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前言后语
内容
编辑推荐

《前言后语》是知名画家、学者、作家刘伟冬的艺术随笔集,收录了作者相关的艺术随笔、序跋文字40余篇。对当代美术界比较活跃的人物与现象有独到的观察和点评,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书中配有大量优秀的插图,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内容推荐

刘伟冬编著的《前言后语》其中包括:“关于序言的序言闳约深美——《百人书写“闳约深美”书法作品集》代序”、“《中华民国美术纪年》序”、“《上海美专研究》卷首语”、“《苏州美专研究》卷首语”、“《山大艺术系·华东艺专研究》卷首语”、“《东西艺谭》序”、“《风铃》自序”等作品的序跋。

《前言后语》是一本随笔作品。

目录

关于序言的序言

闳约深美——《百人书写“闳约深美”书法作品集》代序

设计的文化力量——《中国设计全集》序论

风流民国——《民国名流与上海美专》序

诗化的意象——苏天赐《信步与回眸》前言

未曾忘却的纪念——《俞剑华研究文集》序

精神家园的守望

《苏天赐研究文集》序

世纪之交——《刘海粟和蔡元培》序

《中华民国美术纪年》序

《上海美专研究》卷首语

《苏州美专研究》卷首语

《山大艺术系·华东艺专研究》卷首语

《南京艺术学院早期校刊校报研究》卷酋语

《中国近代基督教宗教教堂图录》序

《 世纪欧洲绘画风格史及哥特式风格史研究》序

《歌者无疆——李双江歌唱艺术研究文集》序

《中外电影名篇导读》序言

《文艺漫话》序

《江南如画》前言

当代院体画——《承德雅集》序

《江南的风度》序

关于新院体画——“新院体画展”前言

线画与线描——《中国线画·花卉卷》序

《东方神韵·时代风采》序

《从女神到女人——古希腊艺术的性别特征》序

《东西艺谭》序

《风铃》自序

《画语之间》自序

《图形语言》序

《西方幅名画之旅》序

《这才是绘画》序言

《绘画分析》序

《红色画廊》卷首语

风景的图式山水的精神——《许信容画集》序

《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刘春山水》序

《墨刻银线》序

变老的财富——《那个年代的小城男孩》序

“Good Art__一南京首届购得艺术节”前言

“南艺艺术沙龙展”序

《园丁心画》序

《苏夭赐》后记

《冯健亲》后记

《图像的意义》后记

我与绘画——《花·景——刘伟冬油画作品》后记

《百年回眸百人畅叙》后记

关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艺术的鲁迅

皇帝与画家

柯勒律治之花

音乐与视觉形象

写实与写意

“盛世”之衰

“张素远暎”—一读宗炳山水画论

西湖太湖总关情——读苏天赐的诗

从刘海粟、胡适、钱化佛的“叛徒扇”说起

试读章节

1918年,上海美专的新礼堂落成,蔡元培先生专门题写了“闳约深美”以为馈赠。在刘海粟看来,这四个字高屋建瓴,寓意深刻,对上海美专的师生,包括他本人都起到了座右铭的作用。于是,刘海粟嘱人将之用楠木刻成匾额,悬挂于礼堂,“闳约深美”这四个字也就成了上海美专的不朽学训。最早将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的应该是清代的文学家、诗人张惠言,他在《词选》的序言中对唐代诗人温庭筠有过这样的评价:“唐之词人,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而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对张惠言的断语似有微词,他写道:“张文皋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由此可以看出张、王二人对这四个字有着不同的理解。作为晚唐诗人,温庭筠对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的《菩萨蛮》十四首可谓是诗词史上的丰碑。我们知道,所谓词曲原本为民间俗唱和乐工俚曲,士大夫偶尔拈弄,也不过是花前酒后、随兴消闲,从不登大雅之堂。但到了温庭筠这里,词的创作开始精心为之,文人意趣,渐入词曲,使得词体升格,与诗篇分庭抗礼,争华并秀。张惠言选用“深美闳约”四个字来概括温庭筠的词一定有他的评判标准和审美角度。但读飞卿的词,只觉细腻婉约(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情致深远(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词境优美(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唯难见气魄恢宏。难怪王国维先生用“句秀”二字来归结他的风格。但对冯正中的词,王国维先生却有明确的评判:“……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所谓堂庑特大,就是指气势恢宏,境界开阔高远。正中之词虽未入《花间》之列,但欲谓宏大开阔,还似有不足。与后来宋词的恢宏气魄相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属柳梢月下。王国维先生可能是将冯正中与其他五代或五代以前的词家作比,才得此结论。由此看来,“深美闳约”的内涵解释和尺度评判是有着一定的历史性和主观性的。

当然,从词源的角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闳约深美”的涵义。在《楚辞·九叹。远逝》中,即有“山峻高以无垠兮,遂曾闳而迫身”之旬,这里的“闳”为宏大的意思。《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之句,所谓的闳议,即指闳大的议论。“约”的原始解释为缠束。如《诗·小雅·斯千》中的“约之阁阁”;《论语。雍也》中的“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后引申为简要之意。如《苟子·不苟》中的“故操弥约,而事弥大”。至于深与美的词义就较为明了了,引申的涵义也就更为广泛。

上个世纪20年代,蔡元培先生欣然将“闳约深美”题赠给上海美专,那么,他的“闳约深美”又包含着怎样的内涵和寓意呢?事实上,蔡元培先生已超越了张、王二人对这四个字在词学意义上的理解和审美,注入了他对现代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理想。蔡元培先生将四个字的字序进行了重新排列,使之结构更趋合理,寓意更为深刻。他的“闳约深美”既有整体的境界和意义,又有单个要求和目标。既有知识和技术层面的规求,又有道德和审美升华的引领。字与字之间互为因果,互为辉映,相得益彰。从“闳”至“美”既是一个递进过程,也是一个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刘海粟在《忆蔡元培先生》的文章中对“闳约深美”曾经有过这样的诠释:“闳指知识结构要博大宏伟,兼收并蓄,了解邻近各个知识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广泛吸收,加以贯通,打下结实基础;约指生命有限,时间宝贵,任何杰出的巨人,不可能在很多方面都获得惊人成果。当基础打好之后,由博趋约,从十八般兵器中选择一两种最合手的武器,否则精力分散,顾此失彼;深指精通、发展、创造。在约的前提下重点突破,究本穷源;美是指一种理想的境界,求学的人只能处于永恒的探索之中。美的疆境阔大无限。”刘海粟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闳约深美”的诠释是在结合了一位老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的智慧、学养以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其实,蔡元培先生赋予“闳约深美”的意义在他给上海美专题撰的校歌歌词中就有了很好的注解。他的歌词写道:“我们感受了寒温热三带变换的自然,我们承继了四千年建设文化的祖先,曾经透澈了印度哲学的中边,而今又感受了欧洲学艺的源泉。我们要同日月常新,我们要似海纳百川。我们现在彻底的受了母校的陶甄,将来要在全世界上发扬我们国光而绵绵。啊!我爱我中华万年!啊!我爱我的母校万年!”在我的理解中,对自然的体悟,对传统的秉承,对中西文化的感受是为“闳”;百川归海,兼收并蓄是为“约”;日月常新,不断精进是为深;在世界上弘扬中华文明,使我们国光绵绵是为“美”,而且是一种大美的境界!

如今虽然快一百年过去了,但蔡元培先生的“闳约深美”无论是对个人的塑造,还是对学院的发展,无论是对中国艺术教育的趋向,还是对中国文化世界意义的传播等,仍然有着它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何在开放与昌明的今天,对“闳约深美”在以上几个层面上做出现代的阐释,则是一个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P1-5

序言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我也给别人写序了。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大学求学期间,读了一些书,也长了一些见识。那时便知给人写序是要有些资历和名望的,一般都是权威所为,至少也是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当然,很多大家也写序,甚至给一些小人物写序。我的导师刘汝醴先生30年代翻译的《苏联美术发展史》就是鲁迅写的序,当时刘先生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学生。我读过鲁迅的序跋集,也读过知堂的序跋集,周氏兄弟二人的文章都是第一流的,但以我个人的立场还是更喜欢鲁迅些。鲁迅是不可替代,也是不可超越的,至少现在还没有人敢说自己超越了鲁迅。光阴荏苒,星转斗移,待我辈也有资历给别人写序的时候,我想时代一定已发生了某种深刻的变化了。我不是权威,更谈不上什么大家,但我的确给人写了不少的序。我的第一本文集《东西艺谭》是请周京新先生写的序,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我有关绘画的文字能够被画家们认可会让我倍感踏实。后来也就有人来请我写序了,但真记不清是何年何月了,他们多半是学生、同事和朋友,当然,也有我所景仰的老师辈的,如苏天赐先生,他的80岁生目的回顾展——《信步与回眸》是让我写的前言,这让我尤感荣幸,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种抬举了。再后来自己出的一些书也就自己写序了。十余年下来,不知不觉竞也积攒了有40多篇。不过,我要说明的是我所写的序言很少有应景之作,大多都经过我的认真思考后才诉诸文字的。当然,一些“奉承”的话还是要说的,在这个时代我免不了这个俗。但我的序言中却也包含了我的艺术观和历史观,我自以为有些观点还是有一些价值的。现在,我将之集为一册,名日《前言后语》,呈献给读者,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正。书名中的后语是因为我也写过几篇后记。另外,我又将近些年写的读书随笔选了10篇附于其后,因为是与书有关,也算是凑一些字数,同样期许得到大家的指正。书中的插图为我近些年的油画创作,希望能为本书添点色彩。是为序。

2012年12月于黄瓜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前言后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伟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62641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201310323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7
14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