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倾(十至十一世纪宋夏和战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天倾(十至十一世纪宋夏和战实录)》为“两宋烽烟录”丛书之一。作者(顾宏义)依托翔实的史料,对公元十一世纪后期宋王朝与党项族所建立的夏王朝相互间长达百年的和战关系,以及辽、宋、夏鼎足而三的势力消长,作全方位的观照。书稿分《大漠落日远》《狼啸贺兰阙》《烽烟将军泪》《碧血铸吴钩》《边塞胡笳残》五章,加上一个追叙源流的“楔子”和一个总括大略的“尾声”。全书体例严谨,叙述流畅,文风洗练,以其层次分明的叙述,独出机杼的见解,加上描绘清晰的地图配置,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本生动可读的通俗性学术著作。

内容推荐

说起宋朝,世人大多讥之为“积贫积弱”,而终致亡国。“积贫”一说,时贤论驳已众,这里就不多赘言。至于说“积弱”,宋人对外作战败绩累累,往往通过割地、输纳“岁币”以求得平安,结果先被金兵倾覆,后遭元骑灭国。

《天倾(十至十一世纪宋夏和战实录)》为“两宋烽烟录”丛书之一。本书分《大漠落日远》《狼啸贺兰阙》《烽烟将军泪》《碧血铸吴钩》《边塞胡笳残》五章,加上一个追叙源流的“楔子”和一个总括大略的“尾声”。

《天倾(十至十一世纪宋夏和战实录)》由顾宏义编著。

目录

数风流人物

楔子

第一章 大漠落日远(986—1006)

 一 依违南北(986—997)

 二 灵州陷落(996—1003)

 三 折戟西凉(996—1006)

第二章 狼啸贺兰阙(1006—1038)

 一 南祀北征(1006—1022)

 二 河西开疆(1008—1032)

 三 元昊立国(1028—1038)

第三章 烽烟将军泪(1039—1067)

 一 连战连败(1039—1042)

 二 合纵连横(1042—1044)

 三 帷幄惊变(1042—1064)

 四 狄青本末(1043—1056)

 五 东扰西侵(1046—1067)

第四章 碧血铸吴钩(1067—1085)

 一 绥城云寒(1067—1072)

 二 变法强兵(1069—1082)

 三 拓边青唐(1070—1077)

 四 永乐长恸(1081—1085)

第五章 边塞胡笳残(1085—1119)

 一 元祐和议(1085—1094)

 二 扰边浅攻(1093—1100)

 三 徽宗继位(1100—1106)

 四 收复湟鄯(1103—1108)

 五 战尘暂歇(1104—1119)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依违南北(986—997)

夏州党项李继迁起兵抗宋自立以后数年间,屡遭宋军重击,一败再败,老母被俘,银州得而复失,最后浊轮川一败,因宋军的强大与部分党项酋长的倒戈,使得李继迁据以起兵抗宋的老本几乎损失殆尽。李继迁痛定思痛,认识到仅凭自己现有力量来抗衡宋军是难以成功的。敌人的敌人即是自己盟友,李继迁自然想到了宋人的劲敌,欲利用宋、辽对峙之机,希冀得到辽朝的承认与支持,结辽抗宋。李继迁对铁心跟随自己的众人宣示说:“吾不能克服旧业,致兹丧败,兵单力弱,势不得安。北方耶律氏方强,吾将假其援助,以为后图。”986年(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初,李继迁派亲信张浦携带重礼出使辽朝,示意归附。当时执掌辽朝国政的萧太后深知李继迁不过是欲结辽抗宋以自保,并非真心归附,疑招致后患,故迟疑未决。由于此时正是宋军“雍熙北征”、欲大举进攻燕云地区前夕,故西南招讨使韩德威建言:“河西(指今陕北、宁夏、甘肃一带)乃为中国右臂。向年府州折氏与银、夏诸州共抗衡河东刘氏(指北汉),致大军应援无功。今李氏来归,国家之利也。宜从其请。”即主张当抓住时机笼络李继迁,以牵制宋军,故为萧太后所接受。二月,辽廷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李继冲为副使。当时辽朝还授予另一位西蕃首领瓦泥乞移为保大军节度使、鄜坊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可见辽朝利用一切可以凭借的力量,以抗衡、牵制宋朝的用意。十月,李继迁遣使朝贡辽朝。年底,李继迁又率五百骑至边境,乞婚于契丹,并表示“愿永作藩辅”,辽廷同意。

虽然李继迁并未得到辽朝的实质性援助,但在政治上获得辽朝承认的李继迁,巧妙地利用辽廷的名义支持来号令诸蕃,鼓励士气。于是通过结盟辽朝,李继迁左右逢源,使其与宋朝的关系翻到了新的一页,而一出纵横捭阖、依违叛服且又和战不定的两国三方之历史大戏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是年末,因辽军大举南侵,在望都等地大败宋兵,宋军全力应付河北战场。经过一年有余的集聚力量及与辽朝结盟的李继迁,看到了可乘之机,便于987年(雍熙四年)初率军攻向夏州。宋知夏州安守忠率州兵出击,在王亭镇(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遭遇李继迁的伏击,败绩,李继迁追至夏州城门外。四月,宋麟州援兵赶至,李继迁撤围而返。八月,李继迁屯兵黑水河畔,据险自固。此时宋银、夏、绥、府州都巡检使石保兴率所部两千人巡逻至罨子寨。李继迁见石保兴兵少,便率数千人渡河决战。石保兴伏兵河侧,待李继迁部渡河之际发动攻击,党项兵马大乱,溃败散走。十一月,李继迁在无定河侧会集党项诸族兵,欲前往攻击银州。由于李继迁处事“凶忍,虐用其属”,故不堪忍受的宥州党项咩兀等族首领、都指挥遇乜布等谋杀李继迁,施放暗箭,射中李继迁的鼻子。因箭伤久不痊愈,李继迁攻击银州的计划便被推迟了。

李继迁不肯归降,而且不断袭扰陕西边州,正与北方契丹对峙的宋太宗苦无对付李继迁的良策,就不断遣人去招抚李继迁以及归附李继迁的蕃部首领。李继迁阳奉阴违,虽曾遣部下张浦向知环州程德玄(宋太宗心腹)口头表达愿“归顺”之意,但实际上却变本加厉地侵扰边地。鉴于诸将讨伐无功,宋太宗遂接受宰相赵普的献策,起用李继捧来对付李继迁。

当李继迁“数为边患”之时,有人即向天子告发李继迁“悉知朝廷事,盖李继捧泄之”。于是宋太宗改任李继捧为崇信军节度使,出京赴任。对此李继捧颇感怏怏,因知宋廷正烦心西边之事,遂上言天子道:“李继迁凶顽少智,朝廷若遣其亲信以恩礼招徕之,可不烦兵致也。”宋太宗认为有理,故于988年(端拱元年)初改授李继捧为陕西感德军节度使,以便招徕李继迁。随着河北方向辽兵连连南侵,大战不断,而李继迁也侵扰愈见频繁,使宋廷应接不暇,于是宰相赵普建言李继捧“所镇守之地,与继迁声问辽远,不若委之以银、夏故地,令图之”。宋太宗也别无良策,于五月中授命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赐予管辖夏、银、绥、宥、静五州土地、钱粮之权,以抗衡李继迁。宋太宗还设宴为李继捧践行,许诺说:“若李继迁归款,当授以官也。”李继捧保荐内殿崇班张继能“材武,乞为副使”,宋天子便任用张继能“同经理西事”。为表示对李继捧的信任,宋太宗特赐李继捧国姓赵,改名保忠,并命战将王杲率精兵千人护送他前往夏州。由于赵保忠(李继捧)当初因无力制御李继迁,故奉银、夏、绥等州之地归附宋朝,此时放虎归山,让他去劝降李继迁,实属大大的失策,结果赵保忠至夏州后,反而与李继迁同流合污,暗抗宋朝。

面对不利局势,李继迁不断遣使臣向辽朝进贡,请求萧太后将早已应允下嫁的辽公主送来成婚,同时又向赵保忠示好,表达愿“悔过归款”之意。史称“李继捧(赵保忠)懦”而“李继迁狡”,果然,立功心切的赵保忠赶紧于十二月上言李继迁“已悔过归诚,乞赐官职以安之”。宋太宗对此疑信相杂,但李继迁如若是真降,则“西患”可定,故急忙授予李继迁洛苑使、银州刺史。李继迁随即遣使辽朝,“乞与通好”,即请求辽廷同意自己与赵保忠“和好”。萧太后知道李继迁是借赵保忠与宋朝之力来要挟自己,但自己既无意直接出兵帮李继迁火中取栗,却又不甘李继迁倒向宋朝,所以只得落实早已允诺的联姻之事,于989年(宋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三月封王子帐节度使耶律襄之女为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以为安抚。李继迁本无心归宋,所谓“悔过归款”只是一缓兵之计而已,而且宋朝所授银州刺史、洛苑使,与辽朝所授定难军节度使一官相距甚大,加上辽朝正式以义成公主许嫁,于是便拒绝接受宋朝的官爵。不久,赵保忠就又上奏“李继迁诱蕃部入寇,乞师守御”了。P13-15

后记

说起宋朝,世人大多讥之为“积贫积弱”,而终致亡国。“积贫”一说,时贤论驳已众,这里就不多赘言。至于说“积弱”,宋人对外作战败绩累累,往往通过割地、输纳“岁币”以求得平安,结果先被金兵倾覆,后遭元骑灭国。由此看来,“积弱”的恶评大概是挣脱不了了。

不过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赵宋立国三百余年,先后分别与骑马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人大战多年。与汉、唐相比,两宋因西、北通往草原之道被阻隔,获取马匹甚为艰难,故其军队以步兵为主,在与西、北骑军对阵时,只能取守势,从而往往丧失战役主动权。宋军屡屡对外作战惨败,此为一大原因。但就是这样,宋朝在与之相始终的辽、西夏、金三国先后覆亡之后,又与曾东征西讨、横扫千里、“灭国四十”的强悍蒙古铁骑,在大江上下血战四十余年方才被灭,其中原因如只是归咎于“积弱”,显然有失之过浅之嫌。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海书店出版社总编辑金良年先生有意对此问题作一深究、探索,而我当时刚编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二书索引,对此也颇有一些想法,故欣然接受了稿约,于是就有了《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一书的出版。此后,又在金老师和责编绍元兄的一再鼓励下,完成出版了《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一书。而“宋辽和战实录”、“宋夏和战实录”两稿,却因多种原因一直拖至今日方告成,在此期间绍元兄的不断督促与鼓励,实在是这两部书稿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动力。于是,历时十五六年慢慢攒成了这个计有一百余万字的“大工程”,也算是对这些年来的“青灯黄卷”活计有了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交代。今承蒙出版社的厚意,将此四部书稿合并出版,而总名之日《两宋烽烟录》。其中《天裂》因出版已有年月,故此次颇有所修改,而《天平》则主要订正了一些文字舛误。

因为是叙述宋朝与辽、夏、金、蒙(元)的和战历史,故在书稿撰写时,虽然也大量取用辽、夏、金、元史料,并注意参考域外资料如古代波斯、中亚人对蒙古历史的记载等,但相对而言宋人史料更为丰富、系统,故所取为多。但在宋人著述中,因多种原因,其有关辽、夏、金、(蒙)元史实,尤其是辽、夏部分,却是甚为零散且时有桀误,故在取用时往往需先加考正辨析,以求其真。又出于简明通俗易晓考虑,故书稿在引用史料时,一般均已作简化或白话处理。同时,因近些年来我对其中部分相关问题如宋初宫廷政治等做过一些探究考证,故书稿中的有些说法与当下通行观点时存异同,在此特加说明。

本书中有关地图、插图,以及一些体例设计,出版社金老师和责任编辑等给与了很大帮助。此外,因体例等关系,本书对于所引用的文献史料以及所参考的前哲时贤之研究成果,未能一一注出,特在此一并说明之,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顾宏义

辛卯腊月于海上梦湖书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倾(十至十一世纪宋夏和战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宏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05772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5.05-49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4:33