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厚葬之风的汉代,墓葬文化异常发达,这为我们研究汉代的信仰状况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但是,如何让这些静态的资料复活,成为言说汉代信仰状况的可信资源?练春海编著的《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始终以一种功能主义的认知眼光看待这些物质文化遗存,将其视为理解、制造、使用、废弃它们的“人”的一种手段。这种“以物见人”的研究思路,使具象的物质遗存与抽象的观念信仰之间通过“人”这一纽带而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书 | 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汉学大系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盛行厚葬之风的汉代,墓葬文化异常发达,这为我们研究汉代的信仰状况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但是,如何让这些静态的资料复活,成为言说汉代信仰状况的可信资源?练春海编著的《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始终以一种功能主义的认知眼光看待这些物质文化遗存,将其视为理解、制造、使用、废弃它们的“人”的一种手段。这种“以物见人”的研究思路,使具象的物质遗存与抽象的观念信仰之间通过“人”这一纽带而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容推荐 练春海编著的《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通过对汉代的器物,如熏炉、钱树、树灯、阳遂、铜镜、玉璧、武器、铜鼎等及其图像的讨论,带领读者从图像的背后了解汉代人们的信仰的根源。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穷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那些文献失载的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深层内涵。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物、像与场 一、墓室中的器物 二、器物图像 三、图像的在场 第二章 熏炉图像 一、博山熏炉 二、皇家背景 三、博山饰 (一)植物属性 (二)龙纹符号 四、熏炉变体 五、图像熏炉 第三章 枭形物象 一、通天之树 二、通天之山 三、图像天梯 (一)天梯组合 (二)天梯类型 四、天梯的延伸 第四章 铜镜图文 一、出土阳遂 二、礼品阳遂 三、遂鉴合一 四、铜镜功用 第五章 铺首图像 一、铺首滥觞 二、铺首形制演变 三、实物铺首功能 四、图像铺首 (一)图像的创造 (二)符号的粘连 第六章 玉璧图像 一、玄璧敛葬 二、天门半开 三、结草衔环 四、世俗变体 第七章 兵器图像 一、武库兰錡 二、蚩尤五兵 三、悬弧之庆 第八章 神鼎图像 一、铸鼎象物 二、泗水升鼎 三、启鼎取丹 第九章 胜纹图像 一、造型起源 二、实物遗存 (一)金胜饰 (二)司南珮 (三)玉座屏 三、图像遗存 结论:器物与令信仰 一、事死如生 二、器以载道 三、超越图像 图片说明及出处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汉学大系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练春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513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0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8 |
CIP核字 | 2014176078 |
中图分类号 | B93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