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3辑)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兆鹏和尚永亮编著的《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3辑)》是教育部“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前期成果的结集。大约包括文学传播与接受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外文学相互传播与接受研究等四大版块。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3辑)》是武汉大学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承担的“211”工程重点项目的成果。全书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文艺学这个学科自然地融合贯穿起来,精选了优秀的论文,为推进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录

曹建国:从汉人骚赋看汉代的屈原接受

葛刚岩:文化传播模式的史学性思考——以佛教东传中原为例

李建中、陈永辉:大学讲坛与龙学传播

尚永亮:元遗山与白乐天的诗学关联及其接受背景

尚永亮:论王若虚对白居易的接受及其得失

陈水云:唐宋词籍在明末清初的探访、收藏和传播

谭新红:宋词的艺术媒介传播——以题画、题扇和题屏词为中心

王兆鹏:宋代的“互联网——从题壁诗词看宋代题壁传播的特点

王星:试论石刻传播的基本方式与特点——以宋代石刻为中心

郁玉英:宋词经典第一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经典化探析

程芸:《临川四梦》与元杂剧的文体因缘

汪超:论明人文学传播的策略——以明词传播为中心

黄俊杰:25年来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历程

孙霞、陈国恩:1928年至1934年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

文论传播中的期刊

李松:文学叙史观念与文学经典变迁——以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文学史“的写作为中心

纪海龙、方长安:五六十年代美英学者眼中的

“十七年”文学运动

方长安、纪海龙:冷战期间美英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

和诗词的言说

赵小琪: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

传播与接受形态

赵小琪: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的传播与

接受三维发展论

於可训:对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度诠释”

现象的反思

冯黎明:文化研究:从西方到中国

试读章节

刘勰的诗性思维铸成《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方式,《讲演录》对《文心雕龙》的讲述,注重从“怎么说”(即言说方式或批评文体的角度)重新阐释刘勰的文学思想。所谓“批评文体”,包括批评家在文学批评过程中所选择的体裁、所展现的体貌以及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等等。《讲演录》第二讲专论刘勰的思维方式,将其概括为整体性思维、溯源性思维和折衷性思维。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讲演录》在接下来的第三讲又阐说了《文心雕龙》的话语方式。《讲演录》认可刘永济所提出的“刘勰《文心》即刘勰文学作品”的观点,认为《文心雕龙》的话语方式是诗性的或文学性的,具体表现为刘勰营构字词句篇时既讲究骈俪对偶、比兴隐秀,又讲究声律节奏,讲究宫商徵羽。

作为课堂讲课实录,《讲演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经典的方式:既考镜源流、辨析义理,又赏析俪辞、品藻佳构;既有关于刘勰其人其书的叙事,又有关于《文心》新义的妙评。刘勰喟叹阅读之快感是“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讲演录》力图给它的读者也带去这种欣乐。如序言和第一讲对刘勰人生、人格和思想的绘声绘色的描述,又如第六讲在评述《文心雕龙》接受理论谈及著者本人读《围城》的感受、观《无间道》的兴叹等等。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3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兆鹏//尚永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83200
开本 32开
页数 3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53
丛书名
印张 1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