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宝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26个中国最具代表性和传奇色彩的国宝的故事,从国宝的制作工艺、流传过程以及发现经过等多种角度,深入开掘国宝的历史文化内涵,全面展现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研究价值。全书资料详实,图文结合,是一本可供读者了解国宝的理想读本。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讲述了“北京人”头盖骨、司母戊大方鼎、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26件稀世国宝的传奇故事,详尽地介绍它们的制作、流传和发现过程,全面地展现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研究价值,深刻地揭示国宝所折射出的民族命运与历史兴衰。翔实的史料、精美的图片和极具艺术美感的版式设计,不仅满足读者了解中华灿烂文明的情感需要,而且让读者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文化熏陶。

目录

从猿到人的关键一步 “北京人”头盖骨/9

国之瑰宝 司母戊大方鼎/16

周革商命的见证 西周利簋/22

妙音越千年 曾侯乙编钟/27

气吞万里如虎 秦始皇陵兵马俑/36

尸寒千年玉犹存 金缕玉衣/47

流光溢彩的明灯 长信宫灯/53

永恒的天马行空 马踏飞燕/58

兵家鼻祖的箴言 《孙子兵法》竹简/65

薄如蝉翼轻如烟 素纱禅衣/70

沟通天地与人间的画卷 帛画/75

天下行书第一 《兰亭序》/82

雕版印刷的珍品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93

青绿山水的开山之作 《游春图》/100

沉郁浮靡的连环画 《韩熙载夜宴图》/106

释迦牟尼的真骨 法门寺舍利/114

不朽的风俗画长卷 《清明上河图》/122

保存墨迹功千秋 《淳化阁帖》/133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蜀素帖》/142

出窑万彩幻神奇 玫瑰紫釉花盆/147

文人山水 《鹊华秋色图》/154

囊括古今的巨书 《永乐大典》/160

威仪万方 翼善金冠/168

盛世大手笔 《康熙南巡图》/175

精摹精刻存墨宝 《三希堂法帖》/182

盛世大典 《四库全书》/191

试读章节

根据《西京杂记》的记载,金缕玉衣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当时的汉代帝王下葬时,都用“珠襦玉匣”。所谓“玉匣”,形状大概像铠甲,需要用金丝连接成为一体。这种玉匣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贵族的一种陪葬方式。据研究,西汉时代制作一套玉衣,即使是一名非常熟练的玉工,也要花上10年的时间。这些王公贵族何以花费如此巨大的成本来制作金缕玉衣呢?原来,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将玉视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深信“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他们认为,人死后,如能够以金玉附体,再用各种美玉塞住七窍九穴,人体就不会腐烂。

如果准确地说,“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硷服,那么金缕玉衣就是当时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玉衣与金缕玉衣是有区别的。根据当时的礼制,皇帝的“玉衣”用金缕串联,叫做“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的用银缕串联,叫做“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的则用铜缕串联,叫做“铜缕玉衣”。

但这种丧葬制度,在西汉时期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从出土的金缕玉衣看,中山靖王刘胜穿的是“金缕玉衣”,可是他只是诸侯王,按理说,只能使用“银缕玉衣”。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高贵身份,所以,它有非常严格的工艺制作要求。汉代的朝廷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作坊——“东园”。那里的工匠们必须对大量的玉片进行筛选、钻孔、抛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才能根据人体不同部分的不同尺寸与特征,将玉片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最后,再用金线连接成一个整体。

连成整体的“玉衣”,从外观上看,其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头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组成脸盖的玉片绝大部分是长方形的小玉片。双眼和嘴是在较大的玉片上刻出的;鼻子一般是用五块长条瓦状玉片合拢而成。玉衣的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四大部分组成,各部分彼此独立。前片制成胸部宽广、腹部鼓起的形状,后片的下端必须做出人体臀部的形状。裤子则由左、右裤筒组成,裤筒也是各自分开、独立的。手部连成握拳状,左右手各握一个玉璜,足部则状如鞋子。出土的玉衣附近一般还配有一些玉璧,以及饭含(死人嘴里含着的食物及玉器)、佩饰等物件。玉衣的前胸和后背共置玉璧18块,并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排列。在“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这些都是用玉制成的。

在汉代,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一百户中等人家家产的总和。金缕玉衣穿在王侯们行将腐烂的尸体上,耗费的却是万千生灵的鲜血和汗水!如此奢侈的葬品,自然会引来百姓的怨声,引来贤明士人的抨击。因此,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葬殓,从此玉衣就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穷奢极欲的皇室贵族,迷信“玉能寒尸”,为了让尸体不朽,他们用昂贵的玉衣作殓服,用名贵的玉器来塞其九窍,可谓费尽心机。但是,结果适得其反,由于金缕衣价格昂贵,往往招来许多盗墓贼,以致汉代的皇陵多被盗掘。盗掘者甚至用火烧取玉匣金缕,王公贵族的高贵骸骨也随之一并尽灭。

死尸腐去,真金永留,剩下的精美绝伦的玉衣,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千百年来幻梦长生的苦涩神话。P50-P52

序言

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文化遗存,能称为“国宝”的文物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与收藏价值。比如“北京人”头盖骨、司母戊大方鼎、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这些在本书中你都将会看到。然而国宝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蕴:它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联结了历史与现实的血脉。走近同宝,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命运兴衰;品赏国宝,可以愉悦精神,培养爱国情操,提高人文素质。这也正是编写本书的动机。

本书讲述的26件国宝,涵盖了青铜器、金器、瓷器、画作墨迹等诸多方面,有用作演奏音乐的曾侯乙编钟,有丧葬礼的金缕玉衣,有沟通天地与人间的画卷马王堆帛画……。每一件国宝身上,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社会制度、思想意识,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件国宝的背后都讲述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司母戊大方鼎有着怎样一段险象横生的出土经历?金缕玉衣为何能尸寒千年玉犹存?《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过程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奇闻轶事……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精心选配了二百余幅弥足珍贵的图片,包括现场挖掘的历史镜头、国宝的展示照片以及示意解构图,图片的说明文字不仅介绍了国宝的基本情况与珍贵价值,还对其相关的背景资料做了提示,图文契合。书中还补充了文物小知识、国宝失事记等。此外,本书融入艺术理念,稳重大方的版式设计与精美简洁的装帧设计,将历史文化与艺术完美结合。

《国宝的故事》所讲述的26件国宝,对于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遗存来说,只不过是沧海一栗。我们希望通过讲述这些珍贵文物的故事,使读者对中困悠久的古代文明进程,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有新的认识和启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宝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方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59817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