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
内容
编辑推荐

《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是一部关于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专著。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判断篇,主要研究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渊源、形成、流变诸因素,勾画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第二部分为创作把脉篇,主要研究在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的创作经历、创作经验、美学风格、人格魅力等。第三部分为批评对话篇,主要研究新时期以来在文学理论方面具有开拓性的批评家的贡献。本书由冯肖华教授著。

目录

现实主义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批评的对话(代序)

理论判断篇

 第一章 现实主义百年文学理论渊源

一 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文学

二 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三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章 现实主义百年文学创作的高潮

一 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次高潮(1919-1942)

二 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二次高潮(1942-1976)

三 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三次高潮(1976-2000)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人学理论的一个曲线

一 “道学”与“人学”的文质分野

二 “人学”本体的两个新质点

三 “人学”的变异与滑落

 第四章 抗战文学问题与文学史书写病象

一 陪都重庆抗战文学史实双重意义的认知

二 陪都重庆抗战文学史实的书写病象

三 病象的反思与文学史家理念的修正

 第五章 当代文学的世界价位与落差

一 断想与价位:扭曲的文学灰姑娘

二 优势与落差:借机逢缘的文学喷口

 第六章 当代文学的民间精神及历史遭际

一 偏枯:民间立场的位移

二 尴尬:情感投向的两难

三 原点:民间精神的皈依。

 第七章 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美学特征

一 真善尽美的美学原则

二 雅俗共赏的美学格调

三 情理兼胜的美学情趣

 第八章 80年代文学的现实主义诗学逻辑

一 伤痕文学——现实主义诗学批判

二 反思文学——现实主义诗学考问

三 改革文学——现实主义诗学思变

四 寻根文学——现实主义诗学探寻

 第九章 90年代文学的现实主义诗学向度

一 新写实——现实主义诗学关注

二 新体验——现实主义诗学见证

三 新市民——现实主义诗学聚焦

四 新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学情怀

 第十章 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放阔

一 校园文学:大学生题材创作新崛起

二 农民人权:“三农”文学生长新视域

创作把脉篇

 第十一章 还原历史境遇中的鲁迅思想多重性

一 社会转型期的“立人”意识

二 “根底在人”的灵魂救赎思想

三 目及蒙昧的忧愤情怀

四 悲悯深广的人道视域

五 深邃博大的“民族魂”高度

 第十二章 把脉历史境遇中的鲁迅人道主义历史观

一 政治造影与阶级的鲁迅

二 人道主义与本真的鲁迅

三 人道文本与趋时杂感

 第十三章 “鲁迅体式”的新文学奠基

一 思想文化与叙事话语的合一

二 现代观念与文体意识的自觉

三 中介思维与创作方法的自调

 第十四章 徐志摩诗歌的多维诗学品质

一 “摩派诗学品质”:布尔乔亚情结的理想图式

二 “摩派诗学品质”:江南士子才情的文化底蕴

三 “摩派诗学品质”:爱情灵性的诗化律动

 第十五章 人化的变奏:陆蠡《鹤》的生命意蕴

一 作者寄言:不屈囚者的生命长歌

二 咏者托物:人性大爱的情感关怀

 第十六章 柳青文化人格的文学意义

一 延安解放区生活氛围的奠基

二 新的民族文化圈的铸模效能

三 政治信仰人格基点的抉择

四 自我塑造价值观的确立

 第十七章 “路遥现象”与当下的价值呈现

一 苦难英雄的悲壮人生

二 文学创作的精神彰显

三 特定文学语境下的文本高度

四 意识形态层面的社会和谐观

 第十八章 贾平凹的文学高度

一 贾平凹文学事实

二 贾平凹文学现象

三 贾平凹作品文化学图式

 第十九章 陈忠实与海明威:人类精神的文学演绎

一 桑提亚格:个体生命精神的张力

二 白嘉轩生命密码:封建文明精神的遗存

三 共质与异质:一种精神,两种内涵的体现

 第二十章 秦地小说民生权的深度叙事

一 《白鹿原》:中国农人民生权的叙事亮点

二 《高兴》:中国农人民生权的叙事深度

 第二十一章 《高兴》与“贾平凹个体文学史”

一 跟进时代、直逼现实的史识意味

二 关注底层、忧患民生的感情投向

三 以小说形式继续完成与政治对话

 第二十二章 杜文娟“青藏劲风”创作风格论

一 情感投向:精神珠峰的不疲追求

二 情感张扬:生命彩虹的浓墨重抹

三 情感寻梦:文学女孩的天堂行走

批评对话篇

 第二十三章 谢冕:引领新时期诗歌批评新潮流

 第二十四章 陈辽:致力于新时期文学批评领域的拓荒

 第二十五章 刘再复:构建新时期“人学”理论新体系

 第二十六章 李星:文学批评重在生命亲历性

 第二十七章 李建军:和而不群的悖论批评观

 第二十八章 小说修辞有了新说法——《小说修辞研究》的原创性

 第二十九章 女性的哀歌与壮歌——从《体认与追寻一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说开去

 第三十章 源自商州人的别样体悟——读《贾平凹作品商州民间文化透视》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肖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03548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5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6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