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萧长华
序二 梅兰芳
序三 马连良
第一辑 学习经历
一 家世与童年
二 拜戏曲音乐家方秉忠学文场
三 与谭鑫培操琴前后
四 跟梅兰芳操琴的二十八年
第二辑 梨园忆往
一 漫谈梅兰芳的艺术
二 再谈老生的唱腔衍变
三 杂谈老旦——会议龚元甫
四 扯谈净与丑
五 略谈单皮鼓的技巧——兼谈清末民初名鼓师们的特点
六 回首当年老梨园
七 京剧三题
八 谈戏拾零
九 勤学多问,刻苦钻研
第三辑 京剧音乐泛谈
一 漫谈胡琴
二 杂谈京剧音乐
三 我的琴谱
后记
再版后记一
再版后记二
图书 | 我的操琴生活(徐兰沅口述历史)/中国戏曲艺术大系 |
内容 | 目录 序一 萧长华 序二 梅兰芳 序三 马连良 第一辑 学习经历 一 家世与童年 二 拜戏曲音乐家方秉忠学文场 三 与谭鑫培操琴前后 四 跟梅兰芳操琴的二十八年 第二辑 梨园忆往 一 漫谈梅兰芳的艺术 二 再谈老生的唱腔衍变 三 杂谈老旦——会议龚元甫 四 扯谈净与丑 五 略谈单皮鼓的技巧——兼谈清末民初名鼓师们的特点 六 回首当年老梨园 七 京剧三题 八 谈戏拾零 九 勤学多问,刻苦钻研 第三辑 京剧音乐泛谈 一 漫谈胡琴 二 杂谈京剧音乐 三 我的琴谱 后记 再版后记一 再版后记二 编辑推荐 徐兰沅(1891—1967),江苏苏州人。8岁学艺,受名琴师梅雨田、孙佐臣、陆砚亭、王玉田影响,蒹融各家之长。他操琴指音圆润浑厚,弓法平稳,尺寸严谨,节奏鲜明,托腔垫字严实,弓法、指法非常讲究。他曾为何桂山、谭鑫培、刘永春等名演员伴奏。为梅兰芳伴奏长达25年,曾随梅兰芳赴日、美、苏等国演出。在排新戏过程中,他和王少卿一起研究创造了[反四平]、[反西皮]等旦角新腔。晚年从事戏曲教育工作,名琴师杜奎三、李慕良、黄天麟等都是他的学生。 周育德主编的《我的操琴生活(徐兰沅口述历史)》是“中国戏曲艺术大系”系列之一,介绍了徐兰沅的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本书分学习经历、梨园忆往、京剧首乐泛谈共三辑, 主要内容包括: 家世与童年 ; 拜戏曲音乐家方秉忠学文场 ; 与谭鑫培操琴前后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我的操琴生活(徐兰沅口述历史)/中国戏曲艺术大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兰沅口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40355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0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首版时间 | 2012-01-01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78=72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5 |
宽 | 188 |
高 | 22 |
整理 | 唐吉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