更具体一些,它的研究范围基本是由宏观角度探讨戏曲艺术的特征,尤其是戏曲的“美”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戏曲是属于俗文化的通俗艺术。要是用句接近戏曲台词腔调而缺乏“学术性”的大白话来讲,那本书的任务就是从捉摸捉摸戏曲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入手,再进而捉摸这个样子的东西中有哪些成分是建构美丽的戏曲宫殿的主要支柱。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现、当代的戏曲本身就缺乏内在的统一,这大大增加了由感性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难度 二、通行的“戏剧理论”不是了解戏曲本质、规律的钥匙 第二章 “媒介论”——研究戏曲本质特征的方法 一、历史的简单回顾 二、笼罩在巨大的历史阴影之下——戏剧概念的被混淆 三、由所采用的“物质媒介”构成的特殊矛盾,是决定各种艺术门类本质特征的内在根据 四、由歌、舞、诗为主要物质媒介而形成的戏曲艺术的特殊矛盾 第三章 构成戏曲美的特征之一:舞容歌声 一、有关戏曲艺术特征若干已有成说的简介 二、戏曲“舞容歌声”的实质在于“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三、戏曲“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客观根据和必要性 四、“舞容歌声”的具体体现——程式与行当 第四章 构成戏曲美的特征之二:动人以情(上) 一、“传奇妙在人情” 二、“非奇不传”与“传事之情” 三、略泥存花,贯之以情——作用突出的感情线 四、“无意中感动人心” 第五章 构成戏曲美的特征之二:动人以情(下) 一、戏曲舞台“时空自由”的特定含义 二、“民族化的戏曲‘蒙太奇”’ 三、“戏曲‘蒙太奇”’分类例叙 四、“戏曲‘蒙太奇”’的民族风格特色 第六章 构成戏曲美的特征之三:意主形从 一、“写意”是“中国艺术的基调”及它和《易》的关系 二、戏曲“写意戏剧观”的实质 三、戏曲“写”的是谁之“意”? 四、“写意戏剧观”在戏曲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五、是“得意忘形”,还是“形神兼备”? 第七章 构成戏曲美的特征之四:美形取胜 一、由焦菊隐先生的一段话谈起 二、戏曲“把表演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否符合戏剧原理? 三、戏剧文学在戏曲中的特定含义、作用和地位 四、戏曲中以音乐、舞蹈为主而构成的美的形式 五、以丰富的外在的美的形式取胜,是戏曲必须具有的艺术特征 附录 独立之思考 成一家之言——陈多教授在当代戏曲研究中的学术贡献(张福海)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戏曲美学/百家艺术课堂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西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5005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3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01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