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闻不出错的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该书以不同领域的新闻为依托,以新闻本源为出发点,探讨和分析了新闻自由背景下的新闻从业规矩、操守和底线。描摹出新闻从业者在新时期转型社会大背景下对待新闻工作的观念、态度和选择性行为,以及规范化职业实用操作手册。

众所周知,假新闻已成为社会一大病症。作者通过详细引述《新闻记者》杂志2001年至2009年的“全国十大假新闻”,对假新闻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整理归纳了防范假新闻的规范化采编流程。这对新闻从业人员很有裨益。书中还总结了“网络新闻语言禁忌”手册,建议网络新闻在追求时效时更要追求真实。

这本书从职业化和职业道德多个层面,为记者的这一“神话”加了个前缀:那就是“道德守望”。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为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民族宗教问题“专家型记者”,本书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写就。内容为十二编,主题围绕“新闻不出错的智慧”展开,内容涉及社会新闻、政治新闻、法治新闻、民族宗教新闻、统战新闻、灾难新闻、有偿新闻、历年来十大假新闻、网络新闻等。

新华社高级编辑朱国圣评价说,该书将一些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不规范使用情况防患于未然,无论对记者、编辑还是新闻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各行业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本实用的业务教材,更是必要的参考书、案头书。

目录

第一编 新闻: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001

 禁忌及禁忌分类/001

 新闻、新闻语言与新闻的相关禁忌/002

 新闻:从追求自由到舆论监督/011

第二编 社会新闻:不是什么都能写/013

 社会新闻要选好报道角度/013

 社会新闻要用好表述方法/015

 社会新闻禁用词/016

 【附录】从“残废人”到“残疾人”:中国民众观念不断改善/021

第三编 政治新闻:规矩决定成败/023

 政治新闻中涉及领导人和政治机构的规范表述/023

 军事报道的敏感性与安全度/025

 全国两会报道规范用语/026

 【附录1】国务院机构名称、简称及主要负责人名单/033

 【附录2】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名称及主要负责人名单/037

 【附录3】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名称及主要负责人名单/037

 【附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037

 涉及港澳台的新闻规范/040

 【附录5】《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办法》/045

 【附录6】《香港澳门记者在内地采访办法》/046

 国际政治新闻中的准确表述/047

第四编 法制新闻:写别人的官司前一定考虑自己是否惹官司/056

 法制新闻/056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059

 法制新闻案件报道“禁区”/060

 新闻工作者必须提高法律素养/061

 新闻报道避免法律纠纷的职业化操作流程/063

 【附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066

第五编 民族宗教新闻和统战新闻:当好“学生”再下笔/068

 民族报道须把握的原则/068

 宗教报道须把握的原则/080

 新闻报道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习惯/082

 民族宗教报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禁用词/083

 确保民族宗教报道“不出事”/085

 新闻报道统战工作的规范用语/087

 【附录1】新闻报道、宗教自由不可伤及民族宗教感情/090

 【附录2】丹麦漫画引发伊斯兰怒火出版自由激烈碰撞宗教/094

 【附录3】中宣部、统战部、新闻出版署、国家民委、宗教局关于对涉及伊斯兰教的出版物加强管理的通知/096

第六编 灾难新闻:绝不能在伤口上再撒盐/098

 灾难的定义及分类/098

 灾难新闻/099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政治因素/100

 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正在跨越“禁区”/102

 灾难新闻中记者的角色误区/104

 灾难报道中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注意的事项/105

第七编 有偿新闻:新闻的变种媒体的软肋/109

 如何处理“有偿新闻”/109

 把广告进行软新闻包装:有偿新闻的潜规则/111

 “有偿新闻”为何屡禁不止/113

 【附录1】《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115

 【附录2】江苏省委书记:机关禁政绩广告媒体禁有偿新闻/116

 【附录3】报纸应禁刊以新闻形式的收藏品广告/121

第八编 字词、标点、数字和计量:看似小儿科,错成大问题/124

 新闻写作中容易出错的字和词/124

 【附录1】地名、人名中的易错字/151

 【附录2】容易用错的外文缩写词/151

 新闻稿件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差错/152

 新闻写作中数字、计量规范/156

 【附录3】关于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中国农民和耕地的一些数据/161

第九编 假新闻:折射真道理谁碰谁倒霉/164

 假新闻为何屡禁不绝/164

 防范假新闻的职业化采编流程/165

 【附录】2001年度“十大假新闻”/171

 2002年度“十大假新闻”/176

 2003年度“十大假新闻”/183

 2004年度“十大假新闻”/190

 2005年度“十大假新闻”/197

 2006年度“十大假新闻”/205

 2007年度“十大假新闻”/217

 2008年度“十大假新闻”/229

 2009年度“十大假新闻”/239

第十编 网络新闻:准确比速度更重要/249

 互联网成为当今中国主媒体/249

 网络新闻遇假“井喷”/250

 网络新闻语言禁忌/254

 应对网络假新闻进行法律诉求/256

 网络媒体要担负起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258

 【附录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61

 【附录2】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67

 【附录3】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271

第十一编 西方媒体:“新闻自由”也靠谱/274

 德国报业协会规定的新闻“禁用词”/274

 BBC面向新时期的新闻规范/275

 当代西方新闻报道关于消息来源的规范/279

 西方主流传媒关于利益冲突的规范及禁忌/286

第十二编 “无冕之王”:记者的“神话”要道德守望/294

 职业化解读/294

 记者职业化的时代要求/296

 记者必须具备职业化素质/298

 培训是记者职业化的唯一途径/300

 记者职业化标准建设应当遵循的原则/303

 记者职业化标准建设突出的重点/307

 记者职业需要道德守护/308

 【附录1】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313

 【附录2】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316

参考文献/323

试读章节

第一编 新闻: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禁忌及禁忌分类

禁忌从物的角度讲,指“神圣”“不洁”或“危险”的事物;从制度层面看,即属言行上被“禁止”或者心理上被“抑制”的一种行为禁制。危险和具有惩罚作用是禁忌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人们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是从鬼魂崇拜中产生的。

禁忌大致可分为原初阶段、次生阶段与转化消亡三个阶段。丧葬禁忌与祭祖是禁忌的原初形态,与鬼魂信仰的联系最直接。次生阶段人们继承了原始时期的鬼魂崇拜所出现的禁忌,将它们制度化、礼仪化,并作出繁琐的规定。在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礼仪、节日、行业等,凡认为不吉利的,几乎都在禁忌之列。从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近代开始,科学逐渐深入人心,但禁忌在有些领域和许多人的心灵深处,依然留有烙印。

关于禁忌的由来,任骋先生在其《中国民间禁忌》(200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中大体上讲到四个方面。一是对灵力的崇拜和畏惧;二是对欲望的克制和限定;三是对仪式的恪守和服从;四是对教训的总结和记取。这里,简称之为:灵力说、欲望说、仪式说和教训说。

在我国,当代民俗学界非常重视对禁忌的分类。任骋先生认为,由于禁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对禁忌的认识往往多视角、多学科,所以禁忌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别。比如将禁忌分为:关于行为的禁忌、关于人的禁忌、关于物的禁忌;宗教禁忌、生产禁忌、语言词汇禁忌、生活禁忌;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命运崇拜等。具体讲不外乎以下几种分类:

按禁忌信仰根据方面,可以将禁忌分为禁忌对象(禁忌事物)是“神圣的、圣洁的”和“不纯的、不洁的”两大类;

按禁忌主体(执行禁忌者)的禁忌行为方式,可分为:看的禁忌、听的禁忌、说的禁忌、做的禁忌、食的禁忌等若干类;

按禁忌产生的时间分,可分为原始禁忌、古代禁忌、近代禁忌、现代禁忌、当代禁忌等等;或者分为汉代禁忌、唐代禁忌、宋代禁忌、清代禁忌等等;

按禁忌所在的地域分,可分为欧洲禁忌、太平洋禁忌、尼罗河流域禁忌、中国禁忌、吴越禁忌、定县禁忌、丁村禁忌等等;

按宗教类别分,可分为道教禁忌、佛教禁忌、伊斯兰教禁忌、基督教禁忌等等;

按人种分,可分为白人禁忌、黑人禁忌、黄种人禁忌、红种人禁忌等等;

按民族分,可分为汉族禁忌、回族禁忌、满族禁忌、朝鲜族禁忌、日耳曼族禁忌、犹太人禁忌、吉普赛人禁忌、俄罗斯人禁忌、印第安人禁忌等等;

按职业领域分,可分为农业禁忌、渔猎禁忌、商业禁忌、医药业禁忌等等;

当然,还可以按年龄、性别、事态等形式来划分禁忌类别。

新闻、新闻语言与新闻的相关禁忌

一、新闻之定义

新闻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记者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近听来的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王中教授引入传播学概念,把新闻定义为“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另外甘惜分教授把新闻定义为“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因是新闻的五要素,因为在英文当中这每个要素开头的字母都是“W”,所以简称“五个W”,即Who、What、When、Where、Why;新闻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新闻语言之特点

新闻要用新闻语言来写作。所谓新闻语言,是相对文学语言、外交语言、计算机语言等而言的。新闻语言应该是传播信息、报道事实的语言。要求具有新鲜、快速、简短、准确、鲜明、生动。因此,新闻不是刻板的公文,更不是浪漫的文学,而是“纯粹的事实”。

P1-3

序言

新闻有方圆记者有规矩

《孟子·离娄上》有句经典:“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用现在的话说,规矩就是制度措施,方圆就是执行制度措施,以达到圆满之目的。古人还讲,“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得出了“天圆地方”的结论,从科学观论,显然存在认知的局限性,自然不对。然而,从人文哲学观分析,“方圆”成了一种为人处事的规矩,并将人之言行规定为:行方智圆。“行方”,是指做人要有品格、精神,要表里如一;“智圆”,就是要把事情办得圆满、周到、细密。

不可否认,我们的新闻中确有不讲方圆的新闻,采编队伍中也有没有规矩的记者,宣传战线中更有一味灭火和不知如何善待媒体的管理者,而极少数人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

从宏观上说,作为新闻工作者,是在为党和国家当差办事,是人民的眼睛和耳朵,要时时为人民服务。所以一定要写真新闻,杜绝假新闻,做好舆论监督。积极引导舆论,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喜忧兼报,但一定要谨小慎微。从个人来讲,不按规矩采访写作,不坚守新闻职业道德,久而久之,就会放松新闻观和世界观的改造,甚至会放弃为文做事的原则,弄不好会出大问题,出大乱子,会弄出一框假新闻——诸如“纸馅的包子”,会造出一批假记者,有些还成为害群之马。

三年前,我重读《论语》的“仁”和《孟子·离娄上》的“规矩”“方圆”,意识到一些新闻工作者是在不知道或者不了解有关“规矩和方圆”的情况下,道听途说,争夺眼球,写出了问题,闯进了雷池。

诚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会有弱点和不足,甚至错误,新闻工作者和管理者也是如此,但问题是我们有没有一个正确、健康的态度和方法去正视弱点,克服缺点,修正不足,用规矩改正错误,发扬优点。

于是,我萌发了编写《新闻不出错的智慧》这本书的想法,并不断积累素材,尽量做到“少理论多实用”。

“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新闻工作者和管理者,恐怕都要认真反思,多摆规矩制度,然后对照检查。要讲规矩与方圆,就不得不讲孔子的仁学。“仁”是《论语》的核心,孔子认为仁是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关于“仁”,《论语》中提到九十余次。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问仁时,得到的答案是“克己复礼”。由此可知,“仁”对儒家来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境界,更是一种中规中矩的情怀。

“仁”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当面对生活中尔虞我诈,落井下石,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见义勇为,坚持原则,抑恶扬善,贫病交加,感人致极等人生境遇时,能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否“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全然是一颗善良之心、责任之心、爱人之心和规矩之心,这也是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的起码操守。

当我采访中遇到烦恼,感到迷惑和恐惧时,我学会让自己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的笔在规矩与方圆中展现真实,描写感动,讲述故事,用新闻的力量去支撑善良、勇气和幸福,去化解遗憾、矛盾还有积怨。《论语》讲:“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也就是说,这种勇敢必须是一种仁义之勇和从容笃定,否则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前苏联小说《前线》中的记者“客里空”,就是在没有道德规矩约束下的“小人”之勇,是新闻人的悲哀,是害群之马。然而,不幸的是,在宣传新闻界,“客里空”仍不鲜见。

新闻工作者要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就一定是一个君子,这个君子在《孟子·离娄上》的方圆之道中,更重要的是在遵从新闻规矩之中。而且,这样的君子一定怀揣一颗仁爱之心,因为当一个人内心装有美好的东西时,他才能看到外在世界的美好,才能气定神闲,爱憎分明,洁白不染:才能不为钱动,不为权诱,不为利狂;才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言慎行:才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当然,这一切,一定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才可以实现。因为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我敬畏孔子,并一直推崇他“仁”“义”“礼”的浪漫,正因为这种浪漫,才使我时时审视、解读记者职业的绚烂、平淡、理想、责任、道德以及时时的困惑。

多年来,我总是重读《论语》,勤思《孟子·离娄上》,时时寻找一些规矩和方圆,我更想从中找寻“君子式记者”的模范,这也是我一生奋斗和追求的理想。

三年来,在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中,《新闻不出错的智慧》一书总算出炉!其中参考引用了许多著书立说,当然不免诸多疏漏,或者不妥,有些论述不一定成熟或者准确。在同类书中是否填补空白,暂且不论,但这本书一定会让读过它的人懂得“新闻的方圆,记者的规矩”。而且,从如何“安全从业”以及如何“成功应对”新闻事件的角度出发,愿它能成为新闻记者、编辑,新闻专业大学生以及从事宣传工作人员的“案头书”。

我想,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就足矣!

是为序。

写于银川森林公园·勤雅斋

2010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新闻不出错的智慧》将一些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不规范使用情况加以梳理,对记者、编辑、听闻专业的师生,以及各行业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实用的业务教材。更是必要的参考书、案头书。

——新华社高级编辑 朱国圣

正如这本书的序言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会有弱点和不足。甚至错误.新闻工作者和管理者也是如此,但问题是我们有没有一个正确、健康的态度和方法去正视弱点,克服缺点,修正不足。《新闻不出错的智慧》这本书像是预防针,可以让你写的新闻不再因“不知规矩”而出事。让宣传部门和一些被舆论监督的单位、企业了解媒体和善待媒体,从而更好地与媒体、记者打交道。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强月新

《新闻不出错的智慧》以平实的语言,分门别类地集纳了大量的新闻规范信息,而这些规范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每张报纸、每个网站每天都会有所涉及。阅读本书可以让你更加从容地从事新闻工作。

——心理学博士、传统文化研究学者 陈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闻不出错的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晓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44833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19.2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1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