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金丝楠的桢楠,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树种,古代曾为中药之用,它独有的淡雅清香,令人心静而养性;它细胞内所含树胶之油细胞,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蚁虫不蛀,沉水不腐”;由于桢楠产量稀有,历史上对其珍视程度远远超过普通木材。它,隐忍不群,百年难遇。
《美成在久(金丝楠之美)》对于金丝楠木深入而又宽广的陈实,堪为一份指津式文籍——它秉承学术,为中华精神绵延不倦之召唤;它就日瞻云,千载而下,令人怡然共喜,获为几代人的知己,为木器制作心灵向往的里程碑。本书由楠书房编。
图书 | 美成在久(金丝楠之美)/楠书房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俗称金丝楠的桢楠,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树种,古代曾为中药之用,它独有的淡雅清香,令人心静而养性;它细胞内所含树胶之油细胞,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蚁虫不蛀,沉水不腐”;由于桢楠产量稀有,历史上对其珍视程度远远超过普通木材。它,隐忍不群,百年难遇。 《美成在久(金丝楠之美)》对于金丝楠木深入而又宽广的陈实,堪为一份指津式文籍——它秉承学术,为中华精神绵延不倦之召唤;它就日瞻云,千载而下,令人怡然共喜,获为几代人的知己,为木器制作心灵向往的里程碑。本书由楠书房编。 内容推荐 《美成在久(金丝楠之美)》这本书的名字“美成在久”来自于《庄子·人间是》,意思是说:任何的美好,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打磨,才能够形成。 金丝楠木之美,绝非其色泽、材质、种属所能决定,其内在深蕴的中国文化特质,是其真正摄人心魄的力量所在;加之其产量稀少,生命周期缓慢,以至于在明清之际成为皇家御用的栋梁之材。 《美成在久(金丝楠之美)》对于金丝楠木深入而又宽广的陈实,堪为一份指津式文籍——它秉承学术,为中华精神绵延不倦之召唤;它就日瞻云,千载而下,令人怡然共喜,获为几代人的知己,为木器制作心灵向往的里程碑。本书由楠书房编。 目录 序言 美成在久 第一章 金丝楠的应用 金丝楠木在中国古代建筑 与家具中的应用 第二章 金丝楠的鉴藏 非楠木无以重威 清宫皇木:楠木 恭王府与楠木的不解之缘 张德祥谈楠木及楠木家具 张德祥点评楠书房楠木家具 中国古代楠木用药考略 神枘与中国古典楠木家具 宫廷描金大龙柜背后的故事 曾佑和、艾克先生的 中国古典家具缘 第三章 金丝楠的历史 明清楠木采办史浅探 桢楠木的碳十四年代测定 明代采木遗迹考略 中国古代金丝楠木的 地理分布与变迁 第四章 金丝楠的文化 天才地宝、造化所钟 从“文以载道”话“金丝楠木” 北京后海的柔软时光 楠木心情 第五章 金丝楠的保护 桢楠的研究与鉴别 木材识别常识及几种常见木材的 识别特征 中国的桢楠 中国独有的珍稀树种——桢楠 寻访桢楠古树 桢楠的培育和养护 历史的延续 报恩寺:文物抢救修缮应对历史负责 后记 天地有大美 试读章节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与木有缘,多山多植被的地理环境令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格外依赖木材。几千年来,当西方各国开始用石头垒砌出高耸教堂的时候,中国人也近乎固执地坚持使用木头搭建出了宏伟的宫殿。无论衣食住行,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总是能从各种木材中择其长者而用之,久而久之,这种“木文化”也随着儒家文化广播四海。其中,楠木作为中国独有的木种,以其耐久的特性、细腻的色泽、温润的质地、淡雅的香气而被人们奉为木中上品。直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尊贵的楠木一直是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之物。 说到清朝的历史,就无法绕开恭王府。恭王府坐落于北京什刹海西南角,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王府建筑群,其“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的格局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作为大学士和珅、庆亲王永磷和恭亲王奕新这三位清朝历史上身份显赫人物的居所,恭王府见证了清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也因此得到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称誉。如此一座充满历史回忆的府邸,当人们重新寻览一幕幕记忆片段时,竟能发现这座王府与代表皇室权力的楠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不令人仔细品味其中之奥妙。 大学士和珅与“楠木房屋” 和珅(1750~1799年),字致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与贪官之一(图1)。史书中载其“少贫无籍,为文生员”,早年在粘杆处任职。由于和珅精通满、汉、蒙、藏等多门语言,加之处事灵活,善于揣摩上意,所以很快就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从此在官场上平步青云,而立之年已官至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充四库全书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之职,之后又官拜文华殿大学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等职,获封一等忠襄公,位极人臣,乾隆帝甚至招其子丰绅殷德为额驸,可谓“宠任冠朝列矣”。和珅虽然善伺乾隆意,但执权柄日久,便开始结党营私,作威作福,“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周旋,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嘉庆帝登基后,和珅依旧专横跋扈,种种做法都被嘉庆帝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无奈碍于太上皇乾隆的颜面,只好隐忍。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驾崩,嘉庆帝便借机任命和珅为首席治丧大臣,停止其所有事务,不得出宫,同时拟定出和珅的二十大罪状。一举扳倒和珅,最终赐其白绫自尽。 和珅权倾一时,贪掠无度,所居和第自然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在嘉庆帝治其二十款大罪时,第十三款即为“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竞与圆明园蓬岛琼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这里所说的“楠木房屋”,就是指今天恭王府内的锡晋斋(图2)。锡晋斋位于恭王府西所后院。和珅时期名为“嘉乐堂”,当年和珅盖造此屋时曾令太监呼什图“入宁寿宫照烫式样”。这是一座七开间的卷棚带抱厦式勾连搭建筑,屋内正中三间为敞厅,其上是-H形仙搂,整个房屋结构,甚至仙楼上下雕饰精美的隔扇,均是以楠木制成,是恭王府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 楠木是绝佳的建筑材料,自古以来就被用来制作舟船、梁柱等物。唐宋时期,由于统治者有意经营南方,国家经济、文化中心的不断南移,江南一带的楠木被砍伐殆尽。到了明代,楠木已摇身变成了“皇木”,而楠木的采伐也从地方控制逐渐转为中央严密掌控。这种大规模“木政”的兴起给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楠木林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破坏。直至清代,很多原来盛产楠木的地区已呈现资源枯竭的状态:雍正时南川县楠木已无成林者,贵州铜仁府在乾隆时楠木已伐尽,遵义楠木已亦难得,道光时辰州府楠木近亦难得。楠木资源如此稀少,以至于当清康熙年间欲复建被大火焚毁的太和殿时,作为粱柱的大型楠木木料迟迟难以采办。因此在明清时期,通体以楠木搭建的建筑屈指可数,保留至今的也多以皇家建筑为主,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北京天坛祈年殿、太庙、历代帝王庙、北海的大慈真如宝殿及明长陵、清慕陵的棱恩殿。民间虽有如四川绵阳报恩寺、江苏无锡昭嗣堂这样的楠木建筑,但几乎均为明朝所建,清代民间敢如此明目张胆修建楠木厅堂的恐怕和珅要算是第一人了。P62-64 序言 (一)久美 “美成在久”出自《庄子·人间世》,它告诉我们:世间的美好,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打磨,才能够形成。 先贤老子所说的“动之徐生”(事物的壮大,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以及古人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皆为“美成在久”之佐证。 想想也是,一蹴而就的东西,哪里有长久的呢?!所以,古人又告诉我们:“暴长者必夭。”无论人或事物,但凡生发速快者,都是水云聊寄,指上潺潺。而真正的美好,一定是“用时间来打磨时间的产物”。 (二)大美无言 庄子又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俗称金丝楠的桢楠,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树种,古代曾为中药之用,它独有的淡雅清香,令人心静而养性;它细胞内所含树胶之油细胞,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蚁虫不蛀,沉水不腐”;由于桢楠产量稀有,历史上对其珍视程度远远超过普通木材。它,隐忍不群,百年难遇。 (三)护心 美,是无国界的。如何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上更多、更远的角落,让更多的人获得中华文化的滋养,是“任重而道远”的事,它需要有传承心! “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南宋姜夔《续书谱》)——大凡真正的传承者,在喧哗浮躁的尘世当中,用超乎寻常的敏锐、悲天悯人的情怀,去洞悉精神的意义和尺度,并让它们超越时空与地域,共结精神连理。 对于历史遗存的些许金丝楠木老料,以传承之心,将存在的智性感知,以及对人类潜物无声人文关怀的沉思与眷顾,注入到每一件作品的生命之中,让普天下共沾金丝楠木的庄严与焕丽。 楠书房就是秉承这样的信仰! (四)薪火相传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重天。 本书对于金丝楠木深入而又宽广的陈实,堪为一份指津式文籍——它秉承学术,为中华精神绵延不倦之召唤;它就日瞻云,千载而下,令人怡然共喜,获为几代人的知己,为木器制作心灵向往的里程碑。 十翼书院 米鸿宾 后记 2010年4月,故宫出版社(原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了《紫禁城》杂志《保护金丝楠》增刊。刊物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由于印量有限,无法满足金丝楠木爱好者的阅读需求。为此,我们将此增刊内容结集成书,以飨读者。 在内容方面,本书新增了《桢楠木的碳十四年代测定》、《木材识别常识及几种常见木材的识别特征》、《中国的桢楠》等篇章,进一步阐述了桢楠的识别、应用等科普常识。 在材料保护方面,增加了人们对金丝楠木(尤其是遗存老料)的甄别与爱护,强调“以时间去打磨时间”——令沉淀了千年的气质能够与美轮美奂的雕工、道器合一,互为映衬,冠绝千古,成为感动世界的永恒。 在文化方面,阐释了金丝楠木常识、金丝楠木历史和金丝楠木文化等丰富内容,带给人们的历史影响和文化浸润,使得人们更加清楚:以金丝楠木自身的气质和磅礴的底蕴,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 最后,祈盼本书之出版,能令更多读者了解金丝楠木历史,珍护金丝楠木,弘扬金丝楠木文化——而这些,就是本书对金丝楠木所担当的使命——传统、传承、传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成在久(金丝楠之美)/楠书房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楠书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故宫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40343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S792.2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9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