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中国文学教程
内容
编辑推荐

由谭伟平等编著的《现代中国文学教程》围绕20世纪新文学的民主、科学和开放、进步的传统展开论述。各编分别介绍文学思潮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等,重点描述各文体和潮流演进的史实,在文体演进中观照文学的进步,字里行间贯穿编著者对文学的评判标准,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正确的文学观。各编之下又分列相应的章、节,剖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对作家简历、作品写作与出版状况均有较客观的叙述,对作品尤努力于做细致的艺术分析。全书行文追求精确与文采的融合,标题比较醒目,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内容推荐

由谭伟平等编著的《现代中国文学教程》介绍的是1915-2009年中国(含台港澳)新文学的创作发展历史。将“现代当代,合二为一”,分为思潮、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文学五大篇,篇下各章节突出文本,重在经典文本的解读与诠释。对将近150位作家作品的成就、特色、艺术创新做了较深入的剖析。每章的“小结”概括各类文体的文化特征和潮流演进的历史。通过有关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介绍与阐释,读者对不同时期的文学历史文本,能产生比较感性的印象和比较深入的审美认识。《现代中国文学教程》是一本适合理工科大学文学院系,二本院校本、专科学生和自考、函授学员学习中国新文学的新型教材。

目录

前言

恩潮篇

第一章 铁肩担道义:“革命”文学思潮

 第一节 时代的文学与文学的时代:新文学的发生

 第二节 难以割舍的姻缘:文学阶级、政治属性的纷争

 第三节 革命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的衍变与回归

 小结“革命”文学思潮的世纪之路,写实主义的形成、全盛、变异与成熟

第二章 文学是人学:“人”的文学思潮

 第一节 立人与立文:个人立场的“人”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扼杀与放纵:人性书写的两极化

 第三节 飘扬的旗帜:文学与“人的精神

 小结“人”的文学思潮之兴起、潜隐、复兴与分化

第三章 通俗易懂与喜闻乐见:“大众一民族”化文学思潮

 第一节 精英对大众的转借:“大众化”及其狂欢

 第二节 越是地方的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化”文学思潮

 小结自在的、随时代而赋形的“大众一民族”化文学思潮

第四章 西方话语的引进: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第一节 借来的风筝:“五四”前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潮起潮落:20世纪第二次现代主义的潮流

 第三节 叶对根的倾诉:后现代话语的洪流

 小结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实验

 小说篇

概说

第一章 小说家引领文坛:中国新小说的奠基者和文化巨人鲁迅

 第一节 巨人的身影:鲁迅的生平、思想、性格和精神

 第二节 小说为文学正宗地位的确定:《狂人日记》、《阿Q正传》

 第三节 一经肇始成高峰:《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小结中国新小说的诞生与巨人的位置

第二章 知易行难者的心路历程和历史宿命:知识分子小说

 第一节 以生命自戕实现精神自救:郁达夫的《沉沦》

 第二节 精神的无聊与生命的空耗:钱锺书的《围城》和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

 第三节 双肩挑起民族的命运:杨沫的《青春之歌》和谌容的《人到中年》

 第四节 当代知识分子的寻觅与呼唤: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阎真的《沧浪之水》

 小结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历史宿命

第三章 爱情的火焰与生命图绘:女性小说

 第一节 个性解放者的灵欲搏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第二节 解构母爱与寻求真心:张爱玲的《金锁记》、《倾城之恋》

 第三节 悲悯情怀与精神爱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惠安馆》和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

 第四节 私人生活场景纳入公共文化空间: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小结主体的失落与重拾:女性小说的历程、姿态和前景

第四章 农耕文化变迁的多向度表达:农村题材小说

 第一节 自然人性的自然生长:沈从文的《边城》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乡村镜像: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艾芜的《山峡中》

 第三节 介入生活与穿透现实:柳青、周立波、李辈的农业集体化小说

 第四节 艰难时世下的农民奋斗: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和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

 第五节 寓时代风云于风俗民情之中:80年代的新乡土小说

 小结农业文明的诗意描写与残酷写真

第五章 血缘承传与宗法制的解体:家族小说

 第一节 引导青年的人生抉择:巴金的《家》

 第二节 史诗的规模与容量:陈忠实的《白鹿原》

 第三节 现实主义与后现代的契合:阿来的《尘埃落定》

 小结家族、家族文化与家族小说

第六章 刀尖上的舞蹈:军旅小说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军旅小说的奇葩:陈渠珍的《艽野尘梦》和孙犁的《荷花淀》

 第二节 英雄主义的军事壮歌:杜鹏程、吴强、曲波的小说

 第三节 短歌谱写军人心:峻青、王愿坚、李存葆的小说

 第四节 血火中盛开的人性之花:茹志鹃的《百合花》和徐怀中的《西线轶事》

 小结血火拼杀与剑胆琴心

第七章 逝去岁月的回眸与体认:历史小说

 第一节 填补新文学历史小说的空白:姚雪垠的《李自成》

 第二节 史家眼光文人心肠:唐浩明的《曾国藩》

 第三节 历史是菱形的:《红旗谱》、《红岩》等红色经典

 第四节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标本:莫言的《红高梁》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小结历史与文学的结缘:历史观与历史小说

第八章 书剑情怀观天下:通俗小说

 第一节 艳情、哀情与纯情:张资平、张恨水、无名氏和琼瑶的小说

 第二节 奇人奇事奇情奇文:金庸、古龙的新武侠小说

 第三节 当代通俗小说的经典:二月河的清官系列小说“落霞三部曲”

 小结雅、俗的对峙与转化

第九章 大都会的合唱与变奏:城市小说

 第一节 幼稚的真诚和真诚的幼稚:刘呐鸥与孙力、余小惠的小说

 第二节 意识形态化的城市小说:茅盾的《子夜》

 第三节 市民文学的现代经典:老舍的《骆驼祥子》

 第四节 风俗与时尚的现代交汇:陆文夫、邓友梅、刘心武、池莉的小说

 第五节 上海布尔乔亚文化的天才解析:王安忆的《长恨歌》

 小结城市文化与城市小说

第十章 小说现代变革中的守成与奔突:文化小说

 第一节 西方思潮与本土生活的离合:马原、残雪、余华的现代派小说

 第二节 道家文化思想精义的阐发:阿城的《棋王》

 第三节 文学寻根和文化寓言:韩少功、张承志、张炜的小说

 第四节 任何腐败都是由原则的腐败形成的:张平、王跃文、肖仁福的官场文化小说

 小结多元并存与文化诗学影响下的小说

 诗 歌 篇

概说

第一章 叛逆与接纳:新旧诗歌的交汇

 第一节 诗歌发难者的气势与尴尬:新诗的诞生

 第二节 铿锵的证明:郭沫若《女神》的奠基之功

 第三节 回望唐宋:新格律诗

 第四节 传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余光中的诗

 小结创新与传统的纠结

第二章 建构与解构:新诗的成就与嬗变

 第一节 偏远的现代之音:抗战时期诗歌

 第二节 新诗的高峰:艾青的诗

 第三节 时代的歌者: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的诗歌

 第四节 重回自由体:朦胧诗

 第五节 拆解生活的意义:痖弦、李亚伟的诗

 小结诗歌在社会与心灵间寻求契合与平衡

第三章 异样的美感:现代派诗歌

 第一节 现代派诗歌的发轫:李金发和他的《弃妇》

 第二节 音乐美的展示:戴望舒和卞之琳的现代诗

 第三节 提升和超越:穆旦和《中国新诗》诗人群

 第四节 回归与嬗变:新时期的现代派诗歌

 第五节 脱俗气韵:港台地区的现代派诗歌创作

 小结异域的影响与传统的继承

第四章 诗坛重要的一翼:旧体诗词和少数民族诗歌

 第一节 革命壮歌:毛泽东的诗词

 第二节 文人的深思:学者文人的旧体诗词

 第三节 马背上的英雄之歌:《嘎达梅林》

 第四节 重拾与再造:《百鸟衣》、《阿诗玛》等南方少数民族叙事长诗

 第五节 搜集与发掘:《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西北少数民族英雄史诗

 小结有意义的弥补

 散 文 篇

概说

第一章 时代的回音壁:政论散文

 第一节 启蒙载道:传播新思想的宣言

 第二节 鲜艳的旗帜:鲁迅的杂文及散文

 第三节 号角匕首:瞿秋白、唐瞍、徐懋庸等射向旧制度的檄文

 第四节 剪除杂草:邓拓、陈笑雨匡正时弊的杂文

 小结一路风雨向天歌:杂文的兴衰启迪

第二章 聚散离合两依依:人生散文

 第一节 现代散文最早的倡导者与开创者:周作人的咏物抒怀散文

 第二节 总在雨打芭蕉时:林语堂、史铁生的感时伤生散文

 第三节 贮藏爱意任君品:朱自清、冰心的情景交融散文

 第四节 物我两忘的意境:梁实秋、俞平伯的感怀咏物散文

 第五节 时代颂歌的艺术范式: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浓情表意散文

 第六节 于无声处听惊雷:巴金、杨绛的追思忆悼散文

 小结苦涩与甜美、乡恋与自剖的多重纠结

第三章 情到浓时已成诗:风情散文

 第一节 湘西世界纯美至真的描绘:沈从文的亲历散文

 第二节 屐履处处见灵气:郁达夫、吴伯箫的游记散文

 第三节 情到深处方知浓:贾平凹的风俗散文

 第四节 一枝独秀的温馨:谢冰莹、叶梦的女性散文

 小结多彩的美文:在万花筒般的精神世界里徜徉

第四章 挥毫任意写春秋:文化散文

 第一节 文明踪迹的历史叹息:余秋雨的文史散文

 第二节 生命哲学畅想曲:丰子恺、三毛、刘亮程的自我审视散文

 第三节 对传统与国民性的反思:柏杨、李敖的文化批判散文

 第四节 由此及彼的文化辐射:季羡林、董桥的学者散文

 小结无垠的探问:仰望历史星空的哲人们

第五章 足迹镌刻铁与火:纪实散文

 第一节 血与火的报告:夏衍、魏巍的通讯特写

 第二节 人生多棱镜:徐迟、穆青、陈祖芬的知识分子实录

 第三节 社会生活的沉思:赵瑜、陈桂棣的摄影式报告

 第四节 以史为鉴:钱钢、刘亚洲的历史聚焦记录

 小结唱响主旋律:与时俱进的报告

 戏剧影视文学篇

概{兑

第一章 真诚的心灵交流:现实主义戏剧精神的确立

 第一节 苦闷的心灵:曹禺的《雷雨》

 第二节 “由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第三节 埋葬腐朽的旧时代:老舍的《茶馆》

 第四节 一部喜剧意味的正剧:沙叶新的《陈毅市长》

 第五节 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展示: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

 第六节 围猎与自戕:陈子度、杨健、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

 小结现实主义戏剧是现代戏剧的主流

第二章 “热烈”和“悲哀”的情绪:浪漫主义戏剧

 第一节 波希米亚精神:田汉戏剧的浪漫主义精神

 第二节 从感伤到热烈:《获虎之夜》与《关汉卿》

 第三节 失事求似:郭沫若的史剧《屈原》、《蔡文姬》

 第四节 “英雄歌剧”的典范:《洪湖赤卫队》

 小结现代激情催生出现代戏剧的浪漫主义精神

第三章 “尖锐怪幻之美”:现代主义戏剧

 第一节 生死抉择中的仇恨:曹禺的《原野》

 第二节 小剧场试验:高行健的《绝对信号》

 第三节 农民精神创伤的现代性反思:锦云的《狗儿爷涅架》

 第四节 “艺术的奥秘”:以姚一苇为代表的台湾现代主义戏剧

 小结现代戏剧的奇葩

第四章 人性复归:第四代导演的影视作品

 第一节 第四代导演的审美追求

 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反思: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小结高擎人道主义旗帜

第五章 剑走偏锋: 第五代导演的影视作品

 第一节 想象中的历史:张艺谋的“红色三部曲”

 第二节 一次过去与现在的对话:电影《英雄》

 第三节 艺术的殉道者:陈凯歌的《霸王别姬》

 第四节 理想的追求与失落:康洪雷的电视连续剧《青衣》

 第五节 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剧《亮剑》、《历史的天空》

 小结 影视本体意识和影视人主体意识的追寻与张扬

第六章 走向融合:第六代导演的影视作品

 第一节 关注亚文化:第六代导演作品概况

 第二节 投射自己的生存体验:张元的《北京杂种》

 第三节 尊重世俗生活:贾樟柯的《站台》

 第四节 新女性还是旧女性:朱翊、武宗德的电视剧《粉红女郎》

 第五节 开启一个后武侠时代:电视剧《武林外传》

 小结后现代技巧与个人言说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中国文学教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伟平//龙长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316162
开本 16开
页数 4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3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9
丛书名
印张 2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7: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